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下胸廓出口綜合症

2021-01-15 康復小南寧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康復小南寧》,本公眾號是小編業餘時間,用來學習分享,因此有添加小編微信號或者留言的同道,回復有所怠慢請見諒。


【概述】 

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胸廓出口區重要的血管神經受壓引起的複雜的臨床症候群,又名前斜角肌症候群、頸肋症候群、胸小肌症候群、肋鎖症候群、過度外展症候群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處,由於某種原因導致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受壓迫而產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經症狀的總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肩、臂及手的疼痛、麻木,甚則肌肉萎縮無力、手部青冷發紫、橈動脈搏動減弱等。本病是肩臂痛的常見病因之一。


【病因】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者認為本病是由於第1肋的抬高造成臂叢神經下幹受壓所致,但絕大多數病例找不到第1肋抬高的證據,更無第1肋究竟抬高多少才可能產生臂叢神經下幹受壓的確切資料。更重要的是,在臂叢神經和第1肋之間還存在著一塊小斜角肌。雖然半個世紀以前就有人提出存在這塊肌肉,但不知為何一直沒有引起臨床學和解剖學上的重視。 研究了這塊肌肉,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多數胸廓出口症候群患者沒有第 1肋抬高的 X 線片表現,為什麼第 7 頸椎橫突過長會引起臂叢神經下幹受壓,而即使有頸肋存在也並不是頸肋直接對神經造成壓迫。 當頸肋存在時,部分小斜角肌止於頸肋,使整個小斜角肌向前、向外移位,從臂叢神經的下方把整個臂叢神經推向前外側,因此,用小斜角肌與臂叢神經下幹的關係,可以解釋目前所知道的臂叢神經下幹受壓的各種解剖原因。所以,小斜角肌的存在可能是下幹型胸廓出口症候群的主要原因。(註:小斜角肌在前斜角肌深層)


【發病機制】

當頸 7 橫突過長時,如圖 1 左邊的虛線,小斜角肌起點外移,頸 8、胸 1神經根和下幹則要爬越得更高。如頸 7 橫突過長,增加了胸廓出口症候群的發病可能。


1.頸肋:第 7 頸椎肋骨殘存或橫突過長,可改變出口的結構,易使臂叢跨越頸肋時受到壓迫。有頸肋者不一定出現症狀,只有出現症狀者方需治療。


2.斜角肌三角間隙變窄 :鎖骨下靜脈在前斜角肌的前方,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在前斜角肌的後方,在此區域內的動、靜脈和神經可單獨或同時受壓而產生症狀。前斜角肌痙攣、攣縮或纖維化、肌肉異常發育或過度肥大,或者止點外移,以及增厚的中斜角肌筋膜和韌帶,都可使間隙狹窄,神經、血管受到卡壓。 


3.肋鎖通道結構變異:第 1 肋骨或鎖骨的畸形、外生骨疣,以及外傷骨折、肱骨頭脫位等,均可使肋鎖間隙變小,產生臂叢神經和血管壓迫症狀。當肩部上抬時鎖骨上升,裂隙加大;肩部下垂時則鎖骨下降而致肋鎖接近,通道變狹窄。 


4.肩部外展時肋喙韌帶或胸小肌腱後的神經,血管受卡壓。另外,肩部向後下垂,頸部伸展,面部轉向對側以及深吸氣都可使肋鎖間隙狹窄,對神經、血管產生壓迫。


【最常發生卡壓的三個通道】

1.斜角肌間隙。

2.肋鎖間隙。


3.胸小肌間隙。


【臨床表現】

典型的臂叢神經受壓症是下幹受壓型,常見於中年婦女,男女之比為 1∶3,20~40 歲者佔 80%以上,主要表現為患側上肢酸痛、不適、無力、怕冷、手部麻木。體檢時可發現患肢肌力稍差,手尺側特別是前臂內側針刺痛覺明顯改變,同時還可能存在大、小魚際肌萎縮。


【特殊查體】

(1)肩外展試驗(Wright test):患者坐位,檢查者捫及患者腕部橈動脈搏動後,慢慢使前臂旋後,外展 90°~100°,屈肘 90°,橈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為陽性。此項檢查陽性率很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陽性。 

(2)斜角肌擠壓試驗(Adson test):患者坐位,檢查者捫及患者腕部橈動脈搏動後,使其肩外展 30°,略後伸,並令患者頭頸後伸,逐漸轉向患側,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為陽性。此檢查陽性率很低,但常常有診斷價值。 

(3)鎖骨上叩擊試驗(Moslege test):令患者頭偏向健側,叩擊患側頸部,出現手指發麻或觸電樣感為陽性。

(4)鎖骨上壓迫試驗:檢查者用同側手捫及患者的腕部橈動脈搏動後,用對側拇指壓迫其鎖骨上窩處,橈動脈搏動消失為陽性。作者曾在正常人群做過調查,90%的正常人在壓迫鎖骨上時橈動脈搏動亦消失。但是如果壓迫點距鎖骨上緣 2~3cm,橈動脈搏動亦消失,則說明鎖骨上動脈抬高明顯,較有診斷價值。 

