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穴之次髎詳解

2021-02-07 針協中山

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這是一個區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肌膚之間有粘連,這種粘連,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毛病的外在表現,而婦科的一切疾病,都與胞宮緊密相連。在八髎區域進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從外而內調理胞宮。衝脈、任脈和督脈也都起於胞宮。督脈主一身陽氣,任脈主一身之血,衝脈則為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要靠他們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內臟器官的神經血管會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的氣血的總開關,務必暢達無阻。胞宮健康了,婦科問題沒有了,困擾女性的很多雜病,比如失眠、便秘、愛生氣、急躁、慵懶等,都會自然消失。

【取穴法】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腸俞與脊椎正中線中間,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與無名指相等距離分開按放,各手指尖所到達之處,食指為上髎,中指為次髎,無名指為中髎,小指為下髎。

【適應症】治腰痛、婦科病及生殖、泌尿系疾患的要穴。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腰痛、腰脊痛、帶下、痛經、月經不調、遺精、陽痿、淋證、遺尿、癃閉以及下肢麻痺等病症。

痛經一症,多因氣滯血瘀或寒溼凝滯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與痛經部位很近,為局部取穴方法。又因腰骶部與督脈、足少陰經和腎臟關係密切,督脈與衝、任同出胞宮,「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調理衝任、壯腰補腎、理氣活血、調經止痛之功。可使衝任之脈、通暢,氣血旺盛,通行無滯,經血吸引下流,通則不痛。故近代針灸醫家已把次髎穴作為治療痛經的經驗穴了。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是足太陽膀胱經腰骶部的重要腧穴。從腰以下挾脊骶骨部是足少陰、足太陽和督脈循行所過之處,因督脈貫脊屬腎,足少陰腎經絡膀胱,足太陽經循膂絡腎,此三經與腎聯繫密切。腎主生殖與發育,又主二陰,膀胱主儲尿和排尿,所以《金梅花詩鈔》說:「其主治功用舉凡下焦前後陰、大小腸及腰腿諸症,無不包羅」,而《經穴主治症》則云:「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說明次髎穴具有補腎壯腰、清利溼熱及理氣化瘀調經等功效。

下期內容更精彩,敬請期待喲!


相關焦點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詳述八髎穴(上、次、中、下髎)!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八髎穴針灸定位--八髎的體表定位
    八髎穴不是一個穴位,它是一組穴位,所以合稱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個點,左邊四個右邊四個,分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們腰骶的部位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附視頻
    2,次 髎 [liáo] 穴:利尿止遺、調經止痛次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穴義】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名解】次,與上髎穴相對為次也。髎,孔隙也。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臨床實用!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神奇的八髎穴,用了就知道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骶骨後孔共4對,分別稱為上、次、中、下髎,合稱八髎穴。《素問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間」,《針灸大成》也載:「八髎總治腰痛」,說明八髎四穴同為治療腰痛的要穴。近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對其功效主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八髎穴 -治療婦科,男科的要穴
    這裡是全球最大的養生加油站—「黃帝養生」公眾微信號huangdiys_2013!粉絲數已經突破一百萬人!八髎(liáo)位於膀胱經上,位於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兩側各四個,總共八個,故稱八髎穴。髎,孔隙也。
  • 性功能要穴新八髎的取穴方法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 八髎穴:女性的福穴!
    八髎(liáo)位於膀胱經上,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兩側各四個,總共八個,故稱。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臨床實用!建議收藏!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性功能要穴—新八髎的取穴方法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患者伏臥位,取準雙側次髎穴,常規消毒後,用30號毫針刺入2—3寸深,當病人小腹內有沈脹或酸麻感時,用小幅度瀉法捻轉毫針,留針 20一30,留針期間行針l一2次。對寒凝型痛經可加灸收效更速。【適應症】:痛經。氣滯血瘀、寒溼凝滯、氣血虛弱之痛經。【釋義】: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後孔。
  • 八髎穴,女人的氣血開關!
    、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們腰骶的部位,其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經常按摩搓揉此處,可以補充元氣,滋養腎精。  八髎穴中的「髎」一般來講在人體當中穴位以「髎」來命名的,這樣的穴位一般來說就是一些骨縫或者說有孔的位置上才稱為髎,而且這個孔是比較深的。  比如像人體上一些穴位:肩髎、天髎都是骨頭上大的骨縫或者是骨頭上重要的標誌。一般在骨縫上的穴位都叫「髎」穴。
  • 次髎穴(Cì liáo xué)
    2 出處《針灸甲乙經》:女子赤白瀝,心下積脹,次髎主之。3 穴名解次即第二,謬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2]。次,有位次、順序之義。此穴在第2骶後孔中,居上髎穴之次,故名次髎[3]。4 所屬部位骶部[4]5 次髎穴的定位標準定位:次髎穴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後孔處[5]。
  • 八髎穴 原來有那麼神奇的作用
    什麼是八髎穴所謂八髎穴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
  • 提高性功能八髎穴定位—八髎的體表定位
    八髎穴不是一個穴位,它是一組穴位,所以合稱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個點,左邊四個右邊四個,分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們腰骶的部位
  • 八髎穴位位置圖和作用,八髎對女人的作用(八髎視頻)
    八髎穴,有八個點,左邊四個右邊四個,分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們腰骶的部位,其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經常按摩搓揉此處
  • 【敦敏堂養生】神奇的八髎穴,用了就知道
    督脈主一身陽氣,任脈主一身之血,衝脈則為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要靠他們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內臟器官的神經血管會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的氣血的總開關,務必暢達無阻。
  • 每日一穴:上髎
    上為下之對,髎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謬穴所在,本穴位居第一,故名上髎。出處《針灸甲乙經》:女子絕子,陰挺出,不禁白瀝,上髎主之。穴名解上為下之對,髎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髎穴所在,本穴位居第一,故名上髎。上,《說文》:「上,高也。」髎,有深空之義,在此意指骶後孔。此穴在第1骶後孔中,為骶後孔之最高者,故名上髎。特異性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八髎穴之一。
  • 八髎的體表定位
    最後定下髎---即s4骶後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線旁開1cm左右。孔徑0.5cm,針刺深度1cm。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這是一個區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