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槽點—美國宗教信仰執著性的由來

2020-12-17 張憶安龍戰於野

上回說到,五月花號的殖民者也是美國民族性的一部分代表。這些人跟詹姆斯敦的移民又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得從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宗教分歧說起。

西方人的信仰是什麼?好多人都說是基督教,或者天主教。您可記好了,這倆可不是一回事兒。咱們中國叫「泛神論」,哪路神仙咱都燒柱香,誰也不得罪,指不定哪片兒雲彩有雨不是?什麼都信其實等於什麼都不信。所以在咱們看來,你們不是都信上帝麼,那肯定是一家兒的啊。

可要是在中世紀的歐洲,您敢這麼說可就要遭殃了。當時天主教跟基督教的關係啊,基本相當於華山劍宗和氣宗。看起來是一派的,可在用什麼姿勢崇拜上帝這個事上,打得那叫一個你死我活。

咱簡單點兒說,天主教是奉羅馬教皇為首的,基督教則只信上帝不尊教皇。

歐洲大陸肯定是天主教,因為教皇在這兒啊。英國呢,為了削弱歐洲大陸的影響,保持自身獨立性,選擇了只拜神仙不信老道的基督教。

但是呢,在英國也有很多人天主教徒。當時英國王室為了維穩,對這部分人做了妥協。所以在英國也保留了一部分天主教的習俗。比如偶像崇拜、各種宗教儀式還有主教制度。

可是有一部分基督教徒卻對這些保留下來的習俗不滿,這幫人被稱為清教徒,他們認為應該只承認《聖經》的權威性,所有信徒都要平等。宗教的事不能讓主教說了算,國家當然更不能受宗教影響,得全都聽國王一個人的。

聽起來,這幫人是擁護國王的。可你愛國王國王他不一定愛你啊。國王不擁護他們。為什麼呢?甭管是天主教還是基督教,宗教對於貴族來說其實是維護統治的工具之一。歐洲的封建貴族跟宗教高管之間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你講讓國王約束宗教權利,國王愛聽。你讓國王革宗教的命,說不上讓國王自滅滿門吧,往輕裡說,國王以後也甭想走親戚了。

所以清教徒在英國受排擠。1607年,有一幫比較激進的清教徒就覺得離開英國,前往跟他們信仰相近的荷蘭,準備在這兒定居。可是呢,所謂物離鄉貴人離鄉賤。到了荷蘭,寄人籬下的日子可不好過。荷蘭對這幫人做了很多限制,導致他們只能從事收入和身份都比較低的體力勞動。這幫人又不滿意了。

正好,這時候維吉尼亞殖民公司滿世界宣傳他們在新大陸殖民成功了。這幫清教徒一想,新大陸好啊,那邊兒沒教皇啊,怎麼崇拜上帝還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我們願意打著滾兒拜也沒人管我們啊。於是在1620年,一百來個不願意在荷蘭繼續受欺負的英國清教徒就就找維吉尼亞殖民公司買了份北美的土地特許權——有點亂是吧,您湊合理解吧。

甭管怎麼著吧,這就是五月花號上殖民者的來歷。在前往新大陸的航程中,他們遭遇了一場風暴。導致他們沒能到達計劃中的維吉尼亞,而是到了北邊的麻薩諸塞州。

十年以後,一個叫約翰。溫思羅普的人又帶著一群清教徒到達了麻薩諸塞。他們也是因為宗教原因躲到新大陸的。之後越來越多的清教徒來到麻薩諸塞州。

在1632年,有個信奉天主教的卡爾弗特家族也拿到查理一世的特許令,獲得了馬裡蘭州波託馬克河以北的土地。他們之所以來新大陸,也是因為英國國教聖公會對天主教徒的迫害越來越嚴重。

當時從英國到北美,要在茫茫大海上行駛幾千公裡,走一個多月到兩個月,而且隨時有可能遭遇不測。所以甭管是清教徒還是天主教徒,能下決心放棄英國的家業到新大陸打拼的,那一定是對自己的信仰特別執著的一群人。不夠執著的肯定屈服於壓力改宗了。

