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麋峰村第一書記周若愚:為村裡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隊

2020-12-27 湖南在線

黑麋峰村第一書記周若愚:

「為村裡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隊」(山路彎彎·駐村工作隊的精準扶貧路系列報導7)

周若愚(右)來到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羅金樹的家裡與他交流今年養豬的情況。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長沙晚報6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華) 層層疊疊黑麋峰山間,一道潺潺溪水從山頂歡快奔流而下,溪水兩旁是一排排青青的茶樹,在陽光照耀下,葉子油亮。一位面龐黝黑的男子正埋頭查看著水渠疏通情況,汗如雨下,他就是望城區橋驛鎮黑麋峰村的第一書記周若愚。「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的心願就是給村裡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隊,讓脫貧的貧困戶不再返貧!」 擦了一把汗的周若愚說。

104戶貧困戶的「娘家人」

「老羅,曉得我是誰不?曉得啊!哈哈,我等下就到你屋來了……」周若愚的手機上,村裡104戶貧困戶的電話號碼全都有,任意撥打一個過去,對方立即聽出了這位「娘家人」的聲音。

黑麋峰村在山上,各戶住得分散,山裡信號又不好,剛來村裡時,周若愚花了整整3個月,挨家走訪這104戶,了解情況、聽取心聲,「有的貧困戶家甚至都沒通路,我只能把車停在路邊,再走路上去。」

「扶貧要先扶志、扶智,有了這兩個,就不怕不脫貧。」周若愚帶著記者來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羅金樹的家裡,見證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成果。

「一個月前賣出十幾頭豬後,母豬又下了十幾頭豬仔,一共30多頭豬。」67歲的羅金樹本來靠吃五保金也可以過日子,但是近年來,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羅金樹家的危房改造了,還在山裡養起了豬和雞,幹事的勁頭不輸年輕人,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今年行情不錯,純收入七八萬元應該沒問題,這都搭幫黨的政策好呢!」

「要調動貧困戶自力更生的內生動力,只要是通過勞動致富的,我們就要鼓勵。」周若愚記得,自己初來乍到時,就有戶貧困戶找上門,說自己扎的400把掃把賣不出去,「他的掃把賣得貴了點,但也確實扎得好。我找了愛心企業買下了這批掃把,這不,今年他又扎了一批。」

截至2019年,黑麋峰村已經脫貧100戶,僅剩4戶兜底脫貧戶。

貧困戶抱團的「甜蜜生活」

在周若愚指引下,沿著山路繞了又繞,記者一行來到了一棟民房處,上面掛著「俊朗農業合作社」的牌子。還隔老遠,貧困戶楊帥印、楊德清、楊敏就站起來迎接。

「來嘗嘗,這是我們自己用蜂蜜醃製的梅子,梅子就是山裡長的。」熱情的農婦端出了自家最好的梅子來招待,品一顆,甜到心裡。

他們都是在扶貧政策引導下通過養殖脫貧致富的代表。楊德清善談,「過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種田打工一年到頭賺個幾千元,加上我身體不好,每天吃藥要三十元,孩子又要讀書,實在是沒辦法脫貧致富。本來不敢搞養殖,一怕養不好,二怕賣不好。周書記來了,帶來了信息和信心,我們就敢搞了。前段時間我以17.4元一斤的價格賣了12頭豬,賺了4萬元,端午節馬上到了,又可以賣一批。我還養了雞鴨,挖了池塘養了魚……今年差不多十萬元收入了。」楊德清算了算,笑開了花,「生活是越來越好了,自己儘量努力就行。」

眾人拾柴火焰高。去年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3戶貧困戶牽頭成立瞭望城區俊朗農業合作社,帶動和幫助其他貧困戶一起養殖。「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發展扶貧產業,凡是自己家搞養殖的,我們根據數量和品類,每戶最高補貼1800元,還有一些自身條件不適宜養殖的,我們就交給合作社代養,按照每戶600元進行補貼。」臨走時,周若愚不忘叮囑合作社負責人楊帥印:「好好搞,等你們的合作社做大了、富裕了,讓入股的貧困戶都有分紅。」

