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辦什麼事情都離不開飯局,「無飯局,不社交」這句話也並不只是說說而已,有多少大事小事都是在飯局上談成的。
據說「飯局」這個詞發明近1000年了,但你們知道它有什麼意義嗎?其實說白了,「飯局」的意思就是用吃飯的辦法,讓人進入套路中。
觥籌交錯之間,上司可以成為心腹之交,在飯局談笑之間,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年一度的「大佬飯局」每年都會在水鄉烏鎮展開,但是奇怪的是,在這場大佬雲集的飯局中,連續四年,大家都沒有見到馬雲現身。
這馬雲去哪了?難道是他已經不屑於和圈內的「玩耍」了嗎?答案當然並非如此。在一次採訪中,馬雲說出了他的想法。
他表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給烏鎮留下的不應該是一頓飯局。當然,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飯、有花絮可以,但不能把「開胃菜」變成「主菜」。
馬雲覺得,大家平時各忙各的,難得有機會坐下來一起吃頓飯、聊聊天,分享一些各自的觀點,這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會被外界貼上標籤、刻意解讀。
而且他喜歡的飯局,往往跟工作沒關係,飯桌上應該有唱戲的、吹牛的、天南海北侃大山的,大家平時都很累,難得湊一塊兒放鬆放鬆。
「別人大老遠來,要聽真誠的東西,而不是聽誰標榜自己、看誰賣產品。」
馬雲反覆解釋,大會期間需要飯局,增添一點小樂趣,但不能過多關注,更不能變成各種罵仗的戰場。
在他看來,飯局上無外乎兩種菜,一種是」主菜「,別人以為的主菜是談論出這頓飯需要辦的事情,他理解的主菜恰恰相反,輕鬆才是最主要的,畢竟大家都這麼累,沒必要攀比。
另一種菜就是「開胃菜」。很多人把飯局上的「開胃菜」都當做是談正事的前的互相吹捧和調侃。但馬雲看來,這種輕鬆的氛圍卻是「主菜」。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在中國式飯局上「開胃菜」和「主菜」都要有,但都不宜過多。生活在中國,就要懂中國的社會常識。
人到了社會之後,每一步都要小心,因為身邊同學、親人都不在,好人壞人難分辨。我們要做的就是迅速掌握立足社會的「潛規則」,少走彎路,不惹事也不怕事。
飯局是社交的重要平臺,每個人在飯局中的表現都能反映其內在的素質。
有經驗的人,通過一起吃頓飯就能看清一個人。
飯局上藏著很多的智慧,但是這些是老師父母等人教不了我們的,老師父母無法給我們系統的知識,就是因為這個我們不少人在酒局上吃了很多虧,也走了很多彎路!
細節決定成敗!有時候,人出不了頭,真的不是沒有理由的!社會的常識細節,真的非常重要!
早一點學會一些飯局知識,早一點成功
飯局即人局,不懂如何破局,你就得出局。
錢楓和劉維就曾在節目中爆料:明星飯局潛規則多,不會說話的人會被立刻踢出局!
比如潘石屹,曾經有位他十分看好的財務人員,就因為私自拿走飯局上的名貴香菸,而被潘石屹否定,好好的前程就此告一段落。
飯局之道酒局之術,攸關生存發展,不可不知不可不學也。
給你推薦一部飯局酒局的實用好書吧,是臺灣大作家、高級經濟師鄭德明先生的力作《中國式飯局》3冊,我認真拜讀後,真是愛不釋手受益匪淺呀!
飯局上你的一舉一動,都能決定你未來的運勢。
因此,飯局這件事,要麼不參加,要參加就得帶腦子,懂點飯局上的技巧。
相信這套書會對大家大有裨益!
我入手後發現,果然篇篇入骨、字字珠璣、品相不凡!
未來,你可能也在,先看書學著點!
這套書共3本才79元,不過是一頓飯錢,一支口紅錢,一包煙錢,卻可以讀完,順利登上人生新的高峰,簡直是一舉多得,簡直物超所值,快快收藏這本「成功秘笈」!
一場飯局,笨的人吃的是飯,聰明人吃的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