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症:漫長的告別

2020-12-23 騰訊網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年痴呆」。

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

近日,熱映的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男主角就是一位身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

記憶和情感慢慢飄遠

一位看上去有些邋遢的老人匆匆趕到兒童樂園,手裡拿著三把傘,沒人知道他來幹嘛,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鏡頭對準了他的雙眸,可這對眼睛裡似乎只有無盡的虛空。這就是日本影片《漫長的告別》的開場。

很快我們知道,這位老人就是電影的主人公,曾經是中學校長,在妻子眼中「頭腦聰明」的東昇平。但不幸的是,他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漸漸地,他分不清兩個女兒的名字,搞不清自己正在參加好友的葬禮,連自己的家也找不到了。日本老牌演員山崎努消瘦的臉龐上,滿滿的都是戲。

記憶和情感慢慢飄遠,對昇平一家人來說,這就是一場和親人間「漫長的告別」。

按照常規套路,此類電影總是溫情加煽情。但這不是導演中野量太的風格。中野不相信童話,更相信生活;不濫用情感,更善於克制。他用儘可能自然主義的鏡頭語言去描繪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的風浪。

所以,東昇平的兩個女兒,就像極了我們的身邊人。你以為你有滿腔熱情,就一定能迎來生活的轉機和命運的垂青?事實上,小女兒芙美拼盡了全力,也沒有能實現開一家餐廳的小小夢想。她一度找到了新的愛情,可到頭來還是敗給了生活。

你以為你的身邊有事業有成的丈夫,有活潑可愛的兒子,就能獲得美滿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可事實上,大女兒麻裡的丈夫專心於自己的研究,不關心在異國語言不通、社交困難的妻子的感受。而兒子逃學、早戀,拒絕和母親進行溝通。華麗的外殼下,是麻裡傷痕累累的心靈。

「告別」的意義由家人創造

儘管如此,兩位柔弱的女性再加上母親曜子,依然撐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她們的軌跡和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父親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同構的:雖然她們都很努力,但前方的生活沒有什麼反轉,沒有什麼奇蹟。

既然如此,這場「漫長的告別」還有什麼意義可言?雖然我們無法對抗命運,但同樣在生活中留下了只屬於自己的印跡。當故事再次回到開頭的那一幕,我們才明白,昇平雖然已經失去了記憶,卻還在潛意識裡想為家人送傘。

不僅如此,看似痴痴呆呆的昇平突然在火車上嚴肅地對妻子說,要帶她回家見父母;在一堆書中找出了一本字典,鄭重其事地交給了芙美;認不得外孫的面孔,卻極為投入地和他玩起了漢字的遊戲……「漫長的告別」裡留下的,終究是親人之間的愛和羈絆。

本片從頭到底沒有刻意催淚,而是用冷靜的眼光審視昇平生命中的最後七年。這樣的態度當然是有意味的——對人生的認識,終究要靠每個人自己來感悟。所謂「感動」「溫情」都是人類主動賦予生命的標籤。在沒有可能挽回記憶後,「漫長告別」的意義,只能由我們自己去創造。

不過,比昇平一家的深厚親情更讓筆者感慨的倒是日本社會對失智老人無微不至的照顧。電影裡,昇平在一家康復機構裡學習認識漢字,和其他患者一起唱歌,這些訓練看上去不起眼,實際可以對延緩老人智力的衰退起到不小的作用。訓練師的耐心和專業也讓觀眾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老人還有機構班車負責接送,還有工作人員單對單全程陪同。

真實的生活並非充滿詩意

儘管如此,筆者還是認為,本片對昇平一家人的生活有所「美化」。照顧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絕不只有那些溫馨的片段。有意無意間,導演似乎沒有把這個家庭遇到的更多困難表現出來。

聯想到中國老人,更令筆者心頭一緊。從本片來看,作為前中學校長的昇平,在醫療方面應該不存在「缺錢」的問題。何況,有兩個女兒還有一位全職太太拼盡全力,總的來說,患病的昇平還是得到了很好的照料。

但是,中國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恐怕先要面對獨生子女帶來的難題。誰來照顧老人?在工作繁忙,分身乏術的情況下,該怎麼處理?請護工還是送護理機構?收入水平也是個大問題。筆者一想到自己,更覺得後背發涼——如果自己真的不婚,又不幸得了此病,我的人生結局又會是怎樣?

