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靳夢蝶、李錦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
新華科普
胸廓出口症候群,你聽過嗎?
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慢慢「入侵」我們的生活,許多人長時間依賴電腦完成工作,通過手機進行社交娛樂等活動,頸肩腰腿痛等這一系列的症狀越來越多,但不要總覺得手臂發麻就是頸椎病,做做頸椎操就會緩解,臨床上有個詞叫「胸廓出口症候群」,大家可能覺得很陌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compression syndromes, TOS)是指通過胸廓出口區域的神經或血管受到壓迫,出現以頸、肩、臂和手部疼痛和感覺異常、甚至出現手部肌肉萎縮為特徵的疾病。本病常見於35~55歲的女性,壓迫可能是由於斜角肌位置異常、鎖骨骨折癒合不良等引起的。此病的查體也比較特殊,常用的有斜角肌擠壓試驗(Adson test)、鎖骨上叩擊試驗(Moslege test)等以及相關影像學檢查或神經傳導測試。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和檢查我們可將胸廓出口症候群分為不同的類型,對於較為複雜的類型可能就需要外科手術來介入。
今天我們主要來聊聊簡單型胸廓出口症候群可以通過哪些動作來幹預。
01
拉伸斜角肌:
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拉伸前斜角肌來緩解症狀。坐位時,頸部後伸(抬頭),並向對側側屈(眼睛看患側斜上方),用健側手在頭部慢慢加壓達到拉伸的效果,維持15~30秒。
02
腹式呼吸:
斜角肌可分為前、中、後三束,它們分別止於第一、第二肋骨,因此可以通過腹式呼吸來緩解對斜角肌的過度使用。仰臥位時,將手放於腹部,吸氣時微微隆起,呼吸時慢慢下陷。
03
穩定肩胛帶:
通過強化肩部後方肌群來降低胸廓出口神經血管的壓力。站立位時,雙腳踩住彈力帶,雙手分別環繞手掌一圈後拉住兩頭,保持肩外展90度、肘屈曲90度。根據自我耐受情況改變彈力帶的長短,拉伸和放鬆時均需注意勻速進行。
注意事項:
除了以上這些動作可以在家進行自我鍛鍊之外,平日的姿勢管理也尤為重要。首先應該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枕頭(詳情可見新華科普513篇——枕頭挑選知多少),避免頸椎過度前屈加重症狀。平時裡還要養成良好的坐姿,工作時,調整電腦屏幕的高度,使注視屏幕時,屏幕略低於視線3cm,雙手自然放在桌子上,調整座椅高度,坐下時,雙腳能剛好平放在地上。此外,還應減少患側肩部的負重,避免做一些提重物的動作,儘可能減輕對臂叢神經的牽拉。出現症狀後,還可以利用熱敷及電療等儀器緩解疼痛症狀,放鬆肌肉。
當然,具體的治療方案需要詳細評估後才能決定,有效的治療都應基於專業人士的鑑別診斷和系統評估後給出的處方。若您有相關問題的困擾,歡迎前往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就診諮詢。
END
本平臺科普內容獲中國科協科普部
「科普中國共建基地2020年-2021年」項目資助
版權聲明
本平臺旨在為大眾交流學習,歡迎分享,轉載前請於平臺留言,獲轉載後,請註明出處,必須保證帖子內容、作者、二維碼原封不動,未經允許不得二次轉載,未經許可嚴禁用於其他用途,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微文編輯:賈靜
微文圖片編輯:李川
看都看完了,還不點這裡試試
原標題:《胸廓出口症候群,你聽過嗎?—— 新華科普559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胸廓出口症候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