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火書店蔦屋書店設計師領銜設計 重慶將打造城市書店文創新地標

2020-12-14 瀟湘晨報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 向菊梅)7月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五洲世紀文化投資集團(下稱五洲世紀)獲悉,重慶市「十三五」文化產業規劃項目五洲書店當天舉行「大師設計」籤約儀式,日本最火書店蔦屋設計團隊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俄羅斯冬奧會場館主創建築師Matthew Priestman將項目擔綱主設計,這標誌著該項目進入緊鑼密鼓籌備期,預計明年10月完工開業。

據介紹,蔦屋書店被稱為日本最火書店,日本約一半人是它的會員,被評為世界最美二十家書店之一。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曾與蔦屋書店合作過4次,設計了最經典也是蔦屋創始人增田宗昭最認可的作品,同時還設計了一些地標建築如葉之教堂、Open House及 Google 和 YouTube 的日本辦公室等。英國著名建築師Matthew Priestman作為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駐中國西南地區代表,曾擔任俄羅斯2014年冬奧會綜合場館主創設計師,過去以各種餐飲為主要業態的普通商業體九街,在Matthew Priestman團隊手中就煥然一新,成為全國聞名的「夜市經濟」新名片。籤約現場Matthew Priestman稱,此次將為五洲書店設計一隻「黑匣子」——一間高8米、寬10米、長20米的24小時未來書店,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沉浸藝術融為一體。

五洲世紀董事長徐登權表示,五洲世紀斥資7億多元打造五洲書店,項目位於九龍藝術半島門戶灘子口,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是中國迄今最大的單體書店綜合體。五洲書店將是「蔦屋+誠品」結合體,主要涵蓋雕塑、恐龍博物館、個性閱讀體驗區等120多個業態,呈現20萬種80萬冊海量圖書,有25米高、9米寬的彩虹書牆等地標,將成為重慶首個集文商旅於一體的書店文創綜合體。

