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和老闆搭同一輛電梯,老闆突然問你你對工作的看法時,你應該怎麼回答?
我相信,這是絕大部分職場人都會遇到的事情,即使不在電梯裡,在辦公室,在路上,在洗手間,無論在什麼場景,被老闆突然「襲擊」問工作,絕對是職場人的一道「要命題」。
隨著工作場景的多樣化,我們與上司同事的溝通,除了有在公司會議的正式溝通,更有在非工作環境中的非正式溝通。
雖說如此,但我們發現,現在的工作慢慢與生活融成一體,很多職場人都有這種體驗,在家吃著吃著飯,老闆微信上就問你今天工作的事情,這時候你是回還是不回好?
其實不管是「電梯時間」也好,還是吃飯被老闆提問也罷,這些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應該如何高效的回應老闆突然提出的問題。
那為什麼我建議各位職場人,面對老闆的提問要好好把握呢?
因為即興提問對於職場人來說,既是一次「危險」也是一次表現自己的「關鍵時刻」,關鍵我們要搞清楚其背後的原因。
1、老闆提出突擊問題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這時候,我們反過來想一下,為什麼老闆或者上司要突然間「襲擊」提問自己的下屬?
背後的原因不僅僅因為,現在對企業來說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樣的提問,有助於給員工一個警醒,讓員工隨時在應對壓力的狀態下。
更深層次的原因,即興提問也是老闆和上司,考驗員工快速溝通的能力。而快速溝通,反映著一個人對工作的熟悉程度,邏輯性以及思維速度等等。
因此,我們能否很好的解決老闆的即興問題,關乎我們能否給老闆留下一個良好的職場印象。
就拿我的同事麗姐為例,雖然是公司的開國老臣,在公司5年多時間,但麗姐卻總是在基層中浮浮沉沉,得不到提拔。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麗姐不能夠在應對老闆提問中表現自己。
有一次公司會議中,老闆讓麗姐就她負責的項目做階段性的匯報。但因為麗姐並沒有做匯報的準備,所以整個發言斷斷續續的,前後邏輯不能讓人理解。
後來了解到,其實麗姐每次項目都做得很出色,但就是輸在不會即興表達的方面,一直得不到老闆賞識。
2、為什麼一次即興表達變得如此重要?
由此可見,即興表達已經成為現在職場人必備的能力之一。那麼,要深入了解即興表達對我們哪些方面有幫助,個人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即興表達能為我們創造大量機會就好像麗姐一樣,假如她能夠在會議上抓住機會,清晰的表達自己項目的內容,那麼她在老闆和同事中的印象是不是會得到改觀?
我們都知道,機會是一個偶然性事件,有時候我們會在一次酒會中遇到聯繫很久的客戶,有時候我們也會在飯局中認識一位潛在客戶......
這些「偶遇時刻」所帶來的機會潛力巨大,但往往會被我們所忽視。而即興表達,就是我們在對方心中種下一個良好印象的重要技能,印象有了,後續才有更多的機會出現。
促進組織間協作其次,隨著現在職場連接性越來越強,我們需要溝通的場景也變得越來越多,其中跨部門協作溝通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有時候一個項目下來,幾個部門就需要聚在一起商量。這時候,如何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讓其他人都能理解,就是影響整個協作效率的重要關鍵。
而這,需要我們即興表達的能力。
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最後,即興表達也是提升自我領導力的一個很好技能,有時候我們會忽略表達所帶來的魅力,書本《關於工作的九個謊言》中認為:員工們喜歡追隨有特定特長的人,因為這種特長能夠給我們帶來確定感。
也就是說,領導真正讓人追隨的魅力,是我們能夠給與的確定感。
那麼這種感覺從何而來?很重要一個方面是從我們的溝通和表達中傳遞給別人的。
通過即興表達,如果我們能快速提出見解、傾聽、回應,再接著做其它事。這種敏捷的反應力,使人充滿魅力,也會產生屬於我們的領導力。
3、要讓自己所說的話發揮最大影響力,應該怎麼說?
