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一部叫做《頭號玩家》的電影點燃了朋友圈。
打遊戲、贏億萬大獎、拯救地球,以至於一位影迷在豆瓣寫下「這是一劑遊戲宅的春藥」的評論。
不過電影與現實的邊界很快就消融了。在5個月後的雅加達亞運會英雄聯盟表演賽中小組賽中曾被韓國隊擊敗兩次的中國隊逆風翻盤,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英雄聯盟冠軍。
勝利還在延續,11月,2018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在韓國仁川文鶴競技場舉行,IG3比0戰勝歐洲戰隊FNC,奪取隊史S系列賽首冠,這也是LPL歷史上S系列賽的第一個冠軍。
於是幾乎在一夜之間,與電競有關的語境改變了,不再是誘人墮落的毒藥,而成為了青春、激情的代名詞。從事電競的那群人呢,也似乎一瞬間從「頹廢網癮肥宅」搖身變成為國爭光的「頭號玩家」。如此巨大的反差令人更加好奇他們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或許只能由他們本人回答。
「在我們那個年代,父母不可能同意我搞電競」,談及年少時的電競夢,貴陽本土V1Z電競俱樂部創始人王磊(化名)嘴角不由得泛起一絲苦笑。
藍襯衫、西裝褲,中規中矩的平頭,從如今的王磊身上很難看出他有過逃課翻牆去網吧、連續泡170個小時的「光輝」歷史。不過在王磊眼中,自己那時絕不是簡單地傻玩,他接觸過較專業的CS團隊,也在ESWC(電子競技世界盃)比賽中拿過不錯的名次,但最終敵不過家人的怒火,「她將我的鍵盤、滑鼠都扔到了火裡。」
09年大專畢業,王磊去了廣州,一度因為工作繁忙擱置了電競夢,「但其實心裡一直痒痒的,因為以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遊戲的陪同和與兄弟之間相互加油吶喊中度過的」。13年回貴陽後,一次偶然機會讓王磊發現原來那幫老戰友雖各自成家立業,但仍在線打CS,於是組建一家電競俱樂部的想法開始在他腦海裡萌芽,「如果能幫助年輕的電競熱愛走向成功,那也算延續了當初的夢想」。
當年父母強烈反對的「陰影」還在,所以這次王磊選擇瞞著妻子悄悄進行,然而妻子在知道事情後卻出乎意料地支持,這令王磊信心大增。
籌備俱樂部,前期最困難的就是「人」——合適的合作夥伴、合適的管理者及教練和隊員,幸運的是在17年,王磊先後遇到了劉雲和張霖。
和王磊曲折的電競路不同,劉雲的夢想一直在自己的規劃之內。18歲那年他遞交給父母一份《十年計劃書》,將什麼時候打上職業、什麼時候退役轉型都列得清清楚楚,之後劉雲的人生軌跡基本將計劃書的時間線完美複製。退役後,學中英雙語播音的他拒絕了電視臺的邀請進入騰訊工作,以貴州騰訊互娛省經理的身份被派駐貴陽,後辭職在貴陽創辦了貴州首家以電子競技為主營業務的專業賽事執行策劃公司——盛合互娛,從而與王磊結緣。
「其實在王磊之前就有其他人找過我,都是曾經有電競情懷,現在有錢了想圓夢的大老闆」,經過認真考慮後劉雲選擇了與王磊合作,「一家俱樂部的成敗資金是一方面,但比起只砸錢不管事的『金主爸爸』,我更需要的是一個王磊這樣的事業合伙人。」
王磊與張霖同樣屬於一拍即合。後者雖然只有23歲,但已然屬於電競領域的「老將」。張霖高中時就靠著LOL代練掙錢,現在統帥著在貴州本地打英雄聯盟頗有名氣的GP戰隊,是其第三任隊長。兩人在一場電競比賽中相識,在知道王磊組建俱樂部的想法後張霖毫不猶豫選擇加入,「和長沙、重慶和成都這些周邊城市相比,貴陽電子競技環境的發展並不理想,不過貴州選手的單項成績在全國的排名都比較靠前」,因此張霖無比希望能將貴州本土電子競技團隊發展起來,「我希望能讓現在喜歡電競的孩子們少走些彎路」。
2018年底,貴陽V1Z電競俱樂部在花果園的一間出租屋內誕生了。整個俱樂部分為CS和英雄聯盟兩個部分,前者由有經驗的職業選手組成,主要負責為俱樂部在大賽中衝成績,為此,王磊專門請來了自己的老戰友熊冰來做主教練。
「他一叫我就來了」,熊冰曾經拿到過WCG三星電子杯大賽貴州賽區的冠軍,當時的隊友拉他一起去外省打比賽,但考慮到年齡大了得有份穩定的工作,經過痛苦的掙扎熊冰最終選擇了在職業生涯上升期放棄電競。王磊找到熊冰時,他已經自己開店做起了老闆,「但我真正的夢想還是電競」,年輕時熊冰就渴望能帶一支隊伍,所以現在格外敬業,每天早早去自己店裡轉一圈就匆匆趕到俱樂部帶著隊員們訓練、復盤、總結;各種比賽錄像都是看了又看,「店裡家裡的事全靠老婆打理」。
因為自己曾經做過選手,所以熊冰格外知道自己手下的這幫兄弟最需要什麼,「職業選手在技術方面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關鍵是心態」;因此每次大賽前熊冰都會與隊員們進行一對一交流,希望他們能儘量放鬆心態,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在被問到對俱樂部的未來有何期望時,王磊、劉雲、熊冰的回答不約而同:隊員們有一天能站上最高領獎臺。
「這個願景並不僅僅是為了俱樂部的現實發展」劉雲隨後又補充解釋道「我們這幾個人沒有生活在電競最好的年代,對於電競多少有些屬於自己的遺憾,所以如果有一天我們親手培養出來的選手能夠站在我們曾經夢想過的位置上,那將是另一種形式的圓滿」。
