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的體育運動消費需求釋放,北京市體育局為如何消費、去哪消費等痛點問題指明了方向。9月23日,北京市體育局在官網發布《北京市體育局關於積極開展促進體育消費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北京市將從線上和線下雙向發力,不斷豐富線上賽事活動場景,藉助網際網路,拓展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的參與和傳播方式,進一步提高群眾參與率,擴大本市體育人口規模和體育消費潛力。
解決「健身去哪兒」痛點
實際上,全民健身的熱潮下,消費者去哪健身成為一大問題。不少消費者反映,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健身愛好者被迫選擇在家健身,同時由於我國的健身場地建設存在一定滯後性,場地設施不足、分布不合理成為制約全民健身發展的一塊短板。
北京市體育局在《通知》中指出,為解決消費者「健身去哪兒」的問題,北京市將推出千餘家體育健身消費打卡地,為廣大體育健身愛好者提供體育健身選擇服務。同時,北京市體育局將進一步加強體育健身市場管理與服務,完善體育健身指南發布制度,積極通過多種媒體渠道,引導運營企業提高服務品質,為體育健身消費提供更好選擇。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體育局已展開了相關資料收集工作,根據各區推薦情況,面向社會發布「2020全市體育健身消費打卡地」,為廣大體育健身愛好者提供體育健身選擇服務。
此外,夜間體育消費也成為關注熱點。《通知》要求,體育賽事活動應加強與熱點商圈、坐標景觀等相關單位的合作,進一步開展具有表演性、觀賞性和參與性的「點亮夜京城」系列賽事活動,鼓勵籃球、定向、體育舞蹈等體育展演活動,豐富夜間體育消費內容。
在易健身聯合創始人程天玩看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健身鍛鍊方式從戶外退守到家裡。如今,想要刺激體育消費,首先要讓消費者走出來,吸引消費者參加各種賽事、到體育場館健身,這樣才能挖掘體育消費的潛力,讓線上養成的運動習慣延續下去。
激發產業新熱點
為提升體育消費額,進一步激發體育消費新熱點,北京市將藉助網際網路傳播優勢,加強與新媒體平臺的合作,圍繞體育市場營銷服務,為體育健身企業提供網上培訓,進一步提升運營能力和服務品質。
《通知》顯示,北京市體育局鼓勵注重發揮體育名人效應帶動體育消費,加強與體育企業合作;鼓勵探索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開設體育明星或運動醫學專家在線直播,聚集粉絲消費群體,促進體育消費;鼓勵探索分享消費和互動消費;鼓勵各單位加強體育消費與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研究探索,嘗試構建區域性網際網路體育健身社區,逐步形成完整健康的體育社交生態;鼓勵引導分享消費、互動消費。
今年8月8日,北京市舉辦了首屆8·8北京體育消費節,主會場成交額過億元,其中李寧、探路者、三夫戶外、建儂等北京市本土品牌銷售火爆。消費節訂單數據顯示,線下場館預約覆蓋北京各城區近500家,上萬名消費者在8月8日享受免費場館運動的服務體驗。此外,超過5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跑者報名參加了「線上賽」活動。
北京三夫戶外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線上線下的融合,讓品牌在大眾消費者中的認知度大幅提升。線上銷售的火爆,也讓線下門店迅速恢復,很多消費者專門到華熙三夫店裡,有效的增加了客流。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市體育局在《通知》中首次明確了拓展小眾精品體育項目業態空間,培育體育新興消費的方向。《通知》指出,新興體育消費應注重挖掘區域體育特色資源。結合本地體育資源優勢和特色,拓展馬術、擊劍、自行車、釣魚、攀巖、汽摩等小眾精品體育項目的附加值,豐富體育產業業態和發展空間,提高小眾精品體育項目的關注度,滿足群眾多元化、個性化健身需求,培育體育新興消費,打造「一區一品」體育消費特色。
對此,體育產業觀察人士吳迪表示,從體育產業鏈角度看,賽事IP是體育產業鏈運作的核心。小眾精品體育產業容易建立較好的商業模式,但需要長時間培養。北京市此次重點培養小眾精品項目,也讓小眾精品體育項目通過與科技手段的結合,商業潛力進一步挖掘,提升其「附加值」。
跨界釋放消費潛力
在北京市挖潛新興體育產業的背後,無疑是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推動。按照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的要求,到203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量佔GDP的比重將達到4%左右。
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超過2.6萬億元,行業預測,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根據北京市的規劃,2020年,北京體育產業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2025年北京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左右,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知》中對照北京的區域體育特色提出了明確的指引。儘管未分解到具體項目的增加值,但對於如何促進體育消費進行了安排,並從政策層面指明了哪些消費有潛力可以挖掘、建立擴大消費場景等。
對於未來北京市體育產業規模擴大的問題,北京市體育局方面表示,未來北京市將加強體育與旅遊、文化等業態的融合發展。以健身休閒、體育賽事為載體,推進「體育+旅遊」、「體育+文化」、「體育+休閒」、「體育+民宿」的融合發展,提升相關業態的體育特色,擴大體育消費的黏性和寬度。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吳光遠認為,全民健身需求釋放下,體育愛好者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在體育產業背後的市場,已經從簡單的運動和購物行為跨界到了科技產品、運動娛樂、餐飲、旅遊等各方面增值需求,這也預示著體育跨界將迎來政策紅利期。
此外,《通知》中明確指出,北京市將積極推進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與融合發展,堅持三地資源優勢疊加、短板互補的原則,依託京津冀體育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各區要加強與津冀地區的體育交流和合作,進一步發揮京津冀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臺作用,加強產業交流與合作,服務三地體育產業發展。(圖片來源:北京市體育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