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31日19:30,CCTV5連續三天在黃金時間播出良心紀錄片《星耀徵途──中國女排裡約奪冠記》,球迷大呼過癮。2020年10月3日,看完《奪冠》電影難掩失望,回家立馬又刷了一遍《逆戰》《絕戰》《決戰》。圖片來源:CCTV5《星耀徵途》片頭截屏)
文|沈諍
摘要:影片很多環境、道具逼真,身份真實,很多情節、臺詞、人設失實。如果完全架空時代、人物、時間和事件,怎麼天馬行空都沒問題。但借用真實人物虛構,80%真混合20%假,更容易誤導觀眾,爭議也更大,陳忠和強烈抗議就不意外了。
9月26日,《奪冠》公映第二天,豆瓣評分為7.4。截至10月20日0時,豆瓣評分穩定為7.3,183271人評價。筆者打8.2分,其中多出的2分送給鞏俐、白浪、現役中國女排。
幸好有這三張王牌,保證了基本票房,否則吐槽絕對增加一個數量級。票房開張不利,後勁綿長,可見國民有多麼喜愛中國女排,與導演編劇無關。有的球迷甚至五刷,因為愛女排,而非愛電影。
真實最有力量。現役中國女排隊員不是表演專業,卻都真情流露,本色地表達自己,動人心弦。有個橋段是復原裡約奧運奪冠後隊員們激動而泣,姚迪也哭了,感慨「如果這一切是真的就好了」。因為其他隊員都是真正的奧運冠軍,都在演自己,而她演的是魏秋月。
姑娘們日常也真性情。2019年世界盃與美國比賽,袁心玥客串二轉,丁霞客串接應,暴力扣球得分後,直抒心意怒吼「我去」,笑倒一片,隊友戲言丁霞「叫的好銷魂啊!」;與巴西比賽朱婷有一次後攻暴扣,忍不住冒出一句「他奶奶的,(手)太疼了」。
賽場收音系統非常靈敏,電視直播時球迷們聽得忍俊不禁,只會感覺姑娘們可愛真實,不會指責粗言粗語。
郎平也真實,也有曲折坎坷。電影既然以郎平為主角和主線,乾脆改名為《郎平》更貼切。描述郎平的奮鬥史,不必面面俱到,爭議更小,票房未必會差。
例如《激情歲月──郎平自傳》就有一節「我不願當官」,夠猛夠勁,有膽量改編,必然出彩。郎平回憶,湖南郴州女排訓練基地主任找她,說領隊安排她一起去國家經委,要錢建設訓練基地,錢到位了卻被挪用。領導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體委嚴厲批評郎平:「你要謙虛謹慎,你拿了世界冠軍,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到處耍錢!」這事的陰影在受委屈的郎平「心裡再也抹不去」,「耿耿於懷,發誓不當官」。
影片很多環境、道具逼真,身份真實,很多情節、臺詞、人設失實。如果完全架空時代、人物、時間和事件,怎麼天馬行空都沒問題。但借用真實人物虛構,80%真混合20%假,更容易誤導觀眾,爭議也更大,陳忠和強烈抗議就不意外了。
這個現象在文學作品中也有。某位作家的民國文化作品很流行,引用史料很多,但考證和評論並不紮實,經常增添主觀虛構細節。可讀性強了,真實性明顯弱了;銷量上去了,對歷史人物和其親人欠缺責任。例如對文化人物自殺前大段心理描寫,很不靠譜,死無對證。我撰寫胡適、傅斯年史評初稿時曾引用,不久發現這些問題,修訂時多有商榷。
影片的大道理講得太多,也講得很硬,效果適得其反。遠不如央視5臺《星耀徵途──中國女排裡約奪冠記》紀錄片厚實過癮,看完電影難掩失望,回家立馬又刷了一遍《逆戰》《絕戰》《決戰》。
也遠不如2019年國慶公映《我和我的祖國》中「奪冠」一節奇巧精緻的構思。借用小男孩的視角,把對女同學純潔朦朧的好感、上海裡弄街坊接地氣的味道、平民百姓的女排情結,拍得原汁原味,酣暢淋漓。
(本文為《〈奪冠〉為何不能票房奪冠?》連載第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