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瞎讀了!一份清單告訴你孩子什麼年齡讀什麼書

2021-01-19 阿瓜阿果

聊聊親子閱讀的關鍵點。

最近跟幾位媽媽閒聊,有一位媽媽說:「上嬰兒早教班交了一筆『智商費』,孩子上畫畫興趣班半年幾乎沒留痕跡……都不知道做什麼才不會徒勞!」

的確,不少家庭都遇到相似的困惑,如果說絕對不會徒勞的努力,當然是親子閱讀莫屬了。從寶寶出生後就能做,孩子們從閱讀中獲得的沉澱,會慢慢地在未來發揮作用,並且隨著閱讀的繼續增長而意義深遠。

從小親子閱讀,孩子的大腦會如何受益?

西方的發達國家近年來都在努力推動0-6歲幼兒閱讀,他們把學齡前兒童的閱讀稱為讀寫萌發能力(emergent literacy skills)。有研究證實,學齡前兒童的讀寫萌發能力,能預測孩子未來的閱讀力與學習力。如果學齡前孩子的讀寫萌發能力好,當孩子在學齡期,便在吸收知識方面表現出出色的能力,閱讀能力也呈現「從爬樓梯式到直升機式」的進步。

除了學齡前,學齡期孩子閱讀也有不錯的收穫。美國佛羅裡達的一位可愛校長Heidi Maier,他讓全校的老師放棄給孩子們布置作業,而改為每晚20分鐘的閱讀,因為他覺得孩子們每天閱讀,比寫作業更獲益。因為也有研究證實,閱讀與孩子的學業成績的相關性達到了80%。即一個孩子酷愛閱讀,他的成績也不會差,並且還能獲得更多從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記得小時候有個同學,她9歲才上學。9歲前從沒去過任何學校,據說因為不符合計劃沒上戶口不能上學,只在家由祖母教認字和看書。後來終於能上學了,這時她自己在家閱讀的書籍已經有好幾十本。在孩子們的印象中,她很聰明,是那種「似乎不用學習就能得100分」的孩子,讓人羨慕不已。如今看來,她一定是從閱讀中獲益匪淺。

其實很多名人都是早閱讀的,比如思想家盧梭,7歲就開始找外公借書看;比如魯迅,5歲就開始大量閱讀各種書籍;錢學森,6,7歲就開始讀父親的書……閱讀讓他們早慧。

既然從0歲就開始閱讀,那麼不同年齡的孩子,閱讀的選擇是否要有所不同呢?當然。

科學支招:不同年齡閱讀清單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從0歲就可以開始接受閱讀的「薰陶」。下面是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心智步伐,建議的親子閱讀方式與閱讀清單:

0-6月齡,建議父母用誇張的音調唱兒歌童謠、讀故事,寶寶以「聽」為主。6-12月齡,建議父母為寶寶提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撕不爛書」,寶寶以「玩」和「聽」為主。1-2歲齡,建議父母為寶寶提供文字少的繪本或無字書,圖案最好大一些、色彩鮮豔一些,寶寶開始初步「看」書,但仍舊以「聽」為主。3-4歲齡,建議父母為孩子提供有故事情節的書,孩子開始出現喜歡重複聽某一個故事或反覆讀某一本繪本的現象。5-6歲齡,孩子開始關注是非對錯和善惡品格的故事書,父母要給予正確引導,篩選掉不良價值觀的童書。7-9歲齡,進入真正自主閱讀的引導階段,建議父母給孩子提供從「少字、標拼音」的書籍過渡到「多字、標拼音」的書籍,配合插圖。……

親子閱讀,每天固定在睡覺前閱讀會比較合適?

美國醫學中心John Hutton等人經過研究發現,那些每天有固定時間閱讀的小朋友,他們大腦左側的「顳葉-頂葉-枕葉」整合皮質明顯發育較好。因為在長期的聽故事或閱讀中,這部分腦區被持續而有效地刺激,皮質會增厚。而這部分區域被證實與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文字的敏感度直接相關。簡言之,有每天固定閱讀時間的孩子,學齡期上學後學習力更強,在其他與語言相關的表現也會更出色。

一般來說,睡前父母與孩子一般無其他安排了,固定在睡覺前閱讀,容易養成習慣;另外,如果睡前選擇溫馨的故事,還能幫助孩子平復情緒,有助於入眠;最後,當孩子們把睡前閱讀變成睡眠前的儀式,還能建立規律感。當然,如果父母白天沒安排,孩子也沒有過重的學習任務,也完全可以固定安排在白天。

