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中華門,記錄著石城千百年的歷史,見證著南京的滄桑變化

2020-12-18 慕徐的旅行筆記

石城,環繞南京的一道獨特的風景,鐫刻了這座六朝古都千百年的滄桑。今日屹立在金陵大地上的石城基本是明朝城牆的鋒芒。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都城,南京明城牆開創了中國建城史上空前恢宏的規模。

明史記載,1356年起兵反元的朱元璋召見隱居的老孺朱升,詢問奪取天下的策略,朱升說了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欣然採納了朱升的建議,終在十年後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定都南京之後,他仍將城防建設作為首要工程實施,對原先的歷代城牆進行全面改造。

朱元璋歷時21年,在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代城牆的基礎上,修建了世界第一規模的磚石城。城周34公裡,東連鐘山,西據石頭,南守秦淮,北鎮長江。關於老城門舊時的南京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裡13外18,一根門栓朝外插。這裡13便是城東的朝陽門,城南的正陽門、通濟門、聚寶門,城西三山門、石城門、清涼門、懷遠門、儀鳳門,城北的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這13座內城城門。

中華門原名聚寶門,是南京13座內城城門中最為雄偉壯觀的一座,這座甕城結構的軍事堡壘設計巧妙。東西寬128米,南北深129米,佔地16500餘平方米。前扼長幹橋,後倚鎮淮橋,南有雨花臺和秦淮河作為天然屏障,地勢險要,稱為南京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作戰時,中華門可起到攻守兼備的作用,20餘米高的城牆四道孔門,三座甕城,兩側各有80餘米長的馬道,從城堡底部直通向垛口,是戰時往城頭運送軍需物資的快道亦可策馬快速登城。城牆內側及馬道側面分布有27個藏兵洞,可藏甲兵3000。在中華門甕城內,可以看到冷兵器時代設計最精巧的戰爭機器,藏兵洞、千斤閘、石磙、飛弩、藏身洞中的虎視眈眈的3000甲兵,所有的機關都將目標集中在一處,讓血型的生命在劍拔弩張的瞬間灰飛煙。遇有有敵人強攻時將城門打開,誘敵深入,接著放下每道拱門上方的千斤閘,將進入甕城的敵軍,截為三段分而殲滅,恰如甕中捉鱉。

中華門的興建耗時21年,採用巨型條石,大磚與糯米汁、石灰、桐油攪拌後砌成。城磚每塊長約5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10釐米,重達15-20公斤。厚重的磚石固守著那份沉默和隱忍,雖歷經了6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火洗禮,依然保持著當年宏偉的氣概和巍峨的雄姿。

在中華門的腳下流傳的一個於江南富商沈萬三有關的傳說。據說朱元璋初建聚寶門時,屢建屢塌,術士說是地下的水妖作祟,向朱元璋獻策,借用沈萬三的聚寶盆鎮在牆城角下,城就可以順利建成。朱元璋向沈萬三借來聚寶盤,答應五更時歸還,聚寶盆埋入土中城門果然穩穩噹噹的建好了,為了讓聚寶盆永遠鎮守京城的南大門,朱文章下令經常內嚴禁打五更。從此,這座城門就叫做聚寶門。

其實聚寶門一名的由來是因為城門南面坐落著一座聚寶山,也就是現在的雨花臺,便用聚寶來命名這座城門了。從此,聚寶山和聚寶門南北呼應,構成了南京南大門最易守難攻的防禦體系。1937年12月,這個冷兵器時代最堅固的防禦工事開始了與現代戰爭機器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侵華日軍第六師團以瘋狂而密集的火力直撲南京城下,堅若磐石的中華門面對日軍的硝煙鎮定自若,惱羞成怒的谷壽夫調用了30餘架飛機對付這一座孤堡,除敵樓被炸毀,整座城堡迎著槍林彈雨巋然不動。日軍久攻不下,師團長谷壽夫一度懷疑自己的指揮能力,甚至想到自殺。最終日軍只得繞過中華門,炸塌了東側靠近光華門的一段城垣才侵入城內,在歷經了長達一個小時的肉搏戰後,堅守雨花臺,中華門一線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殘部被迫撤離。中華門下的陰魂無愧於歷史和民族。如今,中華門附近那段在炮火中坍塌的城垣已經修復完畢,唯有中華門正南面的城磚上還留有凹凸不平的彈痕。

歲月無聲,永遠屹立的是中華民族不屈的風骨。石頭,因為緘默不言,成為歷史最忠實的記錄者。宋代學者郭熙說 ,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貴堅深而不淺露。走在中華門古城牆上,依稀可見刻在城磚上的斑駁的字樣和圖案。明政府為了確保成磚的質量,命令鑄造成磚的工匠和監造官員在造出的磚塊上壓出自己的名字和鑄造的日期。如今建造這些城磚的一雙雙粗糙的手已經失去了溫暖,千百年前的血脈在僵硬的城磚裡得以延續。

