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11月15日,第七屆中法環境月西南地區閉幕式暨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動啟幕儀式在昆明舉行。當天,首件在中國展出的菌絲藝術裝置作品《日之門#2》在昆明新迎新城揭幕。
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文化專員白洛華,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彭斌,雲南省政協委員、蔡冠深基金會執行董事蔡頌思等出席。
彭斌說:「中法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近年來,中國雲南與法國的交流活動互動頻繁。雲南省在法國舉行多場普洱茶、咖啡等產品的系列推廣活動,雲南少數民族歌舞也多次亮相巴黎等法國城市。2018年法國國家文化珍藏展在昆明舉行,這是一次規模大、檔次高、影響深遠的文化展覽。文化的交流,加深了雙方的理解和友誼。」
本次中法文化交流周期間,除展出由法國藝術家尼克·杜拉菲(Niko de La Faye)創作的作品《日之門#2》外,還將舉行《大美雲南》《雲南人眼中的法國》主題攝影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動,進一步深化中國雲南與法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以日晷為創作靈感的《日之門#2》,是一件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代藝術和生物材料領域創新科技的藝術裝置作品。尼克·杜拉非將日晷上的中國象徵符號以幾何構成的語言進行展示。大地與太陽不停歇地共舞,陽光的變化節奏標記著時間的流逝。作為在中國展出的首件菌絲藝術裝置作品,《日之門#2》採用菌絲環保材料製作而成,將在昆明展出至明年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院研究員楊祝良介紹,作為蘑菇真菌的根部,菌絲是真正生態環保的材料。具有耐火、可降解等特性,在自然環境中180天就可以完全降解,並能作為養分回歸自然。高度環保的物理特性,使菌絲成為極有前途的創新材料。
白洛華表示,創立於2014年的中法環境月,由法國駐華大使館主辦。通過每年在中國各大城市開展系列活動,提高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並加強中法兩國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合作。第七屆中法環境月的主題是「保護生物多樣性」,通過一系列活動鼓勵人們採取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珍惜大自然。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思凡
責編:黃璐
編審:沙蘭梅
終審:李嚴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