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遺走出校園,傳統文化銘記心間

2020-12-16 中國日報網

在秦晉交界、黃河西岸的司馬故裡,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韓城,其厚重的歷史,承載著多元文化,而「韓城花饃」承襲千年歷史傳統,千翻講究,意義非凡,濃情厚意,盡在其中,使人不得不說。近日西安交大韓城小學的老師帶領著孩子一起走進韓城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饃。

作品展示

老師和學生聽花饃手藝人講解了不同花饃的不同意義,也跟著親手做了自己的花饃,從講究和面到揉面,根據需要捏成不同的造型,蒸製,上色等工序後,自己動手製作的花饃終於呈現在眼前,看著自己的動手製作的花饃,迫不及待交流起了自己的經驗和想法……

小學生展示自己作品

孩子們的作品展示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人類社會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當代中小學生的責任和義務!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非遺進校園 傳承傳統文化
    (通訊員 王建文田赤英楊湘桂)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2月10日,由道縣縣委宣傳部、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道縣祁劇工作室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道縣祥霖鋪中學舉行。
  •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2020-12-1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表演粵劇、製作東藝宮燈、習蔡李佛拳、製作白沙茅龍筆、學習新會葵藝……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循序漸進,從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到開展「非遺在校園」特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成為非遺文化的小小傳承人。
  •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http://v.xinhua-news.com/bro-view-xgg/store_attachment/xhaudio/2020/12/10/XxjfypC440020_20201210_AEAFN0A001.mp3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 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的策略和模式初探——以魯南地區為例
    課程方案在內容和結構上突出三大目標任務:知非遺,即學習非遺知識,講非遺故事,用非遺講好魯南地區的地方特色文化;學非遺,即實踐性學習非遺,在互動體驗中感受非遺,感悟傳統文化;傳非遺,即通過認識、學習、體驗學習非遺技藝,創新非遺文化,爭做非遺傳承人。(二)開展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是弘揚民族文化、傳承非遺之韻、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舉措。
  • 傳統文化進校園|中寧三中:「黃羊錢鞭」非遺文化再發力
    近年來,因這項運動獨具特色,有益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心智發展,在中衛市、中寧縣各級教育部門支持下,中寧三中將「黃羊錢鞭」引進課堂,作為校園陽光體育活動的內容,並確立為校本科研項目。「我是上了三中,才開始學習跳『黃羊錢鞭』的,自從學習了這門課,讓我不僅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識,而且強健了我的身體。」今年上初二的胡瑞雪說。
  • 東莞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⑤|東坑中學:探索「1+2+2」模式 高效傳承...
    2008年,該校將木魚歌正式納入學校藝術必修課程並掛牌成立少兒木魚歌培訓基地……15年來,該校一方面與非遺傳承人合作,編撰教材,培養老師,規範教學,另一方面探索出「1+2+2」教學模式,培養了8000多學生,讓他們在學習木魚歌的同時,不僅自覺傳承本土文化,也鍛鍊了自身能力,甚至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軌跡。
  • 冰雪運動攜手非遺文化「火熱」校園
    學生手繪冬奧郵票畫作品千龍網北京12月8日訊  冰雪運動攜手非遺文化進校園,手繪冬奧郵票畫、齊跳冰雪運動操「火熱」校園,助力冬奧。12月7日,愛樂實驗小學「愛上冰雪 樂繪冬奧」2020年滑雪體驗季暨冬奧非遺主題展活動如期舉辦。
  • 蚌埠第三十一中學舉辦「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養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11月25日,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非遺進校園活動,來到蚌埠第三十一中學,150餘名學生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有非遺表演和非遺體驗課堂兩個項目
  • 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
    近日,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    上午10時,由各年級學生組成的方陣隊,身穿民族服飾,整齊一致地依次走過主席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家長肅然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注目國旗緩緩升起。
  • 武漢蔡甸非遺: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1月5日,新年伊始,記者走近蔡甸區文化館看到,非遺展廳內南湖高龍、賤三爺的故事、索河善書、大集豆盤包子製作技藝、袁氏箍桶技藝等各級非遺項目精彩紛呈;知音展廳裡知音遺存、知音人物、知音典籍等內容圖文薈萃、意蘊深厚。站在這裡,猶如置身傳統文化的海洋。
  • 關注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徐行草編作為一種民間藝術,2008 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非遺進校園十佳傳習基地」之一,徐行小學還籤訂了傳承意向書,讓更多人走進傳統文化。 10所學校入選襄陽公園的遊園會現場,園南中學、洛川學校、廊下小學、建設中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非遺進校園十佳傳習基地」。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1998年,番禺區沙灣西村育才小學成立了醒獅隊和廣東音樂社團,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廣東醒師、廣東音樂納入學校的教學體系。以此為開端,「非遺進校園」在廣州蔚然成風。早期廣州「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開展相對分散,有些由學校自發組織,有些由市、區非遺保護中心搭橋聯絡,有些則是傳承人自發推廣的成果。雖然早期「非遺進校園」工作並不成熟,但這些活動的開展對探索校園傳承模式,推進非遺校本教材和課程研發,助力非遺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 非遺文化體驗|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
    非遺文化體驗 | 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的節日,甚至有「冬大過年」的說法,在茂名這座城市裡,做籺、吃籺就是茂名人過冬至最古老、最傳統,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
  • 起承文化創始人米成: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
    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召開,在論壇閉幕式上,起承文化創始人米成做了發言,米成專門做傳統非遺的現代化轉化,致力於讓中國非遺可持續發展的,成立時間是2年多前。 米成說,在2年多的探索裡,我們發現,傳統非遺因何式微,正是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非遺文化的流失。
  • 上海設計周上,傳統非遺如何成為當代生活美學
    裝置藝術作品《百鳥林》以藍印花布、丹寨蠟染、阿壩羌繡、苗族百鳥衣四種非遺元素,營造了一個非遺傳統手工藝的鳥林。一年一度的上海設計周注重時尚感和設計感,打頭陣的這件《百鳥林》卻出自最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的「再設計」。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020學校藝術節暨第十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舉行
    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深圳客家文化節如約而至,深圳市第十四屆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在主會場、分會場同步展開,精彩紛呈。南山區分會場由深圳市民協聯合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塘朗小學)共同舉辦。11月27日,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舉辦學校藝術節暨第十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這是深大附小(塘朗小學)連續十年依託市文聯、市文協舉辦客家山歌等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 非遺展示進校園,西安經開區「後浪」來啦
    如今,麵塑、臉譜、棕編等傳統工藝成功申遺,成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非遺保護是長期的事業、系統的工程,不僅要堅持保護,更要在傳承中發展。1月4日,經開三小「傳承非遺文化之美,助力文明校園創建——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幕,多位民俗藝人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進行非遺展示交流。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非遺進校園」 廣州起步領先全國廣州是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中心和廣府文化發祥地。早期廣州「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開展相對分散,有些由學校自發組織,有些由市、區非遺保護中心搭橋聯絡,有些則是傳承人自發推廣的成果。雖然早期「非遺進校園」工作並不成熟,但這些活動的開展對探索校園傳承模式,推進非遺校本教材和課程研發,助力非遺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東職學院
    11月25日下午,2020莞脈傳承之非遺進校園走進東莞市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東職學院」)。本次活動有麒麟舞、古琴、陳式太極拳、詠春拳、木偶戲和醒獅,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緊接著,表演的是另一種拳術——詠春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