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要讀這樣的書,去看真正的「乘風破浪」!

2021-02-22 蘊課堂










相信天下的老母親,都翹首期盼自家的娃是這樣的:

主動學習、看書,不需要我們嘮叨個不停;

主動練琴,不需要我們在後面push、push、push;

遇到困難也不放棄,想方設法挑戰自我.

不用我們「硬推」,就能「自推」的娃,不僅是我們省心省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喚醒了內心的自驅力,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知道努力行動去爭取。

美國心理學家Daniel Pink,在其暢銷書《驅動力》中,將這種自驅力稱為——來自內在動機的驅動力(我們想要主導自己的人生、學習創造新事物,通過自己做得更好的內在需要)。

從根本上說,驅動力來源於人未被滿足的需要,對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等的需要,都能驅動我們行動起來。

但現在,吃飽穿暖、安全、親密關係對於孩子來說,基本都能滿足,真正能強有力長期驅動他們上進努力的,只有自我實現或者成就動機

這種來自內部的刺激,目標尋求個人成就、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能讓孩子對所做的事情產生持續的動力和熱情。

那怎麼培養孩子的內驅力,特別是成就動機?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麥克利蘭的一項研究發現不難,給孩子看書就夠了!

在《取得成就的社會》這本書中,麥克利蘭對一個國家特定時期、反映成就主題的文藝作品進行了統計分析,作為成就動機指數;再把相應的國家總貿易量、煤炭生產量和電力生產量,作為經濟發展指標。

研究發現,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文藝作品中的成就激勵信號多,經濟發展水平也高,反之也成立。

比如,在英國,1925年前後,兒童讀物中成就激勵信號所佔比重居世界前列,當時英國的經濟運行也居於世界前列。

但是到了1950年,英國兒童讀物中成就激勵信號所佔比重嚴重下滑,國民普遍缺乏創業精神,經濟出現衰落。

由此,麥克利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成就感不是先天的,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父母在兒童早期的訓練和教育方式,特別是給孩子看的書,對孩子成就動機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

那哪些書籍富含成就激勵信號?

記錄成功人士名人曲折奮鬥經歷的傳記類書籍,絕對算得上其中的典型代表。

後臺也一直有姐妹讓我推薦一些好看的名人傳記。


一直在找,但其實適合孩子讀的傳記並不多,有些為了照顧孩子的心智,寫得過於幼稚膚淺,讀來沒意思。而寫得深的,又會超出娃的認知水平。

或者名人篩選範圍太古板,來來回回常常只有科學家。不是說記錄科學家的傳記不好,而是覺得世界是多面的、孩子的興趣是多樣化的,他的偶像不一定非得是科學家,也可以是企業家、作家、音樂家,甚至運動明星。孩子能從不同領域的名人身上,汲取不一樣的觸動和營養!

挑選了很久,終於看到了一套專門為3歲以上孩子打造的傳記繪本——《名人來了》系列(全40冊)!

它一共40冊,集合了45位名人,從1452年的跨界天才達文西,到1997年的少女英雄馬拉拉,縱跨500年、橫跨30多行業。

這裡既有孩子們經常在課本中見到的名人,海倫·凱勒、居裡夫人、達文西、貝多芬、霍金:


也有孩子們超級著迷的偶像人物,J.K.羅琳、宮崎駿、喬丹、貝利:

既有影響世界的企業家,華特·迪士尼、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

也有電影大咖,奧黛麗·赫本、卓別林、史匹柏:

以及科學家愛因斯坦、太空人尤裡·加加林、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等等。


書中的人物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個真實的榜樣,激發孩子的志氣,打開孩子的視野,看到真正的「乘風破浪」。

他們有什麼共性,是什麼讓他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是如何工作的,又是怎樣思考的,孩子們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名人來了》還告訴孩子們,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成功既需要熱情,也需要努力和毅力。