石頭是最忠於職守的史官,它們以殘破的身軀作為職業,穿越了時光的桎梏,以烙印的形式記錄著一幕幕被人淡忘的畫面。江南的風一旦掠過這些石塊變一掃綿軟,增添了幾分倔強和堅毅。作家筱敏說過:「遺址是記憶的棲身之地,也是記憶的失散之地,人類的手跡流徙在歷史的滌蕩中,許多風化了的故事在這裡縈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多少朝代更迭,不可一世的帝王將相也都化作了塵土,唯有這一座座城門和蜿蜒矗立的城牆依舊,記錄著風雲變幻後的沉重滄桑歷史。風雲變幻後,唯有石城依舊。

相關焦點

  • 中華門,南京的皇城根兒.
    登臨送目,只見城牆下的護城河緩緩東流,城牆上的老磚青苔斑駁,600年的歷史積澱在這裡默不作聲地陳列,南京城的煙雨在你眼前展開——山川形勝,已非疇昔。入夜後,牆腳的老門東開始燈火通明,一整座可供吃喝玩樂的仿古街區聲色犬馬,周末時分尤其人擠人擠人,果然消費主義才是連接古今的利器。
  • 江蘇24|南京——中華門
    春季自駕遊第23天(3月16日)上午8:30,從速8酒店步行約600米到中華門,遊南京中華門甕城。中華門始稱聚寶門,導遊介紹:據《明史》記載,該城門建造時,因根基不牢,屢建屢塌,有謀士向明太祖進言說:把沈萬三的聚寶盆埋壓在城門基礎土層下面,就不會塌陷;於是朱元璋下詔強行徵收了沈萬三的聚寶盆,並將其埋壓在城門的建築基址下面,有了聚寶盆的扶助,城牆根基不再塌陷,因此,甕城城門建造後被明代朝廷命名為聚寶門。1931年民國時期才改為中華門,中華門三個字是由蔣介石手書。
  • 中華門古城牆的保護者——朱偰
    陳老師介紹說:「 建國後,有關部門要拆中華門城牆,南京大學朱偰老師趕到現場阻止,奔走呼號才把這一段古城牆保存下來。」                  2015年採訪陳西民老師      南京中華門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牆。
  • 「城門掛春聯,南京開門紅」2020掛春聯儀式將在中華門舉行
    貼春聯是南京人過年時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馬上就要過年了,您家的春聯準備好了嗎?近日,路過南京多個城門,發現城門上的對聯已經掛好了,只是目前還用紅布蒙著,只等著與市民正式見面的那一天。今年已經是「城門掛春聯,南京開門紅」活動的第五年,將南京明城牆這一物質文化遺產與存在人民群眾中的詩詞文化、楹聯文化、書法文化巧妙融合,並在春節這一傳統喜慶佳節中呈現,也提升了南京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 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甕城:南京中華門
  • 2020南京城牆燈會亮燈,一秒點亮600年
    以「南京城牆·歡樂吉祥」為主題的2020年南京城牆燈會,於今日(1月17日)晚8:58分,在中華門城堡舉行亮燈儀式,驚豔上演「一秒點亮六百年」的壯觀景象。據承辦單位莫愁旅遊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城牆燈會將用現代光影藝術再現金陵盛景,生動演繹長樂遺風,以傳承為文化基石,以科技為創新源泉,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中國年,給市民和在寧遊客營造難忘的賞燈體驗。
  • 程章燦「南京三書」解讀南京歷史文脈
    《舊時燕》內頁「如果要評選最古雅、最有文學性情的城市,我願意投南京一票。」這是南京大學教授程章燦《舊時燕》當年初版時的一句無心之言;15年之後,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舊時燕》則以「文學之都的傳奇」為副標題於近日再版,並和《山圍故國:舊聞新語讀南京》《潮打石城》一起構成程章燦的「南京三書」,在千年流傳的典故和文學歷史的訴說中,解讀南京歷史文脈,尋覓城市文化之根。
  • 尉天池為南京中華門書寫春聯
    南京城的春節,從這副中華門春聯亮相開始。
  • 他也是南京-中華門城堡大、豐富的門
    #的一天南京中華門城堡是明代南京的13扇內門之一,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大門,也是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要塞甕城。明太祖朱元璋從開始修建南京城垣,其中南門是在南唐都城南門遺址上重建的。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將「聚寶門」改為中華門,重建城門,城堡的左右段被拆除,中央華東和西門被打開。「中華門」三個字是蔣介石先生寫的嗎。甕城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禦設施之一。此外,城門外建有一個小城鎮,與大城高度相同,形狀為圓形或方形。圓就像甕,故稱甕城;正方形也叫防城。甕城位於側面,因此增強了防禦能力。
  • 到南京旅遊,別的地方可以不去,但一定要來南京城牆
