從小我們就是看著金庸先生的小說長大的,無論是《射鵰英雄傳》還是《神鵰俠侶》它們都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
但是我們有時就會很疑惑,為什麼在《射鵰英雄傳》中古靈精怪的黃蓉到了《神鵰俠侶》中卻變成了面目可憎的黃伯母?不都是同一個人嗎?
「一個人在年輕時,清純柔和得像春天裡瀲灩的湖水;然後經過歲月的洗禮開始變的老練、滄桑、固執和霸道。這時候你就會發現相由心生,再好看的少女到了中年都是有極大可能變成另一個人的。」
雖說人到中年萬事休,但是我覺得人到中年也是多事之秋。這時候你到底是要堅持自己那一套已經穩定下來的價值觀念對後輩進行規勸還是不斷地靠近年輕人,但是這時候你需要打破原有的思想體系,而且會非常的累?
汪涵說過,希望自己像一個器物一樣,可以通過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美,做到不造次。汪涵也是向著這個方向在出發,他會讓人感到舒適,並且在生活中也恰當地使用出一個善良、幽默、有涵養、狡猾的汪涵。
對於何炅和汪涵,他們在中年時選擇了不同的方法來對待他們的後半生。汪涵是選擇做一個人生道路上的良師指導晚輩們前行,而何炅則更注重是當一個朋友。
所以汪涵對自己的後半段人生是選擇了進行斷舍離。
.斷舍離:從清理自己的朋友圈開始
我記得是在《天天向上》節目中,錢楓就問過汪涵:「為什麼你要把我的微信刪掉?」
汪涵的回答是:「我把陳坤和冰冰的微信也一起刪掉了。」
隨後汪涵解釋到,他做這個選擇主要是覺得他的生活需要做減法了,在做完這個舉動後他發現生活變得非常非常的輕鬆。開始覺得自己的所有時間都是自己的,非常的自在。
同時汪涵也表達,人生的後半段最好的活法就是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他認為,當自己的微信好友到達100個都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他會想清除一些人。
汪涵是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在面對自己的社交朋友圈,他早就知道對於自己生命中的人如何取捨,有些人你沒有必要把它請進自己的生命,因為確實沒有必要。
汪涵在《野生廚房》中表示過:我今年已經45歲了,我人生後半生最重要的是陪伴家人,而不是觀眾和工作。
一個在前半生已經拼過命的人更加地清楚自己的後半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當你的年齡越來越大,這時候更加要學會對人際關係中做減法。把最重要的人請進生命,其他沒必要的人要及時清理出去。
人生的後半段,要學會清理那些不必要的關係,更要學會清理自己的內心,要學會斷舍離。
三毛說:「人類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歡將別人的成就與自己相比較,因而覺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個沒有成長的笨孩子。我們一直粗糙地活著,而人的一生,便也這樣過去了。」
生活,是活給自己看的。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生的逆轉,從斷舍離開始,斷舍離的演義,從拒絕身邊與自己無關的人事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