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假冒」倉央嘉措的詩 「見與不見」排在第一

2021-02-08 騰訊佛學

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添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

文:扎西則瑪

近年來,「倉央嘉措」熱持續升溫,針對這位藏族歷史上著名的傳奇人物及其詩歌的解讀更是文藝界一大熱點。

隨著網絡時代「倉央嘉措情歌」的廣為流傳,倉央嘉措「接受著人們的朝拜、想像以及消費」:在西藏旅遊手冊、流行歌曲以及出版商的暢銷書選題裡反覆出現。

在當當網上,有關倉央嘉措的各種文學作品就有197個。在流傳的故事中,倉央嘉措是一位嚮往世俗生活、離經叛道的情僧,但這都是真的嗎?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3歲時便被認定為達賴轉世,15歲舉行坐床典禮,由藏傳佛教高僧進行嚴格的宗教教育。其父扎西丹增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伏藏大師仁增·白瑪林巴的後人,也是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密宗師、瑜伽師。從幼年起就被嚴格按宗教規矩培養的倉央嘉措,堪稱一位德學並重的高僧大德。

現今一些在網友間流傳甚廣、被稱作「倉央嘉措最美的詩句」都與他毫無關係,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假託「倉央嘉措」之名的詩歌

譬如:

《執子之手》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迴;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 牽爾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撫爾秀頸, 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此詩並非倉央嘉措所著,在他的詩集裡是不存在的,此詩其實出自玄幻小說《冷麵樓主和尚妻》,作者是「一度君華」。

此外,所謂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純屬網絡作者創作。電影《非誠勿擾2》上念了一遍,說是倉央嘉措的詩,此後以訛傳訛,現在就成了倉央嘉措的「第一詩」。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其實,這是幾年前,一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廣東女孩的詩。原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音譯,意思為蓮花生大師),這首詩主要是表達蓮花生大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跟愛情、風月沒任何關係。

住在布達拉宮中,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在拉薩的大街上流浪,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首詩的作者是剛傑·索木東,又名來鑫華,是當代藏族詩人,多年前和蘭州的另一位詩人,一起品讀倉央嘉措的作品時,從他的一首詩中引申衍生的一首詩歌,也不是倉央嘉措本人的作品。

在看得見你的地方,

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見你的地方,

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這是青海玉樹一帶流傳的情歌,與倉央嘉措無關。

另有一首流傳甚廣的《信徒》,與倉央嘉措也毫無關係。此詩其實是1997年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詞,詞曲作者是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何訓田。

《信徒》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倉央嘉措開創了藏族詩歌史上著名的「四六體」,通讀拉薩木刻板的倉央嘉措藏文原文詩歌,大都是四句六字,有六句的也很少見,藏漢雙語作家龍仁青先生認為,那些「更多行的自由體新詩風格的詩歌絕非倉央嘉措所作」。

二是他人加工的版本

譬如《十誡詩》的前兩句「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是倉央嘉措所作,其後的部分便是網絡作家加工的版本了;

又如這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後兩句就是譯者在原詩的基礎上續上去的。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幸福了嗎》的扉頁上引用的這首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仍有那麼多人

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實際上也是一位現代作者對倉央嘉措詩作的二度創作。

三是個別譯文在藏譯漢的過程中確實存在遺漏

是譯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原文的再創作,大多都帶有翻譯者的主觀認知和偏好。

藏文原文「倉央嘉措古魯」應翻譯為「倉央嘉措道歌」,「倉央嘉措」是音譯,「古魯」,漢語意為「格言」。所以,「倉央嘉措古魯」其實就是「倉央嘉措含勸誡意義的宗教道歌」。而「情歌」的藏文應為「雜魯」。

諸如此類,面對倉央嘉措詩歌內容的翻譯,確有不少是扭曲了詩歌的本意的。于道泉先生是第一個把「倉央嘉措古魯」六十餘首翻譯成漢文和英文的,但他也是「情歌」翻譯的始作俑者。

圖文選自中國西藏網,作者為扎西則瑪,轉載請註明出處。

九華山再顯肉身舍利!比丘尼圓寂三年肉身不腐

父母過世多年了 還能做超度嗎?

