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5型殲擊機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發的著名戰鬥機,中國人對米格15型是耳熟能詳的,談起該機的第一個戰果,許多網友也認為是中國空軍在抗美援朝取得的。的確,抗美援朝爆發後,年輕的志願軍飛行員駕駛米格15型殲擊機,在朝鮮戰場與美國空軍進行了殊死搏鬥。但米格15型殲擊機取得的第一個戰果,卻不是在朝鮮。
這話就要從新中國剛建立時說起。當時國民黨雖然失敗,但尚有海空軍優勢。據記載,當年跟著蔣介石逃到臺灣的國民黨軍隊約60萬人,其中包括海軍艦艇50艘,空軍作戰飛機400架。國民黨利用這一優勢,海軍封鎖大陸沿海,空軍頻繁派飛機轟炸沿海重要城市,肆意破壞大陸經濟建設。
1950年2月6日中午12時25分到下午1時53分,國民黨飛機出動4批17架,對上海進行了狂轟濫炸,造成上海市區大面積、長時間停電停水,大量工廠、商鋪等企業停工停業,史稱「二·六大轟炸」。2月21日,國民黨空軍再次針對上海水、電廠等目標實施空襲,使上海的形勢進一步惡化。
當時的新中國空軍僅有的少量殲擊機,主要部署在京津地區,上海的防空力量只有三個高射機槍連,兩部國民黨遺留的破舊雷達,無力應對大規模轟炸。
正在蘇聯訪問的中國領導人請求蘇聯出動空軍協助中國重要城市的防空任務。根據1950年2月14日籤定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方面答應了中國的請求,成立上海防空集團軍,由蘇聯國土防空軍莫斯科防空區參謀長巴季茨基中將任司令員,迅速組織兵力赴華作戰。
據史料記載,蘇軍上海防空集團軍由第106混成航空兵師、第52高射炮兵師、第1近衛對空搜索(探照燈)團、第64獨立空警雷達與通信技術營等部隊組成。
其中第106航空兵師是主力,這是一個擁有126架飛機的混成師,所屬第29近衛殲擊航空兵團,團長帕什科維奇中校,裝備米格15型殲擊機40架,部署在上海虹橋、大場機場。第351殲擊航空兵團,團長馬卡羅夫上校,裝備拉11型殲擊機40架、拉9型殲擊機1架,主要部署在上海江灣、龍華機場,另有14架部署在徐州機場。第829強擊轟炸航空兵團,團長謝苗諾夫上校,裝備伊爾10型強擊機25架、圖2型轟炸機10架,部署在徐州機場。師屬航空運輸大隊,大隊長切巴列夫少校,裝備裡2型運輸機10架,分別部署在徐州機場、上海虹橋機場。
蘇軍第29近衛殲擊機團是精銳之旅,有五分之四的飛行員參加過二戰,是蘇軍中最先裝備米格15型噴氣式殲擊機的部隊,此次赴上海也是米格15型殲擊機首次參加實戰。
當時給第106航空兵師的任務是:承擔長江南岸至杭州灣北岸、以上海虹橋機場為中心半徑150公裡內的空防安全(向東止於海岸線),同時阻止國民黨海軍艦艇由長江口上溯襲擊上海、南通、南京等城市。
據記載,1950年4月28日,國民黨空軍2架P38型戰鬥機進入上海地區,蘇軍第29團副團長科列尼科夫率米格15型殲擊機升空迎敵。接戰後,敵P38型戰鬥機不敵掉頭逃跑,還沒投彈被擊落於長江口橫沙,敵僚機也被擊傷起火,墜毀在舟山群島岱山機場附近。這是米格15型殲擊機取得的首次戰績。
同年5月11日夜9時許,國民黨空軍2架B24重型轟炸機飛臨上海,打算趁黑夜轟炸上海機場。蘇軍第29殲擊機團中隊長申卡連科率4架米格15型殲擊機出擊,將敵一架B24轟炸機打成一團巨大的火球,墜毀在浦東塘橋,機上大隊長李肇華中校等9人全部死亡,另一架B-24轟炸機見勢不妙,將炸彈都丟在長江口後倉皇逃竄。
據戰後統計,蘇軍在上海兩個多月的防空作戰中,共戰鬥飛行230架次,取得六戰六捷8:0完勝戰績,共擊落國民黨空軍RB25型偵察機2架、B24型轟炸機1架、P51型戰鬥機3架、P38型戰鬥機2架。沒有一顆炸彈落入保護目標。
據史料記載,蘇聯空軍和防空軍從1950年至1953年間, 先後有12個殲擊航空師、2個獨立夜航殲擊機團、4個高射炮師、2個探照燈團、2個航空工程兵師和部分保障分隊以及海軍航空兵2個殲擊機團輪換參加了韓戰。1950年11月1日,蘇聯空軍與美國空軍首次在中朝邊境上空遭遇,8日,蘇聯空軍米格15型戰鬥機率先擊落一架美軍P51型戰鬥機,此後美蘇空軍便在朝鮮上空展開了「雙方都不承認」的激烈空戰。隨著志願軍空軍的逐漸成熟,1953年後,蘇軍逐步退出。戰後披露,蘇軍殲擊機在朝鮮共擊落1097架敵機,高射炮兵擊落了212架敵機,自身損失了335架飛機,犧牲299人。
至於志願軍空軍裝備的米格15型戰鬥機是何時取得第一個戰果的?據史料記載,1951年1月29日下午1時許,美軍16架F84型戰鬥轟炸機在轟炸朝鮮安州火車站和清川江大橋時,與志願軍空軍第4師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領的8架米格15型戰鬥機發生激烈空戰。空戰中,李漢擊落了一架F84型飛機,在追擊中又擊傷美機1架。此前1951年1月21日上午,美空軍F84型20架,轟炸朝鮮平壤至安州鐵路線。李漢率隊迂迴到4架美機左側400米處,瞄準美長機開炮,將其擊傷。這是志願軍空軍第一次取得擊傷敵機的戰果。(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