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情都應該是有規矩的,更何況是面對皇權這種大事情,更是重要中的重要,一旦出現任何差錯,都可能血流成河。
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經驗,最終確定了選太子立嫡長子的制度,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至於道理在哪裡?我接下來為你講一講。
立嫡長子的優勢
古代皇帝的兒子很多,所以需要制定一個規矩,按照這樣的規矩來進行繼承人選擇,特別有利於加強皇權穩定。
而且因為有了規矩,那些皇子就不會一直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這樣一來也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很多朝代之所以會產生奪位的問題,比如秦朝還有隋朝、唐朝,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太子的權利受到影響,換言之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度的實施標準不夠明確,導致有人總覺得自己有希望。
一旦有皇子覺得自己有希望,就會有一些大臣在暗地裡支持,誰都想雞犬升天,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在所不辭。
有了大臣的支持,權力就會分散、即使太子登基成為皇帝,權力也不夠集中,存在潛在危險,這對於一個朝代的發展,影響巨大。
但只要嫡長子繼承制度足夠明確,後來的皇子就不會分權,大臣也不會冒險,太子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輔導,未來當上皇帝處理朝政也會更加熟練。
立賢明的壞處
所謂立賢明,表面上看是一種最優的辦法,實際上又相當於完全沒有任何規則,因為賢明的標準是什麼呢?不同的人就有不同認識,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才華橫溢,乃是賢明之士,自然都想爭奪一番。
這樣一來,整個朝廷也就混亂不堪了,我們單純看一看清朝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就可以略知一二。當時康熙就想任用賢明,結果所有皇子都覺得自己就是賢明之士,你爭我奪,鬧得不可開交。
普通人尚且不願意承認自己不行,何況是皇子,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更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幹什麼都要去嘗試一下,誰不服就幹,你說這樣的朝代可能會長久嗎?
結語
綜上所述,理想很豐滿,只是可惜現實很骨感,任用賢明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可惜真正實施下來卻完全不可行。
因為人性的本質就不願意承認自己不行,所以將一個理想目標擺在面前,人們或許可以通過各種坑蒙拐騙短暫獲得勝利,但是從長期而言,這種原本確定的東西卻又會變。
既然沒有最佳方式,那就制定一個規矩,嫡長子繼承,除非嫡長子身體有缺陷或者去世,要不然堅決按照制度執行,也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