大孝還是不孝?一位出家人的真情告白  我含淚讀完...

太殊勝!十一世班禪大師時輪灌頂 日輪顯五彩

十首最美禪詩:紅塵修行 禪意人生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的「代表作」均為假冒作品
    當然,若要將倉央嘉措的詩叫做情詩,也是情有可原。這個原因就是人們誤以為倉央嘉措寫有不少愛情詩篇,例如《那一世》和《見與不見》。但無論如何《問佛》與《十誡詩》是不能稱作愛情詩篇,稱為道歌也不挨邊。因為其內容不是藏傳佛教的教義,而是內地大乘佛教的教義。
  • 倉央嘉措真是嚮往世俗的情僧嗎?這八首名詩被證實都是假冒的!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此詩並非倉央嘉措所著,在他的詩集裡是不存在的,此詩其實出自玄幻小說《冷麵樓主和尚妻》,作者是「一度君華」。此外,所謂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純屬網絡作者創作。電影《非誠勿擾2》上念了一遍,說是倉央嘉措的詩,此後以訛傳訛,現在就成了倉央嘉措的「第一詩」。
  • 倉央嘉措情詩翻譯:你見或不見我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倉央嘉措情詩翻譯:你見或不見我 2011-05-29 14:55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倉央嘉措
  • 見或不見See me or not
    ,有了一定閱歷之後,才發現詩中別樣風景。見或不見See me or not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It does’t matter if you see me or not I’m right there  with no emotions.
  • 哪首現代詩讓你留下深刻的記憶?清朝康熙年間倉央嘉措是最美情郎
    01覺成觀點我最喜歡的現代詩是倉央嘉措的詩。倉央嘉措的幾首詩,我都比較喜歡。如《那一世》《我問佛》等等。07《見與不見》被誤傳為是倉央嘉措寫的詩有一首《見與不見》,原名《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 那些冠以「倉央嘉措」之名的無病呻吟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1、《見與不見》 這首詩曾一度被署名「倉央嘉措」而流傳大江南北,其實是當代女詩人扎西拉姆多多所做,原名《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出自其詩集《疑似風月》。後來,因為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中引用而走紅。
  • 倉央嘉措公認的四首最絕美的情詩,卻沒有一首是他寫的
    第一首:《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但是其實呢,這首詩出自一個歌手朱哲琴的專輯《央金瑪》。不過與倉央嘉措有一點關係的是,《央金瑪》這一系列的七首歌,其實有一些是在一定基礎上整合了倉央嘉措的作品的。所以風格看上去就比較像他的。再加上專輯裡原本加入了一些他的作品,自然就更容易被人們混淆,認為這裡面所有的作品都是倉央嘉措的了。
  • 倉央嘉措「深情款款」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感人,讀之讓人心碎
    愛情似乎是這個世間最美的情感,因為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古今中外也有很多描寫愛情的詩詞,而今天我們所說的是一位西藏的僧人倉央嘉措所寫的一首愛情詩。你肯定會好奇,和尚寫愛情詩?開什麼玩笑呢,這位倉央嘉措可並不是一位簡單的和尚,作為修行之人,他所寫的愛情詩,每一首都極其的感人。
  • 倉央嘉措情詩全集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驢友在線「關注。   《那一世》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 《倉央嘉措的詩與情》:我願滿是深情,陪你愛這個世界
    而倉央嘉措說,他總在情與信仰中抉擇,可他想不負如來不負卿。縱觀倉央嘉措的一生傳奇而璀璨,可他的所欲所求卻與平常人一樣,只想與相愛的人攜手共度一生。在《倉央嘉措的詩與情: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這本書裡,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下倉央嘉措的過往。
  • 倉央嘉措情歌