假如單純的以比賽成績論英雄,戴明和金鑫已經算是佼佼者。
在CS的江湖中,他們一個雄踞世界16強,一個則是全國四強,然而即使有不錯的戰績傍身,兩人依然因為所在戰隊解散一度被迫考慮退役然後換個穩定的工作。
「電競俱樂部很多,但穩定的只有站在金字塔尖的那一兩個,其餘的在經歷幾起幾落後就解散了」,回憶「失業」在家的那段日子,戴明描述整個人會越來越慌,「雖然代練會有些收入,但你心裡知道那不是長久之計」
就在戴明開始認真思考退役的時候,接到了同樣遭遇俱樂部解散的金鑫一起來貴陽試試的邀請。金鑫是浙江人,卻與貴陽頗有淵源。他的第一個電競偶像是有「國內最強天才」之稱的Savage,而後者的籍貫正是貴陽,這令金鑫對這片土地充滿了好奇與嚮往。後來為了走職業化道路,金鑫16年時在貴陽呆了半年,印象很好,因此今年年初在前輩的介紹下,他毫不猶豫地叫上戴明一起成為了這座電競新興之城的兩名「貴漂」,來到了V1Z俱樂部。
「很喜歡這裡,因為穩定」,金鑫告訴記者,由於職業賽事體系的不成熟以及之前代理發行商的缺席,目前CS在國內的用戶基數不大,從業選手更是少於英雄聯盟,「這造成投資人覺得看不到回報,俱樂部倒閉與失業成為家常便飯,但這裡給人的感覺不一樣,老闆不急功近利,有種安定感。」
不過戴明和金鑫仍然會思考以後的道路,「就我現在的年紀而言退役之後做什麼已經是近在眼前的事情」,90年的戴明有時候會羨慕比他更為年輕的那些選手「職業電競選手生命周期短其實不是年紀大了就腦力下降,更多原因在於隨著年紀增長雜念多壓力多了,在心無旁騖這件事上不及年輕隊員。」
有這種感慨的不止戴明。「艾克貓」是V1Z俱樂部英雄聯盟隊的教練兼一隊隊員,這支以張霖帶領的GP戰隊為基礎組建起來的隊伍平均年齡只有17歲,因此今年22歲的「艾克貓」看小隊員們時已經有了「就像看當年的自己」的感覺。
尚處當打之年,「艾克貓「坦言自己現在更享受作為「選手」的身份,但在俱樂部負責人劉雲和他聊天,希望他能兼職教練協助張霖管理隊員的訓練和生活時,「艾克貓」依然很快同意了,「電競是碗青春飯,吃不了一輩子,得早點為退役鋪後路,做教練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艾克貓」每天與和隊友們做著同樣的訓練,作為多年笑傲貴州電競圈的GP戰隊第四任隊長,他對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依然充滿渴望,「會繼續為夢想奮鬥,但也會為將來的生活努力」他如此說道。
相比戴明、「艾克貓」的現實煩惱,相當於俱樂部青訓營的英雄聯盟二隊隊員們的生活要單純許多。
09:00—12:00 訓練
13:00—17:30 訓練
19:00—22:00 訓練
22:00後:復盤分析總結
這種典型的高三式日程表連接著一套「嚴酷」的淘汰機制。「每個人每個月都有自己的考核指標,達不到就面臨淘汰」,之所以如此,王磊和劉雲有自己的考量,「人們只記得住冠軍,電競領域尤其如此,小隊員的優勢在於滿腔熱血,拼勁足,但有時候現實和夢想有差距,我們作為過來人得替他們把關,如果這塊實在出不來,趕緊糾錯才不至於耽誤他們的前途」。
被淘汰了就意味著和電競絕緣嗎?答案不盡然。
根據騰訊電競與騰競體育共同發布的報導稱,電競產業崗位種類已超100種,人才缺口更是超過50萬,這裡的缺口,自然不會僅僅是職業運動員。
「電競需要站在鎂光燈下的『主角』,但作為整個產業而言,幕後的『配角』同樣重要」。劉雲以賽事轉直播舉例,每個比賽選手都需要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角兩種鏡頭,一場比賽至少需要300個鏡頭,這還不包括花絮,區別於傳統賽事的難度要求電競導播不僅需要有過硬的導播技術,還必須要懂電競遊戲,知道該抓哪個瞬間,「而能達到這個標準的,現在少之又少」。
為了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V1Z俱樂部與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合辦了電競專業,囊括了偏理論的電競心理學與偏實務的轉直播、賽事策劃執行等課程。
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V1Z俱樂部經常會發現一些打比賽的好苗子,比如現在英雄聯盟二隊的海濤、「有點魚」就是從校隊挖掘過來的。儘管日常訓練任務繁重,俱樂部仍然為這樣的學員選手留出了充足的文化課時間,劉雲表示,這是希望每個隊員都能在職業選手之外擁有更多的選擇。
這兩年電競形式大好,有不少家長主動聯繫俱樂部和學校,想把孩子送來,開心之餘劉雲加強了把關力度,「說到底,能進入這個行業的絕非是成績不好只知道打遊戲的網癮少年,進入之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頭號玩家',只有在認識清楚後做選擇,才是對自己,對電競負責。」
記者:朱希 張丹 榕二燕
編輯:楊秀攀
審核:宋小茜
統籌:魏成華
歡迎轉載
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附上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