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敗家樂福(中)

2020-12-26 聯商網linkshop

圖片/聯商圖庫

聯商專欄:

家樂福超市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至2019年將中國業務80%股份出售給蘇寧,歷時24年。 家樂福是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連鎖超市,家樂福中國開啟了中國零售行業大型超市的時代,也見證了中國大型超市業態從高速增長、鼎盛到日漸衰落的過程。 

中國的本土超市企業在多年間將家樂福當作參考的行業標杆。時至今日,家樂福的部分商品管理和絕大多數門店營運管理標準依然可以作為國內超市企業乃至「新零售」企業的標準教科書。  

家樂福在過去二十多年為中國大型超市乃至整個零售行業培養了大量管理人才,堪稱中國零售行業的「雄鷹的搖籃」,這些雄鷹和離巢的雄鷹在零售行業的最前沿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儘管家樂福集團仍在家樂福中國佔有20%的股份,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家樂福」作為一個零售品牌從中國黯然離開的時間已經不遠。

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英雄遲暮已是不爭的現實。 謹作此文緬懷正在落幕的大型超市時代,探討家樂福留存的資產可能的未來。

本文分為五個章節:

第一節:開啟時代

第二節:一路凱歌

第三節:盛世危局

第四節:英雄遲暮

第五節:浴火重生

盛世危局

2007年1月,家樂福宣布施榮樂離任,羅國偉接任家樂福中國總裁兼CEO。

羅國偉時代的6年基本延續了家樂福中國的「施榮樂盛世」,家樂福在羅國偉時代門店數量從2007年的112家增加到2011年的203家,銷售收入也從300億增長到450億。但盛世光華的表面下也埋藏著危局的種子。

羅國偉就任後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們並沒有神奇的經營戰略或商業訣竅,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完全歸功於它的核心商業模式:一站式購物大賣場和本地化戰略。」

這個總結是非常恰當的,這也是施榮樂在過去八年的成功經驗。

今天,環境開始改變了!

2007年2月27日,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宣布,購買Bounteous CompanyLtd.公司35%的股權,該公司在國內34個城市開設了101家好又多超市。

2008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07年連鎖百強榜,家樂福仍排名第一位。但實際上大潤發加歐尚的營業收入已經超過家樂福中國。

2009年大潤發在門店數量少於家樂福中國35家的前提下,銷售規模首次超過家樂福。當年,淘寶商城開始第一次的雙11促銷活動,GMV5200萬。大型超市開始慢慢進入兩線作戰的狀態。

2010年,家樂福關閉虧損7年的大連新華綠洲店,當年共計關閉4家門店。

大型超市的市場拐點已經逐步顯現。

家樂福不再在市場上一騎絕塵,家樂福中國可能開始需要一個新的「神奇的經營戰略或商業訣竅」了。羅國偉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從他上任後就繼續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業務模式變革---從店長手裡收回商品權和人事權。

CCU之痛

2006年7月,家樂福中國開始推行總部、四個大區、15個CCU和門店的四級架構運作。家樂福中國成立CCU(City CommissionUnit)從門店收回權限。門店原來擁有的商品管理和人事權力向CCU集中,業務管理和權力的重心開始向CCU傾斜。

在CCU時代之前,家樂福的門店實際擁有供應商引進、單店商品規劃、陳列規劃、單店商品訂貨、定價、促銷、導購和促銷收費的完整權限。

這種門店營採合一的模式讓門店可以更快應對競爭,但是分散的權力很難形成合力,當時《中國經營報》的一篇報導中指出:「......以家樂福鞋課為例,以前全國採購只佔到5%左右,主要負責幾個銷售好的單品」,在採購權限回收後,「......總部把整個拖鞋的採購權都上收,運動鞋、正裝鞋的全國採購也佔到了25%~30%......」

在單店營採合一的模式下,總部商品部和SDD的思路也是可以打一些折扣之後再執行的,而家樂福中國總部一定是不希望「政令不出證券大廈」的。

同時,在營採合一模式下門店各級管理層實際上擁有一個供應商及其產品在該門店的生殺予奪的所有權力。權力會滋生了灰色收入,整合的一個附帶收益就是減少門店的灰色收入。

以我的理解,CCU整合的策略是把權力從門店向CCU集中,逐步建立總部主導、CCU承接和配合、門店執行的管控模式。整合的目標包括:

1. 整合:整合供應鏈,形成合力應對更強烈的市場競爭,為統一配送打下基礎;

2. 執行:總部與CCU(而不是近200個門店)協同,提升自上而下的執行力;

