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維齊名的詩人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
文:枯木
《竹裡館》
【唐】盧象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
唐代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就拿詩詞來說,尤其是盛唐時期,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瀚若星河,隨便擷拾出一位,足以震鑠古今。然而也正因為星輝熠熠,後世取捨不同,使得不少才華橫溢的詩人和作品,名不見經傳,然而在當時卻名噪一時。
這裡要說的是,在唐代開元年間的一位詩人,曾經和王維、崔顥比肩,有國士之風。這位詩人叫盧象,字緯卿,汶水(今山東)人,生卒年月不詳,由前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轉右衛倉曹掾,歷任司勳員外郎、郡司馬、膳部員外郎等職,安史之亂受偽職,後貶為果州長史、永州司戶、吉州長史,最後拜為主客員外郎(從六品上),病逝在湖北武昌。
《草堂十志圖》
盧象的叔父盧鴻,又名鴻一,字浩然、顥然,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隱士、畫家、詩人,善籀篆楷隸(《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二》、《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二十一》皆有傳記)。唐玄宗多次徵召拜不就,後拜諫議大夫,固辭,長期隱居在嵩。盧鴻的傳世墨跡詩詞繪畫《草堂十志(嵩山十景)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繪畫書法作品。李白和盧鴻曾有交往,有詩稱讚,《口號贈徵君盧鴻》:「陶令辭彭澤,梁鴻入會稽。我尋高士傳,君與古人齊。雲臥留丹壑,天書降紫泥。不知楊伯起,早晚向關西!」。
《盧鴻草堂十志圖》 唐楊凝式題跋
盧象雖然不如叔父那樣蜚聲朝野,然而其詩文卻是和王維其名,在稍晚的著名詩人劉禹錫撰寫的《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中,記載「尚書郎盧公諱象,字緯卿,始以章句振起於開元中,與王維、崔顥比肩驤首,鼓行於時。妍詞一發,樂府傳貴。」。可以想像當時盧象的詩作曾經「洛陽紙貴」,爭相傳閱。
大家都熟知王維的名作絕句《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以寧靜淡泊、簡樸清麗著名。而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五律,從詩詞內容和盧象經歷結合分析,筆者推測應當是詩人晚年的作品,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賞析: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首聯詩人採取平鋪直敘,描寫居所的地點和景色。大意為:地處長江以南,冬天很少結冰,因而山川沼澤得以氣息暢通,相互交融。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頷聯描寫時間景物。大意為:由於江南氣候適宜,因而在臘月都可以聽到山中鳥鳴,在山崖上也可以看到沒有冬眠的黑熊。頷聯突出空曠靜寂的山間景色,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當時江南一帶還有熊科動物出沒,現如今早已滅絕了。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頸聯同樣寫景。「荻筍」:荻,一種自然生長於長江中下遊洲灘的野生植物;荻的幼苗,像筍,故名荻筍,又稱荻芽。江南的春天來得早,臘月裡就已經有了春天的氣息,柳樹即將吐芽展葉,因而詩人形容為「半合」。而荻芽已經破土而出,到處都是。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尾聯抒情。回頭向北方江岸眺望,北風吹來,雖然寒冽,然而卻依依不捨。這句的「金陵」,古代多指南京或者鎮江,然而在這裡卻是指代的朝廷。
盧象的這首《竹裡館》,抒發了詩人對故鄉和朝廷的眷念之情。聯想到詩人在安史之亂後,由於接受偽職,連續被貶到長江以南,諸如果州(四川)、永州(湖南)、吉州(江西)等地,因而有家難歸,思鄉眷戀之情和思慕報效之意,不由得湧上心頭。
在這首詩裡,詩人平鋪直敘,描寫江南冬天景色,視界開闊,觀察細膩,描寫入微,對偶工整。詩人融情於景,即景抒情,透露出落寞和寂寥的心情,和王維的《竹裡館》的澹泊不同,別有另一番滋味。
2020/1/14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