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熬夜已經成了許多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而今年43歲的呂雷正卻與眾不同,他有著令人驚訝的作息時間:清晨5點半別人還在被窩裡的時候,他已經開始了每天雷打不動的10公裡跑步打卡。寒暑以往,無一例外。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7年前按理說正值年富力強的他,卻飽受健康問題的困擾。呂雷正很慶幸,他找到了跑步這樣一種方式來治癒身體,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跑出自己的健康,更帶動身邊人跑出健康。
從一年生病七八次到下決心跑步
從清晨的朦朧寧靜跑到日出光芒萬丈,從3公裡跑到5公裡,呂雷正住的小區內跑道一圈長1.25公裡,早上六點半,他結束了每一天的10公裡跑,回家洗漱吃早飯,以特別充實滿足的狀態迎接一天的工作。
現在看起來,呂雷正有著比自己現在的年齡更精神的狀態和強健結實的身體,而在7年前,他卻深深為健康苦惱。「那時候身體狀態特別不好,每天晚上躺下都是翻來覆去好幾個小時睡不著,一年要病七八次,即使是小感冒也會拖著總好不了,必須要去醫院輸液才能好。 」呂雷正告訴記者,當時他非常焦慮。
經過與醫生、健身的朋友溝通交流,呂雷正想到了用運動來提高身體素質。「剛開始我是晚上或早上在小區的跑道裡散步、快走,走了十幾天後,就開始了跑步,從3公裡到5公裡慢慢地增加。」但是跑步看起來簡單,卻有許多的門道在裡面,呂雷正的體會是:「因為太迫切想要去跑,剛開始也遇到了心臟受不了的情況,才跑一二公裡就喘得厲害,等到心臟受得了了,腿、膝蓋又覺得受不了……」呂雷正又諮詢專業跑步教練,並且報名學習線上跑步課,學習專業的跑步知識和拉伸訓練等,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不讓自己因運動而受傷。
「跑步看似簡單,卻需要堅持,一鬆懈就會退步,想要保持狀態,只能不斷付出。 」呂雷正清楚地記得,在小區裡跑了4個月後,失眠完全好了,躺下不到10分鐘就能睡著。他繼續堅持跑了一年後,身體素質變得非常好,「一年幾乎都不生病了,偶爾感冒,過幾天就會好,不吃藥,更不需要輸液。 」
帶動小區100多個鄰居一起晨跑
一個人跑步時會感覺到孤單或者想放棄,但和大家一起跑步時就能堅持。一群人會有動力、鼓勵和支持,當身邊人因為一件事情變得積極時,我們也想有些改變。跑步便是呂雷正的集結令。
最開始,小區裡的鄰居看到了每天早上這個跑步的執著身影,一個個加入他的身旁,「我組織的鄰居跑步群裡有100多人,他們都會不定時地一起來跑,有的是想強健身體,有的想改變亞健康狀態。 」呂雷正說,和鄰居們跑了幾年後,在跑友圈裡小有名氣的他受朋友委託又成立了漫途社,用腳步丈量風景,用不停歇的跑步和運動來感受放鬆和樂趣。
工作日的早上,大家通過「咕咚」軟體在群裡打卡相互激勵,美其名曰「隔空跑」;而每周末的早上5點50分,報名匯跑的20多個跑友會趕到集合地點 「集體行動」,「有一個跑友原來有三高,跑了一年後指標全都恢復正常,他很興奮地又拉上家人一起來跑。 」呂雷正告訴記者,石老人至雕塑園沿海線路,國信體育館線路,甚至唐島灣公園、城陽世紀公園……都留下了他們一行人的瀟灑身影和爽朗笑聲。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跑步的人兒有美景看。夢幻般的海上日出和雲蒸霞蔚,是妥妥的跑步帶來的福利。 「很多人不理解,周末睡個懶覺『不香』嗎?這一刻的畫面就是答案,每一位親歷者都抑制不住那一顆幸福又激動的心,這是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是一顆顆正年輕的心與大海和朝陽的同頻。 」呂雷正堅信,人一定會追著光明前行,這是跑步帶來的靈感和思考。
跑進馬拉松與跑友分享經驗
這兩年,呂雷正相繼參加了幾場馬拉松,算是對自己堅持跑步的檢驗。「馬拉松很像人生。在跑程中,你跑再快也有人會超過你,跑再慢也能超過很多人,所以一切都是相對的。越是困難越需要淡定,堅持下來了,會發現一切到達了一個新的境界。 」呂雷正說,他不僅給自己安排訓練計劃,還給跑友們當起了跑步教練,將自己學習和總結的經驗進行專門分享會,包括跑鞋的配備、衣服搭配、跑步姿勢、跑後拉伸、運動性損傷療法等。越來越多的社友們從這裡學習了跑步知識後,也回到自己的小區成立了一個個社區跑團,將運動的快樂傳遞給更多人。
長期堅持正確方式的跑步讓呂雷正的身體素質有了大改變,更讓他能積極面對傷痛和困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越跑越舒服,越跑越『香』,下次可以跑更遠! 」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來源: 青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