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真是嚮往世俗的情僧嗎?這八首名詩被證實都是假冒的!

2021-02-07 光明網

近年來,「倉央嘉措」熱持續升溫,針對這位藏族歷史上著名的傳奇人物及其詩歌的解讀更是文藝界一大熱點。可是,你知道麼?現今一些在網友間流傳甚廣、被稱作「倉央嘉措最美的詩句」其實都與倉央嘉措毫無關係。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畫像

隨著網絡時代「倉央嘉措情歌」的廣為流傳,倉央嘉措「接受著人們的朝拜、想像以及消費」:在西藏旅遊手冊、流行歌曲以及出版商的暢銷書選題裡反覆出現。在當當網上,有關倉央嘉措的各種文學作品就有197個。在流傳的故事中,倉央嘉措是一位嚮往世俗生活、離經叛道的情僧,但這都是真的嗎?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3歲時便被認定為達賴轉世,15歲舉行坐床典禮,由藏傳佛教高僧進行嚴格的宗教教育。其父扎西丹增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伏藏大師仁增·白瑪林巴的後人,也是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密宗師、瑜伽師。從幼年起就被嚴格按宗教規矩培養的倉央嘉措,堪稱一位德學並重的高僧大德。


現今一些在網友間流傳甚廣、被稱作「倉央嘉措最美的詩句」都與他毫無關係,主要有三種情況: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迴;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 牽爾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撫爾秀頸, 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此詩並非倉央嘉措所著,在他的詩集裡是不存在的,此詩其實出自玄幻小說《冷麵樓主和尚妻》,作者是「一度君華」。


此外,所謂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純屬網絡作者創作。電影《非誠勿擾2》上念了一遍,說是倉央嘉措的詩,此後以訛傳訛,現在就成了倉央嘉措的「第一詩」。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其實,這是幾年前,一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廣東女孩的詩。原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音譯,意思為蓮花生大師),這首詩主要是表達蓮花生大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跟愛情、風月沒任何關係。

住在布達拉宮中,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在拉薩的大街上流浪,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首詩的作者是剛傑·索木東,又名來鑫華,是當代藏族詩人,多年前和蘭州的另一位詩人,一起品讀倉央嘉措的作品時,從他的一首詩中引申衍生的一首詩歌,也不是倉央嘉措本人的作品。


在看得見你的地方,
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見你的地方,
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這是青海玉樹一帶流傳的情歌,與倉央嘉措無關。


另有一首流傳甚廣的《信徒》,與倉央嘉措也毫無關係。此詩其實是1997年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詞,詞曲作者是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何訓田。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倉央嘉措開創了藏族詩歌史上著名的「四六體」,通讀拉薩木刻板的倉央嘉措藏文原文詩歌,大都是四句六字,有六句的也很少見,藏漢雙語作家龍仁青先生認為,那些「更多行的自由體新詩風格的詩歌絕非倉央嘉措所作」。


二是他人加工的版本。譬如《十誡詩》的前兩句「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是倉央嘉措所作,其後的部分便是網絡作家加工的版本了;又如這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後兩句,就是譯者在原詩的基礎上續上去的。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幸福了嗎》的扉頁上引用的這首「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實際上也是一位現代作者對倉央嘉措詩作的二度創作。


譯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原文的再創作,大多都帶有翻譯者的主觀認知和偏好。


藏文原文「倉央嘉措古魯」應翻譯為「倉央嘉措道歌」,「倉央嘉措」是音譯,「古魯」,漢語意為「格言」。所以,「倉央嘉措古魯」其實就是「倉央嘉措含勸誡意義的宗教道歌」。而「情歌」的藏文應為「雜魯」。


諸如此類,面對倉央嘉措詩歌內容的翻譯,確有不少是扭曲了詩歌的本意的。于道泉先生是第一個把「倉央嘉措古魯」六十餘首翻譯成漢文和英文的,但他也是「情歌」翻譯的始作俑者。

文章來源:中國西藏網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

微信推出新功能了,

你知道嗎?

公眾號也能像好友一樣置頂!

想要第一時間接收內容推送?

點開本文右上角,選擇查看公眾號,

就能跟「光明網」成為好朋友了!

(PS:微信要先升級哦!)


