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起的戰爭中,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伊拉克戰爭
美國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國家,至今為止也僅僅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在兩次大戰中它抓住機會發了一筆橫財,開始發展本國的經濟,因此二戰後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在其成為霸主後野心不僅沒有得到滿足,反而到處挑起戰爭,其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伊拉克戰爭。
薩達姆給伊拉克帶來的影響
提到伊拉克,很多人就會想到薩達姆,當初他通過石油貿易發展了國內的經濟,使得伊拉克國內一片繁榮,成為當時中東地區較為富有的國家。除此以外他還對國內的醫療、養老、教育、住房實施了免費的政策,可以說無論男女老少都不用為以後的生活擔憂,整個伊拉克國民的生活水平要比周邊國家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此政策放到現在就連美國也做不到。
薩達姆為了壯大本國的實力開始挑起戰爭
雖然當時的伊拉克已經富得「流油」,但薩達姆卻不滿足現狀,他覺得想要發展壯大伊拉克,就必須加強國內的軍隊建設,巔峰時期他的軍隊人數高達140萬人,其中包含了九十五萬正規軍和四十五萬預備役,無一不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且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士兵。
由於有著充足的資金,這些士兵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軍事部署上也是面面俱到,海陸空都有強大的防禦進攻能力。薩達姆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開始挑釁周邊的國家,科威特就是其中一個。
美國自詡「世界警察」,為了不影響本國的利益,仗著自己的實力不顧別國反對,以他們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發起進攻。本以為伊拉克會憑藉地理位置的優勢讓美軍付出慘痛的代價,但沒想到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薩達姆的百萬雄師就被成功擊退,大量的戰鬥機被掩埋進沙漠,坦克也被遺棄在了路邊,說好的百萬雄師,難道就如此不堪一擊嗎?
百萬雄師的真實情況
事實上說起來是百萬雄師,但其實真正和美軍交手的數量遠沒有這麼多,首先在開戰前,軍隊15%的將領和士兵就被美國收買,包括薩達姆的親信在內,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美國攻入巴格達的時候,伊拉克大多數士兵都沒有反抗選擇投降。
而那些沒有投降的士兵則被美軍直接殲滅,在他們剛開始進攻時,伊拉克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再加上薩達姆決策上的失誤,伊拉克軍隊根本無法招架美軍的攻擊,而且當時的部隊中分為兩個派系,誰都無法信任對方,內部出現問題自然使得美軍輕鬆將其拿下,這也給世界各國提了個醒。
還有一些人因為不想參加戰爭,更不想做叛徒投靠到美軍陣營,乾脆當了逃兵回老家,最後剩餘的那部分則被薩達姆遣散,他本想留著這些士兵東山再起,甚至還在一些偏僻地區藏了不少武器,很多資金也存到瑞士銀行,但沒想到美國居然會這麼狠,直接將他逮捕審判,絲毫不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薩達姆十分自豪的百萬軍隊,就這樣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