「籃球之神」喬丹,小時候因為能力不出眾,一直都沒有上場打球的機會。但他沒有氣餒,堅持訓練提高技能,終於帶隊贏得了比賽▽


在發明出樂高玩具之前,哥德弗雷德和爸爸一起創立的玩具廠,被一場大火燒毀了。但他沒有放棄,還一直琢磨怎麼改進玩具▽

安徒生在成名前也挫折連連,嘗試了跳舞、演戲都不行,進入學校後還因年紀大被同學們嘲笑,但他並沒有放棄讀書▽

有專家說,100%的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和抗挫商。

都說現在的娃越來越「玻璃心」了,一點抗挫能力都沒有,我覺得讀一些名人的故事,也是一種培養抗挫能力的方法之一,比單純說教的效果要好很多。

不同於枯燥的大部頭人物傳記,這套傳記繪本使用簡潔的文字、生動的圖畫,講述每一位名人的生命故事。

人物畫像是在歷史照片基礎上的復刻加工,真實中帶著可愛。比如,喜劇鬼才卓別林、思考者愛因斯坦,不管是五官還是穿著,都做得幾近完美。米奇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卡通人物,那麼,「米奇的爸爸是誰?長什麼樣子?是做什麼的?」這些小問號都能吸引孩子閱讀下去。米奇、迪士尼、唐老鴨等元素都被用在這本書中,非常符合米奇爸爸這個人物。

還有80cm的超大翻頁,為孩子們展現了迪士尼樂園的歡樂氣氛。


最後,我們再來看下價格。這套書共分兩輯,可以單獨購買,也可以合買。價格都非常優惠~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說過:

中小學語文教材應當多選一些傳記。現在教育部正組織編寫一套新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聘我擔任總主編,這套新教材就選了不少名人傳記,並鼓勵學生多讀傳記。

教育部最新發布的中小學閱讀指導目錄(2020版)中,從小學3、4年級開始,直至高中階段,名人傳記都被列在了必讀書目中。

在美國,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書單裡,超過一半以上是人物傳記等非虛構性書籍;在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就會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人物傳記繪本。

所以,讓孩子儘早接觸下這方面的好書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專家表示,無論在學校,還是已步入社會,無論從事什麼職業,一個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和理解信息或非虛構類文本的能力,因為它不僅可以幫孩子建立對自然、社會的認知,還可以積累知識準備和鍛鍊核心能力。

但因為這類作品生詞較多、句式複雜,相對來說會更費腦子,孩子剛接觸的時候容易讀不進去。名人傳記就屬於非虛構閱讀的範疇,而且故事飽滿、情節生動,讀起來還很有趣。所以,這套書也是孩子接觸非虛構內容、激發非虛構閱讀興趣的一塊很好的「敲門磚」。名人來了原價390元,小蘊優惠價195元 

一、選取人物全,領域寬,每一本都以人物為中心設計,獨具匠心

《名人來了》這套書選取的人物非常全面,涉及的職業也很多,比如企業家、科學家、作家、藝術家……



這為孩子們開拓了視野,他們了解到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種實現自身價值的方式,為今後自己的選擇打下了基礎。


人物雖多,但這套書仍然用心打造了每一個人物的故事。從開篇、人物肖像,到元素搭配、色彩基調,再到小細節,我們都能看出滿滿的誠意。

介紹華特時,從封面到插畫,都是典型的迪士尼卡通風,米奇、唐老鴨、白雪公主,應有盡有。

介紹達文西時,使用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畫風;而介紹凡高時,則是抽象派油畫風。

80cm大翻頁▽

書中書▽


二、切入角度巧妙,激發閱讀興趣的同時,也為孩子提供了寫故事的樣板

這套書的內容編排巧勁十足,採用了多種切入方式,孩子們能夠一下子就被吸引到故事中。

比如,講J.K.羅琳的故事時,用類似於「從前,有……」這樣的傳統故事形式開篇:

在英國的鄉村有個叫喬安的女孩,

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給妹妹黛安講自己編的故事。


講海倫·凱勒的故事時,用海倫·凱勒和莎莉文老師的對話形式開篇:

海倫·凱勒:

親愛的莎莉文老師!在我遇見你之前,我生活在一個洞穴般的世界裡。

……

莎莉文:

你站在門口,好像在等媽媽。我一下馬車你就跑了過來。

……


講起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宮崎駿時,用一封小朋友的書信開篇:

宮崎駿爺爺,您好!