當然,表達作為一種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練習得來。在這個方面,首先需要我們破除自己溝通的心理障礙和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
《即興演講》作者朱迪思·漢弗萊認為:即興演講也需要有正確的思維模式,它包括領導意識、傾聽、真實、專注和尊重五個方面。
首先在意識上,我們需要保持領導意願。所謂領導意願就是想感染他人的欲望,它推動我們不自覺的和員工、客戶、同事建立聯結;
其次我們要學會傾聽,漢弗萊認為,傾聽包括三個方面:身體傾聽,大腦傾聽和心理傾聽。所謂的心理傾聽實際上就是同理心傾聽,這是理解對方話語線索的一個重要因素;
接著就是保持真實,作者認為,信任是任何溝通的重要基石,要讓自己所說的話在對方聽來「可信」,最重要的技巧就是保持所說話語的真實性,處於當下開誠布公的與對方討論現在的問題;
然後是保持專注,把注意力和話題放在本次討論的主線上,否則會因為主題不明確而讓自己所說的話變得不清晰;
最後就是保持尊重,溝通的目的是在雙方之間找到影響力最大化的點,而具備尊重意識,有注意在對方心中留下一個積極正面的印象,從而更願意接受你所說的話。
4、如何說出一段讓對方信服的即興表達
除了表達的思維,我們在進行一次即興表達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語言的運用,如何讓對方明白你在說什麼,並且信服你所說的話,我們在表達上,就需要做好這幾點:
用開放區語言表達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裡,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喬哈裡視窗」,這個視窗將人的溝通信息分成「開放區」、「盲目區」、「隱蔽區」和「未知區」四個象限。
每一個象限代表著一條信息在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分別是你知、我知、你不知、我不知、四種關係。
溝通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是讓自己的話令對方「聽得懂」,這就需要我們所溝通的信息,首先應該是開放區的信息。
比如我和別人面談時說:今天這裡的天氣很好。這就是對雙方來說是開放區的信息,因為我們此時此刻都能感覺得到。
但如果我跟一個陌生人溝通我小時候的故事,我們在對信息的理解上,就會陷入自己知道,對方不知道的狀態,也就處於一個隱秘區了。
要確保自己輸出的信息保持在開放區中,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外在的工具,比如數據和圖表等直觀的信息進行闡述。
其次,我們表達的時候,一定要緊扣雙方都知道的事實當中,運用共同都知道的案例,這需要我們在溝通前,對溝通人員的身份背景都有相關的了解。
最後,我們在表達的時候,一定要摒棄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用雙方都能夠理解的語言表達,才能夠促使對方真正理解你想說什麼。
保持話語的邏輯性一個人表達方式有沒有邏輯,其實跟他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有些人做事能力挺強,但表達起來總是說不清楚一件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表達的時候,什麼都想說,導致聽眾根本不知道你想表達的主線到底是什麼,反而會被不重要的內容帶偏。
《即興演講》作者朱迪思·漢弗萊在書中提出:結構體的概念。她認為,一次有邏輯的表達,一定跟你表達所使用的的結構體有莫大的關係。這些結構體有:
· 原因模式:通過羅列原因,支撐你的結論,原因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
· 方法模式:通過擺出實現要點可以採取的行動方式;
· 情況/反應模式:先描述情況,再描述如何應對。當要點涉及某種情況而需要採取行動時,可以使用這一模式;
· 時間順序模式:以時間順序為軸,描述講話要點;
注意表達詞語的運用表達時候所使用的的語言,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你溝通時候的情緒和狀態。比如當你經常使用「我猜」「我想」等詞語的時候,其實是顯露你不自信的一面。
因此,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不管是面對老闆還是同事,要注意溝通的詞語實用,多用確定性詞語和協作性詞語。
比如將「我相信」變成「讓我們一起」,用讓人喜歡的表達方式去做一次即興表達, 也是拉近你與別人距離的一個有效武器。
以上就是我對「老闆突然對你提問,你應該怎麼回答」的思考,希望對你有幫助!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一點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