黃金茶基地是他的「重頭戲」

周若愚是長沙市國資委的副調研員,明年就要退休了,原本可以坐在機關裡不那麼辛苦, 卻主動來到黑麋峰村挑起了104戶貧困戶脫貧的擔子,每天日曬雨淋、四處奔波,「白面書生」很快就成了「黑臉關公」,但他說:「為貧困戶做點實事,很有意義。」

「貧困戶脫貧了,就要保證他們不再返貧。」周若愚今年主要在忙活兩件事,一是為村裡爭取了150萬元的困難救助資金,二是為村裡打造好黃金茶基地。 「困難救助金是兩個後盾單位支持的,本金不動,以後還有其他資金注入,主要是解決貧困戶因為意外出現需要救助的緊急情況。」

黃金茶基地則是周若愚的「重頭戲」。扶貧產業項目300畝黃金茶葉園於2018年10月立項,扶貧工作隊委託村裡的峰北合作社實施,來茶園上工的全是村裡的貧困戶。茶園由合作社負責整體運營,產生的效益由合作社和104戶貧困戶按三七比例分成。此前由於管理不善,一年下來,茶園投入大但收效甚微。

「山上不能規模化種植,不能機械除草,人工除草費用一年就要十多萬元!」周若愚仔細研究後,大膽提出採用土地覆膜的方法減少雜草,同時重新買苗補種了16萬株黃金茶樹。較真的他還上演了個小插曲:「到貨了,我硬是守著一株株地數,發現少了2000株,後來對方覺得不好意思,補來了4000株。」

黑麋峰的沙土適合茶樹生長,但儲水差,而茶樹怕澇又怕旱,「澆水全靠人工挑,我打算乾脆建好水塔和溝渠等水利設施,一勞永逸。」周若愚說項目已經得到區裡和後盾單位支持,正在建設中,「茶葉加工也是一大問題,今年第一次採茶,可是花了大價錢請代工的。今年我們要把加工廠建設完成,方便以後規模化生產。」

