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水魚魚

2021-02-17 扶風百姓網

一壺閒茶 | 周紅藝

主播 | 郭知凡

  漿水是個神奇的食物,很多年裡,我都想不通:芹菜如何能窩出這麼酸爽的味道來?要是看到誰家放著一個漿水罐,就滿腹狐疑。  在西府人的詞彙中,用「漿水」或「漿水罐罐」來形容一個人的遷煩,據我的猜想,可能與其「漚」的工藝相關。  人類漚做漿水的歷史已經很長了,別稱為「酸漿」,粗略來講,說是源於先秦時期,但應可能更早。製作漿水的物料也有很多,譬如:包菜、芹菜、苦渠、蓮花菜、萵筍、蘿蔔、土豆、黃豆芽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說:「漿水亦名酸漿。粟米煮熟後,放在冷水裡,浸五六天,味變酸,面上生白花,取水做藥用。但浸至敗壞,則水有害。」這裡所言的漿水,是用粟米來做的。經過先民的不斷體嘗發現,在諸多的物料中,以芹菜做的漿水為最好。  芹菜有水芹和旱芹兩種,藥用以旱芹為佳,因其本味清香,也稱「香芹」,由於此菜屬高纖維食物,會經腸內消化作用而產生一種木質素或腸內脂的抗氧化物質,因此,常吃芹菜,對於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都有明顯的益處。  食用漿水之俗,流行於陝甘一帶,至今仍有延留。在我童年的生活記憶中,很多家戶都有一個鼓腹的壇罐,通常是放在灶臺或案板上,在味料和菜蔬匱乏的年代裡,漿水是平民百姓的舌尖慰藉。  漿水的製作也不麻煩,通常所用的菜蔬有香芹、韭菜和紅辣椒,味料有鹽、醋、辣椒麵、食用油、麵粉和水。漚漿水最好用陶具,因為陶具透氣,利於發酵。製作漿水的首要原料是麵湯,此物在關中人的生活中普通而重要。吃麵必得喝湯,關中人稱:原湯還原食。以他們的理論,糧食的營養都在其中了。做漿水的麵湯,不能有任何油漬,要經過沉澱,將上面較清的部分取出,放至微燙,倒入陶具中,做漿水的陶具,一定是要清洗乾淨,並徹底晾乾,不能有任何水分和雜漬。接下來,將洗淨瀝乾的香芹放入麵湯內,並加入引子。引子就是促使漿水發酵的物質,如同蒸饃的酵頭。最簡便和妥當的辦法,就是找事先漚了漿水的人家舀一些來,如果是自己第一次做,也可用香醋或酵頭,酵頭的做法農婦們最熟悉,通常是用玉米面(小麥麵也可)拌成糊糊,然後讓其自行發酵,成為酵母,觀察酵母的經驗是,看其略為起泡,呈拉絲狀,並有酸味即可。(第一次用醋或酵頭做引子,之後就可以用漿水了)。引子放入壇罐後,蓋上蓋子,不用密封,每天可用乾淨的筷子略作攪動,置五天左右,便可食用。  漿水是個極為敏感的食物,在舀取時,最好用專門的勺子,不能帶有水汽或做它用的勺具,以免致使漿水黴變。若是發現漿水表面漂有白花,則說明已經受到細菌的影響,不能食用了。  漿水,是人對於節氣高溫的巧妙利用和反向消解,想想真是奇妙。  到了農曆七八月,夏陽高照、樹葉低垂,家犬在門口吐著舌頭,雖說北方有陰則涼,但這樣的天氣,人縱使赤了身,也實在無法消除體內的焦躁。尤其對於收割麥子的農人們而言,熱浪翻滾,身體都快虧空了。這時候,漿水派上了用場,一種簡便易做的傳統食物——漿水魚魚,會來幫你去暑降溫。我之所以用「食物」,而沒有用「美食」,是因為該食味道偏執,吃的時候,食客們也基本是呼呼啦啦、囫圇吞之,幾乎沒有品嘗的意思。在這一點上,漿水面要好一些。因為吃過魚魚的人都有體驗,有點像是藍鯨吞食小魚,無需牙齒的協助,常常是直接灌倒進去。  在我們老家,魚魚也叫「粉咕嘟」,像是小魚或蝌蚪的樣子,其實是攪團的另一種造型。過去,攪團和魚魚一定是玉米面做的,經過反覆攪拌,粗糧的纖維韌性也被激發了出來,黏黏地成為團塊,魚魚則是用多孔的漏勺,在雙手的配合下,將之漏為小魚狀。剛剛出鍋的攪團,漏在冰涼的清水裡,生動而令人期待。如今,關中魚魚已經基本被小麥麵所替代,原因是,現在農家裡已經很少吃粗糧,而且,小麥麵做的魚魚,順滑光潤,口感更佳。  漿水魚魚的配菜很簡單,魚魚撈出來,澆些漿水,然後再撮一點韭菜撒上,剜一點油潑辣子,一碗解暑的食物就可大功告成。  以前在老家,吃魚魚經常會到肚子漲,稍等一會,胃部略消,就再來一碗,那種酣暢是農家暑日裡最簡樸的愜意了。/ 感謝手作美食的堅守者楊朔先生和畫家付小青女士供圖 /