我很喜歡您製作的動畫,特別是《龍貓》和《懸崖上的金魚姬》。

我也想像爺爺一樣,做出有趣的動畫,

但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到?

我媽媽說您非常忙,但請您一定要抽空告訴我!


講到樂高發明者哥德弗雷德時,用一場「大火」的場景開篇:

「著火啦!著火啦!」

玩具工廠濃煙滾滾,火舌亂竄。

消防車趕到時,工廠已經成了一堆廢墟。


此外,還有「拋出問題」、「設置懸念」、「人物對比」等開篇方式。

這不僅增加了孩子們閱讀的樂趣,還能幫他們積累寫作的開篇方式。

要知道,開篇對於一篇作文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學會了寫開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三、拓展內容豐富,開發思維方式,讓孩子在動手實踐中吸收知識

讀完故事後,孩子們還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繼續深入閱讀,並自己動手參與到故事中。

第一種方式:書後拓展部分

在每本書後面,專門安排了拓展部分,孩子們可以了解人物的成長線、生平大事、職業特點等,還能動手實踐,參與到故事主題中。

拓展部分由4個板塊構成:

①人物介紹

主要幫助孩子們從多個角度認識名人,包括名人的成長軌跡、主要功績等,還以時間線的形式展現了名人的一生。

②詳情介紹

主要幫助孩子們了解名人作品的創作過程、與名人相交甚深的朋友、名人的成名之路等。

③職業介紹

從名人的職業延伸出去,包含大量的職業知識,告訴小朋友這個職業是做什麼的,怎樣進入這個職業領域。

這樣,孩子們就能夠將理想和生活聯繫起來了。

④活動一下

故事讀完了,再做些塗畫、手工,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動性,更可以加深孩子們對故事主人公的印象。

塗畫▽


塗色▽

手工▽

第二種方式:《伴讀手冊

除了每本書上自帶的拓展部分,每一輯還自帶一本《伴讀手冊》


孩子們可以配合平日裡最喜歡的貼紙,動手玩起來~


四、裝幀精美,畫質佳,有音頻伴讀,有贈品

這套書的整體裝幀精美,每一輯共20本書,放置在好看的硬紙盒中,閱讀方便,更容易保存。


內文採用全彩環保油印。畫質好,字號大小合適,閱讀體驗佳。


開本選擇16開(222mm×189mm,210mm×210mm),每本38頁左右,十分輕薄,攜帶和閱讀都很方便。

無論是在床上、書桌前,還是在戶外場景下閱讀,都是可以的。

而且,每一本書都配有音頻伴讀,可以做孩子們的睡前讀物,也可以輔助孩子們識字閱讀。

為了方便孩子取閱,每本書都標有序號,還特別用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色書封,加以區分。

