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陰道啞鈴,我進行了一場盆底肌訓練方法的探索之旅。這種訓練所帶來的那種隱晦的暗示,與它有關的一點兒也不性感的嚴肅數據,以及那些我們所不知道的隱疾。
與網際網路上帶了點兒性別恥辱性的宣傳語所傳遞的內容不同,女人們為了她們自己而進行盆底肌訓練,最終的最主要受益人也是她們自己。
雙十二的時候,我決定買點小巧的、有品質的、大幅提升生活質量的東西,還要偏門一點兒,然而,大眾化的東西我都買過了。好吧,這就是我下單一套縮陰球(更準確的稱謂其實是陰道啞鈴)的原因。
我得承認,買這麼個東西,離不開那句滿網絡亂飄的「讓私處更緊緻」的洗腦,「不緊緻還能幸福嗎」的恐嚇。當我拿一個問題去問孩他爹,他迅即而清晰的回答,「沒有,跟生之前一樣的」,那份迅速與堅定,讓我開始懷疑,這傢伙是不是在撒謊。
而另一種恐懼則在於,當有一天我忽然了解到,媽媽曾一度困擾於子宮脫垂,而在我的採訪中見到的極富活力卻正在困擾於尿失禁的中年女性們,其中的一位向我描述了自己在盛夏裡裹著厚厚的成人紙尿布出門的經歷。
雖然總體來講,與男性對「器大活好」的需求比起來,女性對「緊緻」的要求小眾又扭捏。但如果你把「縮陰」兩個字輸入搜尋引擎,你仍然會看到針對這項需求衍生的無數牛鬼蛇神,譬如說:來自某島國的塗劑,再或者,以在陰道的下部做一個陰道緊縮環為主要手段的陰道縮緊手術,(廣告發布的主體多是莆田系醫院),以及,各種形狀古怪的縮陰球。
對於廣告上那些帶 了點兒性別恥辱性的宣傳語,一位公立三甲的婦科醫生很果斷地告訴我,性夥伴的滿意度與陰道的緊緻程度相關,而女性的陰道高潮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盆底肌的力量。
於是,我選擇了最後的一項,她看上去鍛鍊的是一種女性對自身的控制力,而且至少,說明書中,它提到了那個名叫凱格爾的男人。
阿諾德•凱格爾 ( Arnold Kegel ) 是位出生於 19 世紀末的美國婦科醫生,幾乎是那些被拍成了電視的「性愛大師」們的前輩。然而,與那些一出道就離經叛道的後輩們不同,凱格爾對女性與陰道收縮有關的肌肉的研究,從頭到位都有非常嚴肅的醫學理由。
利用自己發明的「會陰壓力計」,凱格爾發現,造成女性更年期尿失禁和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是盆底肌太弱。之後,為了鍛鍊那部分肌肉,他發明了那項以他本人名字命名,以提肛為主的訓練,也就是,傳說中的「凱格爾運動」。
1948 年,總結了自己 18 年的研究,凱格爾正式發表了他那篇著名論文:《生殖器鬆弛的非手術治療:使用會陰壓力計作為恢復解剖和功能結構的輔助手段》。
目前,基於大量的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結果,凱格爾運動(盆底肌訓練)已經成為了困擾於尿失禁和子宮脫垂,程度尚無需手術治療的女性們,唯一的非手術療法。至少,你找不到比這種運動最好的。甚至,不僅女性有進行凱格爾運動的需求,這種訓練同樣可以增加男性的膀胱控制力,也許還有助於提升其性表現。
我相信研究了凱格爾研究的最終結果,是買了一套精緻的小圓球,價格相當不低,順豐包郵,保密包裝。
那是個純中國製造的洋貨,直徑 29 毫米的 mini 款——裝在長方盒子裡粉粉綠綠的四個果凍模樣的小球,至少看上去顯得非常精緻小巧,不惹人討厭。按照說明書,4 個小球本身,再加上兩個橡膠套,至少可以搭配出 6 種重量組合,如同在健身房的舉鐵鍛鍊,先從輕的開始,規律鍛鍊,逐漸加重。
選個陽光燦爛的好日子,挑一個最輕的小球,清洗、殺菌,然後,塞入。忽然之間,我覺得這事兒有點荒謬,球,直接卡住了,直徑決定了它並不會掉出來,不管我是否用力。這是有什麼地方不對嗎?我開始給自己做心理建設:最開始使用有異物感是正常的,至少,賣小球的網站上是這樣說的。
第一天 10 分鐘,第二天 15 分鐘,因為毫無難度,我在第三天就開始衝擊半小時,第一周裡,球幾乎不會掉出來,唯一掉出來的一次是著急去健身房的路上,我戴著小球騎共享單車,它們終於被推出來了。
然而,到了第二周,情勢急轉,我忽然發現,在橢圓機上沒蹬幾下,小球居然自己就掉出來了,半小時的橢圓機訓練,我去了兩次廁所,事情好像有點奇怪。作為書呆子的我開始路徑依賴地去翻資料,陰道啞鈴這東西,究竟是怎麼個起效流程。
在 Pubmed 上,關於女性尿失禁及其治療的論文幾乎可以稱作滿坑滿谷。法國皇家婦產科專科醫學院的《產後管理指南》(2016 年)對這些資料的科學性進行了分析和整理指出:
很好的科學證據顯示,產後三個月進行盆底肌訓練,即凱格爾運動,治療持續性尿失禁有效,這類治療需要至少三次的康復師面診,以及輔助的家庭訓練。這種治療對肛門失禁的效果並沒有很好的科學證據,另外,盆底肌訓練在防止脫垂和治療性交困難方面也並沒有很好的科學證據。
目前比較流行的盆底肌訓練流派主要包括:不用器械輔助的凱格爾運動(提肛運動),儀器輔助的生物電反饋或是陰道啞鈴輔助訓練,而法國皇家婦產科專科醫學院的指南提到的盆底肌訓練的方式指的是第一種,那份指南說:對於目前「我們一般推薦在家裡進行提肛運動就完了。」
無症狀,以預防為目的的女性,「與簡單建議後自己進行凱格爾運動相比,治療師的參與並不會更有效。」
而在一篇 1999 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論文中則指出:
在女性尿失禁的治療中,提肛運動為主的盆底肌訓練效果強於生物電反饋,而後者則強於陰道啞鈴輔助訓練。
為了了解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我去到了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婦產科醫院——上海的紅房子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盆底康復科,它成立於 2006 年,是中國最早的盆腔康復科之一。
在那個隱在三甲婦產科醫院一角的三間診室,有五張床位,每周有兩個下午,這裡負責對這家醫院、有意向進行盆底肌檢測的女性進行篩查,去年,在這家醫院進行篩查的女性超過萬名。
非常不巧的,我去的那天恰好不是篩查的日子。「這簡單」,在那裡工作了十幾年的護士長王素珍一邊往身邊那個帶著兩條銀色金屬箍的探頭上塗抹潤滑劑,一邊漫不經心地跟我說:「一會我忙過來給你檢一個。」
於是,那天我毫無準備地進入了一個婦科檢查的場景,「脫一條褲筒,膝蓋彎起來……」整個過程跟普通的產後 42 天婦科檢查有點兒像,只除了那個源於凱格爾的「會陰壓力計」。
那儀器的核心部位是個類似血壓計橡皮球形狀的空心球閥,由它把陰道壁產生的壓力傳遞到計量裝置。然而,整個檢測的核心卻並非儀器,「主要還是靠醫生的經驗」。醫生需要靠指檢確定就診者的陰道膨出情況和鬆弛度。
儀器所檢測到的,只是盆底肌的肌肉力量,而那是一塊不容易用到的肌肉,很多時候,大部分人第一次檢測結果較差的原因也許只是不會用力,被檢者並不能正確地收縮盆底肌,而是錯誤地在收縮腹部肌肉或者臀大肌,而我,就是這大部分人中的一個。
那次並不全面的檢測——因為時間有限,檢測盆底肌的數組動作,我只做了一組,我得到的成績是:緊緻度尚可,但肌肉力量尚需鍛鍊,建議多做主動提肛運動。
我跟王素珍提起了陰道啞鈴的事兒,「那東西可以幫助識別相關的肌肉」,王素珍給我找出一款說明書上印著「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登記號」的一套水滴形矽膠小球。「大小、材質、光滑度都有要求,很多國外的產品中國女性用起來太大了,直接卡住,起不到什麼作用,」我摸了摸包裡的縮陰球,沒好意思拿出來。
這位護士長建議,陰道啞鈴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在相關的說明書中,使用陰道啞鈴,要求光著下身——這是為了防止內褲對「啞鈴」的支撐——循序漸進地進行站立、行走、下蹲、搬重物、咳嗽、跳動等運動,每天 15~20 分鐘。考慮到可操作性,「我們一般推薦在家裡直接進行提肛運動。」
當談到號稱配備了各種高科技儀器的美容院盆底檢測康復一條龍,王素珍無奈地笑了,「她們畢竟不是醫生」。
在王素珍所在的那間診室,四位工作人員,三位忙於篩查及對就診者的康復指導,還有一位主要負責評估尿動力,為嚴重尿失禁的手術治療做準備。在那裡進行治療的標準為 Ⅱ 度臟器脫垂和尿失禁,「對於輕度脫垂或陰道鬆弛的產婦,我們只建議她們自己在家裡進行提肛訓練」。
在美國的《婦產科學》雜誌 2014 年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對 7924 例非孕期婦女的體檢和調查顯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病率為 25%,其中包括 17.1% 的尿失禁,9.4% 的糞失禁和 2.9% 的盆腔器官脫垂,且其發生率自 2005~2010 年無顯著變化。在這些研究數據中,與尿失禁相關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陰道分娩、產次多、體重指數高。
