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跑者開始跑步的時候都有各種不同的初心,有的是為了減肥,有的是為了身體健康,有的是為了挑戰自己...不管什麼理由,我相信很多跑者跟我一樣,堅持跑步之後,都會想:怎麼樣才能跑得更快、更遠?
往往很多跑者為了能快一點達到目標,開始加大跑量,提高速度,然後身體就慢慢出現了各種傷痛個疾病。跑步本身是快樂的,如果因為跑步而失去快樂,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活到老,跑到老。」你是否想過自己能在60歲、70歲、80歲、甚至90歲還能跑步呢?
所以,為了跑更久,跑更遠,這10個忠告你一定要看,助你無傷跑到老。
1、別硬撐,痛就停下來
真正的長距離跑步,講究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跑步的時候千萬不要抱著硬撐的心理,當你的身體出現一些不適的時候,是給你發出的危險信號,不可因為忽略小傷痛讓自己付出代價。
2、忽視熱身
充分的熱身非常重要!很多跑者比較心急,換上裝備立馬開跑,這種做法極不恰當,長時間如此,會易引起抽筋、跟腱酸痛等毛病。所以,跑前一定要熱身,活動各關節。
3、空腹跑步
跑者不吃早餐空腹跑步會影響到腸胃,尤其是對胃的傷害,人體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器官都處於飢餓狀態,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能量。建議跑步前可選擇碳水化合物為主。
4、不要過於追求成績
人都有追求,跑者更是如此,每個人都希望創造個人最佳成績。有追求固然好,但太過於追求去完成,那麼則失去了跑步的樂趣。調查顯示,馬拉松猝死事件基本都發生在賽程的最後4公裡,所以寧可慢三分絕不快一秒。
5、學會偶爾放鬆
有些跑者經常會為自己制定嚴格的訓練計劃,不計後果地去執行是不可取的,都說法無久不變,運無往不復,制定計劃很難預知天氣、身體的狀況,優秀的跑者會知道靈活變通,做出適當改變,學會偶爾放鬆。
6、起跑要慢
我看好多跑者喜歡起跑後一騎絕塵,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速度提起來再說。對於精英跑者無可厚非,但是對於普通跑者而言,建議在訓練的時候用自己舒適的步頻來跑,給後半程留下發力的餘地。
7、適時恢復原則
這是運動訓練學的一個重要原則,說白了就是告誡跑者要及時的進行休息調整。現在許多跑者都是月月跑馬拉絨,甚至有的一周一個馬拉松,這種參賽方式不值得提倡,要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適當的調整,讓身體有一個恢復的過程。
8、切勿總是挑戰極限
跑者的心理非常的微妙,跑步中,總是以為自己還能再堅持一下,這種給自己施壓的過程很容易引起傷病的發生。建議跑者以最快步頻的70%為主,或者能邊跑邊聊天的節奏進行訓練。
9、跑後飲食補給
長距離或者長時間跑步後,很容易產生吃不下食物的心理,實際上,在你跑完馬拉松45分鐘之內不補充能量,你的身體就會受到懲罰。建議大量運動後,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跟蛋白質保持3:1。
10、不要過於重視數據
現在跑步智能穿戴越來越多,跑步手錶成了跑者的標配,不僅能記錄跑者的配速,還能記錄軌跡。雖然數據很好,但有時候數據也正驅使著跑者更多的為了跑而跑。建議跑者可以試著放下運動設備,跑向任何方向,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完全靠自己腳力和肺的勇氣尋找新的方向。
跑步,是為了追求一個更好的自己,希望所有跑者們切勿急功近利,慢慢的用心去享受跑步的樂趣,把身體照顧好,才可以無傷跑到老!
『話題討論』
你跑步多久了?
給你帶來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關注「跑亮神州」官微,了解身邊的體育賽事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左下角,您點一下贊,小編工資漲1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