(5)Roos test:為活動的 Wright test,即令患者雙上肢放在肩外展試驗的位置上用力握拳,再完全鬆開,每秒鐘 1 次,45s 內就不能堅持者為陽性。 

(6)肋鎖擠壓試驗:患者站立位,雙上肢伸直後伸,腳跟抬起,橈動脈搏動消失、明顯減弱為陽性。 

(7)電生理檢查:電生理檢查在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早期無特殊診斷價值,可能會出現 F 波延長,其他常無異常發現。晚期以尺神經運動傳導速度在鎖骨部減慢有較大的診斷價值。


【分型】

胸廓出口症候群還存在上幹受壓型、全臂叢神經根幹受壓型、交感神經刺激型、鎖骨下動靜脈受壓型、椎動脈受壓型及假性心絞痛型等。這些類型都可同時存在頭、頸背部痛和不適。 

(1)上幹受壓型:即頸 5、6 神經根卡壓型。上幹型胸廓出口症候群前已描述。 

(2)全臂叢受壓型:表現為上、中、下幹均有受壓的臨床表現,大多數患者有頸肩部疼痛、不適和手麻痛,發病前 3 個月內可能有過病毒感染史,並表現為發熱、全身疼痛,最後局限在患肢疼痛與不適。部分患者可能有外傷史,傷後逐漸出現上肢無力,整個上肢感覺減退。 

(3)交感神經刺激型:交感神經纖維受壓,除上肢酸痛外,還常有雷諾現象,表現為肢體蒼白、發紺、怕冷,亦有患者表現為雙手大量出汗。 

(4)鎖骨下動、靜脈受壓型:表現為肢體易疲勞、乏力,橈動脈搏動明顯減弱,雙手下垂時肢體充血,呈潮紅色,甚至呈紫紅色,少數患者可出現肢體水腫。 

(5)椎動脈受壓型:有椎動脈血供不足的症狀,如偏頭痛、頭暈、眼澀、咽部異物感;可能同時存在頸叢卡壓的症狀,患者面部麻木,耳周皮膚感覺減退。 

(6)假性心絞痛型:以心前區刺痛、左肩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目前已認識到,心前區刺痛是由於胸長神經受到刺激所致,特別是起源於頸 5 神經根的胸長神經支,常和肩胛背神經合幹,一併穿過中斜角肌的起始部腱性纖維,特別容易受壓。