那麼,睡前閱讀一般多長時間好呢?每天15-20分鐘最合適,過長會影響睡眠,過短會影響效果。

所以,世上沒有一條路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更沒有其他事情能取代閱讀。孩子們的成長也皆如此!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並不是什麼書都能讀,家長要做好甄別
    現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不惜重金給孩子買了很多書。然而在我看來,給孩子讀書是一個非常慎重的事,並不是什麼書都適合給孩子看,作為家長在給孩子讀之前一定要做好甄別。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當然,我也沒有少讀我一直關注的內地作家,最難忘的閱讀經驗來自康赫的《獨行客》和胡波的《牛蛙》,他們是我的同代人,感受並代我承受了我應該承受的痛。讀這些書為了寫作,或者教學。也讀了張楚、慄鹿、趙松、大頭馬等朋友的小說。為了學術研究,讀了很多關於共同體和倫理方面的哲學書,比如亞里斯多德、努斯鮑姆、南希、阿甘本等等。這些書籍在你的閱讀史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和功能?莎士比亞的戲劇、阿米亥的詩歌、卡夫卡的小說、《金瓶梅》、馮夢龍的小說等等一直是我閱讀的重點。
  • 楊紅櫻:要讓孩子讀喜歡的書
    楊紅櫻:要讓孩子讀喜歡的書     □本報記者 張良娟兒童閱讀究竟該誰做主?孩子們怎樣才能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日前,大型公益活動「為鄉村孩子定製『精神營養餐』」愛心大使、兒童作家楊紅櫻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小學一年級應該讀什麼課外書?
    1,我知道孩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我不知道該給孩子讀什麼和怎麼去讀?2,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讀的課外書,買回很多的書,自家小孩卻一本都不感興趣。先說說怎麼讀?根據教育經驗結果表明:孩子通過與爸爸媽媽共讀,在充滿興趣和意義的閱讀中,識字是自然而然就能夠習得的本領。【不要讓孩子認為讀書就是識字】三,不要總跟孩子說:「這本書教會了我們什麼?」
  • 劉瑜:你真誠關心什麼問題就去讀什麼書
    那時候我讀的書基本上就是高考數學習題集,然後我讀的最好的書可能就是海澱區高考習題集。 我不但沒有讀過「四大名著」或者是西方的一些經典,甚至是我們那時候比較流行的金庸、瓊瑤我都沒讀過。以至於後來在大學跟同學交流,別人都認為我是從國外回來的。
  • 孩子初三,讀了不少作文書,但60分只得45分,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何...
    然而,在實際閱讀中,大多數學生是「無功而返」,儘管他們讀了不少「作文書」,但寫作水平就是提不上去,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又該如何攻克呢?孩子讀了不少作文書,為何作文分數卻不高呢?【1】孩子閱讀作文書,往往喜歡「挑肥揀瘦」。
  • 讀了很多書,孩子閱讀能力還是差?非虛構閱讀了解一下
    對大多數家長來說,不管是在自己的日常閱讀中,還是為孩子選擇閱讀材料時,幾乎很少去按「虛構」和「非虛構」來分類。以致於大量的虛構讀物佔據了孩子們的書單,那些基於現實的,關於自然、科學、人文、社會、歷史的非虛構類讀物,在孩子的閱讀清單中卻寥寥無幾,甚至是缺席的。
  • 在心性未定的年齡讀不適當的書,並不是什麼好事
    弟弟久久不敢相認,問了句你是誰,惹得母親抱著弟弟嚎啕大哭。那時候農村還未通電話,聯繫只能靠寫信。父親在家時,便教我寫信:「母親大人:您好!值此中秋來臨之際,孩兒.......祝工作順利,身體jian康!」。信紙上歪歪扭扭的字跡中間滿是塗改和拼音。後來入了學,我們那時沒有幼兒園,上的是「半年級」。我因父母在外,只能居無定所地寄宿在不同親戚處。
  • 孩子牴觸讀英文繪本?可能你選錯書了
    話不多說,簡單粗暴地來給大家推薦一些繪本清單,這些都是我給饅頭花卷讀過,而且反饋還不錯的。《「Slowly, Slowly, Slowly,」 Said the Sloth》「慢點,慢點,慢點。」閱讀的本質是啟發孩子,如果孩子願意從中間開始讀,那我們就嘗試跟孩子分析一下:前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以此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也是很好的。有朋友問:我的孩子總喜歡翻來覆去地看一本書,導致每天讀三本書的計劃完成不了,怎麼辦?這個問題就得家長反思了:我跟孩子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完成任務嗎?
  • 書讀久了,總會信點什麼——《白說》不白讀
    書裡說的「就當是為依然有熱血有夢的人敲一兩下鼓,撥兩三聲弦。」覺得他這個目的達到了,至少我覺得沒有白讀。書中有幾處文字引起我的深思,也曾從中受到鼓勵。一:關於幸福,他說:幸福像鞋,舒不舒服您自己知道。幸福在你心裡,不需要外在標準的衡量。
  • 勞麗詩都讀什麼書?
