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照顧晚年,卻被父母揚言一分家產也不分我,好人真有好報?

2020-12-16 小屁孩兒

文|文兒

說到親情這種關係,我想在多數人心中都是非常溫暖的。血濃於水,血緣之間的關係奇妙而偉大,用什麼都無法換取。所以我們看得非常重要,總想在這冷漠的人情社會中,多擁有些血脈之間的溫暖。你見過明明是至親的血緣關係,但做的事兒卻能讓人心寒到骨子裡的嗎?

△ 辛苦照顧父母十年,卻被父母認為想要「遺產」,心疼

張偉是家中的長子,他還有一個弟弟。俗話說,父母一般都會比較寵愛小兒子。在張家這話一點也沒錯,小時候張偉考試第一名沒有獎勵,弟弟從倒數第一考到倒數第二就會有獎勵。張偉心裡不舒服也沒用,不公平的太事多了,時間久了他也就習慣了。畢竟是自己的父母,難不成還要計較一輩子不成。

張偉名校畢業之後,順利在世界500強的企業工作,工資一半存錢買房一半寄回家。就算這樣,父母還嫌棄張偉掙錢自己花,寄給他們的少。張偉成家立業沒多久,父母就得病了,張偉便和妻子主動將父母接回家中照看。一照看就是十年,期間花的醫藥費將近20萬,弟弟和父母沒有拿過一分。但是弟弟只需要說幾句好聽話,便能夠討二老的歡心。

而張偉每天照顧父母被使喚得像個僕人一樣,也沒有一句表揚。甚至在父母看來,張偉現在對他們照顧,無非是想要分他們的遺產而已,父母還揚言道:「百年之後,我一毛錢都不會留給你」。張偉聽完寒心至極,自己一年掙的錢比父母一輩子掙的還要多,照顧父母十年,竟落得如此狼狽下場。

其實這種「分不清好歹」的父母雖然少,但是並不是沒有。在他們心裡就是覺得另外一個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是好的,這種偏心式的心態,對於他們晚年也是不利的。因為有很少人會做到像張偉那樣無怨無悔的付出。

△ 生活中,你遇見過這種「不知好歹」的父母嗎?

① 沒有底線的寵溺另外一個孩子

明明是同一個肚子裡出來的,也明明身上流著一樣的血。但為什麼父母就是愛另外一個孩子多一點?甚至沒有底線的去寵溺。這種「偏心」不僅是對孩子成長的傷害,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傷了孩子的心」對他們的晚年就有好處了嗎?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公平的對待孩子。

② 你越對父母好,父母越覺得你想佔他便宜

就像張偉這樣的父母,張偉作為兒子做的已經夠盡職盡責了,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如果非要說做的不好,我也只能說,是做的不好,對自己不夠好。張偉父母的態度卻另人心寒,明明是自己的一片孝心,卻被當做是想要霸佔遺產,佔他們的便宜。我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奇葩的父母,但是這對父母確實讓我大開眼界。

③ 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果說像張偉這樣孝順的孩子,父母還看不到,那只能夠說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吧。把孩子對自己的照顧當做理所當然,還不做出回應,出口諷刺挖苦說一些傷害感情的話。就算是最後張偉選擇不贍養二老,父母也沒理,自作孽不可活。

其實文中像張偉家的這種現象,我想在農村的家庭會出現的比較多。父母不懂得教育,只會一味的偏袒。這樣的家庭,不僅會造就子女之間的矛盾,還會讓子女寒心。

△ 在生活中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到一視同仁呢?

尊重

人和人之間就像是兩個槓桿一樣,需要相互平衡。別人對你好的時候要做出回應,作為父母更應該如此,尤其是二胎家庭,一定要給予兩個孩子相同的尊重。給予孩子尊重就是給自己尊重,這樣孩子長大之後會是一個懂得回報和感恩的人。等你年老的時候,孩子也會給你相應的尊重和體面。

② 平等

永遠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人,尤其是作為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疼愛一個孩子多一點就忽視另外一個孩子。要給予兩個孩子平等的愛,才會有和諧的家庭氛圍。才不會因為一點事情,就相互猜忌和反感。父母大氣一點,孩子活的大氣也明朗。不要因為自己的缺陷,影響了孩子的一輩子。

家中有兩個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學會平衡自己的愛。只有這樣家庭才會長長久久的和睦,也希望像這種類似的事情儘可能的減少。