圖書推薦

  《關中食話》由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後張西昌撰文;知名國畫家,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周紅藝配圖;《十點讀書》主播雅萱配音;並由香港知名作家、漫畫家歐陽應霽,著名作家《絕秦書》作者張浩文,當代「徐霞客」、中國民藝專家管祥麟,陝西官府菜嫡系傳人鄭新民等先生聯袂推介。  本書從時令和地域兩個維度切入,以個人的體驗性記憶為底色,娓娓敘述了52種關中地區傳統食物的製作工藝、美學情趣及相關民俗,力求展現自然、食材、食器、風土、生活和人之間的內在關聯。  諸多細節的不厭其煩,並非表象記錄,而是想深描食物背後所隱含的世道人心、自然天趣。在匆忙繁雜的都市生活裡,簡純守誠的人心之道如同素樸本色的食物之味,永遠都是令人懷想的溫馨內質。註:需要購買張西昌老師《關中食話》的朋友,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扶風商城」購買。或者加張西昌老師微信購買,張西昌微信號:xichang029

作者簡介

張西昌 |  陝西扶風人,先後畢業於寶雞師範學校美術專業、西安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美術史論系,現為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後。主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三年來,利用零碎時間,寫些關中美食小文,匯成《關中食話》一書,想藉此推廣家鄉的食俗文化。

畫家簡介

周紅藝 |  1974年生,陝西眉縣人,1995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任西北工業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先後出版了《周紅藝美術作品集》、《藝術賞析》、《周紅藝畫集》等著作。

主播簡介

郭知凡|  陝西新聞廣播(FM106.6 AM693)《文化三秦》節目監製。現為《文化三秦》及《創享生活+》節目的主持人。他的嗓音既純淨又渾厚、富有磁性,表達作品自然灑脫、充滿情感。由他播音、主持的作品曾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對外節目新聞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獎、陝西新聞獎、陝西廣播影視獎等

投稿|admin@ffbxw.com

網址|www.ffbxw.com

點這裡發布扶風生活信息,點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扶風商城」!

