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一品大員,為何頂戴所用的紅寶石會被嘉慶指責是逾制呢?

2020-12-14 左都御史

嘉慶帝以雷霆手段懲治和珅,從抄家到定罪不過短短十餘天的時間。如果我們仔細審閱和珅所犯的「二十款」大罪時,就會發現其中只涉及到「擅權」和「逾制」兩條。而且有些罪名定得十分草率,不僅重複而且有些不清不楚,純粹是為了湊「大罪二十條」這個數字。下面就以第十六條和十七條罪狀進行說明。

「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所藏真寶石頂有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其大罪十六」;家內銀兩及衣物,數逾千萬,其大罪十七。「

先來看大罪十六。「寶石頂」指的是清代官員帽子上的「頂戴」。清代官員的頂戴,分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的定製是:親王以下至一品官均用紅寶石,只是所飾的東珠數目來區別高下。

親王冠頂裝飾十顆,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九顆,郡王的冠頂裝飾八顆,貝勒的冠頂裝飾七顆,貝子的冠頂裝飾六顆,鎮國公冠頂裝飾五顆,輔國公、不入八分以及民公的冠頂裝飾四顆,侯爵的冠頂裝飾三顆,伯爵的冠頂裝飾兩顆,一品官的冠頂裝飾一顆。以上官員的頂戴均銜紅寶石。

吉服冠的定製是:親王至貝子均用紅寶石頂,一品官用珊瑚頂,二品官用鏤金花珊瑚頂,三品官用藍寶石頂,四品官用青金石頂,五品官用水晶頂,六品官用硨磲頂,七品官用素金頂,八品、九品均用鏤花素金頂。貢士用素金頂,舉人冠頂為銀座,上銜素金頂。貢生用鏤花金頂,監生、生員均用素銀頂。

和珅大罪第十六條,有兩句話,不加以解釋,一般人很可能就看不懂了:「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所藏真寶石頂有數十餘個」。什麼意思?和珅不是一品大員麼?清制,一品官的朝服,不是可以用紅寶石頂戴麼?怎麼還有「真紅寶石」一說?難道當時官員所用的紅寶石,都是假的?

這話還這是說對了。紅寶石的價格,十分昂貴,要找一顆巨大的、可以用作帽頂的紅寶石,不但十分困難,價格也貴得嚇人。所以,隨著一品官員的逐漸增多,這巨大的紅寶石,可就越來越難找了;即便找得到,也買不起。所以到了雍正八年(1730),朝廷正式更改官員的頂戴制度,除皇室和親王公卿外,一律以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寶石。

到了乾隆以後,這些冠頂的頂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稱作「亮頂」「涅頂」的代替了。例如,稱一品為亮紅頂,二品為涅紅頂,三品為亮藍頂,四品為涅藍頂,五品為亮白頂,六品為涅白頂。至於七品的素金頂,也被黃銅所頂替。

所以,和珅既然不是親王,真正的「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就不難解釋了。他家裡藏著「真寶石頂」,這就是屬於逾制了;何況居然還有「數十餘個」呢!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則是一句「明白話糊塗說」:家裡的金銀多得不計其數,尚且要被人指責是「糊塗話」,金銀再多,哪怕幾箱、十幾箱,總還數得過來,何況「整塊大寶石」是十分稀罕的東西,「且有內府所無者」,怎麼可能不計其數呢?單看這一句,就可以證明嘉慶帝並不想把和珅的問題真正搞清楚,更不想把實情公諸天下,只想稀裡糊塗地把和珅的家產沒收,就萬事大吉了。

再看第二條」家內銀兩及衣服件,數逾千萬」,這又是一句糊塗話。到底是銀兩數逾千萬,還是衣物數逾千萬?如果是銀兩數逾千萬,那對和珅來說就太少了,不是說和珅的家產有幾萬萬兩嗎,區區千萬能算什麼?如果是衣物數逾千萬,這數量又太多了。根據筆者推測,這裡的千萬並非是個具體數字,而是成千上萬的意思。

銀兩和衣服,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必須分別統計,決不能混在一起。堂堂的皇帝詔書,當然是經過許多翰林學士、大學士、軍機大臣細心打磨的,寫成這樣似通不通的樣子,決不是起草、審讀的人大意,而是故意要搞成這個樣子,讓人捉摸不透、不知所云。事實上,和珅的二十款大罪中,大多數都是這樣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內容,似乎嘉慶帝想要掩飾什麼一樣。

