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也許我告別的不是朋友本身,而是這一段友誼!

2020-12-23 條漫七卷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推理小說,話說我是真的很喜歡看推理小說啊,她總是這麼的迷人,引得我不經想掀起她的裙擺,細細品讀其中的秘密。

不過要說我最喜歡的推理小說類型還是日本的本格推理小說,起初引起我看這本書的欲望還是由於我看的另一本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書中的村上春樹評價:「《漫長的告別》是部毫無瑕疵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並且村上春樹曾經說過:「錢德勒是我的崇拜對象,我讀了十幾遍《漫長的告別》。、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本書。」於是我也看了這本書,也喜歡上了這本書。

好了,我們回歸正題,回到今天要介紹的小說,《漫長的告別》是美國推理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創作的長篇小說,斬獲1955年愛倫·坡獎,首次出版於1953年。

那麼雷蒙德·錢德勒是是何許人也?

那來頭可就大了,完全是大佬級別啊!

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年7月23日-1959年3月26日)是20世紀美國文學的代言人之一,用教科書級別的洗鍊文筆塑造了「硬漢偵探」馬洛的經典形象,開創性地將「硬漢派」風格植入文學傳統,革新了美國小說的面貌。並且他還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偵探小說步入經典文學殿堂,寫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偵探小說大家。

這位作家可以說是非尋常的牛了,那麼小說的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一杯酒、一個承諾、一場男人之間的友誼、一張巨額支票、一個美夢、一連串的謀殺、一次漫長的告別...都貫穿於《漫長的告別》中。

是啊,這真是一個「漫長的告別「啊!私人偵探從知道特裡的死亡的消息到最後調查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花了多麼漫長的時間啊!其中經歷的其他事件看似毫無關聯,又都對案情的進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特裡只是馬洛偶然在街上碰到的一個醉漢,我不知道為什麼馬洛要去幫助他——把他帶回家醒酒而不是視而不見的讓他醉倒在街頭無人問津。我不是很清楚,可能我就是一個冷漠的人吧,換作是我我完全不會去理會一個酒鬼,我討厭酒,也討厭酒鬼。所以我這樣的人也許永遠都做不了主角,但馬洛,他可以,他幫助了一個酒鬼,還把他帶回了家,並不求回報的,他還引出了接下來的錯綜複雜的故事。

馬洛在幫助了特裡後偶爾會和他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這偶爾可能是幾星期也可能是幾個月。直到發生了那個案件——特裡的妻子在家中被殺,頭部中了一槍,臉還被砸的稀巴爛。特裡到馬洛這來請求他的幫助,讓他開車把自己送到機場,好讓自己逃到墨西哥去,哦,這裡我忘了說了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美國的好萊塢,就是那個黑幫,無恥的警察和有錢人橫行的地方。

令我想不通的是特裡為什麼要來找馬洛幫忙,他沒有其它的方法和途徑嗎?還是說這也是為他日後的策劃買一個伏筆,我不清楚,但更令我不清楚的是馬洛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幫他,還如此不求回報的,我也不清楚。

後續情況是馬洛幫了特裡,並因此受到了警方和黑幫的刁難,刁難也許說到好聽,設身處地那時的情況其實很糟糕,看書的我都覺的太難了。要不是馬洛夠聰明, 夠硬漢——不愧是硬漢,富有正義感的硬漢真的很硬。首先因為他不畏強權不受利誘,這樣的品質,估計只有是作品中的虛構人物,才能淋漓盡致地體現。不過這也解釋了馬洛後面為什麼要幫助作家羅傑。

說起作家羅傑,我覺得他也是一個很莫名其妙的人物,寫著暢銷小說,有著錢,住在富人區,漂亮的房子,漂亮的妻子,但染上了嗜酒的習慣,因此變得墮落最終招來殺身之禍,所以說酒鬼不是那麼好當的,雖然殺他的就是他的妻子。