總之,絕不可能和昇平老人一樣,充滿「詩意」和愛。都說社會越來越多元,越來越自由,這是不假,但又有些實際的生活問題似乎怎麼也躲不開。社會能不能讓老人(不只是那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生命暮期得到起碼的尊嚴,能不能提供足夠的生活保障?這大概才是被本片感動之餘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阿爾茨海默症

可以早發現早幹預

新華社記者日前從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獲悉,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將突破4000萬。

專家表示,公眾針對阿爾茨海默症的認知誤區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缺乏對「疾病」的基本認知,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缺乏有效的預防、治療等手段,不少家庭成員被動選擇「任由疾病自然發展」。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範利說:「事實上,阿爾茨海默症是可以及時被發現、幹預,並在醫生指導下獲得科學的治療、照護等,從而有助於保障患者的生存質量。」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為在老齡化社會下,全社會形成「早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科學認知尤為重要。臨床方面,阿爾茨海默症被認為缺乏較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但一旦阿爾茨海默症人群被篩查確診,增加腦力、體力鍛鍊等,將有助於延緩阿爾茨海默症的病情發展。

照護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壓力較大,家庭成員個人無法承擔,因此,專家呼籲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長期照護服務模式,減輕家庭相應的照護成本。

(據澎湃新聞等)