3. 增效:減少門店的腐敗,把門店灰色利益變成公司合理利潤;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在這場權力調整中,羅國偉提到「我們正在尋找集權與分權之間的平衡點,這是最適合家樂福現階段的管理思路」。還在「尋找平衡點」的家樂福中國在此時(2010年)擁有182家門店,銷售額超過400億人民幣。每個CCU管理大約10個門店,平均採購額不足30億人民幣。CCU無疑使家樂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業務的整合。但實際原為能達到整合供應鏈的目標。這一目標直到唐嘉年時代的2015年才真正實現。

「黃金十年」讓門店管理層形成了思維慣性,也獲得了既得利益,思維慣性好破除,但是既得利益是難以破除的。權力減少,以及因為權力減少造成的總收入降低加速了家樂福營運管理層流動。

2009到2010年,媒體不斷爆出家樂福店長「離職潮」,「店長集體出走」。甚至有媒體用「家樂福有史以來最嚴重危機」來做標題。

羅國偉否認了離職風潮,他在對媒體的發言中說「有人離開是正常的,那些獵頭的名單裡有很多家樂福的管理層,如果他們選擇去其他地方,我也不能阻止。」

我們可以這樣總結一下CCU的得失:第一,CCU一條介於總部集中管控和門店營採合一的折衷方案,整合的目標並沒有真正實現;第二,執行力是否有提升,難以評估;第三,家樂福中國的淨利潤在推行CCU期間有提高,但CCU也觸動了店長、處長和課長們沿襲多年的權力和灰色收入。促進了家樂福中國「商學院」的高材生們大量畢業了!

雪上加霜的成本優化

在店長大量離職的同時,家樂福在2010年前後開始進行「營運費用優化」和「門店組織優化」。

在此之前的2008年,家樂福的第一大股東不再整體持股,家族成員可以自由處置股份,LVMH 集團屬下 Arnault 聯合美國私募基金柯羅尼資本(Colony Capital)組成的「藍色資本」(Blue Capital)持有家樂福的10.7%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並在董事會擁有兩個席位。

普遍的說法是新的大股東「急功近利」且「不懂零售行業」。不管真實的原因如何,結果就是2009年家樂福全球業績下降,有報導稱家樂福甚至考慮關閉總部大樓以節約費用。2010年1月,家樂福退出日本市場,此後逐步退出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印尼市場。

我們可以猜測這次「成本優化「是在家樂福集團整體業績下滑大背景下的一次突擊運動,但運動無疑讓已經人心不定的門店運營體系雪上加霜:一方面,為了配合營運費用優化的死命令,部分門店開始減少宣傳費用和免費班車;另一方面,組織優化減少了門店前場的員工數量。某些離職的家樂福員工談到「年營業額2到3億的門店,員工總數從450人左右降到300人;年營業額低於2億的門店從原來的300多人降到200人。「

營運費用優化是零售企業永恆的話題,這本身無可厚非。問題在於從此之後家樂福中國的營運質量開始下降。

在這裡,我們引用當時的報紙的對家樂福門店的描述:

......12月的第二個星期五,晚上8:30,記者走進北京雙井家樂福,從一樓商場通往二樓超市的電動扶梯上,記者未見任何促銷商品。站在扶梯抬頭看,數片塑料雪花蕭瑟地飄揚著,卻沒有靚麗的產品廣告幅,顯出幾分破敗不堪。正納悶之時,一位家樂福工作人員在扶梯盡頭,毫無表情地拉了一把記者的購物車。

二樓的雜貨處區的主通道上,各排貨架之間的堆頭距離太近,幾乎每座堆頭之下都堆滿了正在拆裝的紙盒箱,阻礙著消費者走近貨架挑選自己想要的商品,偌大的超市儼然菜市場。

記者停留於雜貨處一家私人經營的花店,營業員討價還價,一支從昆明運來的「臘梅」要價65元,記者試著砍價,居然一口砍到了50元,「這還真是菜市場!」

當然上述的那些場景並不是真正的Eric(指羅國偉)改革所帶來的後遺症,而只是後遺症最粗淺而真實的表現形式。

家樂福內部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提到,費用節省項目提高了家樂福中國當年的淨利潤。成本優化運動無疑在短期內提高了家樂福的利潤,但這一運動對對家樂福營運標準的打擊也是明顯的。

