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臨床實用!

2021-02-12 針刀學堂



上 髎 [liáo] 穴: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婦科病

上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也是膀胱經、膽經的交匯穴;左右雙穴,位於骶部,當髂後上棘與中線之間,適對第1骶後孔處。

【穴義】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上髎穴的功效與作用:

調理下焦,通經活絡,壯腰補腎

上髎穴主治病證:

大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帶下,陰挺,遺 精,陽萎,腰痛等。

現代又多用上髎穴治睪丸炎、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腰神經痛、下肢癱瘓等。

上髎穴的穴位治法:

刺法:直刺0.8~1.0寸。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法:按摩者雙手重疊加以按壓,或自己以拇指在前、四指在後的姿勢,兩手抵住腰部,以中指用力按壓穴位,如果不確定穴位的正確位置,可以對整個腰部的平坦部分都加以按摩。

經常按摩能補益下焦,清利溼熱。上髎具有調經活血、壯腰補腎的功效,對於痛經、閉經、白帶、子宮脫垂、小便困難、陽痿、遺精、陰部癌癢等症有不錯的緩解作用,也可用於膝蓋冷虛疼痛、鼻衄、痙攣、腹部脹痛、腿部浮胂等症狀的改善。

上髎穴的配伍:

配三陰交、中極、治小便不利。

配次髎、中髎、下髎,治月經不調。

配中極、關元、關元俞、三陰交,治遺精、早洩。

配氣海、血海,有調經止帶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帶下。

上髎穴研究進展:

對婦科炎症的治療和各種手術後的創口癒合均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次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

【穴義】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

【名解】次,與上髎穴相對為次也。髎,孔隙也。次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次髎。

次髎穴的功效與作用:

次髎穴具有補益下焦,強腰利溼的功效。

次髎穴位於腰骶部,近於腎臟和胞宮,腎與膀胱相表裡,故可治療婦科疾病和男性病。

次髎穴臨近於二陰,故常配合其相關腧穴治療前陰病,婦科病及腰部疾病。尤以治療痛經為最,也是八髎穴中最常用的腧穴。

次髎穴主治病證:

疝氣,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小便不利,遺精,腰痛,下肢痿痺。

現代又多用上髎穴治睪丸炎、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腰神經痛、下肢癱瘓等。

次髎穴的穴位治法:

次髎穴最好採用叩擊,將手握一個空拳,用拳背這個位置去叩擊腰骶部,雙手可以同時叩擊,叩擊的力量一定要大點,有明顯的聲音出現,刺激它,才可能通過骶神經孔,傳遞到盆腔裡面去,來刺激裡面的臟腑。

次髎穴的配伍:

配委中主治腰骶疼痛。

配三陰交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配腎俞、中極、三陰交,治痛經。

配腎俞、氣海、百會、足三裡,治直腸脫垂。

配商丘、湧泉,有健脾補腎,暖胞宮的作用,主治痛經不孕。

配腎俞、環跳、足三裡、陽陵泉、懸鐘,治腰疼、下肢痿痺。

配關元、三陰交,有調理下焦,活血調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帶下。

中髎穴(zhōng liáo)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次髎下內方,適對第3骶後孔。

【穴義】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

【名解】中,與其餘三髎穴相對位處中部也。髎,孔隙也。中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中髎。

中髎穴的功效與作用:

中髎穴具有補益下焦,強腰利溼的功效,是治療下腰疼的常用穴位。中髎穴臨近於二陰,故常配合其相關腧穴治療前陰病、婦科病及腰部疾病。

中髎穴主治病證:

便秘,洩瀉,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帶下 ,腰痛等。

現代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性功能障礙、泌尿感染等病證。

中髎穴的穴位治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7壯,艾條灸5~10分鐘。

1、八髎穴位對我們人體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特別是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

2、對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經常按揉腰骶,促進腰部的氣血通暢,對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關鍵作用和意義。

中髎穴的配伍:

配足三裡治便秘。

配殷門、承山,有舒經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疼,下肢癱瘓。

配關元俞、三陰交,有調經清熱利溼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

配合谷、足三裡,有理氣和胃調腸的作用,主治腹脹,便秘。

配秩邊、陽陵泉,治下肢疼痛。

配腎俞、關元俞、歸來、三陰交,治月經不調。

下髎穴(xiao liáo),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骶部,當中髎下內方,適對第4骶後孔中,布有第四骶神經後支和臀下動、靜脈分支。

下,與上三髎穴相對所處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下髎穴的功效與作用:

下髎穴具有補益下焦,強腰利溼的功效,是治療下腰疼的常用穴位。下髎穴臨近於二陰,故常配合其相關腧穴治療前陰病、婦科病及腰部疾病。

下髎穴主治病證:

少腹疼痛,腸鳴洩痢,大便下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疝痛,陰癢,腰骶痛,下肢癱瘓,及坐骨神經痛等。