    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非常豐富的人文歷史景點, 南京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有非常多的歷史遺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京的城牆, 南京的城牆也被稱為「南京明城牆」,明代初,朱元璋聽朱升的「高築牆」提案後,大力推動土木建造,距今已近600年, 主要用途是防止入侵敵人,確保南京的安全。
  • 重慶這些掩藏時光的古橋 斑駁痕跡見證滄桑變化
    幽幽草木,潺潺溪水,隱藏在角落裡的石碑,連接古廟的斑駁的石板,布滿橋身的青苔,褪了色的浮雕……都化作了古橋靜穆的嚴莊,古老的滄桑,古樸的遺韻。踏橋而過,輕撫欄杆,絲絲清風,細細蟲吟,古橋幽閒。倚欄靠杆,任思緒流浪,或許能採擷到那座歷史的楓橋,傾聽月落烏啼,閒看漫天風霜。佇立在橋頭,望水天一色,橋與水遙相呼應,任憑時光流逝,古橋依舊風姿尚存,流韻千裡。
  • 尋訪石城桂花屋,探秘百年傳奇!
    它是桂花屋百年歷史的古宅石城記憶的載體石城人喜歡桂花屋,是因為它承載了清末年間一段波詭雲譎的歷史風雲,是因為它見證了一個農民王朝的隕落,演繹出了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諸多傳奇。石城北門人氏黃性存,清道光末年因經商而聚斂資財數十萬,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豪。黃髮家之後,便擇址縣署之南、熊黃二祠堂之間,建造了一棟豪宅,高牆深院,雕梁畫棟,富麗堂皇。
  • 巍巍城堡中華門
    我想沒有哪一座城門能比中華門更宏大了。
  • 【人文歷史】吳堡石城 那片漫漶歷史
    光影記錄著石城的歲月遊人在老街上感受歷史  甲午十月,因為尋找作家柳青的成長蹤跡赴榆林吳堡,突然卻闖進了那座漫漶璀璨的歷史古城。  這個歷史古城,叫吳堡石城。  吳堡石城位於距吳堡縣宋家川東的吳山孤立山巔上,城東俯瞰黃河,據隨行的當地人小薛介紹,河東為山西省柳林縣軍渡村;古城南側為南壇峁;西側下臨大橋溝,一溝之隔,是新莊山。襟山帶水的石城,自古即為扼守險地。要說清古城堡來歷,先得說建城歷史:史載,吳堡石城始建於五代時期之北漢,初為吳堡寨,延至北宋依然為寨壘。1226年,即金朝正大三年,金廷設吳堡縣治於此,此後元明清及民國時期,均設吳堡縣城於此。
  • 南京城牆燈會下周五亮燈
    近百位知名學者、網紅、才藝達人等現場助陣,讓亮燈儀式成為歡樂吉祥的海洋,讓古老巍峨城牆煥發出與時俱進的青春風採。  四大主題燈區呈現光影盛宴  記者從莫愁旅遊獲悉,南京城牆燈會整體氛圍緊扣第34屆中國秦淮燈會的主題線路,設置四個主題區域,以美麗古都、歡樂中國為文化主線,打造沉浸式賞燈氛圍。
  • 南京中華門街道殘障人士獲贈暖心手工編織圍巾
    與殘疾人之家的殘障人士歡度元旦 揚子晚報網元月1日訊(通訊員 文武記者 董婉愉)新年第一天,雖然氣溫仍舊很低,街頭寒氣逼人,但南京牙博士的愛心志願者與南京殘疾人服務隊殘障骨幹心懷熱情走上街頭
  • 到南京,這些地方是必打卡之地,去過8個以上的不多!
    南京是我國有名的古都,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謝朓在詩裡是這樣寫的: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化的城市,因為在南京市區還依然保留著幾百年前至民國時代的古建築,在城市裡面,是一種新老交映的美好景象。
  • 光影石城222:獨家揭秘!神秘的中山陵5號
    往期回顧 光影石城
  • 走走南京明城牆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秦淮河緩緩地流淌,明城牆高高地矗立,他們都在講述著南京的歷史。我們就來說說南京明城牆。南京明城牆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牆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依山脈水系的走向來建城。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鐘山為依、北有後湖為屏、西納石城入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 2020南京城牆燈會17日亮燈
    以「南京城牆·歡樂吉祥」為主題的2020年南京城牆燈會,於1月17日晚8:58分,在中華門甕城舉行亮燈儀式。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的亮燈儀式都標誌著,南京正式邁入了新春佳節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現場的第一波小高潮是參與人員自發站成「N❤J」的隊形,揮舞手中熠熠閃光的氣球,象徵著每個人都是這場盛大的儀式的一份子,為城牆燈會的精彩錦上添花,航拍鏡頭記錄下這一感人畫面的完美定格。    在熱力四射的燈光秀點燃全場氣氛之後,迎來了活動當晚的最激動人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