營運標準是一家連鎖零售企業展現給顧客最直接的一面,也是家樂福曾經的驕傲,這次不合時宜的成本優化可以說是後續單店業績下降的一個催化劑。

揮之不去的腐敗風險

如果缺乏相應的權力制衡和監督機制,零售行業在合同談判、新品進店、訂單和補貨、陳列和堆頭、促銷收費、導購進場、結款等幾乎每個環節都存在商業腐敗的風險。

我任職沃爾瑪採購期間,家樂福正處於黃金十年的施榮樂時代。那時候坊間流傳這大量關於家樂福商業腐敗的段子。我相信家樂福門店絕大多數的員工都不會參與到類似的商業腐敗中,但是在現實運作中,這些漏洞是難以避免的。

考慮到坊間傳聞不能作為評判的證據,本文不對傳聞做任何討論。

推行CCU有一個附帶的價值是減少門店的腐敗,但實際可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在CCU開始實行的第二年,家樂福發出通告:「2007年6月25日至8月1日,對家樂福北京CCU及7家門店事件進行調查,經查包括12名供應商在內的22名人員被北京警方傳喚,其中8名家樂福經理級員工被警方正式拘留......」

羅國偉在任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在他離開後依然無解,唐嘉年任期的2015年,一位被迫離職的家樂福法國籍區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是提到:他在上海任職區長期間發現公司內部有嚴重欺詐和內部偷盜行為。

由於很難定量評估商業腐敗對業務的影響,我們姑且相信這位家樂福前任區長LouisGremeaux的定性判斷「......中國區滋生很多貪汙舞弊的事情,導致集團獲利下降......」

出於多種考慮,我們不在這個話題上再做過多糾纏。

除了對利潤的影響,商業腐敗更大的風險在於其創造的不公平環境使得好的商品無法體現其應有的顧客價值,零售商最終會因此被顧客拋棄。

這也是我把這一點列在「盛世危局」這個章節的原因。

急功近利的渠道變現

如果我們打開家樂福的官方網站,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句話「The retail spirit and fair trade are twocommitments shared by all Carrefour employees throughout the world. 」

由於缺乏對「Retail Spirit」的標準定義,我們把Retail Spirit這件事情先放到一邊,但是,對於家樂福FairTrade這件事,是可以掰開來仔細說說的:

從利潤來源來看,傳統零售企業的利潤大致分為來自於顧客、上遊供應商、內部運營和周邊生態四部分,儘管電商的業務模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利潤來源本質上也還沒有離開這四大部分。

家樂福的業務模式是一種高度依賴來後臺毛利和渠道費用的模式,這種模式並不是家樂福進入中國後的本土特色,而是家樂福從法國帶來的舶來品。根據中信證券的分析,自2010年開始家樂福全球業務中其他業務收入(含進場費、廣告費、促銷費和堆頭費。也就是我們在圖表中提到的「渠道費用」)和稅前利潤之比一直超過100%。

需要說明的是,和一般貿易條款中的VolumeRebate不同,進場費、廣告費、促銷費和堆頭費這些渠道費用全部是固定費用,也就是說,供應商無論在家樂福的銷售額多少,這些費用都是要交給家樂福的。於是也就出現了少量中小供應商在給家樂福供貨一年之後,不僅沒有結算到貨款還有未繳費用。

我曾經在《舊文重發:家電零供關係的春天是鄰近還是遙遠》中曾經提到,零供關係實際反應的是渠道和品牌商之間的博弈關係,反應的是雙方在博弈中的地位,是商業食物鏈中不同層級之間的關係的真實反應。

儘管我認為零售商收取渠道費用是「合理的存在」,但家樂福的確不Fair Trade:

1. 費用基數高:家樂福收取的後臺毛利和固定費用高於國內其他零售商;

2. 費用逐年加碼:家樂福的渠道費用和返利每年固定增加較大比例;

3. 合同外強制扣款:儘管合同外強制扣費屬於不合規操作,但家樂福採購強行在合同外扣款的案例屢見不鮮。

這種上遊變現模式在家樂福佔據絕對主導的市場是成立的,品牌商為了獲取市場份額不得不支付這些費用。

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早期,這種模式也是成立的。

隨著競爭對手的崛起和家樂福市場份額逐年降低,這種逐年加碼的高渠道費用模式將難以為繼。家樂福與供應商的矛盾和對峙更會頻繁發生。

最終的結果是,供應商會選擇更Fair Trade的零售商,並與之進行更緊密的合作。

時不我待的物流之痛

如我在「CCU之痛」這一章節已經談到的,家樂福在2007年前後才開始從門店向CCU的供應鏈整合,這實際已經晚於市場,也滯後於其業務規模。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家樂福總部當時的策略是鞏固其在法國本土的業務,海外業務整體都處於收縮狀態。整體的戰略並不支持海外配送中心投資。另一方面,大股東「藍色資本」更關心的是短期的利益,並不希望做重資產的投入。在這個大環境下,多次提出的中國配送中心計劃被家樂福總部否決。