所以美國國民性中特別強烈的宗教傾向,就是從這群人裡來的。

咱們都說到五月花號了,那就必須講講《五月花號公約》跟美國民族性之間的關係了。這部分咱們下回再講。

相關焦點

  • 一個無神論者看美國的宗教信仰
    又由於怕引起宗教爭端,錯誤地以「尊重宗教信仰」為由,報刊都不刊登系統批判宗教信仰的文章,造成了有傳教的自由卻沒有批判宗教的自由的奇怪局面,使得中國留學生都沒有宗教免疫力,並沒有深入思考過神的有無問題,雖然自認為是無神論者,而事實上不過是在接觸到宗教之前的一種空白狀態,很容易被改變。
  • 蒂利希是傑出的宗教神學家,根據哲學的角度,提出了宗教的信仰
    曾經在歷史上出現過一位傑出的宗教神學家,他就是蒂利希。而我們今天就一起聊一聊這位人物。而這位神學家曾經一直在反思著宗教的問題。我們首先看一下他為什麼這樣做。蒂利希之所以要追究「信仰是什麼」,就是想反省傳統的宗教觀,重新回答「宗教到底在哪裡」,他的回答始於下列論斷:宗教是人類精神的一個方面。
  • 很多科學家晚年都信仰宗教?講述歷史,還原真相
    作為科學領域的優質作者,無數次與各種有宗教信仰的小夥伴在這個問題上打嘴仗。其實我明知道說多少都是無用功,但還是忍不住要再次談談這個話題。那麼科學家信教這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一、相信上帝的伽利略被宗教所審判伽利略在發表了《世界對話》》的一年後,也就是1633年6月,受到了羅馬教廷的宗教裁判所的異端審判。
  • 宗教美國,世俗世界:「公民宗教」在美國
    而如果各社會階層放棄了宗教認信,這種樂於服從的習慣將遭破壞,政治體也會隨之走向崩潰。  1967年,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RobertN.Bellah)發表了「公民宗教在美國」(CivilReligioninAmerica)一文,貝拉從現象學角度出發,指出,在美國,有「一種精微的、得到充分制度化的公民宗教」,它擁有自己的一整套「信仰、象徵和儀式」。
  • 中國的宗教信仰!
    中國歷史上大哲學家,道家鼻祖老子認為天地萬物皆有根源,天地的總根源就是形而上存在自然規律「道」。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曰「大」。他進一步闡述道:「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
  • 【擲地有聲】如何測量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1、「宗教」概念第一個水土不服,來自於「宗教」這個詞本身是一個外來詞彙,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詞的理解比較狹窄,很多自認為無宗教信仰的人實際上有信仰。臺灣地區的學者張茂桂和林本炫曾經做過非常經典的研究,就是去追問那些自認為無宗教信仰的受訪者。
  • 美國大覺醒運動:宗教信仰自由的鬥爭
    這場運動使得北美人民的思想突破了宗主國帶來的重重枷鎖,讓十三個殖民地逐漸走向了統一,與此同時,統一的地域和統一的思想造就了統一的美利堅民族,為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公元十六世紀,歐洲爆發了宗教改革運動,這場運動帶來了歐洲各國社會各階層的思想變動,使得新教派逐漸為人民所信仰。
  • 生命與宗教信仰
    信仰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天賦的主觀反應,是人類對於宇宙天地命運歷史的整體超越性的意識,也是人類對人自身存在與客觀世界關係的某種反應,是一種形而上的意識形態。而宗教信仰則是所有信仰中的一種,既不是思維也不是行動,而是知覺和情感。它希望直觀宇宙,專心聆聽宇宙自身的顯示和活動,渴望被宇宙的直接影響所抓住所充實。
  • 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趙汀陽: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
    長期以來,外國人一直以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歷史被視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根本。人們通過有限的歷史去回應精神世界的無限性問題。歷史究竟是如何回應的?中國社科院教授趙汀陽融入歷史、山水和漁樵三元素,站在哲學角度對以歷史為本的精神世界進行分析。1、精神世界以歷史為本人們常說"六經皆史",說明歷史是中國精神世界的根基,然而歷史是有限的,而精神世界是無窮的,以歷史為本意味著人們能夠通過歷史,以有限性理解無窮的精神世界。
  • 歷史社會學的構成性難題:由來、演化與趨勢
    本文圍繞歷史社會學構成性難題的由來、演化與當前趨勢,主要勾勒美國歷史社會學作為反主流的運動過程,從1930年代因抵制「芝加哥學派」而產生,到六七十年代反結構功能主義社會學,至今成為反實證社會科學的重要力量。歷史性、非歷史性與反歷史性的構成性難題使歷史社會學充滿爭論且不斷碎片化,也使之不斷擴展主題與更新方法,是推動西方社會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