「今年的明前茶數量雖少但味道好。等茶葉產量上去了、效益提高了,貧困戶就年年有分紅了。」周若愚眼睛裡充滿希翼。

相關焦點

  •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鍛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隊
    47歲的蒙古族漢子謝立軍,在烏和日朝魯嘎查當駐村第一書記,已整整兩個年頭。前段時間,為防控疫情,他每日都要堅守在嘎查一線設卡檢查、為牧民採買生活物資。如今,他和駐村工作隊員們在疫情形勢整體趨穩向好後,第一時間對貧困戶、邊緣戶進行全面摸底排查,走訪入戶,詢問近期生活情況,排查收入變化、勞動能力、健康狀況以及幫扶舉措落實情況等。
  • 赫章縣:黨旗飄揚軍歌嘹亮 打造「一支 永不走的工作隊」
    黨員培訓班迎來了一群「老兵」10月19日,赫章縣首期退役軍人黨員培訓班開班儀式在赫章縣委黨校舉行,赫章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直機關工委書記馬吉,副縣長張世文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要負責人組織學習了有關會議精神。
  • ...皮膚黑了,村裡富了——記新疆聯通駐皮山縣「訪惠聚」工作隊總...
    在逐夢路上,魯永平身兼數職,他是中國聯通新疆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是新疆聯通派駐皮山縣「訪惠聚」工作隊總領隊,也是菜其買裡村第一書記。「魯書記來村裡快3年了,5+2、白加黑地工作,讓他的頭髮變白了,皮膚也變黑了,我們村越來越富了......」在和田地區皮山縣菜其買裡村,提起第一書記魯永平,村民們都讚不絕口。
  • ...的第一書記——記房縣教育局駐龍駒山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徐澤勇
    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徐書記的私家車又就地變成了「物資運送車」,他每天不分時段不分次數地為全村居民代購必需物資,大到糧油米麵,小到一個筆記本、一個口罩,只要有需要他總是第一時間送到家裡。他說疫情當前沒有什麼是大事也沒有什麼是小事,老百姓的事都是天大的事。一天下午,得知胡灣片區有一位孕婦第二天要去縣城做常規孕檢需要幾個口罩,徐書記帶領工作隊專程給他們家送去,並詳細囑咐來回途中的注意事項。
  • 中江縣回龍鎮——村裡來了「6789」工作隊 帶領鄉親們拼出好日子
    「自從來了駐村工作隊,這兩年我們村變化很大。」這是中江縣回龍鎮原梔子灣村(村級建制調整後,梔子灣村併入歇馬村)村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60後」農技員黃昌學;「70後」駐村隊員王永旭;「80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何韜;「90後」民政幹部蘇莉。他們是村民交口稱讚的「6789」駐村工作隊。
  • ...畢節七星關區長春堡鎮埡關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徐庭國
    我叫徐庭國,2017年底受七星關區統戰部委派,先後任職七星關區長春堡鎮犀牛村、埡關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以來,我親眼見證了群眾生活不斷變好,現在想想,當初吃的苦都值得。   「徐書記,現在我家孩子陳燕讀中職,教育資助到位情況有你書記追著,每次都準時兌現,可算是給我們解決了一大經濟難題,負擔輕多了。自從你來幫扶後,教育資助政策落實非常到位,真是我們的及時雨。」
  • 90後「第一書記」戴永生:留在鄉野田間 做村裡的「好後生」
    延安作為革命老區,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地區,來這裡工作後,戴永生先後擔任了寶塔區川口鄉川口村第一書記和馮莊鄉杜坪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村裡來了個大學生」「當知道要擔任川口村第一書記時,我腦子裡真是一片空白。」面對突如其來的的任務,戴永生心裡沒底,甚至有一絲畏懼。
  • 鄢陵縣崔莊村第一書記馬曉豔:「讓村裡群眾都過上好日子」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宋廣軍「俺村有個脫貧戶常獻寶,養的羊是真正的生態養殖,買羊肉一定找我……」近段時間,鄢陵縣只樂鎮崔莊村第一書記馬曉豔只要「逮」著熟人,就要推銷崔莊常獻寶的羊。
  • 頭髮白了,皮膚黑了,村裡富了
    在逐夢路上,魯永平身兼數職,他是中國聯通新疆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是新疆聯通派駐皮山縣「訪惠聚」工作隊總領隊,也是菜其買裡村第一書記。「魯書記來村裡快3年了,5+2、白加黑地工作,讓他的頭髮變白了,皮膚也變黑了,我們村越來越富了......」在和田地區皮山縣菜其買裡村,提起第一書記魯永平,村民們都讚不絕口。
  • 凝心聚力謀發展,真幫實扶助脫貧——省法院扶貧工作隊閆英敏講豐寧...
    村民們還說,在工作隊的幫助下,他們都有工作啦,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三個深度貧困村在歷史上資源匱乏、土地貧瘠,村民們只靠種植一季玉米或外出打工為生。淳樸的村民們對扶貧工作隊,滿是感情,他們總說,「工作隊把自家老人孩子扔到那麼遠的家裡,跑到我們村來幫我們,給我們解決的都是最急最揪心的難題兒。他們可真不容易!」去年,辛營村發生冰雹災害,蔬菜大棚損失慘重,為了爭取資金,穩住了貧困戶的「命根子」,曹洪濤書記冒雨開車往返千餘公裡,第一時間向院黨組進行了匯報,並申請了10萬元救災款解決燃眉之急。