從客觀條件來看,門店營採合一的模式和尚未整合的供應鏈也使得家樂福中國不具備建立配送中心的條件。

2012年,羅國偉結束六年任期,升任家樂福全球商品部總裁離開中國,唐嘉年接任。

2014年6月份,家樂福在江蘇崑山開設了首個配送中心以覆蓋華東區。同年12月沃爾瑪宣布在中國的第20個配送中心在太原投入使用,沃爾瑪已經在全國擁有9加乾貨配送中心和11家鮮食配送中心。

2015年,唐嘉年(Thierry Garnier)宣布將啟動入華20年來最大規模的變革:集中採購權、開建配送中心、上線電商業務。

集中採購權和開建配送中心是相輔相成的,根據唐嘉年的規劃,24個CCU將整合成瀋陽、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廣州6個採購中心(CityCommercial MerchandiseUnit)負責供應商管理和商品管理。6個採購中心分別對應和歸屬於家樂福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西、華南6大區域,6大區長將不再兼職商品採購而只是全心投入門店運營管理。家樂福將在2017年前建成6個配送中心對應6個採購中心。

在此之前,家樂福的供應商一方面要承擔高額的進店費用,一方面要向每個家樂福門店單獨送貨,其效率和成本可想而知。

2016年底家樂福完成配送中心布局,此時,距家樂福完成和蘇寧股權交割手續還有2年零9個月。

家樂福中國的拐點

羅國偉任期內,北京奧運奧運前夕,家樂福大股東的不當行為讓中國消費者在國內自發進行了抵制家樂福的活動。很多的報導將這一事件做為家樂福中國業務發生轉折的原因。

客觀來看,消費者抵制的影響是存在的,但這只是和拐點的巧合。家樂福中國業務的拐點根本源自於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滯後的整合;不再適用的盈利模式;內部的腐敗;不斷惡化的供零關係和嚴重滯後的配送體系建設......

家樂福中國的模式不再適應新的市場和競爭環境,盛世之後,危局開始浮出水面。隨著門店租金上漲,人工成本提升,新的競爭對手和線上企業分流客源,在時代的洪流下,家樂福開始關店,盈利水平也開始降低。

羅國偉的總結

所謂「富不過三代」,羅國偉恰好是家樂福中國的第三任總裁。

和偉大的施榮樂不同,羅國偉在家樂福中國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折衷的CCU方案觸動了店長的奶酪,但沒有完成採購體系的完全整合;成本節約雖然提升了利潤但是造成了門店運營水平下降;強力反腐卻收效甚微......

我看到的很多新聞報導隱晦地暗示羅國偉的「諮詢顧問「身份讓他的政策不切實際,也暗示羅國偉是由於中國區業績不良而名升實降。同為諮詢顧問和零售業從業者,我在寫這篇文章是不斷問自己:「在當時的環境,站在羅國偉的位置上,我會怎麼做?」我似乎沒有更好的答案。

有人能夠做得更好嗎?

我想用羅國偉自己對6年任期總結來結束這個章節:

「六年來,家樂福中國區的銷售額由2006年的248億元增長為2010年底的420億元人民幣,門店數量由2006年的100家增加到現在的近200家。我想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成績,而是家樂福中國團隊一起努力的結果。6年來,我和我的團隊一樣,每一天都在努力,為全國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供應商提供更好的平臺,為合作夥伴創造更好的效益,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一直以來,節能降耗、食品安全、農民直供、改善零供關係、本土化經營等等都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這些工作不會因為我的離開而結束。」

「即使是我們認為是最好的結果,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時也可能不完全令人滿意。我們總能找到進步的空間並發現比最好更好的結果。」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是非成敗家樂福(上)

是非成敗家樂福(下)