下髎穴的穴位治法: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按摩下髎穴的手法:下髎穴最好採用叩擊,將手握一個空拳,用拳背這個位置去叩擊腰骶部,雙手可以同時叩擊,叩擊的力量一定要大點,有明顯的聲音出現,刺激它,才可能通過骶神經孔,傳遞到盆腔裡面去,來刺激裡面的臟腑。

下髎穴的配伍:

配足三裡、天樞,主治洩瀉;

配風市、崑崙,主治腰痛;

配長強、承山,主治便血;

配腎俞、中極、次髂、三陰交,主治痛經;

配大腸俞、脾俞、足三裡,治療慢性腸胃炎;

配築賓、太溪,有補腎調經,和血止血的作用,主治痛經崩漏;

配風市、崑崙,有祛風除溼,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疼,下肢痿痺。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關於舉辦「針刀微創臨床應用人體標本解剖班」的通知

為了進一步規範針刀技術,普及針刀基礎理論知識,提高針刀操作技術水平,增強利用針刀技術更廣泛的為患者服務的能力,推動全國針刀醫學的發展,由北京萃博針刀醫學研究院主辦、北京王九針刀醫學研究院承辦的「全國第二十五屆針刀醫學新進展培訓班」(針刀臨床技能進展系列培訓班,項目編號Ⅲ2020331401016)定於2021年1月15日-2020年1月23日在浙江中醫藥大學舉辦「針刀微創臨床應用人體標本解剖班」。本次學習培訓特邀請國內著名針刀資深專家前來授課,並邀請省內外針刀專業醫師進行學術交流。

本班將原針刀基礎班、綜合班、解剖班、手法班、頸腰椎病專題班中臨床效果獨特、安全且容易操作的內容融為一體,採用課堂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老師與學員互動教學方式,包教包會,負責到底;本院以:學即會,正規教學授精髓,會即用,臨床實踐見療效為辦學宗旨。以中西醫結合、理論聯繫實際,以求新、求實、求效、求專、求精的辦學特點,為您的臨床診療技術登上一個新臺階。學員學習後想要進修者免費安排,學完心中有疑惑者可免費再學,請以上各相關專業醫生屆時參加。

【培訓對象】凡從事骨科、風溼科、疼痛科、針灸推拿科、針刀、軟傷科、麻醉科、康復理療科、內科等各級醫院、門診、診所的臨床醫生均可報名參加。王海東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顧問、甘肅省中醫院風溼科主任李樹明老師: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針刀專委會理事、針刀醫學臨床實訓專家張遠景老師:北京王九針刀醫學研究院特聘教授、針刀醫學臨床實訓專家龐繼光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顧問、針刀醫學臨床實訓專家秦寶和老師:北京王九針刀醫學研究院特聘教授、針刀醫學臨床實訓專家趙新娜老師:北京萃博針刀醫學研究院特聘教授、針刀醫學臨床實訓專家

【培訓內容】

教 學 內 容

日   期




針刀治療概述、針刀醫學四大基礎理論;

針刀醫學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針刀醫學六大組成部分、針刀治療的機理、四部八法、操作方法。

1月16日(全天)

1月16日(全天)

星期六星期六













①針刀治療項韌帶損傷   ②針刀治療胸鎖乳突肌損傷  ③針刀治療肩胛提肌損傷   ④針刀治療頭夾肌損傷

1月17日(全天)

星期日



①針刀治療肩周炎 ②針刀治療岡上肌損傷   ③針刀治療岡下肌損傷    ④針刀治療菱形肌損傷   ⑤針刀治療三角肌滑囊炎  ⑥針刀治療肱二頭肌短頭肌腱炎

1月18日(全天)

星期一



①針刀治療網球肘 ②針刀治療肱骨內外上髁炎 ③針刀治療滑囊炎

1月19日(全天)

星期二

①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②針刀治療腰椎管狹窄症 ③針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④針刀治療腰椎側隱窩狹窄症 

1月20日(全天)

星期三

①針刀治療腰段棘上韌帶損傷 ②針刀治療棘間韌帶損傷

③針刀治療腹外斜肌損傷   ④針刀治療腰肋韌帶損傷   ⑤針刀門診治療、示教

1月21日(全天)

星期四

①針刀醫學臨床中關於局麻藥利多的應用與風險防範

②針刀醫學臨床診斷與治療中與疼痛醫學治療手段結合思考

③針刀門診治療、示教

1月22日(全天)

星期五


①針刀治療骶棘肌下段損傷  ②針刀治療梨狀肌損傷
③針刀治療臀中肌損傷   ④針刀治療慢性臀部肌損傷

⑤針刀門診治療、示教

1月23日(全天)