  • 健身是一門宗教,「自我成就」是最大的宗教信仰|GymSquare
    這種「宗教現象」,實現了難以置信的會員粘性。無論是SoulCycle的用戶多為教練的忠實粉絲,還是說CrossFit的訓練成癮率一度達到5%。是什麼讓健身成為宗教?大概率為「自我成就」的宗教信仰。然而,把健身作為宗教也是把雙刃劍。健身宗教的狂熱在幫助改善健康的同時,也傷害了更多人的身體。對高強度訓練的執著,讓很多人面臨諸如橫紋肌溶解的受傷風險。控制宗教狂熱,是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
  • 論中華民族的宗教信仰問題
    世界上多數民族都有著自己的信仰,而且這種信仰比較具有唯一性。公認的世界性三大宗教為: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其實中國的道教也可以稱為世界性宗教,但影響力遠不如前三大宗教。耶穌受刑圖。伊斯蘭教信仰真主安拉。
  • 東南亞華人的宗教信仰
    來源:鳳凰佛教 2015/09/10 核心提示:多元共存且兼容並蓄是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的顯著特徵。雖然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仰在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中佔據一定的地位,但居主導地位的依然是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 東南亞華人的宗教信仰源於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形成於華人移居東南亞地區的歷史進程之中,並且隨其生存環境的變化而發展變遷。
  • 世界信仰最隨意的國家:同時信仰多個宗教而相安無事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民眾都有宗教信仰。如歐美國家的民眾多信仰基督教、猶太人信仰猶太教、中東地區很多國家和印尼等國信仰伊斯蘭教、印度等國信仰印度教。對於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民眾來說,宗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他們對一個宗教基本上從一而終,就是開始時信仰哪個宗教,到死一直是信仰這個宗教。
  • 宗教信仰的歷史演變,論日本的神道與神社
    宗教信仰的歷史演變,論日本的神道與神社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他國文化的國家,就其國內的宗教而言,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信仰基督教的……但要說到在日本土生土長的宗教,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想起神道。從歷史上看,日本社會具有多種宗教並存的特徵。但是,神社神道卻保留有和其他宗教迥然不同的獨特性質。
  • 愛因斯坦有宗教信仰嗎?
    本來愛因斯坦有無宗教信仰,與他的偉大成就和高尚品格並沒有直接關係。但經常有宗教徒、宗教網站甚至邪教人員大談愛因斯坦是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等,以此來論證宗教的偉大和合理。當然,也有很多文章駁斥這種說法。那麼,愛因斯坦到底有沒有宗教信仰呢?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但是他的父母並不是猶太教徒,就像很多西藏人不是藏傳佛教徒,而是共產黨員一樣。愛因斯坦中晚年生活在美國,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愛因斯坦參加基督教生活。
  • 殷商的祭祀宗教與西周的天命信仰
    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這種山川日月星辰之神的觀念應發生甚早,《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怪物的說法表明早期自然崇拜與精靈信仰確實有關。上面這兩段材料說明山川日月這些自然物體是三代祭祀的重要對象,證明中國古代自然崇拜由來甚久。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政策解讀】臺灣的宗教與民間信仰——基於「共同性」與生活共同...
    日據時期,日本神道教和日式佛教大舉入臺,在日本殖民政策支持下,試圖對當時的臺灣宗教進行全面改造,雖然信徒不多,但也造成了相當的影響。在外來宗教中,天主教在台歷史最長,也經歷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發展興盛期;相對而言,伊斯蘭教在臺灣的傳播則比較有限。
  •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神道教、佛教、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