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維齊名的詩人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

2020-12-16 榆木齋

和王維齊名的詩人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

文:枯木

《竹裡館》

【唐】盧象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

唐代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就拿詩詞來說,尤其是盛唐時期,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瀚若星河,隨便擷拾出一位,足以震鑠古今。然而也正因為星輝熠熠,後世取捨不同,使得不少才華橫溢的詩人和作品,名不見經傳,然而在當時卻名噪一時。

這裡要說的是,在唐代開元年間的一位詩人,曾經和王維、崔顥比肩,有國士之風。這位詩人叫盧象,字緯卿,汶水(今山東)人,生卒年月不詳,由前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轉右衛倉曹掾,歷任司勳員外郎、郡司馬、膳部員外郎等職,安史之亂受偽職,後貶為果州長史、永州司戶、吉州長史,最後拜為主客員外郎(從六品上),病逝在湖北武昌。

《草堂十志圖》

盧象的叔父盧鴻,又名鴻一,字浩然、顥然,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隱士、畫家、詩人,善籀篆楷隸(《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二》、《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二十一》皆有傳記)。唐玄宗多次徵召拜不就,後拜諫議大夫,固辭,長期隱居在嵩。盧鴻的傳世墨跡詩詞繪畫《草堂十志(嵩山十景)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繪畫書法作品。李白和盧鴻曾有交往,有詩稱讚,《口號贈徵君盧鴻》:「陶令辭彭澤,梁鴻入會稽。我尋高士傳,君與古人齊。雲臥留丹壑,天書降紫泥。不知楊伯起,早晚向關西!」。

《盧鴻草堂十志圖》 唐楊凝式題跋

盧象雖然不如叔父那樣蜚聲朝野,然而其詩文卻是和王維其名,在稍晚的著名詩人劉禹錫撰寫的《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中,記載「尚書郎盧公諱象,字緯卿,始以章句振起於開元中,與王維、崔顥比肩驤首,鼓行於時。妍詞一發,樂府傳貴。。可以想像當時盧象的詩作曾經「洛陽紙貴」,爭相傳閱。

大家都熟知王維的名作絕句《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以寧靜淡泊、簡樸清麗著名。而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五律,從詩詞內容和盧象經歷結合分析,筆者推測應當是詩人晚年的作品,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賞析: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首聯詩人採取平鋪直敘,描寫居所的地點和景色。大意為:地處長江以南,冬天很少結冰,因而山川沼澤得以氣息暢通,相互交融。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頷聯描寫時間景物。大意為:由於江南氣候適宜,因而在臘月都可以聽到山中鳥鳴,在山崖上也可以看到沒有冬眠的黑熊。頷聯突出空曠靜寂的山間景色,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當時江南一帶還有熊科動物出沒,現如今早已滅絕了。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頸聯同樣寫景。「荻筍」:荻,一種自然生長於長江中下遊洲灘的野生植物;荻的幼苗,像筍,故名荻筍,又稱荻芽。江南的春天來得早,臘月裡就已經有了春天的氣息,柳樹即將吐芽展葉,因而詩人形容為「半合」。而荻芽已經破土而出,到處都是。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尾聯抒情。回頭向北方江岸眺望,北風吹來,雖然寒冽,然而卻依依不捨。這句的「金陵」,古代多指南京或者鎮江,然而在這裡卻是指代的朝廷。

盧象的這首《竹裡館》,抒發了詩人對故鄉和朝廷的眷念之情。聯想到詩人在安史之亂後,由於接受偽職,連續被貶到長江以南,諸如果州(四川)、永州(湖南)、吉州(江西)等地,因而有家難歸,思鄉眷戀之情和思慕報效之意,不由得湧上心頭。

在這首詩裡,詩人平鋪直敘,描寫江南冬天景色,視界開闊,觀察細膩,描寫入微,對偶工整。詩人融情於景,即景抒情,透露出落寞和寂寥的心情,和王維的《竹裡館》的澹泊不同,別有另一番滋味。