【話題討論:在你們身邊有遇到這這樣「不知好歹」的父母嗎?你們都會怎麼做的呢?】

相關焦點

  • 照顧舅舅你不在,一分家產你最快
    最近上海一個老人把自己名下的一個房產給了自己,樓下一個賣水果攤的店主,感謝這位攤主,這麼久一直以來的照顧,又不是媒體,把這件事報導出來,可能誰也想不到,照顧老人,你不在一分家產你最快。兒子的事對老人的打擊肯定是巨大的,嗯,在老人最需要親人幫助的時候,而他們這些親人都選擇了潛水,沒有一個人得出面問候老人,老人在生病的時候也沒有人來照顧。而這也是卻落在一個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鄰居身上,一個水果攤的攤主而已,老人為了感謝對你自己來對自己的照顧,把自己的名下的房產轉給了這位攤主。
  • 父母2套房過戶給兒子,生病卻讓女兒照顧,女婿:那是你家事
    在有兒有女的家庭中,父母總是習慣性偏向兒子,對兒子寄予傳宗接代的厚望。更有甚者,早早便把家產傳給兒子,至於女兒,向來不在考慮之中。老人覺得,兒子繼承家產是天經地義,而女兒嫁人後就是外人,哪有肥水流到外人田的道理。
  • 《裝臺》張嘉譯受丹丹老師青睞,好人一定有好報
    在《裝臺》中張嘉譯扮演的順子是一個裝臺的工人,雖然喜歡發兩句牢騷,但是可以看得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第二任妻子死後,他把妻子的女兒當作親生女兒養大;在工友闖下禍的時候,他攬在自己身上接受處罰。在知道自己的老師沒有人照顧的時候他義不容辭地去照顧。
  • 「你們沒孩子,家產不給我給誰」丁克夫妻被侄子逼要家產,太心酸
    劉先生和太太年輕的時候事業還算是成功,性格也比較灑脫,不願意受世俗的約束,所以就沒有要孩子。而兩個人創辦的家業也夠他們養老的,他們在上海有三處房子,並且存款還算豐裕。總體來說,兩個人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也不愁什麼。
  • 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有什麼區別?3個「養兒防老」的案例,真現實
    案件簡介01我的同學王爽,是家裡唯一的兒子,男友家裡有三個兄弟,所以婆婆主動提出讓丈夫到自己家裡去當保姆,以便照顧王爽的父母。嶽母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為王爽考慮因為王爽是獨生女,出嫁後就要離開父母,遠走高飛,常見的就是見不到自己的女兒,父母在家生病,或需要幫助時都不在家。平常也是很孤單的。
  • 兒女雙全,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過來人會懂
    如今生二胎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氣,有不少父母生二胎就是為了湊兒女雙全。但是兒女雙全的家庭雖然看似美滿,父母到晚年之後也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是精明還是自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還是要三思而行,儘量不要過早分財產。而且因為兒女雙全的父母,晚年住兒子家比較多,所以平分財產,兒子可能會不樂意。但是不平分的話,又怕女兒不樂意,所以乾脆不要提前分,省的有麻煩。父母應該如何劃分自己的財產?
  • 好人有好報!打拐媽媽找到的第30個孩子是自己兒子
    李靜芝與嘉嘉的合影以及當年印刷的尋人啟事 有無數的人勸說李靜芝忘記過去,重新生活。「許多人都勸我說,再生個孩子,組成新的家庭,人生便會豁然開朗。還有的人勸我放棄,是因為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被拐的孩子,希望太渺茫了,覺得我活得太苦了。」
  • 曹德旺《心若菩提》,好人總有好報,但前提是你要懂得一句話!
    曹德旺《心若菩提》,我每讀一遍,都多一分對曹德旺的敬佩,但也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好人總有好報,但前提是你要懂得一句話!我國的企業家有很多,讓人敬佩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華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馬雲等等,他們都是時代的風雲人物,也都是高科技經濟的寵兒,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往往高不可攀,而有一個人,與他們不相上下,但他的行業卻不太突出,可以說是比傳統還傳統的一個行業,但這個人卻創造了奇蹟,成為了我國在這個行業的一張名片,這個人就是曹德旺!
  • 「我辛苦一輩子存20萬,娶個老伴咋了」什麼才是晚年父母需要的?
    文\好孕姐父母辛苦大半輩子,最好的時光和歲月都給了孩子和家庭。所以到了父母晚年的時候,很多兒女都本著孝順的原則,儘量的讓父母在晚年時過得開心。但是事情也有失控的時候,而這位大爺老伴去世得早,到了晚年竟然談起了黃昏戀,兒子一句話噎的父親沉默。
  • 《大宅門》「大仁大義」的白穎園:什麼樣的好人,才有好報
    文丨花欲燃吖老話講「好人有好報」,勸人向善,行正事,走正路,才能睡的安穩,活的踏實。這些事理不清究竟是誰救了誰,最後誰又欠了誰的恩,總之往事一環套一環,應了老人那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你只管善良,一切上天自有安排。朱順也罷,白家大爺也罷,最後得了善終皆是因為好人有了好報,種了善因才結了善果。