相關焦點

  • 嘉慶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到底說了些什麼?
    被選中的女子,極少數會成為皇帝的嬪妃;少部分被賜予給皇室親王、郡王作福晉;大部分則留在宮中,成為宮女,服侍皇帝和嬪妃。宮女雖然不是皇帝的嬪妃,但依然有被皇帝寵幸的可能;如果宮女在24歲還沒得到皇帝寵幸,就會被送出宮。和珅所迎娶的「出宮女子」,便是這類宮女。照說,這並非違規之舉,可既然皇帝說這有罪,那就是有罪了。
  • 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
    但見乾隆兩眼微閉,「口中喃喃有所語」,嘉慶凝神諦聽,終不能解一字。而站在一旁的和珅卻應答自如,並代乾隆授意嘉慶。這種情景,令嘉慶驚駭莫明,和珅所傳乾隆之言真與不真,無人敢去考辨,只要和珅自稱所傳乃乾隆之言,就具有神聖的效力,就連嗣皇帝嘉慶也不能不唯命是從。正因如此,人稱和珅為「二皇帝」。 此時的和珅,更加猖狂無忌,甚至敢於冒犯皇權尊嚴。
  •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來歷
    這是一首清人所作的詩,我們一讀感到作者「懷才」惹的禍,有滿腹的委屈。  但是,如果你知道這人是誰,就會覺得他姑惡不悛,罪有應得。  他就是《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同乾隆皇帝、紀曉嵐耍貧嘴的那個人--和珅,和大人!  和珅,字改齋,清朝滿洲正紅旗人,姓紐祜祿氏,生於1750年,靠他的高祖尼牙哈那有軍功,承襲了一個三等輕車都尉職位。
  • 和珅這麼聰明的人,為什麼不在倒臺之前就維護好嘉慶呢?
    《清史稿》:和珅繼用事,值高宗倦勤,怙寵貪恣,卒以是敗。仁宗嘗論唐代宗殺李輔國,謂:「代宗為太子,不為輔國所讒者幾希。及即帝位,正其罪而誅之,一獄吏已辦。」蓋即為和珅發也。而和珅幾乎是其後期政治的代言人,如果乾隆養肥和珅留給嘉慶,則嘉慶殺和珅時候必然要給和珅安放罪名,這必然會損害到乾隆的執政的「完美度」,以乾隆的性格似乎不大可能。(2)關於和珅的巨額財富。和珅肯定是乾隆朝的巨貪。但是和珅所謂的「八億財富」其實是清末民初才流行的,而「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則是清亡後《清稗類鈔》提出的。
  • 嘉慶問和珅:你為何要貪汙?和珅的一番話,讓嘉慶相當尷尬
    按照正常的程序,審理和珅這樣的朝廷重臣,肯定需要一段時間。但是,嘉慶此次卻極為果斷,前後僅用了十五天,就做出了犀利的判決,以一條白綾賜和珅自盡。嘉慶表面上非常憤怒,大罵和珅貪汙之行為,但心裡卻樂開了花,國庫立馬充盈起來,嘉慶睡覺都能笑醒,故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 和珅是乾隆留給嘉慶的一口大肥豬?事實卻是被乾隆的沽名釣譽坑死
    可以說和珅當時的家產竟然比清朝國庫的存銀還要多,甚至可以說從康熙到乾隆攢了三朝的存銀只有和中堂家產的三分之一不到,嘉慶皇帝一掌權就殺掉和珅的舉動也被世人認為,是為了抄沒家產以充盈國庫。「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也成為了一個常識刻畫在我們印象中,甚至於有些人說乾隆皇帝不殺和珅,就是留給兒子的一口大肥豬,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 嘉慶辦和珅:十一位總督表忠心
    初四,嘉慶專門發了一道上諭,譴責前方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惟思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矛頭已直指後臺的和珅。當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珅、福長安的軍機大臣之職,命其晝夜在大內守靈,不許出入,隔斷二人與外界的聯繫,將其軟禁在宮中。初五,給事中王念孫、御史廣興等紛紛上疏,彈劾和珅種種不法情狀,這可能是經嘉慶特別授意的。
  • 嘉慶是如何在和珅的攻擊中生存?又如何在15天之內玩死和珅的呢?
    上回我們聊到和珅不作不會死,緊抱乾隆老皇帝的大腿而得罪了新皇帝嘉慶,嘉慶已經對和珅起了殺心。但是,怎麼才能幹掉和珅呢?和珅經營這麼多年,和珅已經成了乾隆朝的不倒翁了。多少人想打倒他,結果倒黴的都是別人。嘉慶是個聰明人。他很清楚自己跟和珅的實力對比,尤其是乾隆還在的情況下。
  • 一品大員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說起古代的官職,我們經常說的就是幾品幾品的大員。在很多影視劇上我們經常看到七品縣令、一品朝廷大員等這樣的稱呼。對於這些官職,我們的感覺就是很多官員都有品級。其中級別最高的就是一品,很多人都覺得一品比較厲害。
  • 一意孤行,抄家和珅,若干年後的嘉慶為何黯然神傷?
    在他被嘉慶皇帝抄家後,家中竟然搜出了8億到11億兩的白銀,再加上各種奇珍異寶以及古董字畫,大清第一貪官非他莫屬。其他幾個歷史上的巨貪也遠遠不如他但讓嘉慶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15年後他卻會對這個結果感到十分後悔,這是為何呢?嘉慶在少年時期就十分的厭惡這位朝廷中的蛀蟲,但是乾隆帝在位的時候他扳不倒和珅。