相關焦點

  • 漿水魚魚:吃貨的福音,三伏天的救星!
    還有一個爽翻天的美食——「魚魚」當然要配上漿水,才解暑!So,今天小編就親手教教大家做漿水魚魚吧!最簡單的製作方法哦!夏令消暑的必備佳品——漿水魚魚,一般有兩種:玉米面和一般澱粉的。特點:清爽利口,酸香醒神。
  • 「原創」盛夏,咥一碗漿水魚魚,太美了!
    節假日,因為夏收秋種的農活未完,我們便伴隨著算黃算割的聲聲鳥鳴,騎摩託回到老家幫助幹點農活,回到家,酷熱難耐,老人問,吃啥飯,我說,除了漿水魚魚,啥也不想吃。       於是,婆婆便讓我去自己菜園割韭菜,並採一些西紅柿和綠葉蔬菜,我們幫忙一起做當地美食攪團來。
  • 槐花、涼粉、漿水魚魚!這個春天要被這些街頭小吃承包了
    李記攪團魚魚軟糯,漿水的味道也很好,淡淡的酸菜味,現在很多人對攪團、魚魚不怎麼感興趣了,但我還是喜歡這種酸爽開胃的東西,就像是小時候外婆的味道一樣。人氣爆棚的一家店,綠菜給的足足的,辣椒很正宗,漿水也很不錯。酸酸的很開胃,據說有很多人是特意從遠處來就為了這一口的。
  • 涼魚攪團
    越是酷暑天熱農忙的時候,涼魚攪團越是爽口舒心。
  • 你吃過饃饃揉揉魚魚卷卷呱呱…嗎?
    攝影/張律堂,選自《風物中國志·平涼》西北人最尋常的一日三餐,畫風似乎與豪邁不太搭: 早起就著罐罐蒸饃熬罐罐茶,三伏天的中午,來個biangbiang面或是涼欻欻(chuā chuā)的面魚魚,閒時候吃點水果乾幹,西瓜牙牙,晚飯端一大碗揉揉節節,夜宵再喝份雞湯凍凍……
  • 「雜魚」與「魚雜」
    一次和幾位朋友在某飯店小聚,菜上桌,「雜魚」竟變成了「魚雜」,服務員說我們原本點的就是「魚雜」。後來,通過菜單驗證,她還強詞奪理:「『魚雜』和『雜魚』差不多,其實比『雜魚』更有味。」我們想要的是「雜魚」,而非「魚雜」,二者雖然都屬魚,但不可混為一談。「雜魚」和「魚雜」,我從小就吃過,不過那時的它們並沒有「名分」,也沒聽過這繞口令的名字。「雜魚」突出在品種上的「雜」,多為雜七雜八的「細魚兒」,如:羅漢兒、鰟鮍兒、黑魚吊兒、硬頭參子、虎頭鯊、昂刺、泥鰍,甚至還有河蝦、毛蟹、螺螄等。一般都是罱子罱的、泥塌網拉的、耥網子耥的、踢罾兒踢的、出衝出的,幹河溝幹的。
  • 太安魚!還是太安魚!潼南太安魚!!
    ,同時餐飲行業四十多位專家、學者、行業從業者近千人云集,共同研討潼南發源地之川菜名菜--太安魚,得到中國食文化研究會、中國網及社會各界媒體採訪、報導。二,起源         美麗的瓊江河畔--太安鎮,是重慶經濟百強鎮,西南地區最大的魚苗繁殖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紅鮹魚、翹殼魚、鯿魚、鯧魚、紅臉棒魚、鯉魚、鯽魚、鰱魚、水蜜子、石爬子、烏魚等更是豐富。
  • 羅漢魚落伍了,龍魚、鸚鵡魚都是大眾魚,養什麼魚才不算落伍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不管觀賞魚的品種如何變換,新手養魚,面對的還是那些既定品種,小型魚無外乎孔雀、燈科那一類的,冷水魚還是金魚、錦鯉、草金,大型熱帶魚,也不過銀龍、鸚鵡、地圖等。
  • 在烏蘭察布,有一種不會遊泳的魚--莜麵魚魚
    在烏蘭察布,有一種不在水裡的魚是莜麵魚魚。過去烏蘭察布後山誇閨女和女人:針線活好,不愛亂刮噠的東家串門西家逛噠,天天守家在地做農活、家務活。除了這些,還有一樣看好的是搓莜麵魚魚搓的細、勻、快。手巧的女子兩手齊上,一手三股甚至四股,兩手六股八股,莜麵在手下案板上滾動翻飛,細溜溜的莜麵長魚魚就從手掌心竄出,而且怎麼滾都不斷,搓好得莜麵團起來放在籠裡,一會兒功夫就搓一大籠莜麵魚魚。幼年特別稀罕看姐姐們和母親搓莜麵魚魚,我只是看的份,自己拿一團莜麵想學,一根莜麵在自己手裡沒走二寸就斷了。
  • 養過龍魚,你養過恐龍魚嗎?和龍魚一樣古老的恐龍魚怎麼養?
    前言:在眾多觀賞魚中,有這樣一類觀賞魚,擁有著龍魚一樣的悠久歷史,酷似龍一樣的軀體,威武霸氣的外觀,那就是恐龍魚。當然還有體型比較特別的一類恐龍魚,那就是草繩恐龍魚,身材同樣可以達到60釐米,但是身材纖細,並且草繩恐龍的腹鰭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如同一條蛇。魚友們可能更關心的是飼養難度,恐龍魚這樣一種獨特的魚類,在餵養難度上是不是很高呢?其實只是名字聽上去「高大上」,實際上恐龍魚算得上是最好養的魚類之一了。
  • 一帆風順魚到底是不是觀賞魚?