【來源:重慶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上海網紅新地標 2000平米蔦屋書店揭開神秘面紗
    蔦屋書店所在的這座歷史保護建築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1924年建成,現在更新之後修舊如舊,變身書店新角色。上海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店鋪製作人松尾祥平表示,蔦屋書店將在這個沉澱百年歷史風貌的空間裡,開拓下一個百年。在古典與現代、時間與空間融合的建築中,以「美育」為理念,在上海打造出一處能夠培養感性的美學樂園和精神棲居地。
  •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到國內變「鷹屋書店」?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到國內變「鷹屋書店」?來源:聯商網2017-03-09 13:26聯商網消息:起初有平臺透露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將於2017年初進駐中國,預計2017年1月18日在蘇州新區金鷹與廣場同步開業,讓業內人士還是小期待了一把,然而,2016年12月23日在南京金鷹新街口店率先開了一家G-TAKAYA書店,與蔦屋書店的英文TSUTAYABOOKS有點相似,果然蘇州金鷹開的書店也是G-TAKAYA,說好的蔦屋書店呢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正式開業 老建築裡打造文化地標
    2020年12月24日,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這家全新的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位於上生·新所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用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賦予閱讀儀式感,構築起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全新藝術文化策源地。
  • 中國首家蔦屋書店開業:增田宗昭能打破國內實體書店的魔咒嗎?
    10月18日,蔦屋書店杭州店正式對外開放。書店地址就位於西溪溼地東邊、天目山路北側的天目裡城市綜合體。被譽為北野武最愛的書店的蔦屋,初次進駐中國引起市場矚目,在疫情衝擊實體書店頻頻關門的現狀下,增田宗昭的經營法則和「生活提案」的設計,會帶來新的變化嗎?
  • 探訪內地首家蔦屋書店:日本的書店,有什麼不同-虎嗅網
    蔦屋書店終於來到國內每一個走進去的人都不可能空著手出來杭州蔦屋書店終於開業了。這便是蔦屋書店延續了一貫的理念:不僅售賣書籍,也售賣相關的生活方式。原來那是設計師李登廷的當代盆栽藝術裝置,一同來到蔦屋的,還有《雲遊》系列服飾。設計師提煉了南宋杭州西湖植物景觀的精髓,製成了新紋樣。細看襯衫的紐扣細節,也做得十分講究。單價1180元。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那麼本身對書或書店無感的那類城市人群,以什麼理由讓他們去到你的書店,或者能夠經常去呢?說下預約制,對於蔦屋書店這樣的品牌而言,新開店採用預約制非常有必要。一是疫情防控的要求;二是願意預約前來的都是蔦屋的潛在消費群體,因為他們提前關注到了這個消息;三是為店內的消費者提供了比較舒適的遊逛空間。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不可小看的「積分卡」 在代官山蔦屋書店負責設計總監的是原研哉,他在幾年前和增田宗昭的對談裡回憶道:「策劃代官山蔦屋書店的時候他(增田宗昭)跟我說,近年日本尿褲的銷量產生了變化,成人用的尿褲超過了嬰兒用的,我們一直注重於TSUTAYA這個給年輕人的項目,但現在必須認真地面對成人了。」
  • 蔦屋書店
    去打卡了去年平安夜新開的蔦屋書店,在上生新所裡,這個地方的公共運輸實在捉急,它在延安路高架的下面,四條地鐵劃出來的方塊中間,無論哪條地鐵出來都要走一公裡多路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生活方式」有了,可它是家好書店嗎?
    記者 | 林子人1繼杭州天目裡店之後,日本蔦屋書店的第二家中國大陸門店將於今日在上海開幕。這家蔦屋書店坐落於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Columbia Circle),它位於有「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園區由萬科改造更新後在2018年重新開放,形成了集辦公、娛樂、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業態於一體的國際化文化藝術生活圈。
  • 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是如何孵化自有品牌的?
    文|華麗志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背後的出品方,是一家日本體驗式零售的領軍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以下簡稱「CCC 集團」)。文具品牌 Hedera 的誕生便是如此:在日本,女性佔到了 CCC 集團旗下零售商 Tsutaya 和蔦屋書店用戶的一半。在截止到2017年底6400萬 T-Point 會員中,購買文具的消費者關鍵詞包括:女性、30~40多歲。再根據這兩個關鍵詞,CCC 進一步篩選出最受歡迎的商品價格區間。
  • 2020中國書店大會|書店老闆們都在關注哪些書店
    龍固新(湖南德思勤投資公司董事長):不久前在中國杭州開了第一家店的蔦屋書店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外國書店品牌,蔦屋書店很好地將空間設計和用戶的讀書體驗結合到一起,根據不同的選址設計不同的場景,打造了功能全面,且具有差異化的書店用戶體驗;在國內,值得關注的書店也有很多,比如方所,它是在本土誕生的,因其對中國消費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創新型內容
  • 老建築打造文化新地標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鄭鈞天)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24日開業。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由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更新改造而來,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上生·新所」內。
  • 最貴一本書將近40萬元,揭秘上海蔦屋書店的獨一無二
    1993年出生的陳清政是一樓人文社科、自然區域的「生活提案顧問」,此前曾在方所等書店工作,在他看來,蔦屋的作為書店的特點是「更在乎顧客在看什麼」。「生活提案顧問」除了提供所在區域的專業服務,還負責主題展陳的策劃。上海蔦屋的核心理念是「美育」,首次推出的專題是「城市美學踐行者」,讀者可以在一樓西側找到這個主題桌。「上海蔦屋正是城市更新的成果,我們本著這個理念推出了開業提案。」陳清政介紹。
  • 海量圖書、彩虹書牆……重慶將新添一家33000平米的書店
    未來打卡文藝書店又有新去處!7月6日,記者從九龍坡區獲悉,重慶一家文化產業投資企業與日本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設計團隊舉行了「大師設計」雲籤約儀式,雙方將在九龍坡區灘子口重點打造一座書店綜合體。
  • 老建築變身文化新地標,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
    近日,被譽為「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又迎來了新的「打卡地標」。沒錯,就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據了解,這是繼杭州天目裡蔦屋書店之後,日本蔦屋書店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二家門店。其地理位置正坐落於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
  • 華南首家蔦屋書店!為什麼是深圳?為什麼是中洲灣C Future City?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日本總人口僅為1.24億人,蔦屋書店擁有7000萬會員,超過了日本總人口的一半。 在全世界,蔦屋也已經成為了新零售領域的現象級的存在。不僅僅是做書店,蔦屋通過書籍、電影和音樂,把書店打造成了年輕人傳遞生活提案的文藝場所。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預約名額爆滿,讀者迫不及待打卡文化新地標
    遍布全球的蔦屋書店截止到2019年12月底,打造出蔦屋書店的CCC株式會社在全球經營著約1198家門店,蔦屋書店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在書店品牌的世界排名中也位居前列。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選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2020年最應該去的52個地方」之一等。
  • ...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開在上生新所裡的蔦屋書店到底有什麼...
    如果對上生·新所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次蔦屋書店的選址具有特殊意義。這個此前並沒有長期對外開放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之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於 1924 年建成。據悉,設計團隊當初採取了先保護、再展示、後利用的方式,保留了原有建築中的壁爐、柯林斯柱等特色部分,讓上海的蔦屋書店看上去極具古典建築的美感,也多了一絲內斂。上海蔦屋書店共有兩層。一樓以「磨練知性」為主題,分布了文學、人文自然等主題圖書,大量原版書籍、雜誌和古書等散落在各個主題區中;二樓以「收穫感性」為主題,包括諸多收藏類藝術、攝影和設計書籍。
  • 「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開在上生新所裡的蔦屋書店到底有...
    這一次,上海老建築獨特的外在與內在生活方式書店的結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如果對上生·新所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次蔦屋書店的選址具有特殊意義。這個此前並沒有長期對外開放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之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於 1924 年建成。
  • 蔦屋書店首次與中川政七聯手開店,文創空間還能這麼玩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來蔦屋奈良的新店不僅能看書、喝咖啡、看展覽還能把百年雜貨帶回家關於日本蔦屋書店,它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