這樣有內涵、有顏值、又有趣的「名人來了」,再加上超值的贈品、好聽的伴讀音頻,值得每個孩子擁有~

名人來了原價390元,小蘊優惠價195元 

【商品名稱】名人來了

【商品價格】原價390,小蘊優惠價195元 

【適合年齡】6~14歲

點擊原文,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楊紅櫻:要讓孩子讀喜歡的書
    楊紅櫻:要讓孩子讀喜歡的書     □本報記者 張良娟兒童閱讀究竟該誰做主?孩子們怎樣才能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日前,大型公益活動「為鄉村孩子定製『精神營養餐』」愛心大使、兒童作家楊紅櫻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曹文軒:讀不夠書,就寫不出話!孩子的閱讀黃金期,要讀經典書
    學好語文,已經成為眾多家長的共識,但閱讀和寫作,就像攔路虎一樣,阻擋孩子前進。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抱怨,他們說閱讀讀不下去,作文沒什麼可寫,對寫作萬分抗拒。寫作靈感往往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發。」他強調,讀書要讀好書、善書、良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閱讀經典是提高他們語文能力的明智選擇。
  •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並不是什麼書都能讀,家長要做好甄別
    現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不惜重金給孩子買了很多書。然而在我看來,給孩子讀書是一個非常慎重的事,並不是什麼書都適合給孩子看,作為家長在給孩子讀之前一定要做好甄別。
  • 孩子愛"看"不愛"讀"?從讀圖到讀字的過渡期 家長需要這樣做
    孩子愛"看"不愛"讀"?如何利用好這一時期幫助孩子順利進入文字閱讀階段?孩子只愛看繪本,不願意看文字書怎麼辦?專家們給出了一些過渡期親子閱讀的好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身邊要有喜歡的感興趣的繪本,能夠供其反覆翻閱,重複閱讀,這個非常重要。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次重複,都有意義!一定要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書,哪怕圖多字少。閱讀不僅是看的,還是聽的,讓孩子多聽聽故事,聽聽少兒新聞,傾聽的閱讀習慣培養,也是家長容易忽略,卻非常重要的。孩子現在喜歡聽,非常棒,多鼓勵!相信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孩子上小學以後,英語怎麼學見效快?這篇文章家長一定要讀一讀
    我有一個小侄女,因為父母去外地打工,所以一般都是我照顧。不光是照顧小琳的生活,學習也是讓我有點費心。在一年級的時候,所有的科目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唯獨英語讓人很著急。孩子就是學不進去,只是知道死記硬背。之後我詢問了好多育兒領域的朋友,他們告訴了我很多的方法,總結了幾個,如果你家孩子英語方面也有問題,一定要看一看!
  • 原來書可以這樣「讀」?
    這三大愛好好像是普世的,其實這裡的「讀書」,指的就是讀一些「閒書」,嚴格來講,男女嘉賓實際上可能也沒有什麼能真正拿得出手的愛好,但他們的話又不能這樣講,因為這樣講就顯得沒有文化,顯得太low了。所以你們如果真的沒有什麼愛好,以後也可以說喜歡「讀書、旅遊、聽音樂」。其實大家都願意看些不動腦筋的書,專業類書籍厚得像塊磚,看著頭疼,還要考試,頭就更疼了。
  • 父母讀點書,是孩子一生之幸
    前幾天還看到另外一件事,除了沒有造成孩子死亡,奇葩程度和這件事差不多:因為10歲的孩子上網課不認真,一位媽媽要拉著孩子跳海,幸好獲救,被救上來之後,還辯稱自己就是「嚇唬嚇唬」孩子。我想,如果那位媽媽讀過點關於家庭教育的書,就會明白,打罵、威脅都是無效的家庭教養方式,除了讓自己更崩潰、讓孩子更沮喪,別無所長。
  • 為什麼有錢人,從小就逼孩子看這類書?教授: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經常看《百家講壇》的家長,也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從古至今,不管是哪個領域的佼佼者都喜歡讀歷史。比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員工都知道他喜歡看歷史書;萬達集團總裁王健林在接受採訪時直言:「我學歷史,我喜歡歷史」;央視知名主持人白巖松,表示不僅要看歷史,還要逼著孩子學歷史。為什麼有錢人,從小就逼孩子看歷史書呢?
  • 大量閱讀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那要看讀什麼書
    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閱讀。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
  • 孩子熟睡了,可以讀會兒書了!
    本來今天是要拍視頻的。要發我申請百家號通過之後的第一個視頻。但是很可惜。因為電腦網頁百家號打不開。一直捯飭了半天也沒有解決。所以就錯過了時間。晚上備了課,改了作業,哄了孩子之後,也就不好意思再拍視頻了。
  • 《文心》:不會讀書,這本民國語文書一定要看!