    5月底,她趁優惠買了幾本DK系列的書,一周前,她又買了一箱書。此前勞麗詩因點讚方方微博而招來一片罵聲時,有人評價她,「是非不分 奧運冠軍也是沒讀多少書的」。還有人建議看她看看《證券分析》和《怎樣選擇成長股》,別整天整些沒用的。勞麗詩回,「你讓我一個專業跳水的看股票」。說勞麗詩現在跳水不行還情有可原,但在這個靠刷朋友圈和明星長微博來收穫閱讀量的時代裡,說她不讀書真有點說不過去。
  • 《文心》來教給你如何讀那些讀不懂的書
    這是一本不單單教中學生的書,也是一中學教師的書。朱自清高度讚譽此書,「將讀法與作法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實易行。」書中解決了我們讀書過程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比如遇到讀不懂的書怎麼辦?中學生樂華和爸爸枚叔就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 浮躁的年代,我們該讀什麼書
    讓你有所改變的是長期的、系統的閱讀我們辦公室有一位很牛的語文老師,經常到全國各地中學去演講,還常參與省內一些重大的考試命題,對語文學科高考的研究非常深入。有一次在辦公室,我很好奇他每天都在讀什麼書,就問他可了解近幾年比較火的暢銷書作家,他的一番話讓我感慨萬千。他說暢銷書我們也會了解,但不會花時間去大量閱讀。
  • 孩子一定要讀這樣的書,去看真正的「乘風破浪」!
    一直在找,但其實適合孩子讀的傳記並不多,有些為了照顧孩子的心智,寫得過於幼稚膚淺,讀來沒意思。而寫得深的,又會超出娃的認知水平。或者名人篩選範圍太古板,來來回回常常只有科學家。他們有什麼共性,是什麼讓他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是如何工作的,又是怎樣思考的,孩子們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 怎麼讀?今天全都告訴你!
    繪本,是英文Picture Book的譯詞,也叫「圖畫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小夥伴」。本文,康語將系統和大家分享繪本的作用、選擇繪本的方式,以及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完成親子共讀,共計1537個字,閱讀需要5分鐘。
  • 世界閱讀日|10個媽媽告訴你,孩子最喜歡什麼書
    叫叫閱讀作為專注於孩子閱讀能力培養的機構,深知很多爸爸媽媽在為孩子選取讀物時會「選擇困難」。為了讓爸爸媽媽們擺脫「困難」,我們找到了10位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頗有心得的家長,為大家推出了這一份適合3~6幼兒閱讀的繪本書單。相信它能治好你的選擇困難症,為孩子的閱讀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 楊紅櫻:到底誰有權決定孩子看什麼書
    前段時間楊紅櫻的經典童書《淘氣包馬小跳》也引起了一波爭議,有家長覺得這書沒有什麼營養,甚至從中斷章取義挑出了許多毛病,認為孩子不看也罷。然而更多的家長則站出來為馬小跳、為楊紅櫻發聲:「這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童書,我們不也陽光健康地長大成人了,現在我們的孩子也長大了,我也會把馬小跳介紹給他們的。」
  • 你讀的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今天有一個朋友朋友跟我說,他喜歡讀書是因為當他遇到理解不了的問題,就能從書上找到問題的答案,並且樂此不疲。凱勒曾經說過:「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願重複著顧問的次數。」
  • 曹文軒:讀不夠書,就寫不出話!孩子的閱讀黃金期,要讀經典書
    學好語文,已經成為眾多家長的共識,但閱讀和寫作,就像攔路虎一樣,阻擋孩子前進。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抱怨,他們說閱讀讀不下去,作文沒什麼可寫,對寫作萬分抗拒。他強調,讀書要讀好書、善書、良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閱讀經典是提高他們語文能力的明智選擇。為了讓中小學生讀到真正有用的好書,曹文軒聯合資深編輯和一線老師精心編寫了這套經典語文讀本《曹文軒大語文系列叢書》(全10冊)。
  • 中國年來了,給孩子讀什麼?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家長朋友們不妨帶著孩子讀一些關於春節的繪本,通過繪本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繪本裡體驗濃濃的年味。殷宏淼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館員、故事姐姐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專業,碩士翻開書中的小小書,了解「年的傳說」。臘月三十接福袋,小朋友們可以把福袋裡的春聯、門神貼在書中的門上。三十晚上要吃年夜飯,大家可以動手把餃子、春卷、湯圓等美食端到桌上。大年初一穿新衣,孩子可以打開衣櫃,進行換裝遊戲。還有大紅包、會動的獅子和長龍、立體大紅燈籠等,書的最後還可以把全家福放進相冊頁裡。推薦理由:這是一本將遊戲和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的圖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