她的妻子艾琳是一個美麗的金髮女郎,就像所有電影中的金髮女郎那樣的美麗,但可惜的是她先後愛上了兩個男人,而這一點也招致了她後來服毒自殺的命運。話說馬洛為什麼最後沒有救贖這個女人,是因為她的做法太不值得原諒嗎,還是因為她愚弄了馬洛,我不得 而知,恕我愚笨,我真的沒有看出來。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這些,當馬洛則則揭開重重迷霧,終於覓得了事情的真相之時,有關友情、愛情和婚姻所籠罩的含情脈脈的面紗也被層層揭開,一場漫長的告別終於畫上了一個令人唏噓的句號。最後,做過整容手術的特裡來到馬洛面前,跟他坦白了一切,兩個人便就此別過。

這真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人物都很豐滿,機智勇敢,看重友情和做人原則的馬洛;看似事事不順但卻最終化險為夷的特裡……我很喜歡裡面的場景描寫和人物對話,真是讓我打開眼界。下面我就列舉一些書中我所喜歡的描寫片段:

1、好的拘留所是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之一。你可以夜間從一個普通的囚房區走過,透過鐵欄杆的空隙瞧見團成一團的褐色毛毯,或者頭髮,或者一雙茫然的眼睛,你可能聽見鼾聲。時間長些的話你也可能聽到有人做噩夢。拘留所裡的人生是懸而未決的,沒有目的,沒有意義。在另一間囚房裡,你或許會看見―個人無法入睡,甚至在鋪位邊,什麼也不幹。他看著你或者不看你。你看著他。他對你默然,你對他也默然。你們彼此沒什麼好說的。

2、並不是因為有奸詐的政客和他們在市政府及立法機構裡的幫兇,才存在流氓惡棍、犯罪集團和打手嘍噦。犯罪並非惡疾本身,而是惡疾的症狀。警察就好比開阿司匹林醫治腦瘤的醫生,不同的是警察更喜歡施行大棒療法。我們一夜暴富,粗魯野蠻,犯罪是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有組織犯罪是我們為我們的組織化付出的代價。犯罪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尾隨我們。集團犯罪只是暴富骯髒的一面。

3、用心自省、找出自己本心,這是不尋常的天賦。大多數人一生 要用一半的精力來保護從未存在過的尊嚴。

4、他應當在挪威的皚皚白雪裡英年早逝,我那獻給死神的戀人。他回來了,與賭徒為友,為富娼之夫,成了個受寵而墮落的男人,或許之前還幹過坑蒙拐騙的勾當。時間使一切都變得低劣平庸,滿目瘡痍,皺紋累累。人生的悲劇,霍華德,並非英年早逝,而是日益老去且日益下賤。我不會步此後塵。別了,霍華德。

5、熱烈癲狂、難以言喻、如夢似幻的愛情,一生不可能遇到第二次。

6、超過一定的限度,所有的危險都一樣。

7、和煦的海風掠過低矮的群山往西而去,濾淨了空氣.濾去了燥熱。空閒谷區的夏天如此完美,是某個人精心規劃出來的。天堂股份有限公司,嚴禁入內。僅限上層雅士。謝絕中歐族裔。只接受精英,最優秀的人士,最迷人的階層。像洛林、韋德之流。純金一族。

8、金錢就是權力,而權力被濫用了。這就是所謂制度。說不定這就是我們能擁有的最出色的制度了,不過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9、世人再兇也兇不過兇悍的墨西哥人,再柔也柔不過溫柔的墨西哥人,再真也真不過真誠的墨西哥人,尤其是——再悲也悲不過悲哀的墨西哥人。

10、一天二十四小時,一些人在不斷地逃遁,另外一些人在努力地追趕。 在包藏萬般罪孽的黑夜裡,有人正在咽氣,成為殘廢,被飛來的玻璃片割傷.在巨輪之下支離破碎,在方向盤前頭破血流。被毆,被劫,被勒死,被強姦,被謀殺。忍飢挨餓,病魔纏身,百無聊賴,孤獨絕望,懊悔自責,擔驚受怕,怒氣衝天,冷酷無情,焦慮不安,哭泣顫抖。

11、陌路人可以繼續走他的路,裝作沒聽見。 ----雷蒙德·錢德勒

12、但是做過什麼絕不等於全部。他是個你不可能討厭的人。你一輩子遇見的人裡有幾個是這樣的呢?