  • ...村裡來了領路人——記保靖縣委宣傳部駐茶市村第一書記彭司進
    「彭書記,你好熱心,來到我們茶市村。你為群眾做好事,群眾把你記在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遷陵鎮茶市村,67歲的村民秦生連在家中,開心地給該村第一書記彭司進唱起了山歌。山歌聲聲,沒有伴奏,卻唱出了1600多名茶市村民心中最美的和聲。
  • 鄒城嶧山鎮下派工作隊項目為王壯大集體經濟民生為本辦好惠民實事
    村黨支部書記常遠介紹說,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他們經過多方考察和徵集村民意見,利用市派書記資金啟動建設了蔬菜大棚項目。今年以來,嶧山鎮下派工作隊克服疫情影響,紮實推進第一書記項目建設,促進集體增收,帶動農民致富。目前,投資400多萬元的大二村精品林果園項目、投資19萬元的東莊村光伏發電項目、投資16萬元的存裡村農產品電商經營場所、投資7萬元的鞏三村蔬菜大棚項目均已建成使用,投資16萬元的店子村平菇種植大棚項目正在建設,項目見效後均可為村集體增收30%以上。
  • 「女娃娃」書記
    沒想到短短幾年間,他就像變了個人,還在村裡成立了一家木材加工合作社,大兒子加入了養殖(牛)合作社,小兒子在村裡的建材公司拉混凝土,一家人一年到頭能掙七八萬。「多虧阿書記幫我們過上好日子,我們都很感動。」熱合麥提不好意思地說。 熱合麥提口中的阿書記是新疆克州黨委組織部駐巴仁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阿依帕爾·艾斯卡爾。
  • 黑麋峰村:綠水青山致富路
    李泓 攝 你也可以,喝一杯熱情老鄉們為你捧上的自己種的茶,體會千年來隱士們歌頌的田園生活的閒逸,品味「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之韻。 嶽順祥 攝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嶽順祥 攝 二是通過出臺獎補政策,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參與扶貧開發,結成幫扶對子,讓黑麋峰村搭上發展的快車。 嶽順祥 攝 三是因地制宜發展果業與旅遊業。
  • 在村裡,我能抬起頭了
    我是羅甸縣鳳亭鄉班臺村人,村裡的村警,還在村裡百香果基地擔任管理員。現在,我每天學習基地管理技術,認真鑽研村警業務,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但想起前些年的日子,那叫不堪回首。 我父親早逝,母親積勞成疾。初中畢業後,我就跟隨鄉親外出打工。2008年,大哥黃保軍結婚後生育一子,侄子天生肢體和智力殘疾。
  • 件件實事辦在老鄉心坎上 ——記天井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七組貧困戶楊智勇介紹,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栽植小米辣前,村委會就與重慶市星能釀造有限公司籤訂辣椒種植收購合同,只要種得好,完全不用擔心銷售的事,這讓大家發展產業的信心更足了。去年7月,縣商務委副主任葉盛舟開始擔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在他的努力下,村裡產業發展、村民增收等發生了改觀。今年2月,天井村村民種植的100多畝青菜爛在地裡,讓不少村民著了急。
  • 脫貧攻堅最後衝刺戰,臨陣受命勇擔當——記良塘鎮奇峰村第一書記梁輝
    ,一批又一批駐村幹部留下了奮鬥的足跡,2020年6月5日梁輝被選派擔任良塘鎮奇峰村第一書記,此時,他已經是2014年以來奇峰村第六任第一書記。村裡水管因道路施工損壞,導致村裡全部停水,立即與村委幹部不怕髒不怕累親自進行維修。得知村裡通往田地的道路常年損壞嚴重,坑窪泥濘,群眾進行夏收時無法通車,需要搬運稻穀很遠一段路才能裝車,有群眾強行通過幾次差點翻車,安全隱患嚴重,立即組織工作隊,村委幹部進行搶修,為群眾夏收的最後一公裡保駕護航。村裡夜晚缺少照明路燈,大家出行非常不方便。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濟寧汶上:「第一書記產業園」開啟扶貧新模式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何慶哲)濟寧市汶上縣用足用活第一書記產業扶貧資金,抱團發展特色種植項目,助力脫貧攻堅。在汶上縣苑莊鎮第一書記產業園的羊角蜜種植大棚裡,駐村工作隊隊長吳國營正在和隊員們一起查看甜瓜長勢。
  • 一心為民辦實事——記館陶縣衛健局駐趙官寨村第一書記 汪文濤
    我們的幫扶事跡先後在《中國人口報》、《邯鄲晚報》上予以刊發;該同志先後被評為省、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連續三年被市委組織部、市扶貧辦評為全市優秀駐村工作隊。用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說,我們只是比大家多做了那麼一點點,認真了一點點,這裡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1500多個日日夜夜的駐村故事,現選取幾個片段給大家做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