對於中國的盆底障礙發生率,協和醫院的朱蘭教授曾進行過流行病學調查,北京地區成年女性尿失禁的現患率為 38.5%,上海同濟醫院 2014 年的一篇論文則指出,根據他們的調查,上海地區女性的尿失禁發生率是 23.5%。
後一篇論文最終得出結論:尿失禁在上海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然而,大部分女性並不了解這個情況,因而也很少有人在症狀的早期就去尋求相應的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盆底方面資深專家黃健向我介紹,盆底功能障礙包括尿失禁、盆底器官脫垂、排糞功能障礙、下尿路感覺及排空異常、性功能障礙及一些慢性疼痛綜合症。
有超過 15% 的多產女性受到該病的困擾,10%~20% 的患者曾因排洩功能異常去消化科尋求幫助,可能導致病情被延誤。隨著相關症狀的出現,將嚴重影響患病婦女的生活質量。據統計,未來 30 年,60 歲以上婦女的患病率將上升 45%。
那麼,目前,人們是如何應對這類情況?我問一位活潑開朗還愛跳廣場舞,已經困擾於尿失禁好幾年的老阿姨。「墊衛生巾,少喝水。」她聽說過手術,然而同樣聽說手術的效果只能持續一段時間,至於凱格爾運動,「我堅持過一個月,沒什麼用」,她這樣回答。
在協和醫院的調查報告中則指出,來到協和婦科就診的大部分女性對盆底肌訓練——也就是著名的凱格爾運動——態度是正面的,但 84% 的患者不能堅持每天進行有效的盆底肌訓練,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忘記,或者認為這種訓練的效果不佳。
根據《盆腔器官脫垂的中國診療指南(2014)》,「Kegel 運動必須要使盆底肌達到相當的訓練量才可能有效。可參照如下方法實施:持續收縮盆底肌不少於 3s,鬆弛休息 2~6 s,連續 15~ 30 min,每天 3 次;或每天做 150~200 次。持續 8 周以上或更長。」
在協和那份調查的最後,建議醫護人員採取電話隨訪等督促措施,增強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礙者進行盆底肌訓練的依從性。
在我去盆底康復科的那天,就診者們在這間診室裡使用一種連在電腦上,帶金屬箍的探頭進行治療,這樣的治療每次半小時,每周 2~3 次,10 次一個療程。
每個療程的治療分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規律的低頻脈衝電刺激,後半部分則根據電腦反饋的提示進行有一定挑戰的凱格爾運動。這裡的凱格爾運動,表現在屏幕上,是代表著盆底肌力量的小海豚努力地跨越醫生設定的山峰——這裡的參數設定,基於經驗和對就診者病情的判斷,需要專業人士來完成。
治療的間隙,一位 50 來歲的老阿姨跟我提起她自己在家進行的提肛訓練,「我一天做 200 個,做了一年多,有一定改善,但現在還有個膨出,有這麼大」,她舉起小指頭比給我看,那天是她第三次來到這個診室,她希望能通過治療把膨出全部縮回去。
那個下午,在那間診室,我看到了 30 幾歲的新媽媽,微胖,二胎,漏尿;40 幾歲的醫生,二胎,膨出;40 幾歲的農村婦女,一胎出生已很多年,脫垂……並沒有人是以縮陰為目的前來治療。那些前來就診的女性,為了自己,而非為了取悅他人,而躺在治療床上。
究竟有多少人是以單純的縮陰為目的前來治療的?
「為了維持婚姻,一定堅持要過來康復的也有,我們科室成立(10 年)以來可能有三四例吧,基本就是那種丈夫以性生活不和諧為理由要鬧離婚,我們也不知道後來怎麼樣了。」
這種治療對性生活的改善,就診者會提及嗎?
「有。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年前,我們項目剛剛開展時,第一批參與者中的一個老阿姨把我拉過去悄悄說,姑娘,你們這個訓練真不錯,我的那個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那阿姨好像 70 多了,精力充沛,熱心社會活動,還喜歡跳舞,比年輕人還新潮。」(編輯:徐卓君 責任編輯:任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