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雲南西盟佤族自治縣城前路過一個叫「博航」的村落,本想在觀景臺拍些風光照片,但時間不對,中午的陽光特別強烈,拍出的照片也不好看,但這裡的一段玻璃棧道挺有意思,大家很嗨的玩了一下。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西盟當地的佤族建築房屋設計者、民俗文化學者三木最,他帶我們進村,給我們講解當地佤族的歷史與民俗風情。
他告訴我們現在全世界佤族一共有一百多萬,但在我國境內就有40餘萬人,剩下的居住在緬甸等其他地方。佤族有很多種分支,習俗略有不同,1962年統一定名為佤族,現在西盟是全國唯一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
村裡轉完他帶領我們來到村邊的歌舞文化祭祀場地,他告訴我們佤族歷史上重視對神靈的祭祀,敬重原始古樸的祭祀宗教文化活動,特別是「拉木鼓」、「播種節」、「接新水」、「取新火」等都要舉行祭祀活動。
在佤族最古老的祭祀文化中,「獵人頭祭谷」是最有神秘色彩的一種祭祀活動,是用活生生獵回來的人頭,在「獵人頭祭谷」歷史傳說中,最開始是是村寨部落裡奉獻者自願獻身給神靈,而後來自願捐獻者越來越少以後,在各個部落裡就開始爭奪人頭,演變為部落的戰爭。選用的祭祀者也是有條件的,多數為是男性,特別是要身強體壯、且具有絡腮鬍子的男子,這樣的人頭對逢年祭祀的效果更好更加靈驗,能使村寨部落的莊家五穀豐登、消災驅邪。
這種用活人祭祀的活動直到1958年才正式結束。據說是毛主席對進京的佤族頭人說現在解放了,要講究人人平等,獵人頭是殺人犯法的,可以改用其它動物的頭來替代。
此後佤族就開始用動物的頭做祭品,結束了上千年的野蠻血腥祭祀歷史。佤族人喜歡牛,把牛作為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財富,是財富和嚮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徵。在佤族村寨部落裡,人們宰牛或「剽牛」祭祀活動後,都會把牛頭寄存在家裡好好地保護起來,特別是做祭祀活動的牛,都會把它的頭寄存在最神聖的地方——龍摩爺聖地。每個村寨部落都有「龍摩爺」聖地,是神山神靈聚集的地方,是人與神對話的地方。村寨部落一般要舉行裡重大事物活動的時候,人們才會來這個地方先進行祭祀活動,祭拜神靈、祈願祈福。
西盟縣城不大,城裡居住居民只有7000多人,縣城是也是新建的,是2000年從老縣城搬遷到這裡的,縣城的建築保留了佤族傳統的「杆欄式」建築風格,具有地方文化的民族特色。三木最起先是帶領著其他的成員參與設計了縣城的民族建築風貌改造,同時他為我們介紹了佤族建築元素的相關的一些文化。
我們的到來也受到了當地旅遊部門的歡迎,在「窩朗房」為我們擺上了「窩朗晏」,「窩朗」是佤語,意思是指最高級別的部落首領或當地說的頭人,據說「窩朗晏」是首領最高級別的宴席,同時展示佤族民族風情。
這裡的「窩朗晏」看似長桌宴,但同普洱看到的長桌宴略有不同,如果那邊是「豪華版」,這裡則是佤族飲食的「基本型」,保留著原始部落裡最古老樸實的一種飲食文化,都是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菜餚,我最喜歡這裡豬肉、雞肉、小魚,鮮嫩得不得了。
大家有了普洱長桌宴的經驗,宴席開始就是一頓先狂吃,一則是這裡的各種菜餚都是天然沒有汙染,口感非常好;另外知道接下來就會有敬酒的佤族朋友,不能空肚子喝酒。
三木最告訴我們佤族人樸實彪悍,是一個粗狂奔放、熱情好客的民族,是好酒並與酒會友的民族,是喜歡和實實在在的朋友喝酒的民族。
果然菜過五味佤族朋友來敬酒了,他們都是當地的普通人,但歌聲卻是高亢嘹亮,餘音繞梁,各個都是好嗓子,一下子痴迷了我們。
佤族有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叫《阿佤人民唱新歌》,就是出自這神秘的西盟佤山。
佤族人以黑為美,以壯碩為美,性格豪爽,敢愛敢恨。這裡敬酒同普洱的烈性白酒不同,是一種以「小紅米」為原料自己釀造的水酒,只有十幾度,但喝酒的杯子要大很多了,而且必須一口乾掉。
雖然酒的度數不高,但對於不善飲酒的人來說還是一件痛苦的事,但阿佤人的熱情你怎好拒絕呢?