  • 「好人有好報」愛心公益活動再次起航
    為了向好人致敬,向抗疫先進人物學習,《威海晚報》創刊25周年之際,晚報傳媒再次發起「好人有好報」愛心公益活動,呼籲全社會行動起來,為我市在抗擊疫情中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如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志願者、各行各業的典型代表,以及我市各級道德模範、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等好人們,贈閱2021年度《威海晚報》。
  • 父母決定給兒女平分家產,卻被嘲腦子秀逗了!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大體上可供我們選擇的分家產方式,大概有以下幾種:1.給兒子無論是從「傳宗接代」的老思想出發,還是從「有車有房才好結婚」的現實壓力考慮,多數人都選擇了把家產留給兒子。對女兒確實有失公允,好在很多父母默認,女兒在養老時可以少出點力。
  • 迷你世界:一個感人的故事,告訴玩家們好人自然有好報,結局完美
    迷你世界:一個感人的故事,告訴玩家們好人自然有好報,結局完美在《迷你世界》這款遊戲裡通常都有許多劇情在等待著玩家們,有一些劇情是開心的,有一些劇情是悲傷的,有一些劇情是搞笑而,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位玩家為我們講解的劇情吧
  • 老人退休後的「養老潛規則」,正在很多家庭上演,父母有苦難言
    兒子口口聲聲說理解,但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我老婆本來就懷著孕沒工作,如果你們不幫襯帶孩子,那我媳婦生完孩子,還是上不了班,那家裡就少了一份收入,房貸車貸,不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了?那以後你們二老養老的問題,恐怕我就更力不從心了。」
  • 為劉德華還債4000萬,晚年家產被子女敗光,劉德華:我養她一輩子
    能夠讓劉德華這樣做的人,可見身份不一般。而這位女演員叫做葉德嫻,多年來和劉德華都保持著很好的關係。何炅在娛樂圈中是出了名的好人緣,不僅智商高,情商也高。主持節目的時候,常常能夠很好的把控好氛圍,遇到尷尬的情況也能很巧妙的化解。他和很多人的關係都比較,在娛樂圈的人脈更是廣泛。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許多家庭中,面對兩個以上的子女時,大多數老人都會有所偏愛,也有老人從小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家中有什麼好的總偏向兒子,忽略女兒,在財產分配上也是如此。但這樣做,極容易造成兒女間的矛盾,也會讓老人自己的晚年面臨困境。智慧的老人一般懂人性,他們明白子女也是人,他們身邊有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子女。
  • 「生女兒」和「生兒子」,晚年的差距能有多大?看完後父母沉默了
    因為在那個傳統的年代,她做的這一切合乎合理,每個家庭的父母也都是這樣做的。後來,她老伴走得早,她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到了晚年一身病痛,躺在床上不能動,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剛開始的時候兩個兒子還過來看看,照顧一下。可久病床前無孝子,時間久了,兩個兒子都不耐煩了,乾脆看也不看。
  • 老了想晚年過得好?有些東西要看緊,在自己手裡最靠譜
    文\好孕姐生兒育女,一輩子含辛茹苦,到頭來還要擔心晚年會不會過得如意?我想很多的父母,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並不是父母老了事兒就多了,是做子女的沒有給父母足夠的安全感,現在子女不孝順的例子也有很多。養老錢一定要存好,萬一發生緊急事情或者生病了都是立馬要用的,放在自己手裡最保險。② 住宅我鄰居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小宅子住,小兒子住父母的大宅子。因為一次吵架,小兒媳婦把兩老趕了出去。年邁的兩位父母在莊稼地裡搭棚住,我每次想到這個事情就覺得心酸,父母養孩子一輩子,最後卻無處可住。
  • 為殉職的勇士們祝願:好人真的有好報嗎?
    首發丨騰訊佛學 _ 這個春天,許多人都成為了抗擊疫情的幕後在家信息員——熱心捐款、轉發物資的信息、幫助陌生人聯繫醫院的床位…… 還有,在新聞上看到許多醫生殉職、志願者殉難的消息…… 「好人沒有好報麼
  • 300萬拆遷款分給兒女,父母卻反遭埋怨,老人心寒去住養老院
    於大媽意識到將來指望兒子養老不靠譜,提議乾脆這筆錢先別動,等到百年後再分給兒女。這年頭爹親娘親不如錢親,只要自己手裡有這筆巨款,不愁孩子們不孝順。04可是老伴卻不贊同這個想法,他說:「我們都土埋半截了,要這麼多錢沒啥用。你忘了孫子快要結婚,外孫想要創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