相關焦點

  • 十首「假冒」倉央嘉措的詩 「見與不見」排在第一
    隨著網絡時代「倉央嘉措情歌」的廣為流傳,倉央嘉措「接受著人們的朝拜、想像以及消費」:在西藏旅遊手冊、流行歌曲以及出版商的暢銷書選題裡反覆出現。在當當網上,有關倉央嘉措的各種文學作品就有197個。在流傳的故事中,倉央嘉措是一位嚮往世俗生活、離經叛道的情僧,但這都是真的嗎?
  • 倉央嘉措:問世間情僧幾何,卻不知他當之無愧
    佛說:那只是曇花一現的,用來蒙蔽世俗的眼。他,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卻在康熙三十六年被當時的攝政王認定為第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他,就是第六代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他不同於那些幼時還在學堂念書,與一眾小夥伴嬉戲玩樂的普通孩子不一樣。由於靈童的身份,小小的他早就被送到貢巴寺學經。枯燥無聊,百般無賴,那時的他耳朵日日聽著繁冗的經文,心卻在嚮往著外面人聲鼎沸的繽紛世界。而人生的第一次邂逅在他14歲那年,悄悄來到。
  • 「情僧」倉央嘉措,年僅24歲的活佛,一首情詩卻被傳唱300多年
    說起「情僧」倉央嘉措這個名字,我們都非常熟悉,它不僅是人間的法王,更是偉大的藏族詩人。他作為雪域高原上的六世達賴喇嘛,被稱為「活佛」,他的一生說短也短,說長也長。雖然他年僅24歲就離世,但由他所寫的情詩,卻被傳唱了300多年。
  • 情僧-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六世達賴(1683--1706)倉央嘉措,仙逝三百多年了,唯有《倉央嘉措情歌》與青海湖水一般世代流芳,聲名遠播。近三百近三百多年來,這些情歌一直在藏族蒙族人民的口頭縈繞,真可謂家喻戶曉,歷久彌新。《倉央嘉措情歌》是青藏高原最流行的情歌;《倉央嘉措情歌》是青藏高原最深入人心的民歌。倉央嘉措的才情,千百年來還氤氳(yīnyūn)在青海湖的煙波浩渺中。倉央嘉措因青海湖而得到另一種生命,一種永恆的生命。
  • 倉央嘉措的「代表作」均為假冒作品
    倉央嘉措是西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及詩人。不少文章介紹他是西藏的民歌詩人,或情歌詩人。很遺憾,說倉央嘉措的詩是民歌、或情歌,均是錯誤的。嚴格說來,情歌或情詩的叫法都是源於漢族翻譯者的自作主張,民歌的叫法更是離譜得莫明其妙。
  • 倉央嘉措的瑪吉阿米,真的存在嗎?
    在拉薩八廓街上有一座黃房子,傳說是當年倉央嘉措與情人瑪吉阿米約會的地方,現在是一家比較有名的藏餐吧。
  • 倉央嘉措:轉世靈童,卻成傀儡,渴望自由,嚮往愛情
    這是西藏民歌形容的倉央嘉措,對啊,有什麼不一樣呢?天生異象,靈童轉世倉央嘉措這位雪域最大的王,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
  • 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藏文,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被譽為情僧,他的詩廣為傳唱,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倉央嘉措是藏人,他所著的文字是藏文,那麼是誰將那些詩譯成了那麼美的漢字。就是這個陌生的名字:曾緘。曾先生的譯作保留了古意,文辭優美,又不失原詩的意境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
  • 倉央嘉措:三百年只此一人,每首詩都用情至深,讀之讓人沉浸其中
    誰是倉央嘉措?即便你不甚了解,你也會從各種渠道聽說過他的情詩,你以為他是一位文採斐然的風流才子,其實他是常伴青燈古佛的僧人,你以為他是不問事會不理紅塵的僧人,其實他是極其嚮往愛情的一代情僧,他就是就雪域最大王,世間最美的情郎。
  • 走進八廓街,尋找你的倉央嘉措
    大眾網·海報新聞拉薩7月24日訊(記者 儀首歌)拉薩,一個離天空最近的地方,一個令世人神思嚮往的地方,這裡除了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還有隱藏在拉薩古城的八廓街,以其獨特的魅力講述著自己的風採。這裡有善男信女朝聖的信仰,也有倉央嘉措浪漫的幻想,這裡讓無數的旅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
  • 倉央嘉措這首情詩,牽動無數少女的心思,其中14字,讀完讓人陶醉