    在水族市場裡,老王在一家魚店見到了像大號三間鼠一樣的魚。店家介紹說這叫一帆風順魚,是和清道夫一樣可以當做工具魚的熱帶觀賞魚,但它可比清道夫清理魚缸高效,賣相也比清道夫漂亮,而且還會越長越漂亮。於是老王花了50塊錢買了一隻大約20cm長的一帆風順魚帶回了家裡。
  • 馬面魚(扒皮魚)的經典做法
    馬面魚的食療作用: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馬面魚全身是寶,我們應該珍視它,又要合理開發利用。摺疊炆馬面魚原料:馬面魚、姜、蔥、豆醬。做法:馬面魚去皮洗淨待用,姜切絲、蔥切段備用。起鍋下油,下薑絲爆香,再放馬面魚略煎,然後下豆醬,加小半碗清水,用中火炆,八九成熟時放進蔥段,加蓋二分鐘後即可。
  • 鮁魚、老闆魚、馬面魚……甜曬魚「曬」出好年景
    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島城市民來說,秋冬還有一道特殊的海味美食——甜曬魚。在即墨鰲山衛街道垛石村,這裡每三戶中就有一戶從事曬魚。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來看看甜曬魚是如何做成的。一走進垛石村,空氣中瀰漫的甜曬魚的味道鋪面而來,每年十一月到來年五一,垛石村幾乎家家戶戶屋頂、院內都晾曬著大大小小的魚乾,像市民熟知的鮁魚、老闆魚、馬面魚、偏口魚都是村民最常晾曬的品種。村民孫成傑可以說是曬魚的「老把式」,最近一段時間,每天經他手裡曬出的魚就達數百斤,而他也練就了「一刀切」的功夫。
  • 涼粉魚魚|涇州小吃錄
    而涼粉魚魚,全中國各地不_一定都有,在這裡便要列一節詳盡述之。涇川農家,不分地域偏僻與否,家家總備有一瓦盆,盆底全是指頭粗細的漏眼,這是幾毛錢就可買得的黃泥燒的器物,是祖先發明的最簡單的炊具之一,卻有不簡單的作用和價值。涼粉除豆麵粉以外,還有洋芋粉。
  • 老人長江釣起鱤魚魚王 揭秘鱤魚是種什麼魚(圖)
    鱤魚,屬大型溫水性魚類,是鯉科魚中最兇猛的肉食性兇猛魚。提到鱤魚,喜歡釣鱤魚的垂釣迷莫不既興奮、又膽戰心驚。這種魚兇狠殘暴,力大勁遒,容易釣到但卻難以制服,弄得不好,釣者還會連人帶竿被它拖進水去,發生生命危險。
  • 龍魚品種系列—巨骨舌魚
    哈嘍大家好,我是浩哥說魚!今天來給大家介紹龍魚品種之美洲龍魚裡的巨無霸—巨骨舌魚巨骨舌魚,也稱巨滑舌魚,因其體型巨大,又得名象魚、海象。據推測,海象魚最早出現在一億年前,舌中長有硬骨牙齒,更被認為是活化石。
  • 在中國「排名第一」的午魚,是什麼魚?
    在廣州湛江人則一般稱之為「午魚」,粵語為「馬友魚」,而在臺灣大家都叫它「午仔魚」。這種魚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美國和加拿大,日本和我國的南方沿海,澳洲沿海也有部分分布。午魚主要生長分布午魚習性跟海鱸差不多,肉食性魚類,數量比較少,但其力量和耐力遠遠大於海鱸,牙齒也很鋒利。
  • 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
    胸鰭寬大,體灰褐,赤褐或青褐色,具許多黃色斑點和條紋,下面我們接續來說說關於世界上最大的魚的一些其他種類。2、世界上最大的魚—哲羅鮭別稱:Huchen、者羅魚、折羅魚、哲綠魚最大尺寸:成年體最大的重量在50公斤左右,長達2米左右棲息地區:全世界現存五種,分布於亞洲北部和歐洲的多瑙河流域世界自然保護紅名單瀕危程度排名:易危主要天敵:過度捕撈、環境汙染
  • 中魚而不上魚,跑魚和魚鉤有直接關係
    浮漂出現信號,揚竿刺中魚叫做中魚,魚兒入護叫做上魚,中魚而不上魚就叫做跑魚了。跑魚是垂釣中最為正常的現象,但是不能頻繁出現。頻繁出現跑魚的現象,百分百是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比如子線長度的原因、抓口不及時的原因等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是小小的魚鉤出現問題,導致跑魚的頻繁發生。
  • 菜市場博物學橡皮魚、剝皮魚、馬面魚、迪仔魚都是什麼魚?
    今天要介紹的有:橡皮魚、剝皮龜、皮匠魚、一角剝、豬魚、麵包魚、馬面魚、羊魚、老鼠魚、迪仔魚……要我一次介紹這麼多魚,一開始我是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