13、「我們曾經是很好的朋友。」

「我們?我忘了。我記得那好像是另外兩個傢伙。」

14、我脖子發癢,所以颳了鬍子,衝了澡,上床平躺著傾聽,仿佛我能從黑暗深處聽見一個聲音,一個平和而耐心的聲音,這聲音使一切變得清晰。但我沒聽見,我知道以後也不會聽見。沒有人會向我解釋倫諾克斯的案子。沒有解釋是必然的。殺人者自己承認了,而且他已經死了。連審訊都不會有。

就像《新聞報》的朗尼·摩根所說的——相當省事。如果是倫諾克斯殺了他妻子,很好。那就沒必要審問他,沒必要翻出所有令人不快的細節。如果他沒殺她,那也很好。死人是世上最好的替罪羊。他不會反駁。

15、天上有星星,但燈光太亮了。

16、是嗎?我的自尊和別人的不一樣,那是一個除了自尊之外一無所有的男人的自尊。要是冒犯了你,請原諒。

17、我想要的我總能找到;可等我找到時,就再也不想要了。

18、我左手邊是個沒灌水的遊泳池,再沒有什麼比沒水的遊泳池更落寞了。

19、你丈夫這個人能夠苛刻地審視自我,看清內心深處究竟有什麼。這種天賦很罕見,大多數人一輩子要用一半精力去維護他們從未有過的尊嚴。

20、「當然。只是裝裝樣子而已,沒有其他。這裡——」他用打火機敲了敲胸口,「這裡什麼都沒有。曾經有過,馬洛。很久以前有過。得了——我想,就這樣結束了。」

21、我去廚房煮咖啡——幾大勺咖啡粉。厚重,濃烈,苦澀,滾燙,寡情而頹廢。

22、知道作家什麼時候能看出自己寫不動了嗎?他開始讀舊稿找靈感的時候。

相關焦點

  •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死去一點
    當一切真相大白之際,兩人的友誼也走到了盡頭,終於結束了這場漫長的告別,留下了無盡的唏噓和惆悵。《漫長的告別》表面上講述的是一個偵探故事,其實是一個講述靈魂交流的故事,人與人之間自發地相互理解並且惺惺相惜到最後分崩離析的故事,主人公曾經對友情和愛情以及親情等一切美好感情抱有的美好幻想,最後卻在現實中幻滅成泡影,也許這就是作者講述這個故事的內核。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與三少的斷更不同,錢德勒在照顧妻子的時候,寫下一本書,名叫《漫長的告別》,這本書裡注入他無盡的傷感與迷夢般的離別。《漫長的告別》發表於1953年,獲得了「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的頭銜。這是一本被村上春樹讀過12遍的奇書,每當村上陷入困境的時候,總喜歡翻開這本書看看,他說:「錢德勒是我的崇拜對象,我讀了十幾遍《漫長的告別》。每當有人問我哪三本書對你至關重要,我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不起的蓋茨比》《卡拉馬佐夫兄弟》和《漫長的告別》。」錢德勒與很多少年成名的作家不同,他屬於大器晚成型。
  • 讀書筆記:《漫長的告別》中年人的友誼,總會帶著隱藏和保留
    #每日讀書#《漫長的告別》是我近段時間看過最好看的偵探推理小說,作者雷蒙德·錢得勒,美國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偵探小說步入經典文學殿堂,寫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偵探小說大家。馬洛友好和真誠,使特裡漸漸打開那顆塵封很久的的戒心,他們之間產生一種叫做友誼的東西。這種友誼是區別於發小、同學、戰友,他們沒有共同成長的經歷,不知根不知底。 而對於成年人,半路出現的友誼,總是會有所隱藏和保留,甚至會互相不停地試探和提防。
  • 阿爾茨海默症:漫長的告別
    近日,熱映的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男主角就是一位身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 記憶和情感慢慢飄遠 一位看上去有些邋遢的老人匆匆趕到兒童樂園,手裡拿著三把傘,沒人知道他來幹嘛,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鏡頭對準了他的雙眸,可這對眼睛裡似乎只有無盡的虛空。這就是日本影片《漫長的告別》的開場。
  • 《漫長的告別》: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一直往前走,就好