    他一生寫下大量民歌和詩詞,其中又以情詩成就最高,因此他又被後人尊稱為情僧。可惜,天妒英才,時運不濟。倉央嘉措不幸於康熙年間被廢,之後在押解中的囚車中,由於環境惡略、身體條件惡化,24歲便坐化圓寂。他雖離我們遠去,但他的情詩流傳至今。
  • 倉央嘉措:世間至情至性之人,都逃不過孤獨
    很多慕名而來到拉薩八廓街的「瑪吉阿米」酒吧的遊客會津津有味的聽服務員講倉央嘉措的各種事跡,有的是杜撰,有的只是口口相傳,但是與真相無關,人們對倉央嘉措的迷戀有增無減。《飲虹樂府》卷八有倉央嘉措《雪夜行》,小序云:「事以敗洩坐廢,走青海坐病死,藏之人憐而懷之,至今大雪山中未有不能歌六世達賴情辭者。」
  • 倉央嘉措情歌,世界最美的天籟
    倉央嘉措出生在門隅,門隅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那裡景色秀美,是情歌之鄉、酒歌之鄉。倉央嘉措便在這樣浪漫的地方度過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嬉戲於山水之間,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如同歡唱的雲雀,滿地撒歡兒的野兔。但被選為達賴喇嘛,便註定了命運的不平凡。尤其是對從小生活在自由藍天下的人,從小生活在情歌、酒歌之鄉的人來說,15歲驟然被請入布達拉宮,他是註定要叛逆的。
  • 揭秘倉央嘉措為何不願做達賴喇嘛
    後來這果然成為劉項二人的人生目標,並成就了楚漢霸業。達賴喇嘛的威儀和權勢或許無法與皇帝相提並論,甚至還得接受皇帝的領導,但在西藏範圍,達賴喇嘛是「雪域之王」,在歷史上曾有過生殺予奪大權,還是藏民心目中的活佛,享受的崇拜和待遇不比皇帝差多少。可就是有這麼一個人,他做了達賴喇嘛後卻如坐針氈、度日如年,甚至千方百計想把達賴喇嘛這個崇高無比的職務辭掉。這個人就是被後世稱為「情僧」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 最會說情話的喇嘛倉央嘉措:一個可憐之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確實,如果你去考證,發現好多都不是他寫的。可對我們一般讀者來說,到底是誰寫的,也不是太要緊。要緊的是,「我覺得挺好的」,很美很心碎,加上雪域風情,配上六世達賴的名號,顯得悠遠、空靈——更有情調不是嗎?其實,情詩冠以「倉央」之名,也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即便是在民國時期,于道泉先生最初翻譯的《倉央嘉措情歌》,也是根據民間傳說整理而來。
  • 倉央嘉措:那個一身詩意的門巴族少年
    可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不論是藏族文學史上還是西藏佛教史上,便都會少了一個傳奇性的存在,連同整個人間都會黯淡了許多。(1)倉央嘉措(1683--1706)能夠以另一種生命形式存活到今天,是因為他筆下那些洋溢著一派溫情的情詩。
  • 倉央嘉措情歌4首詩
    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必然享盡七個太陽護衛的榮耀,也必然要受盡七個太陽炙烤的煎熬。這便尋到了剛出生的倉央嘉措,15歲時被接入布達拉宮,並實行坐床儀式,正式成為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也就這樣被捲入了政治鬥爭的泥潭。福兮禍兮?原本在一個農奴家庭出生,卻可以住進布達拉宮,獲得財富和地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但對於倉央嘉措來說,卻並非如此。
  • 倉央嘉措情歌
    但倉央嘉措始終未能忘情於世俗生活,遂以親身感受創作了大量詩歌。後人選出60多首代表性作品,編成《倉央嘉措情歌》,刻印成書流傳於世。《倉央嘉措情歌》是藏族詩壇的奇花異卉。作者雖然是宗教領袖人物,但他敢於寫出人的內心矛盾和對現實生活的理想,突破了宗教對人性的束縛,大膽地向傳統勢力挑戰,表現了詩人巨大的勇氣。這些作品不但思想內容是積極進步的,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技巧。
  •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詳細簡歷
    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證實,倉央嘉措在內蒙阿拉善地區弘法利生,最後圓寂於此。騰格里沙漠中的承慶寺(六世達賴的圓寂地)、昭化寺(法體停放地)和賀蘭山廣宗寺(真身舍利存入處)就見證了六世達賴這一段生命歷程。  六世達賴於乾隆十一年(1746)5月8日坐化,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