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十年美國空軍幾乎只是在同中、小國家的空軍進行作戰,藉助體系優勢往往能夠取得壓倒性勝利。這也導致很多人心中有了"美國空軍是一隻不折不扣的紙老虎,只能與小國空軍進行交戰"的想法。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事故墜毀率上一探究竟。
■2008年2月23日,呼號AV-12,機尾編號89-0127,代號"堪薩斯幽靈"號的B-2轟炸機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時因傳感器故障而墜毀,機上2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2018年9月28日,1架F-35B戰機在南卡羅來納州博佛特墜毀,現場冒起滾滾濃煙。
2020年11月30日,美國蘭德智庫發布了1份《美國空軍飛機事故率趨勢1950——2018年》的研究報告,這些數據可以看做是美國空軍霸主地位的真實體現。
■美國空軍飛機事故統計表。
報告展示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空軍飛機事故率的趨勢,整體趨勢按飛機類型細分,並提出了一種幫助人們對事故進行統計分析的模型。該統計模型旨在控制和量化可能影響事故率的因素,包括飛行時數、飛機年齡、引入飛機年份、飛機類型以及飛機是單發或多發等。
■美國空軍飛機事故統計表。
報告中將事故定義為"意外事件或一系列導致死亡、傷害、職業病、設備或財產損壞事件。"分析側重於三種類型的不幸事件,具體情況如下:
1.A類事故。(1)200萬美元或更高價值的飛機損壞。(2)飛行員死亡或永久殘疾(3)飛機被毀。 自1950年以來,財產損失的門檻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新,因為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
2.飛機損毀。 飛機損毀數量僅包括空軍擁有、指定或租賃的飛機。 如果系統不能修理和恢復使用,則飛機被視為"損毀。
3.飛行員死亡。 飛行員死亡人數僅包括安全調查委員會指定為"飛行員"的空軍人員。
這一分析探討了空軍飛機事故率的長期趨勢,以便解決飛機組成和利用率隨著時間的變化。統計模型能夠幫助工作人員過濾其他導致事故發生的趨勢和因素,分析的主要結果總結如下。
■美國空軍飛機事故統計表。
事故率趨勢表說明了美國飛機的飛行安全已得到重大改善,最大的改善是發生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 在1950年代,平均每10萬飛行小時損失23.6架飛機(不包括戰鬥損失)。
■美國空軍特定飛機平臺毀傷曲線。
在1970年代,事故率已經下降至每10萬飛行小時損失2.3架飛機。在2010-2018年期間,每10萬飛行小時損失不到1架飛機。 A類事故的發生率也有類似的改善,在1960年至2018年的時間段內,試驗死亡人數呈現出持續改善狀態。
■美國空軍飛機事故率變化曲線。
美國空軍不僅擁有規模最龐大的四代機機隊,其飛行員也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出勤率,每年飛行時長能達到230小時左右。如此高強度的飛行,對美國空軍後勤保障體系來講無疑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這種狀態下美國空軍飛機的事故率卻能夠保持每10萬小時損失不到1架的水平,可見美國空軍的整體實力非常強悍,絕非是大多數人心中認為的"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