    反正,只要活著夠久,關於生命的意義,關於生老病死的話題,定是繞不開,或早或晚,終會遇見這道「人生必答題」。很巧的是,我無意間邂逅了《漫長的告別》這部電影,雖然豆瓣很多的影評,對它的評價並不很高,但並不影響它對我的吸引力。不可否認,最重要的緣故是,我自身經歷和這部《漫長的告別》實在太為相似。
  • 漫長的告別:電影到底好在哪裡?莫過於最細膩的溫情告別
    近日,電影《漫長的告別》在影院上映。這部日本影片由中野量太執導,改編自中島京子同名小說,講述了原是中學校長的父親被確診為認知障礙後,和妻子曜子及兩個愛女度過接下來時光的故事。電影《漫長的告別》主題一目了然,則是「告別」。
  • 豆瓣8.0《漫長的告別》:一場長達七年的告別,一部溫情日式電影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解讀《漫長的告別》的獨特魅力《漫長的告別》這部影片由中島京子同名小說改編。這部電影溫情感人,仿佛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的家庭。影片全長127分鐘,橫跨七個年度。然而,外孫和父親一樣,兩人都嚷嚷著要回去——不是要回」老房子「。在回去的火車上。父親對媽媽說,我要帶你回去,去見見我的父母。在我看來,這是影片的一個伏筆。父親在意的東西,並不是原來的房子,不是一個物體。父親雖然失去了記憶,但是,過去的生活,念念不忘的經歷,其實都還在。
  • 《漫長的告別》:偵探小說外表下,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自嘲和無奈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漫長的告別》是部毫無瑕疵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漫長的告別》是美國著名推理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書出版後,成為美國文學黃金時代四大傑作之一,和《了不起的蓋茨比》齊名。
  • 村上春樹:如果我能寫一部像《漫長的告別》這樣的小說
    據說村上春樹在這個時期讀了《漫長的告別》12遍,每當他寫作時左右為難時,他就會拿出這本書來讀。村上春樹說:當「最初閱讀《漫長的告別》的時候,我不禁要問有沒有這樣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說,錢德勒的人物非常個人化和獨創性,屬於其他人無法模仿的範疇。
  • 《漫長的告別》:這部不燒腦的偵探小說為什麼成為世界經典?
    《漫長的告別》是美國推理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3年。在該小說中,主人公馬洛遇到了一個優雅神秘的酒鬼特裡,和他在酒吧相識後便開啟了一段男人間的友誼。隨後一場謀殺接著另一場謀殺而來,馬洛用自己倔強的方式一步步靠近真相。最終案件水落石出,他放棄了這段友誼。
  • 書評《漫長的告別》,語言詼諧幽默,結構構思巧妙
    《漫長的告別》這本書的書名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纏綿悲傷的愛情故事。「在人類文學史上,他用教科書級別的洗鍊文筆,塑造了硬漢偵探馬洛的經典形象。」它是一部關於偵探的推理小說?它是一部關於愛恨情仇的愛情小說?封面上的這個簡介又讓我疑惑不解。
  • 《漫長的告別》:硬漢or軟蛋?主角的一體兩面與配角的精神困境
    但合上書卷,有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在我腦中,是什麼讓馬洛甘心為「並不熟悉、沒見過多少次」,而且已經「在懺悔中自殺」的朋友特裡賣命?這其中有正義感的成分,但仍然無法解釋,兩個男人自初次見面,即建立起無需言語的同情和信任。以往有不少對馬洛這個人物的解讀,今天我將從「配角」特裡入手,嘗試剖析硬漢形象的另一面——硬漢的同情與自憐。
  • 可以讓村上春樹讀十二遍的書《漫長的告別》
