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普通跑者的骨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久坐不動人群的骨關節炎發生率為10.2%;專業跑者的骨關節炎發生率為13.3%。
對於坐多久就算久坐,其實並沒有一個非常標準的規定,但是一般來說,應該避免久坐超過90分鐘。
你是不是覺得不運動,可以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這樣就能保護關節了?
實際上這是個誤會。
人體雖然可以比作一架精密的儀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減少使用就可以延長它的壽命,尤其是對於關節部位來說。
關節軟骨本身是「被動」的,因為缺乏血管,它需要靠周邊關節液以及軟骨下制養血管來提供養分,而這個過程,需要一種「壓力差」來轉化。
有了適當的運動刺激,關節滑液就能在關節內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
相反,如果久坐不運動,關節腔受到的刺激不夠,關節液也無法釋放,無法供養,起不了潤滑劑的作用,而且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
久而久之,關節就失去了保護,關節損傷的機率自然會增高,平時如果不運動的人在需要運動時,骨骼、肌肉、韌帶、軟骨等結構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可能不足,更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如果太久沒運動,無法堅持跑步的話,建議進行健走,健走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
每次快走40分鐘,大概6000步,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成年人的運動量。大家也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量增加或減少。
建議大家在久坐30~40分鐘後,就起來伸個懶腰,稍微活動一下,或者做做健身操,這樣更有利於脊柱和關節的健康。
都說「人到七十古來膝」,可很多人還沒老,膝蓋怎麼也疼上了?其實當我們做不同動作時,膝蓋都在承受著壓力。
圖片來源於:京醫通
膝蓋跟人一樣,壽命是有限的,一般在60年左右。一旦膝蓋「燈盡油枯」,將要面臨的是各種各樣的膝關節疾病的折磨。
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骨關節炎患者超過人口總數的 10%。換算一下就是說:每 10 個人裡就有1個人的膝蓋老了。
「關節軟骨」作為膝蓋的中流砥柱,大概有1~2毫米。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分擔壓力和減少摩擦,相當於跑道上的橡膠,能夠幫助膝蓋緩衝運動時的力量,進而保護關節。
隨著時間推移,膝關節這個「精密的機器」會出現老化,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也會跟著萎縮,對膝關節的保護能力也就相應減弱,產生疼痛、行動不便的機率更是會成倍增加。
因此,注重「關節的日常保養」便成了關鍵。
在堅硬地面上進行所有的劇烈運動,都會加重對膝關節的磨損,如下蹲、跑步、跳繩還有跳舞等。地面越堅硬,給膝蓋造成損傷的程度越大!
延長膝關節壽命並不是少用少動就可以。恰恰相反,長時間久坐不動,會造成肌肉無力、僵硬,並不能起到保護膝蓋的作用。
年紀越大,越要注意膝關節肌肉群的鍛鍊。
當我們在爬山或者上下樓時,無法避免地要進行「單腿承重」的過程。如爬樓梯時,膝蓋負擔的重量會瞬間增為體重的4倍左右,對膝關節有害而無益!
圖片來源於:京醫通
屈膝:最常見的就是掃地時,長時間的彎曲能夠加重關節磨損和疼痛。
跪坐:最常見的就是用抹布擦地板時,將髕骨的壓力全部壓到股骨上,會增加軟骨損傷的風險
1、找把椅子,雙手背在椅子後,後背儘量靠近椅背,最好墊個靠墊;
2、膝關節處墊一個泡沫軸,或者把厚浴巾捆成圓筒狀也可,將膝關節墊高;
3、肩部放鬆,腰背挺直,小腿前後自然晃動;
4、若是膝蓋有舊傷,則可用健康側小腿託著受傷側進行運動。
這招看似簡易,其實對於膝關節的肌肉鍛鍊效果十分明顯。
在小腿完全懸空的情況下,僅僅通過重力作用就能夠強化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簡單方便療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