    但是,詩人在詩中表現出對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對於人世生活卻是熱烈追求。如:我修習的喇嘛的臉面,不能在心中顯現,我沒修的情人的容顏,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情歌》在讚美對忠貞愛情的追求的同時,也描繪了整個愛情生活中,各種複雜曲折的情景和惟紗惟肖的心理狀態。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傳奇人生
    出身農奴的他 ,15歲才以轉世靈童身份進入布達拉宮,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無實權。藏族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就是倉央嘉措的情歌。《最好不相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非誠勿擾2》上映,片中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念的一首詩《見與不見》打動了很多觀眾,片尾曲《最好不相見》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今日好詩十首古詩版》第五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筆者在《別拿詩病嚇唬人》一文中提出了個人觀點,見下連結:《今日好詩十首》,從當前網媒中選錄,連發了四期,詩壇似乎很繁榮,從浩瀚的詩海中,每天選出十首好詩,如大海撈針,好詩不多。今天偷個懶,只錄五首有名句的古詩,重溫經典。也請您留言推薦古詩,下期發表。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不是倉央嘉措的詩
    劉希武譯本 我欲順伊心,佛法難兼顧,我欲斷情絲,對伊空辜負。 傅林譯本 隨了心上人的心意,今生就與佛法無緣;到那空寂的山間雲遊,又怎能和她相見? 但令人尷尬的是,這一句其實只是曾緘先生對原詩的一句推論式解讀而已。原詩寫的是詩人兼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本人的一種猶豫心態:如果為了愛情,那就徹底失去了佛緣,這對於從小接受藏傳佛教教育的倉央嘉措來說是很難捨棄的,但是,愛情的力量如此強大,讓他又難以忍受離別之苦。曾緘先生加上了一句追問,這句追問是向命運的祈求:到底有沒有一種東西,能讓兩者兼顧呢?答案是不用在詩中寫出來的,因為絕不可能有。
  • 永遠的倉央嘉措 | 倉央嘉措詩集(全集珍藏版)
    >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2.倉央嘉措另一首流傳非常廣泛的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 倉央嘉措:世間至情至性之人,都逃不過孤獨
    除了這首歌還有片中的一首詩。劇中,李香山的女兒在父親臨終前的告別會上念誦一首詩《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篤定的悽婉帶著清冷的禪意
  • 微微傾城,倉央嘉措與納蘭容若卻能毀了我的城
    少遊的相逢在天上,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寬闊銀河的臨時鵲橋上,一對永生不死卻永生不得共度的夫妻,見與不見都是萬世悽涼。潔白的仙鶴倉央嘉措潔白的仙鶴,請把雙翅借我,不會遠走高飛,只到理塘一轉就回。詩歌第四句所提到的「理塘」,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個地名,今四川理塘縣。
  • 鄭風鄶韻‖從此不知相思苦,折枝送君做長簫——劉金法詩十首
    鄭風鄶韻‖從此不知相思苦,折枝送君做長簫——劉金法詩十首
  • 「名家平臺佳作賞析」趙青山:略談倉央嘉措詩歌創作與傳播中的格律...
    毛繼祖的六言譯詩:「對她一見鍾情,/夜裡想她難睡;/白天沒有談成,/心被相思磨碎。」(其六)。劉希武的五言譯詩:「自從見佳人,/長夜不能寐,/相見不相親,/如何不憔悴。」(其六)。由於倉央嘉措詩歌本身就是規範嚴謹的格律詩,而上述譯者也都是深受漢語古典詩詞文化浸潤的學者,所以他們的譯詩,結構上起承轉合,韻律上偶句押韻,語言上精雕細琢,具有濃鬱的古代漢語近體格律詩的風味。
  • 倉央嘉措最美的一首情詩《那一世》,令人心醉,感人至深,贊成嗎
    我心中的世上最美情詩,當屬雪域之王-倉央嘉措的情詩,尤其他的《那一世》美輪美奐、感人至深,讓人心醉,一起來看看。倉央嘉措倉央嘉措,1683年出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一個普通的農奴家庭,作為一代格魯派宗都的他,父親與母親以及世代先祖都篤信寧瑪派。寧瑪派僧人可以戀愛結婚,而格魯派才主張禁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