相關焦點

  • 《漫長的告別》:阿爾茨海默症的長痛與日系電影哀而不傷的華美
    關於「阿爾茨海默症」這個話題,相信是很多患者家屬心中的長痛。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哀而不傷,守望幸福,卻是這一家人的心之所向。「回家」並不意味著回到某個房子裡,有家人、有愛的地方,才是家。堪稱日版《都挺好》的家庭溫情電影——《漫長的告別》,2019年在豆瓣曾拿下8.0分的好成績。
  • 蒼井優《漫長的告別》發布中字海報 將引進內地
    蒼井優《漫長的告別》發布中字海報 將引進內地 時間:2020.08.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也是因為木子,日更寫作十幾年來,三少第一次斷更,這是一場相當漫長的告別,或許直至生命盡頭,三少也無法真正放下,無法真正說一聲再見。無獨有偶,文人同悲,美國著名作家雷蒙德·錢德勒,也曾有過一場漫長的告別。他與妻子伉儷情深,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那時他的妻子病重,他也是在床旁不眠不休地照顧。
  • 漫長的告別:電影到底好在哪裡?莫過於最細膩的溫情告別
    近日,電影《漫長的告別》在影院上映。這部日本影片由中野量太執導,改編自中島京子同名小說,講述了原是中學校長的父親被確診為認知障礙後,和妻子曜子及兩個愛女度過接下來時光的故事。電影《漫長的告別》主題一目了然,則是「告別」。
  • 電影《漫長的告別》熱映 蒼井優笑顏治癒力滿分!
    電影《漫長的告別》熱映 蒼井優笑顏治癒力滿分! 1905電影網訊 由中野量太執導,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等人氣實力派演員傾情出演的治癒系佳作《漫長的告別》正在全國熱映中。
  • 阿爾茨海默症是什麼,阿爾茨海默症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只是失憶?
    阿爾茨海默症是什麼,阿爾茨海默症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只是失憶?之前看了一檔節目《忘不了餐廳》,這個節目中記錄了一些特殊的老人,他們都是阿爾茨海默症,這種病症俗稱老年痴呆,它是一種隨著年齡而記憶力衰退的病症,今天我們就跟隨RSHWHO渡氧專項項目研究,來了解一下阿爾茨海默症是什麼,阿爾茨海默症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只是失憶?
  • 蒼井優對父親的愛好治癒 《漫長的告別》8.28上映
    蒼井優對父親的愛好治癒 《漫長的告別》8.28上映 由中野量太執導,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等人氣實力派演員傾情出演的治癒系佳作《漫長的告別》將在8月28日中國上映。「記憶會消失,但幸好還有愛」在影院中幸福家庭用愛治癒人心。
  • 《漫長的告別》:感動之餘,背後一涼
    《漫長的告別》海報很快我們知道,這位老人就是電影的主人公,曾經是中學校長,在妻子眼中「頭腦聰明」的東昇平。但不幸的是,他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漫長的告別》劇照,山崎努飾演東昇平記憶和情感慢慢飄遠,對昇平一家人來說,這就是一場和親人間「漫長的告別」。
  • 蒼井優佳作《漫長的告別》上映 暖心治癒引共鳴
    幸福一家人網易娛樂8月28日報導 由席捲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大獎的導演中野量太執導,人氣和實力派演員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等傾情出演的治癒系佳作《漫長的告別》今日上映,有笑有淚,溫暖治癒的親情收穫觀眾好評引共鳴
  • 電影《漫長的告別》:人生很多時刻,我們甚至來不及好好告別
    看完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我哭得有點失控。這是一部適合萬家燈火的冬日一個人看的電影,電影講的患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在漫長的7年中,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告別的故事。7年時間,看似一個充足而漫長的告別,對於整個家庭來說,卻是度日如年,從一開始只是健忘瑣碎的日常小事,情緒起伏不定,到漸漸開始忘記身邊的親人,直至最後生活不能自理,意料之中,父親安靜的去世了。電影整個節奏很慢,典型的日式生活,一切都淡淡的,雖然面對的是生老病死,但是影片中感情的表達很克制,然後越是這種靜默的克制,越是沒有嚎啕大哭,越容易讓人感同身受。
  • 《漫長的告別》講什麼 電影被評價為溫暖、細膩、真實
    《漫長的告別》講什麼 電影被評價為溫暖、細膩、真實  由席捲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大獎的導演中野量太執導,人氣和實力派演員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等傾情出演的治癒系佳作《漫長的告別》今日上映,有笑有淚,溫暖治癒的親情收穫觀眾好評引共鳴。
  •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死去一點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對於小說《漫長的告別》推崇備至,他說:《漫長的告別》是部毫無瑕疵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當一切真相大白之際,兩人的友誼也走到了盡頭,終於結束了這場漫長的告別,留下了無盡的唏噓和惆悵。《漫長的告別》表面上講述的是一個偵探故事,其實是一個講述靈魂交流的故事,人與人之間自發地相互理解並且惺惺相惜到最後分崩離析的故事,主人公曾經對友情和愛情以及親情等一切美好感情抱有的美好幻想,最後卻在現實中幻滅成泡影,也許這就是作者講述這個故事的內核。
  • 豆瓣8.0《漫長的告別》:一場長達七年的告別,一部溫情日式電影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解讀《漫長的告別》的獨特魅力《漫長的告別》這部影片由中島京子同名小說改編。這部電影溫情感人,仿佛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的家庭。影片全長127分鐘,橫跨七個年度。認知障礙症還有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漫長的告別「,意思是病人和家人,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用來告別。這部電影充滿了溫馨的橋段。就好像,我們回憶一個去世的親人,當初離別的撕心裂肺已經記不得,腦子裡的回憶,都是各種溫馨的小細節。影片中的父親退休前是中學的校長,非常嚴厲。
  • 《漫長的告別》: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一直往前走,就好
    很巧的是,我無意間邂逅了《漫長的告別》這部電影,雖然豆瓣很多的影評,對它的評價並不很高,但並不影響它對我的吸引力。不可否認,最重要的緣故是,我自身經歷和這部《漫長的告別》實在太為相似。我想知道,不同國度的人,面對同樣的命運,是做出怎樣的答案。
  • 村上春樹:如果我能寫一部像《漫長的告別》這樣的小說
    --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65歲的錢德勒出版了他的傑作《漫長的告別》,使他成名。如果你想在世界範圍內中找到你最喜歡的作家,那麼錢德勒必須在最上面。在歐美中,加繆、毛姆、艾略特、奧尼爾和奧登都是他的粉絲,在亞洲,錢鍾書中,村上春樹是他的最忠實粉絲。當然,最有名的是村上春樹,他喜歡錢德勒超過了!
  • ...根治的突破口或在幹細胞|阿爾茨海默症|幹細胞|突破口|安慰劑|...
    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阿爾茨海默症是我們這個世紀最大的醫療挑戰之一,也是痴呆症的主要原因。
  •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據英國《自然·衰老》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痴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這一成果有助於科學家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 《漫長的告別》,也許我告別的不是朋友本身,而是這一段友誼!
    不過要說我最喜歡的推理小說類型還是日本的本格推理小說,起初引起我看這本書的欲望還是由於我看的另一本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書中的村上春樹評價:「《漫長的告別》是部毫無瑕疵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並且村上春樹曾經說過:「錢德勒是我的崇拜對象,我讀了十幾遍《漫長的告別》。、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本書。」
  • 蒼井優新作太戳淚 日影佳作《漫長的告別》即將上映
    半島記者 黃靖斐由中野量太執導,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慧子、山崎努等人氣實力派演員主演的日影佳作《漫長的告別》,今日發布溫情版預告和手繪海報,並宣布即將上映。電影根據獲得直木獎的知名作家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則勝在溫馨治癒,講述了一位父親患上阿爾茲海默症忘記一切,家人們用七年來和他進行「漫長的告別」。
  • 阿爾茨海默症新藥難在哪
    最新的好消息來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醫藥公司渤健和衛材推出的阿爾茨海默症藥物將會被送至FDA的評審臺,時隔17年之後,FDA會再次批准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新藥嗎?諾普曼參與了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上周日,他在一篇論文中寫道,「阿杜卡奴單抗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認知功能障礙的功效無法通過臨床試驗得出不同的結果」,並呼籲渤健進行另外的第三階段試驗。除了諾普曼的質疑之外,FDA也有統計專家稱渤健的分析數據存在缺陷,並不能證明阿杜卡奴抗體的有效性。事實上,在研發路上,渤健也經歷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