【幹預】這裡提及的幹預主要是針對治療師而言

1.徒手治療:斜角肌、胸小肌放鬆、神經鬆動術等。

2.儀器治療:利用熱敷與電療等儀器減緩疼痛症狀、放鬆肌肉、促進循環與癒合。

3.運動治療:斜角肌伸展、胸小肌伸展、肩胛骨穩定運動、姿態矯正等。

當然,具體針對性的詳細的處理還是需要詳細的評估後才能針對性處理。


如果覺得公眾號對於您的學習有幫助,動動手指學會知識共享。




廣告

相關焦點

  • 胸廓出口綜合症詳解及康復治療
    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胸廓出口區重要的血管神經受壓引起的複雜的臨床症候群,又名前斜角肌症候群、頸肋症候群、胸小肌症候群、肋鎖症候群、過度外展症候群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處,由於某種原因導致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受壓迫而產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
  • 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 2020-09-17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是在頸部和上胸廓的神經血管組織受到壓迫、傷害或是刺激造成的。這些神經血管組織穿過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間、鎖骨和第一肋之間(鎖骨下肌過度發達會讓空間變小),從胸小肌下方經過,這幾處是較常見的神經血管受壓迫區。
  • 胸廓出口症候群,你聽過嗎?
    胸廓出口症候群,你聽過嗎?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慢慢「入侵」我們的生活,許多人長時間依賴電腦完成工作,通過手機進行社交娛樂等活動,頸肩腰腿痛等這一系列的症狀越來越多,但不要總覺得手臂發麻就是頸椎病,做做頸椎操就會緩解,臨床上有個詞叫「胸廓出口症候群」,大家可能覺得很陌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肩臂痛,上肢麻, 你是否有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臂痛,上肢麻, 你是否有胸廓出口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又名前斜角肌症候群、頸肋症候群、胸小肌症候群、肋鎖症候群、過度外展症候群等,是指胸廓上出口處,由於某種原因導致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受壓迫而產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經症狀的總稱,本病是肩臂痛的常見病因之一。胸廓上口上界為鎖骨,下界為第1肋骨,前方為肋鎖韌帶,後方為中斜角肌。
  • 「 脊椎疾病」胸廓出口症候群的物理治療
    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臨床上臂神經叢、鎖骨下動脈與鎖骨下靜脈,在通過斜角肌間空間、肋鎖空間、胸小肌下空間時受到壓迫而產生神經血管的症狀,稱為『胸廓出口症候群』。目前臨床上將胸廓出口症候群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NTOS臂神經受到壓迫、所佔整體約90%,第二類:為VTOS鎖骨下靜脈受到壓迫、所佔整體約6-7%,第三類:為ATOS鎖骨下動脈受到壓迫、所佔整體約3-4% (Sanders
  • 小心腕管綜合症找上門
    (這次說的只是一種情況,還有其他疾病也會導致麻木,比如神經根型頸椎病、胸廓出口綜合症、其他周圍神經卡壓等)這就是你們有可能聽過的腕隧道症候群(也就是腕管綜合症)所以在這個每個人都握著老鼠工作的時代,手麻可以說幾乎是人人都有的隱疾之一了。
  • 上交叉綜合症的的表現與成因
    上交叉症候群的特徵為圓肩和頭部前伸,該症狀常見於辦公人群或單一運動纖維過度訓練的人群,功能上緊張的肌肉包括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下肌,背闊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大圓肌,胸鎖乳突肌和斜角肌,功能上無力或被抑制的肌肉,包括菱形肌斜方肌,中束和下束,小圓肌,岡下肌,前距肌和頸深屈肌,可能造成問題的關節:包括胸鎖關節,肩鎖關節及頸椎關節突關節,胸椎關節突關節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傷模式,包括肩袖上肌症候群,肱二頭肌肌腱炎,胸廓出口等
  • 「衣領綜合症」 了解一下
    「衣領綜合症」 了解一下 2020-12-09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麻該如何鑑別頸椎錯位還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二)頸椎關節紊亂引起的手麻 vs 胸廓出口症候群:
  • 胸廓整體觀
    胸廓上口較小,由胸骨柄上緣、第1肋和第1胸椎椎體圍成,是胸腔與頸部的通道。由於胸廓上口的平面與第1肋的方向一致,向前下傾斜,故胸骨柄上緣約平對第2胸椎體下緣。胸廓下口寬而不整,由第12胸椎、第11及12對肋前端、肋弓和劍突圍成,膈肌封閉胸腔底。兩側肋弓在中線構成向下開放的胸骨下角。角的尖部有劍突,劍突又將胸骨下角分成了左、右劍肋角。劍突尖約平對第1O胸椎體下緣。
  • 你必須知道的遊泳知識——遊泳和胸廓的關係
    有愛好者留言給我說「想知道遊泳和胸廓的關係」、「想知道胸廓上的肌肉」,那麼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這個內容。說道胸廓,肯定會有人問什麼是胸廓?下面我們先對胸廓進行簡單說一說吧。那麼,這個胸廓上有什麼樣的肌肉呢?胸廓上的肌肉與遊泳的關係如果單獨問「胸廓上的肌肉」,就很難了。為什麼呢?
  • 胸廓(前面觀)
    胸廓(thoracic cage)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礎和支架。胸廓由12個胸椎,12對肋(ribs)和1個胸骨(sternum)借關節、軟骨連結而組成。正常胸廓的大小和外形個體問具有一些差異,一般來說,曲側大致對稱,呈橢圓彤。
  • 狗如此友好,可能是威廉士綜合症,了解一下
    狗狗和人類罕見的威廉士綜合症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狗會如此友好狗和患有威廉士綜合症的人可能都將他們的社交個性歸結為相同基因的變化但患有威廉士綜合症的人可能會接近一些,他們不尋常的基因使他們對社交活動有一種異常的熱情。現在,科學家們發現,這兩個物種之間的極端友好可能有共同的基因根源。狗與威廉士綜合症威廉士綜合症,也被稱為威廉斯-伯倫綜合症。
  • 胸廓畸形手術後力學因素的變化
    【提要】胸廓畸形手術均為藉助塑形版完成的手術,塑形完成的早期胸廓發生彈性改變,塑形板與胸廓之間存在最大的彈性應力。隨著塑形的進行,彈性應力逐漸減小並最終消失,塑形板使命完成,此後胸廓會在內在力量的作用下,保持既定的形狀。
  • 青春期各類胸廓畸形的危害
    如果有各類胸廓畸形存在,此階段也會發生明顯變化,並對人造成巨大影響。如果畸形得到確診,必須儘早治療。青春期是人非常特殊的時期,是從少兒向成人過度的重要階段。在此過程中,人的生理心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有各類胸廓畸形存在,此階段也會發生明顯變化,並對人造成巨大影響。青春期最明顯的標誌是身體結構的變化,人的身高會變高,骨質會變粗壯,人的身材會快速接近成年人。
  • 考事業單位面試,胸廓視診檢查
    接下來我們以胸廓視診檢查為例說一說實際技能該如何進行操作:1、戴好帽子口罩,洗手,體檢前向被檢者告知該項檢查對其身體無傷害,不要緊張,積極配合。2、拉好屏風充分保護患者隱私,暴露檢查部位,幫助被檢者取座位或仰臥位,充分暴露前胸和背部,檢查者站於被檢者右側。
  • 應激反應綜合症
    這是應激反應綜合症的典型表現。 應激反應綜合症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而出現的病症,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國的注意。這種病不僅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有關,更與長期反覆出現的心理緊張有關,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視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壓力和心理負擔等,再加上家庭糾葛和自我期望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