星期六

髮結業證、學分證,換發票

1月23日

星期六

以上課程以實際安排為準。

【相關證書】

1.學員結業後由學會頒髮結業證,並授予國家Ⅰ類中醫學繼續教育學分證書(60學時,計10學分)

2.辦理證書:請帶2寸彩照2張,身份證複印件及職稱證、學歷證、執業醫師證複印件(辦理結業證、學分證及上網認證用)。

【培訓時間】(2021年1月15日 全天報到)

2021年1月16日—1月23日 (學習8天)

【培訓地點】杭州中醫藥大學

【相關費用】培訓費:6000元 (包括培訓註冊費、培訓費、資料費、臨床見習、手術觀摩、考察調研等費用。培訓期間食宿由會務組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報名辦法】請及時填寫報名回執表並傳真或發電子郵件至組委會,我們將根據回執情況提前半月向您寄發培訓報到須知,告知詳細的培訓日程安排及其他具體事宜。

【通聯方式】報名及諮詢電話:18807480218(微信同號)

【聯 系 人】馮老師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臨床實用!建議收藏!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附視頻
    2,次 髎 [liáo] 穴:利尿止遺、調經止痛次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穴義】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名解】次,與上髎穴相對為次也。髎,孔隙也。
  • 八髎穴之次髎詳解
  • 詳述八髎穴(上、次、中、下髎)!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八髎穴針灸定位--八髎的體表定位
    最後定下髎---即s4骶後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線旁開1cm左右。孔徑0.5cm,針刺深度1cm。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這是一個區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
  • 性功能要穴新八髎的取穴方法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 八髎穴,女人的氣血開關!
    、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們腰骶的部位,其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經常按摩搓揉此處,可以補充元氣,滋養腎精。  八髎穴中的「髎」一般來講在人體當中穴位以「髎」來命名的,這樣的穴位一般來說就是一些骨縫或者說有孔的位置上才稱為髎,而且這個孔是比較深的。  比如像人體上一些穴位:肩髎、天髎都是骨頭上大的骨縫或者是骨頭上重要的標誌。一般在骨縫上的穴位都叫「髎」穴。
  • 神奇的八髎穴,用了就知道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骶骨後孔共4對,分別稱為上、次、中、下髎,合稱八髎穴。《素問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間」,《針灸大成》也載:「八髎總治腰痛」,說明八髎四穴同為治療腰痛的要穴。近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對其功效主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性功能要穴—新八髎的取穴方法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骶骨後孔共4對,分別稱為上、次、中、下髎,合稱八髎穴。《素問‧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間」,《針灸大成》也載:「八髎總治腰痛」,說明八髎四穴同為治療腰痛的要穴。近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對其功效主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八髎穴 原來有那麼神奇的作用
    什麼是八髎穴所謂八髎穴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
  • 八髎穴 -治療婦科,男科的要穴
    這裡是全球最大的養生加油站—「黃帝養生」公眾微信號huangdiys_2013!粉絲數已經突破一百萬人!八髎(liáo)位於膀胱經上,位於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兩側各四個,總共八個,故稱八髎穴。髎,孔隙也。
  • 提高性功能八髎穴定位—八髎的體表定位
    八髎穴不是一個穴位,它是一組穴位,所以合稱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個點,左邊四個右邊四個,分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們腰骶的部位
  • 神奇的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如何扎準
    骶骨後孔共4對,分別稱為上、次、中、下髎,合稱八髎穴。《素問‧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間」,《針灸大成》也載:「八髎總治腰痛」,說明八髎四穴同為治療腰痛的要穴。近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對其功效主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中髎穴
    【中髎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中髎穴的位置】    【中髎穴的位置】位於骶部,當次髎下內方,適對第3骶後孔處。   【穴名解說】    【中髎穴】經穴名,隸屬:足太陽膀胱經。    【名解】中,與其餘三髎穴相對處於中部也。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 八髎穴:女性的福穴!
    八髎(liáo)位於膀胱經上,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兩側各四個,總共八個,故稱。
  • 次髎穴(Cì liáo xué)
    2 出處《針灸甲乙經》:女子赤白瀝,心下積脹,次髎主之。3 穴名解次即第二,謬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2]。次,有位次、順序之義。此穴在第2骶後孔中,居上髎穴之次,故名次髎[3]。4 所屬部位骶部[4]5 次髎穴的定位標準定位:次髎穴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後孔處[5]。
  • 每日一穴:上髎
    出處《針灸甲乙經》:女子絕子,陰挺出,不禁白瀝,上髎主之。穴名解上為下之對,髎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髎穴所在,本穴位居第一,故名上髎。上,《說文》:「上,高也。」髎,有深空之義,在此意指骶後孔。此穴在第1骶後孔中,為骶後孔之最高者,故名上髎。特異性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八髎穴之一。
  • 每日一穴:中髎
    中髎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屬足太陽膀胱經。中即中間,髎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髎穴所在,本穴居中部,故名中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