佤族人的歌聲實在太美了,給我敬酒時故意遲疑了一下,就為多聽一首歌,實在太喜歡他們的原聲派質樸歌曲。他們的敬酒規則是你不喝我們就不停的唱下去。
當然了第二輪敬酒就是交杯酒或者「抱抱酒」了,這是友誼的加深,也是情誼的繼續,不把你當外人了。
第三杯酒是「坐下酒」,把酒論英雄,情深意更長。
三木最跟我介紹了佤族喝酒時候的「啊」酒文化,「啊」是佤語,是我們倆個的意思,意思就我倆喝一杯,我敬你一杯的意思。佤族的「啊」酒文化是大家共用一個酒杯,把團結和友愛傳遞下去的意思,這才是佤族酒文化的精髓。他說這喝酒的習俗是源自佤族永不滅的火塘邊的故事,一日勞作後,人們回到家裡與家人及親戚朋友團聚在家裡的火塘邊,邊閒聊邊喝著自釀的水酒,這就是佤族人喝酒的最高境界。
古時這裡部落、族群很多,相互之間戰爭與資源爭奪激烈,佤族人一直在並不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生存,部落與朋友間的信任有時靠的是「一杯酒」。佤族「共用一個杯,同飲一壺酒」的「啊」酒文化,其實就是用一個杯子喝同一壺倒進去的酒,這樣可以防止在酒裡面下毒,意思就是告訴朋友喝這杯酒你放心,大家都是一樣的。
我們不僅同飲了一杯酒,還做起了「接龍」遊戲,就是喝酒前找好下一位接受者,一位位傳下去,傳遞著友愛與真情,這是一種佤族喝酒的習俗,這是「啊」酒文化的精髓。「接龍」酒使用的是最大的杯子,喝之前要灑一點敬天地敬祖宗,然後一飲而盡,爽!
「窩朗晏」結束後我們來到一個廣場上參加篝火晚會,這裡已經來了很多遊客,這個祖國大西南、雲南最南邊的偏僻小鎮一點都不寂寞啊!
先是當地姑娘、小夥子表演一些歌舞節目,一下子顯示了佤族人的強悍一面,小夥子身體健壯,舞姿硬朗,大刀耍起來威猛異常,仿佛讓我看到當年衝鋒陷陣的叱吒身影。
而姑娘們的「甩頭舞」更是讓人大開眼界,肆意狂妄,頭在轉、發在揚,激情在飄蕩。
佤族女孩的飄逸與不羈盡顯無疑,這是一個有歡樂有激情、敢愛敢恨的彪悍民族。
接下來是晚會的高潮,全體參與的篝火晚會,大家圍在一起唱歌跳舞,沒有了佤族與遊客之分,人人都是參與者,手挽著手跳起來。
舞蹈與啤酒、歌聲與激情,此時誰能不醉,誰能還淡定呢?
歡樂到深夜,抹黑找到房間睡覺。早上起來我又驚呆了。
我能告訴你我住到了稻田裡嗎?這是一個稻田酒店,四周都是水稻,也太原生派了吧。
哈哈,可能不是季節或者是我睡的太死了,我怎麼沒有聽到「蛙聲一片」呢?
(本文經三木最審核修改,增加了大量內容)
作者:書影;微信:shuying-916 ;QQ:1154429719【微信公眾號:sy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