  • 清朝官員為何「頂戴花翎」?
    如果其中某個大官因為某事被撤職,皇帝都會說一句:撤去頂戴花翎!由此可見,這看似普通,實則重要的冠飾,對於官員身份地位如何息息相關了。  清朝的「頂戴花翎」雖然是一體,但是卻由「頂戴」與「花翎」兩個部分組成。它是清朝官服制度中,特有的一種標誌官員品秩的方法。「頂戴」,俗稱「頂子」,是指那些大小官員們,但凡有官爵者,所戴冠頂上鑲嵌的各色寶石。而花翎,則是附戴在帽冠上的一種「冠飾」。
  • 頂戴花翎——清代「公務員」等級劃分
    藍寶石是全世界公認的帝王之石,屬高檔寶石,是五大寶石之一,位於鑽石、紅寶石之後。所以它理應配給更高級別的官員。紅珊瑚屬有機寶石,色澤喜人,質地瑩潤,生長於遠離人類的深海中,難以獲得。在中國古代,紅珊瑚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貴權勢,所以又稱為「瑞寶」,是幸福與永恆的象徵。
  • 嘉慶為何不敢對和珅耍威風:知道他有用,以及知道自己該韜光養晦
    相比較這些,嘉慶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在他上位之後,仍然對於和珅畢恭畢敬,甚至是不敢大勝斥責他,那麼為何會出現一個皇帝仍然要看大臣臉色這樣的奇怪事情呢?而嘉慶呢,他在有事情的時候甚至乾隆都不這麼見他,這就讓嘉慶只能去找和珅,而和珅若是在乾隆面前說幾句好話,那麼嘉慶才會被自己的父親接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嘉慶自然是不敢得罪和珅了。
  • 和珅之死:為何不提前和新皇嘉慶搞好關係,是不願意還是不行?
    從嘉慶皇帝登基到和珅被賜自盡,其實有四年的時間,一個待在乾隆皇帝身邊能取得多年信任的權臣,為何不選擇緩和與嘉慶皇帝之間的關係,或者向嘉慶皇帝示好呢?他無視嘉慶皇帝的行為和舉動,必定會讓自己在乾隆死後成為嘉慶皇帝的眼中釘,但和珅為何還是這樣做呢?要想充分了解和珅這樣選擇,還是要從嘉慶皇帝即位說起。和珅從古至今都是出了名的大貪官,這也是和珅後期做官最大的目的。
  • 聰明絕頂的和珅,能夠討好乾隆,為什麼卻不能搞定嘉慶呢?
    能夠和乾隆關係這麼好,絕對不只是靠著拍馬屁,他的腦子肯定非常好用。那麼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我們說,和珅並不是皇帝,他也不是以往的那種能夠廢立皇帝的權臣。他只是喜歡權力,喜歡錢而已。乾隆的生育能力還是非常強的,他一共有17個兒子。
  •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的錢都是哪兒來的?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一說,幾乎國人皆知,說的是抄了和珅一家的資產,竟然使一個泱泱大國的窮皇帝嘉慶,一下子變成了富皇帝。和珅的錢都是從哪兒來的?難道和珅真的僅靠貪汙就能貪來這麼多錢?如果真是這樣,早已動搖了大清朝的統治根基,別說嘉慶帝,乾隆爺縱然再愛小鮮肉,也絕不可能縱容和珅。
  • 嘉慶問和珅:為何要貪如此多的錢?聽完和珅的理由,嘉慶默不作聲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而根據歷史的記載,在和珅被抄家之後,從他的家裡抄出來的銀兩達到了十億兩以上。
  • 嘉慶為何迅速的殺掉和珅而沒有被滿門抄斬?
    嘉慶說:「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他甚至懷疑和珅蓄意謀反,所以要殺掉和珅。當相權威脅到君權的時候,君主必然採取行動。  和珅用條白練一了結了自己的性命。上吊前,他口佔一訣,為我們留下了下面的一首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
  • 為何乾隆一死,嘉慶就急忙處死和珅,真的是另有隱情?
    ,可是為何在他剛去世了之後,他的兒子嘉慶就立馬將和珅處死,並且還說他貪汙公款,這又是因為什麼呢?,也更不會是為了彌補國家的庫存而抄了他的家,因為當時國庫還是十分富裕,並且雍正爺給乾隆可是留了很厚的家底,而且我們的乾隆皇帝更是一個治國的好手,當時的國家可是十分富足,所以說對於他的這些錢自然不會動心,因此並不是衝著他的錢來的,那又是為何呢?
  • 和珅明知嘉慶可能對他下手,為何不趁早起兵造反?原因很簡單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民間俗語引言和珅在乾隆年間深受恩寵,但是乾隆皇帝一過世,嘉慶就對和珅下手了。嘉慶對和珅下手是必然,因為和珅不辦,嘉慶就吃不飽。很簡單,和珅家財萬貫,富可敵國,只有將他打倒,國庫才會充盈起來。一、和珅的實力據統計,當時和珅被搜刮出來的財富約是當時大清十幾年的財政收入總和,這個數據是驚人的,要是這些財富拿來充裕國庫和置辦軍隊,那麼國家的整體實力也會有大幅提高。顯然嘉慶帝的做法狠狠地打擊了這個在前朝權勢燻天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