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 這個剛剛成功跑進馬拉松2小時的運動員,無疑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偉大的馬拉松選手。
天才少年跑出農場
基普喬格於1984年出生於肯亞,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父親很早就過世了,關於父親的認知都只停留在照片裡。
小時候基普喬格並沒有刻意培養自己的跑步技能,但從家到他就讀的Kaptel中學,有2英裡路程,他每天都是跑著去的。
少年時期日積月累的裡程數都是他之後成為一名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基礎。正如他自己在賽前為國際田徑聯合會(IAAF)撰文時寫給兒時自己的話一樣,「你現在還不知道,但在肯亞的農場長大,會為你培養技能,讓你的運動員生涯走的長遠」。
從小基普喬格就有很強的自律能力,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沒有過度依賴,反而早早地開始了生活的歷練。
「每天都會把母親從河邊取水並照顧農場裡的牲畜,」他寫道,在完成學業後他還收集牛奶帶到市場上去售賣以補貼家用。同時他還是學校裡的好學生,對自己的高要求從那時起就可見一斑。
十六歲那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良師益友。前奧運會銀牌得主派屈克·桑(Patrick Sang),基普喬格評價他是「導師,人生教練,也是如父親般的角色」。有趣的是,桑以前還是基普喬格母親的學生,不由得讓人感慨一句緣分天註定。
桑恩為這個有天賦的孩子設計了一套訓練課程,短短數月,他就在一個地區比賽中獲得優勝,這給了師徒倆很大的信心,桑甚至把自己的手錶脫下來送給他,如師如父,他們的關係從那時起便密不可分。
2002年,十八歲的基普喬格在都柏林舉辦的世界越野錦標賽(World Cross CountryChampionships)上奪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績,也是同場奪金的肯亞青少年隊的隊員。如果說那個時候人們只認為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孩子,那麼第二年,當他在世界田徑錦標賽的5000米決賽中奪得了金牌並創下世界紀錄時,所有人一定都把他視為一顆冉冉升起的長跑界新星。而且這個記錄,保持了九年。
馬拉松王者
2004年到2012年,基普喬格始終與世界頂尖的另一位馬拉松選手肯納尼薩·貝克勒不相上下,各有勝負,但各大賽事上二人始終都站在前三名的領獎臺上。
2013年,在德國漢堡,基普喬格以2小時5分30秒贏得了馬拉松首勝,幾個月後又在柏林贏得了第二名,從那以後在馬拉松賽事上幾乎可以說立於不敗之地。包括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
更多觀眾熟悉他似乎是從2015年「鞋墊哥」事件開始。2015年9月舉行的柏林馬拉松,當時的比賽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起跑沒多久,基普喬格跑鞋的鞋墊就從鞋子裡滑落出來,在比賽的大部分時間裡,他的腳都流著血冒著水泡,但為了不影響節奏,他就這樣跑完全程,甚至最終還拿到了冠軍,跑出了2分04秒的好成績,比亞軍快了81秒。
就是這樣堅忍不拔的品性讓基普喬格以絕佳的速度堅持到了每一次比賽的終點。2013年至2019年,11次全馬,他僅僅在2013年輸給過當年創造世界紀錄的基普桑,其餘賽事無一例外,都是冠軍,且從無退賽記錄。
冠軍品格
「只有生活中有紀律的人才是自由的。如果你沒有紀律,你就會成為你心情和激情的奴隸。」基普喬格說過這樣一句話。比起運動員,他聽起來似乎更像一位哲學家。
他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自律的人。除了海外出賽外,他深居簡出,生活低調而簡單,相比於很多頂尖運動員,他能夠被找到的報導和採訪都少得驚人。
他常年維持簡約的生活方式,克制貪慾,保持訓練量,堅持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跑步,睡覺時間不會晚於晚上九點。基普喬格每周的訓練量為208公裡左右,他經常喜歡的訓練方式有間歇(13次的3分鐘跑,大約1公裡到1.3公裡,其間只休息1分鐘);用3分10秒左右的配速跑32公裡長距離。這是他一直以來的特有訓練方式。
基普喬格說自己就是為跑步而生的,他的所作所為也無愧於這個稱號。
現在的他有個幸福的家庭,但他卻花了更多的時間在另一個家庭生活——他的訓練營。「離開孩子們真的很難,因為他們都想看到爸爸,」基普喬格說。但是,由於基普喬格嚴格的自律性,他認為這樣在8000英尺高的簡陋訓練營,與隊友一起承擔訓練任務,才是最好的訓練手段與生活方式。
他是天生的跑者。賽道上他標誌性的微笑讓全世界折服。在極端生理狀態和高壓下他都能始終保持微笑。「我喜歡心情放鬆地跑步」,他說。
跑步於他是一件鬆弛且幸福的事。他勤勉練習,高度自律,於是到了賽場上他便放鬆地發揮出百分百的能量,帶著微笑,奔向屬於他的勝利。
1小時59分40秒,這是人類史上的重大突破,但絕不是他的最後記錄。他想要嘗試在合規的馬拉松比賽中實現破二,想要蟬聯奧運會,他還想不斷打破自己的記錄。
讓我們和他一起期待下一個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