(文/聯商特約專欄作者張新宇,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相關焦點

  • 是非成敗家樂福(上)
    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英雄遲暮已是不爭的現實。謹作此文緬懷正在落幕的大型超市時代,探討家樂福留存的資產可能的未來。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分析,「家樂福的商品與天津市的其他零售商場和超市相比,價格一般低10%-30%不等, 特別是天津老百姓熟知的和消費量大的商品價格更低一些 ......」在同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還提到「家樂福為了保證高質量的服務,他們每周都要給店員授課兩次,講解商品知識,交流和改進營銷工作......許多消費者反映,寧願多跑一些路,也要去家樂福。」
  • 「再造」家樂福
    家樂福的忠粉楊靜驚喜地發現,近幾個月來,家樂福越來越融入她的生活。在此基礎上,整條交易鏈上的人、貨和交易信息,都匯聚成一個即時動態變化的「水池」,池中的「水資源」隨時可供上層的業務模塊和業務流程使用。場景零售,蘇寧重新定義賽道2019年10月28日,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羅士德先生到訪家樂福中國總部;間隔不足一年,2020年8月5日,雀巢再次到訪。
  • 經歷過了,又何必在乎是非成敗
    如果這樣認識的話,那麼苦惱、枯燥、鬱悶、挫折都算不上什麼,都是生命中的過客。我來過,我努力過,我奮鬥過,我經歷了這一切,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蘇軾這首詞,教你看透人生的是非成敗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開篇,以這段雄渾的開白,引出三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歷史無涯裡,生命來來去去,走走停停。多少光鮮榮辱,於歷史不過滄海一粟;多少是非成敗,人不過赤條條來去無應由。人究竟為何而來,又要往哪去?人生真正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值得追求?為追名逐利,還是為實現自我?
  • 江南春談危機帶來的三大啟示:危機即戰機,是非即成敗,分化即進化
    2月23日,在高榕資本榕匯《穿越危機》線上沙龍上,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江南春,通過線上視頻會議,與高榕超180位投資企業CEO、高管、合作夥伴,分享了在親歷03年非典、08年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3次危機後的思考,並提煉了3點認知——危機即戰機,是非即成敗,分化即進化。
  • 恆大亞軍收官,細數卡納瓦羅的是非成敗,他該下課嗎?
    如果說上賽季恆大陣容稍顯單薄,那麼本賽季恆大坐擁三外援,四歸化,還有一眾經過磨礪的年輕國腳,可謂實力超群,賽前普遍看好恆大能夠輕鬆衛冕,然而這就是足球的魅力,並不是紙面實力定成敗。有人說,是賽會制的比賽導致了恆大意外丟冠,其實賽會制的比賽淡化了球隊穩定性的要求,更加看重球隊打硬仗的能力,現在看來,恆大打硬仗的能力真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青島家樂福在美團「水土不服」?2.62元退款,給3元算不算侮辱人?
    二客服的「3元」退款惹惱了王先生據王先生描述,家樂福新興店某客服人員在與其溝通過程中有侮辱性言語,客服人員多次質問"是不是就缺這兩塊錢,轉你3塊錢夠不夠?!"王先生提供的家樂福新興店客服人員的轉帳記錄三節目中商家對話消費者,雙方各執一詞在節目三方通話過程中,家樂福新興店相關負責人郝經理表示:1、紅包退款需與美團溝通,並不是消費者與家樂福交易中產生的
  • 中信家樂福聯名信用卡重磅升級 中信家樂福聯名信用卡最新權益
    家樂福攜手中信銀行為大家帶來全新升級聯名信用卡,升級卡片將於2017年10月29日正式與大家見面!中信銀行家樂福聯名信用卡升級後將提供銀聯人民幣晶片卡與VISA美金晶片卡供顧客選擇,用卡安全將大大提升,同時優惠力度也將大大提升。
  • 中信家樂福聯名信用卡重磅升級中信家樂福聯名信用卡最新權益
    家樂福攜手中信銀行為大家帶來全新升級聯名信用卡,升級卡片將於2017年10月29日正式與大家見面!
  • 【聚焦】家樂福又一家門店關門!
    家樂福青島遼陽路店將於12月28日閉店,這一消息已得到官方確認,經營七年多的家樂福遼陽路店將與顧客們說再見了。位於青島市市北區遼陽西路與福州北路交匯處的家樂福青島遼陽路店,是法國家樂福集團在青島投資興建的第三家大型超市,於2010年3月18日正式開業,至今已經營七年多。
