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實施的第二年,但與2016年相比,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到2018年,我國的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仍在下降。
不得不承認,中國正在慢慢的步入老齡化社會,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更是提前於普通水平。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依、安享幸福晚年不僅成了國家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成了擺在每個子女面前的現實問題。
有很多老年人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我不怕死,但我怕老。從孩童到耄耋,是每個人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但是人老之後,普遍缺乏自我照顧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養老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養老方式分為很多種,老人們可以選擇獨居、去養老院或者和子女同住。
對於夫妻雙方健在的,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來說,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可以,選擇獨居是為了清淨;選擇和子女同住有個照應也未嘗不可;實在喜歡熱鬧的,可以選擇老兩口一起住養老院。
對於只剩自己的老人來說,不管有沒有自理能力,都建議和子女同住或去養老院居住。因為如果選擇獨居的話,老人身邊沒有陪伴照顧的人,容易發生危險。其次,老人也需要有個說話聊天的伴,自己住難免感覺孤單。
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與子女同住,由子女照顧,或者由子女僱保姆照顧。或者是選擇去養老院,現在養老院的條件都很不錯,不僅有專門的護工,還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價格方面與僱傭保姆相比,性價比較高,是贍養無自理能力老人的最佳選擇。
不管幫老人選擇哪種養老方式,我們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父母關心和愛,就像小時候他們照顧我們那樣。不管父母是否與我們一同居住,我們都應該時常去看望老人,了解他們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困難,積極幫他們解決,多聽聽他們的傾訴。
除了給足父母關心和愛之外,我們也要幫助他們找到愛好,一項有益於身心的愛好不僅會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還將極大的改善他們的精神面貌。因此,我們要給父母提供多方面的體驗機會,幫助他們成功的找到自己的愛好,同時也要多多的為他們創造條件,支持他們的愛好。一個有自我愛好,並能持續的得到子女的關心和愛護的老人,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養老對於子女來說是一個長期的付出,我們要在父母老去之前對他們的養老問題做出前瞻性的、長遠性的規劃,在做出這些規劃之前,我們也應當與父母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晚年有著絕對的發言權。
讓父母安享晚年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就像俗語說的:百善德為本,百善孝為先。每個人總有年老的時候,我們孝敬父母的點滴也會言傳身教給我們的孩子,而這,就是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