    有人說,每一次告別都是一次死亡。1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雷德蒙·錢德勒所寫,據說村上春樹每當陷入人生的困境時便會打開這本書,他一共將此書讀了十二遍。一杯酒,一個承諾,一場男人之間的友誼。一張巨額鈔票,一個美夢,一連串的謀殺,一個謎,一次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這是一部很酷的小說,一個很酷的男人在很酷的環境下說出了很酷的詞。雖然這個男人(偵探馬洛)有著堅不可摧的外表,但他的內心卻柔軟的一塌糊塗,他對世事不屑一顧,卻又堅持著自己內心的原則。
  • 《漫長的告別》:感動之餘,背後一涼
    《漫長的告別》海報很快我們知道,這位老人就是電影的主人公,曾經是中學校長,在妻子眼中「頭腦聰明」的東昇平。《漫長的告別》劇照,山崎努飾演東昇平記憶和情感慢慢飄遠,對昇平一家人來說,這就是一場和親人間「漫長的告別」。
  • 陳為軍 漫長的告別 | 封面人物
    身在美國的導演陳為軍通過手機拍攝的短視頻說,這是他將近20年紀錄片生涯的最後一部片子,他跟觀眾道別:「喜歡我片子的朋友,在此別過,再見了。」作為陳為軍徒弟的程春霖,此時正在首映現場,他跟觀眾一樣,也是才知道自己的師傅要就此告別。「我完全不知道,他之前沒有跟我說。」作為陳為軍20年攝影搭檔的趙驊沒有到場。他一向對出席各種儀式不感興趣。「他(陳為軍)都沒去,我去做什麼呢?」趙驊說。
  • 封面人物|陳為軍 漫長的告別
    告別 2020年8月11日,紀錄片《城市夢》在武漢首映。身在美國的導演陳為軍通過手機拍攝的短視頻說,這是他將近20年紀錄片生涯的最後一部片子,他跟觀眾道別:「喜歡我片子的朋友,在此別過,再見了。」
  • 村上春樹:要是我能寫出像《漫長的告別》般的小說,便死而無憾了
    據說,村上春樹在這期間把《漫長的告別》整整讀了12遍,每當自己寫作的時候陷入的困境無法自拔,就會拿出來這本書看看。他親自把這本書翻譯成日文,並坦言:要是我能寫出像《漫長的告別》一樣的小說,就死而無憾了。他後來真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的模仿了錢德勒,比如在《尋羊冒險記》中,他模仿了錢德勒經典作品《長眠不醒》的舒適結構。
  • 對不起,在這個流行告別的世界,我還是學不會告別
    聽到李莎旻子說這句話時,我好像和她產生了許多的共鳴。這是一個流行離別的世界,我們總是在不斷的分離,卻始終學不會告別,更不擅長告別。每一次回到家過年的那一刻,就開始倒數時間離別。我們都知道,跟家人,朋友這一別可能又到一年的這個時候才見到,我們都知道,人生本就是一道減法,見一面少一面。我們一年復一年的告別,但是我們還是不擅長告別。我們的一生中,有的人離開,只需揮手告別,前方不遠,再見可期,而有的人離開,是一種逝別,今生今世,再無訊息。
  • 電影《漫長的告別》:人生很多時刻,我們甚至來不及好好告別
    看完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我哭得有點失控。這是一部適合萬家燈火的冬日一個人看的電影,電影講的患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在漫長的7年中,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告別的故事。7年時間,看似一個充足而漫長的告別,對於整個家庭來說,卻是度日如年,從一開始只是健忘瑣碎的日常小事,情緒起伏不定,到漸漸開始忘記身邊的親人,直至最後生活不能自理,意料之中,父親安靜的去世了。電影整個節奏很慢,典型的日式生活,一切都淡淡的,雖然面對的是生老病死,但是影片中感情的表達很克制,然後越是這種靜默的克制,越是沒有嚎啕大哭,越容易讓人感同身受。
  • 蒼井優對父親的愛好治癒 《漫長的告別》8.28上映
    由中野量太執導,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等人氣實力派演員傾情出演的治癒系佳作《漫長的告別》將在8月28日中國上映。「記憶會消失,但幸好還有愛」在影院中幸福家庭用愛治癒人心。常年獨自在外打拼的二女兒芙美由蒼井優飾演,竹內結子飾演定居國外婚姻並不幸福的大女兒麻裡,圍繞著父親生病,一家人再次回到一起生活,生活中的煩惱讓女兒們精疲力盡,這7年當中她們在照顧父親的同時逐漸感受到了滿滿的愛與幸福,從陰霾的生活中走向陽光,幸福家庭收穫勇氣與力量。如果終將分離,讓自己幸福起來,才是跟最好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