  • 中信銀行與家樂福合作發行聯名信用卡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記者 劉長忠)中信銀行與家樂福(中國)6日共同在北京宣布,中信銀行家樂福聯名信用卡正式在全國範圍推出。  中信家樂福聯名卡於去年9月在大連率先面市,隨後分別在深圳、天津、寧波、北京、無錫、蘇州、武漢、長沙、上海、南京、瀋陽等全國12個城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市上市,並在上述城市的100個家樂福門店設立專屬的聯名卡服務區,現場提供聯名卡申請、業務諮詢、信用卡還款、積分兌換、創新支付等服務,成為中國國內首創的銀行商超聯名卡服務模式
  • 央視:家樂福道歉聲明未見誠意充滿傲慢
    央視《新聞1+1》2011年1月27日播出《家樂福:大店也欺詐!》,以下系節目實錄:  導視:虛構原價再打折,低價標註、高價結算,標籤字小,價碼卻高,價籤上的戲法,玩家竟然是家樂福、沃爾瑪。  家樂福促銷的,它上面寫著現價39,用大字體寫的。旁邊右下角用小字體寫的,我一看它原價標的也是39。  解說:  上海、長春、南寧、昆明,全國各級涉及到家樂福的價籤戲法,被接連曝光。家樂福、沃爾瑪都是世界零售業的巨頭,卻深陷價格欺詐的漩渦,這實在有些出乎意料。
  • 蘇寧易購、家樂福中國融合一年,進擊社區生鮮
    南京郭大媽送完孫子去幼兒園,回家路上看到家樂福的促銷通知,趕緊通知了廣場舞姐妹一起前去搶購。郭大媽的鄰居小孫,剛到公司就收到了促銷推送,立馬去家樂福小程序上搶了兩斤。不同的消費人群,不同的消費需求,如今在家樂福實現了大統一和全滿足。回顧一年來,家樂福重整旗鼓,其商業定位從「一站式購齊」向「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一站式購齊」轉變。
  • 家樂福將推出西班牙線上平臺Carrefour.es
    家樂福西班牙公司計劃推出線上平臺Carrefour.es,與西班牙全國各地的公司大賣場相連,這樣客戶就可以從200多萬種產品中進行選擇,而不僅僅是超市內的10萬種產品。 家樂福已經在法國和波蘭推出了線上平臺,比利時站也將很快推出。家樂福西班牙站電商總監Rafael Sánchez-Sendarrubias在2018年零售論壇上透露了這些計劃。 增加大賣場的吸引力 西班牙平臺的開設,是為了增加當地家樂福大賣場的吸引力,並確保客戶有200多萬種產品可供選擇。
  • 「家樂福」超市稱重價籤含貓膩
    另據記者觀察,北京家樂福健翔橋店與家樂福其他店價籤不一致,其他店的價籤暫未發現此現象,然而作為國際連鎖超市,統一商標,統一形象,為何價籤不統一呢?       帶著以上疑問,民主與法制網記者做了一番走訪與調查。
  • 有一種信任叫家樂福丨會員篇
    為感謝廣大消費者的支持,每年家樂福為會員提供17,404支會員單品,會員可享受專屬優惠
  • 家樂福與卡西諾欲競購迪亞法國
    據法國媒體《費加羅報》報導,法國零售商家樂福與卡西諾已向西班牙連鎖超市迪亞法國提出非約束性報價,為購買迪亞法國,家樂福與卡西諾應於上周末向對方提出最終報價。  家樂福與卡西諾當前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但接近此事的相關人士稱,2011年迪亞法國在西班牙獨立上市,脫離了家樂福的掌控,但家樂福一直在盯著迪亞法國的資產。
  • 慶春節,購年貨,家樂福率先開啟年貨大街
    新春是一年促銷的黃金時期,大部分商超新春銷售額都能在整年銷售額佔到很大比重,家樂福也不外如是。牛年即將到來,各項新春活動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為了進一步響應北京消費季,針對年末歲尾的採購熱潮,家樂福大力備貨,致力於提供花樣過年的好服務。
  • 加拿大零售巨頭擬收購家樂福,法國政府反對
    日前,加拿大便利店巨頭Alimentation Couche-Tard表示,已開始與家樂福就潛在交易進行探索性討論。隨後,家樂福集團官網也掛出了一則聲明,確認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但雙方均表示,討論尚處在早期階段,目前尚不確定最終是否會達成任何協議或交易。
  • 加入蘇寧家樂福剔骨再造 一年時間少年劍客初長成
    來源:中國經營報這是一個再造家樂福的故事。投入蘇寧大家庭1年的家樂福即將迎來周年慶:蘇寧供應鏈、蘇寧會員體系、蘇寧物流……越來越多的蘇寧系業務單元正在融入家樂福。在數字時代的商超中,蘇寧家樂福的內在基因與性格也不斷進化,少年劍客初長成,展現出中國式的智慧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