    現如今有很多人把讀書當作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但是真正要讀的時候才發現,想讀和會讀根本不是一回事,一來是自己不知道讀什麼書,二來有的書讀了之後不能理解作者的意思,讀了等於白讀。對於有這樣顧慮的人來說,讀一讀《文心》必不可少,這本書裡有關於讀和寫的基礎知識,不但指點方法,並且著重訓練。
  • 讀書一定有益嗎?這幾類書不如不讀,坑害孩子不淺,很多學生在看
    想要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勢必要讓孩子多讀書,不過,書的種類成百上千,孩子應該讀哪些書籍?是不是所有的書都能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當然不是,有一些書籍非但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反而可能會誤導孩子,導致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受到影響。
  • 孩子剛上學,每天讓他讀20分鐘的書,很牴觸到點就停,咋辦?
    兒子7歲,剛上一年級,老師讓培養閱讀習慣每天讀書20分鐘,可孩子很牴觸,看時間讀,到點就停,怎麼辦?我女兒今年上2年級,剛剛經歷過這個階段,最近也一直在培養她的閱讀習慣,說說我們的做法。而到《一隻想飛的貓》這本書時,內容比較長,要讀完一本後再打卡,語言也沒第一本幽默風趣,所以女兒不喜歡,每次都要喊著讀,十多天才讀了一點點,沒法辦法,十一期間是我陪著讀完的。您看我女兒的例子,對感興趣的書,不用督促,自覺去讀,而且因喜歡故事,真正的學會了書的內容,了解書的深意。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量。事實也證明,讀課外書的數量和質量,影響著孩子語文的成績和其他科目的成績。但是在讀課外書的方法上,我們一直處於散養狀態。我們認為讀課外書,留出時間讓孩子自己讀就行。結果是孩子只是看那些校園暢銷書:如《爆笑校園》《米小圈上學記》《尋寶記》等快餐讀物。孩子往往挑選自己讀得懂的書,有趣、搞笑的、刺激的書。
  • 給孩子選書誰做主?少兒圖書館館長:孩子首先要是一個「讀者」
    一個人什麼時候讀書,讀什麼書,其實沒有必然性,很多書在功能上具有相同性,當然經典書是要讀的,但不是『這本書就要在3歲的時候讀,那本書就要在5歲的時候讀 』,閱讀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使孩子愛上閱讀,達到一定的閱讀量,孩子的學習能力、思維發展自然會得到提高,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變成一個讀者,而不是一個必須讀我讓你讀的書的讀者。
  • 你可能正在給孩子看「兒童不宜」的圖畫書
    這樣的友情,是真正的友情嗎?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看什麼樣的圖畫書?這給出版社和家長們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開卷的書業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少兒繪本網店暢銷TOP100裡,有24%的書,主題都關於幼兒的情緒、情商、習慣、性格養成以及行為管理等等,年銷售十萬冊起步,排名靠前的更是累計銷售百萬冊以上。
  • 白巖松:孩子長到10歲,這類書不但要鼓勵看,還要和孩子一起讀
    它帶給孩子的是一整套思想體系1)開闊眼界,拓展胸懷眼光能看得多遠,思想就能走多遠,要讓孩子開闊眼界,打開格局,歷史是最好的敲門磚。白巖松說:閱讀是一條令人生畏的道路,若是一開始就學習正書,會使他們很快失去興趣。從孩子感興趣的閱讀出發,這讓孩子更容易養成閱讀和傾聽的習慣。
  • 讀大學一定要去大城市?受益一生的解釋在這裡!
    眼下正值2020年高考季,近日,俞敏洪在直播中建議高中生在填報志願時有兩條原則:第一,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越遠越好;第二要去大城市,不一定是北上廣深,武漢、西安也可以。 在最後他還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到哪個城市去上了大學跟過去住。
  • 別再瞎讀了!一份清單告訴你孩子什麼年齡讀什麼書
    有研究證實,學齡前兒童的讀寫萌發能力,能預測孩子未來的閱讀力與學習力。如果學齡前孩子的讀寫萌發能力好,當孩子在學齡期,便在吸收知識方面表現出出色的能力,閱讀能力也呈現「從爬樓梯式到直升機式」的進步。除了學齡前,學齡期孩子閱讀也有不錯的收穫。
  • 小學的孩子不能只看「米小圈」!寒假讀一讀這3套書,有趣又有料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寒假期間,非常適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尤其是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閱讀的重要性相信家長們都清楚,但「讀什麼?」卻是個大問題。有讀者曾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家孩子上小學2年級,很喜歡看《米小圈上學記》之類的書,我感覺書裡的內容沒什麼營養,但是孩子就是喜歡看,我要不要制止他?在我看來,諸如「米小圈」、「馬小跳」之類輕鬆搞笑的漫畫書並不是洪水猛獸,家長沒必要制止孩子閱讀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