2020/1/14榆木齋

相關焦點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竹裡館》
    之前,我們先後賞析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這一回,我們繼續賞析王維的另外一首詩《竹裡館》。再上一篇《鹿柴》的賞析中,我們知道,天寶三載(744年)後,王維隱居於藍田輞川。這首《竹裡館》為《輞川集》王維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閒情偶寄。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遭遇安史之亂,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在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 王維的《竹裡館》,實在不一般,不簡單
    唐著名詩人王維有一首五絕詩,題目叫《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很多讀者讀後,感覺,這首小詩,絕對屬於小清新詩,絕對屬於小鮮肉詩。詩人能夠於「深林」「篁叢」中的「竹裡館」「獨坐」,而且還可以「彈琴復長嘯」,而且「深林人不知」,沒有閒雜庸俗人等攪擾,確實有非常濃鬱的小資情調。
  • 王維《竹裡館》
    王維《竹裡館》。「竹裡館」顧名思義是一座建在竹林深處的房子,起句寫詩人活動的環境非常幽靜。開頭這個「獨」字也貫穿了全篇。詩人獨自坐在裡面「彈琴復長嘯」顯然不是供人欣賞的,而是抒發自己的懷抱——我們學書法豈不也應如此? 詩人希望有人能夠理解自己,可遺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輪明月。
  • 王維名作《竹裡館》中,最有意境的是哪一句?
    有我之境,就是詩人寫詩人自己的活動和情感;無我之境,就是詩人把自己當成客觀對象來描寫。 是故一首詩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而不論好壞基本上都自帶了詩人的態度、情感。就好比一位小說家,一般第一篇小說都是自傳,因為寫自己的故事、寫自己身邊的人物、代入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是一個初級作者都具備的能力。
  • 看似清新脫俗的小詩,王維的《竹裡館》其實在寫什麼?
    王維的這首《竹裡館》,歷來膾炙人口,自古及今,都認為是一首寫隱者的閒適生活情趣的詩,抒發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與高潔人品。的確,王維的山水詩,有佛教的禪趣,詩人特別愛描寫那清靜空靈的山水田園,刻畫恬靜安寧的心境,這同他所信奉的佛教思想有一定的聯繫。
  • 古詩文學習072:七年級下冊王維《竹裡館》
    竹裡館[唐]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裡館,是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裡的屋舍。王維(約701-761),字摩詰,河東(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人,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唐代詩人、畫家。②〔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③〔深林〕這裡指「幽篁」。
  • 未來講堂|王維《竹裡館》誦讀:於芳
    今天,由著名播音員於芳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竹裡館》。《竹裡館》(作品賞析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作者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唐肅宗乾元年間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竹裡館》一直想隱居的王維寫下這麼有趣的詩,真如詩般愜意麼
    竹裡館 [1]獨坐幽篁裡 [2] ,彈琴復長嘯 [3]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注釋】[1]竹裡館:是王維隱居處輞川別業中二十處景點之一。輞川在今陝西藍田。詩人把描寫輞川各處景色的五絕二十首編成《輞川集》,本詩為其中第十七首。[2]幽篁:深密的竹林。幽:深。篁:竹叢。
  • 詩詞鑑賞寧靜淡泊築意境讀王維《竹裡館》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很多,尤其是五律,五絕詩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鳥鳴澗》、《鹿柴》、《使至塞上》等。今天鑑賞王維的一篇五絕《竹裡館》。王維-竹裡館王維早年因狀元及第,頗有一番為朝廷效力的雄心壯志。怎料安史之亂後,仕途屢遇坎坷。後因參悟佛法,逐漸消極,過起半隱居半仕途的生活。
  • 王維最治癒的一首詩,讀懂了最後10個字,再也不怕孤獨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是最詩意的那一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的詩句,如圖畫一般,每每讀完,眼前就出現了美麗的畫面。有人說,王維的詩,很治癒,每每讀完,就感覺自然很美,生活很美,隱娘很同意這個觀點。王維有一首詩,短短20個字,非常治癒,讀懂最後10個字,就再也不怕孤獨。
  • 王維晚年隱居藍田,寫下一首充滿禪意的五絕,曾被選入語文教科書
    《竹裡館》,是王維晚年隱居藍天時創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絕句。表面上看,遣詞造句平平無奇。寫的都是古代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幽篁」、「深林」和「明月」。詩中的動作,也不過是彈琴、吟嘯。但短短二十個字,組合起來卻別有一番味道。同時,這首詩曾經被選入語文教科書。
  • 王維《渭川田家》與《竹裡館》寫作背景有何不同?明月來相照
    王維《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②詩中的人物和景物融於和諧的畫面中,詩人不僅勾勒出田園的美好風光,也表現了田家人情的真摯和淳樸,具有愉悅性情的審美作用。(三)分析《渭川田家》「歸」字在全篇中的深意①前八句寫景,一至四句主要寫村莊內的情景,五至八句主要寫村外田野的景色。
  • 王維和他的《輞川圖》
    王維,字摩詰,是盛唐時期一位才華橫溢的著名詩人和傑出畫家,有「文章冠世,畫絕千古」的美譽,被稱之為「詩佛」 。
  • 七年級古詩《竹裡館》賞析、譯文、試題
    蘇東坡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這首《竹裡館》中,可見一斑。【解讀】唐代的知名詩人,大多是苦逼的一生,王維算是少數例外之一。雖然在政治上也屬於「不得志」的那一類人,但基本上還都一直在體制內,並且衣食無憂。
  • 「詩佛」王維10首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 詩人王維曾隱居4次,有「詩佛」之稱,晚年1首五言絕句,頗具禪意
    我國詩詞文化豐富多彩,唐代的詩詞風格各異,題材有絕句和律詩。絕句也叫截句、斷句、絕句,一首詩有四句,短小精悍。是唐朝比較流行的詩歌體裁。常建有五律和七律,所以叫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唐代不缺寫一首好詩的才子,一抓一大把。平時詩人們聚在一起,把酒言歡,吟詩比賽,是司空見慣的事。出類拔萃的詩人們都是現場發揮,時間有限,給出一個題目,稍加思索,詩句就得脫口而出,真是令人佩服。唐代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佛王維等,其中王維的稱呼裡有個「佛」字,讓人聯想到他的詩必有超乎尋常的心境。王維也擅長寫絕句,他的詩風雄渾豪氣,有數篇絕句流芳百世。
  • 《竹裡館》古詩朗讀
    竹裡館今天我們跟著王維又回到了山水田園詩。一、初讀知詩意這首詩是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淨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淨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二、細讀解詩句竹裡館:輞川別墅的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 王維最唯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怎一個美字了得
    王維是盛唐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可以比肩李杜的大文豪,他的詩意境唯美,往往可能只是寥寥數語,但是字裡行間充滿詩情畫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譬如《相思》、《終南別業》、《竹裡館》、《鳥鳴澗》、《鹿柴》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每一首都很唯美,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作
  • 王維的生死之交!王維寫他的詩很多,他從王維輞川別業回家作此詩
    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王維《鹿柴》
    《鹿柴》是詩人王維在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寫作於輞川別墅。若以眼睛去追尋王維的山水,它已經殘破,山水田園只是他的夢。他能盡享其中妙趣,心中自有丘壑。我們不是王維,但若後來者能找到自己的輞川,才不辜負王維山水之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