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整座屬於三重簷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築,並且在歷史上也曾歷經被毀和重建。
大觀樓是在清康熙二十九年,即公元1690年由巡撫王繼文興建,乾隆年間,孫髯翁為其撰寫一百八十字長聯,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而後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毛澤東評價其「從古未有,別創一格」,大觀樓也因這一長聯而成為與黃鶴樓、嶽陽樓、鸛雀樓齊名的中國四大名樓。
清道光八年,即公元1828年清政府對大觀樓進行整體修葺,並且增建為三層,到了鹹豐三年,即公元1853年鹹豐皇帝更是為其題寫了「拔浪千層」的匾額,可惜的是,在鹹豐七年,即公元1857年,長聯與樓全部都毀於兵災之中。
想當年,大觀樓、湧月亭、澄碧堂等一系列的景觀建築建成以後,「周圍添築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韻士,選勝登臨者無虛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迎來眾多達官顯貴臨湖宴飲,眾多騷人墨客登樓歌賦。
到了清同治三年甲子,即公元1864年的仲冬時節,雲南署提督馬如龍在操練兵馬時聽說了「大觀樓」被毀的原委。聽後,他甚覺惋惜,便出重資籌備重建「大觀樓」。
歷經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在同治五年,即公元1866年的春天完工。重建之後的大觀樓,瓦礫之場依然金碧之區,再次成為省城的第一名勝,風採不減當年。
在大觀樓重建之後的光緒年間,由於大水致使大觀樓兩廊皆圮,樓亦傾斜,於是在光緒九年即公元1883年,由當時的總督岑毓英進行了重修,並且在重修大觀樓的同時,在東西兩側增修了東西廂房十六間。
光緒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總督岑毓英請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趙藩以楷體重書了孫髯翁的那幅長聯,在進行刊刻之後又重新懸掛在了大觀樓的兩側。
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樓閣」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
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