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民族民間醫藥現狀淺述

2021-02-22 少數民族研究
佤族民族民間醫藥現狀淺述

趙 霞, 倪 凱

(雲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 雲南 昆明 650223)

關鍵詞: 佤族;民間醫藥;概況

佤族,雲南特有的15個少數民族之一。我國大約有39萬多人,主要分布於西至薩爾溫江,北至耿馬孟定南汀河一線;東北至耿馬四排山;東至瀾滄雪林,西盟中課;南至孟連的「阿佤山區」。其位處東經99度~100度,北緯22度~24度[1]。佤族與漢、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錯雜居。使用佤語,沒有文字(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派語言工作者對佤語進行了深入調查,於1957年設計了一種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佤族聚居地多屬於亞熱帶低緯度地區,雨量充沛,山多林密,氣候溫熱,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豐富的動植物是佤藥的來源。但「阿佤山區」也是瘟疫的流行區,是瘧疾、天花、霍亂、痢疾、肝炎、流腦、肺結核等疾病的高發區[2]。佤族醫藥作為我國民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皆起源於生產、生活和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為本民族防病治病、生存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在廣泛應用。

1 理論依據[3]

佤族醫藥的理論依據,是以樸素的辯證觀點為基礎的。佤醫認為,宇宙萬物皆由「天、地、風、水、木、火、石、氣」8種物質組成,每種物質都由神所賦予,每種物質都有特性和作用,還有其規律性,這種規律性不能改變,否則會引起各種物質間與人的不平衡不協調,就會導致疾病。配伍用藥時,佤醫也主要是以「8種物質」為基礎,協調物質間的關係,以達平衡。

2 疾病分類[4]

佤醫主要是以得病部位和疾病特徵來對疾病進行分類和命名的。以部位分類和命名的疾病有:澀奪(saexdion即肝病),澀鬧(sacxhnao即肺病)、澀送拉(xaexsouglaxv即腳痛)、澀蓋(saexglih即頭痛)、澀整(saexdai即手痛)、澀都(saexdu即胃痛)、澀更瓦(saexvaing即腸炎)、澀西安(saxiang即骨痛)等等。以疾病特徵分類和命名的疾病有:澀畏(saexhouig即定時來的,間日瘧)、澀巴(saexbax即感冒)、澀挖(saexvung即中暑)、澀龍(saexloung即腹瀉)、澀維(saexvid即惡性瘧)、澀艾(saexngai即眼病)等。

佤醫還認為,「病有百種,有傳與不傳」之說。「傳」即為傳染,「不傳」即不傳染。傳染之病多在肺、肚之臟器,多屬於發熱之病,如肺結核、肝炎以及感冒等疾病屬於此範疇。例如:結核稱為「澀外」(saexoi),「外」(oi)是指一點點細小而看不見的東西被人染上了,「瘧疾」(saexhouig),定時來的疾病,是傳染而得的。

3 診斷[5]

佤族民間醫生對疾病的診斷方法較為簡單,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一問、二看、三號脈(診脈)、四頂指甲尖。並輔以一些迷信手段(如:看手相、看面相、看米、看卦等)對疾病進行確診,然後根據患者的病情對症下藥。

問:問患者姓名、籍貫、性別、年齡、個人史、婚姻、病因、病情、疼痛部位,以及冷熱,出汗、飲食和大小便等情況。問診對佤醫來說極為重要。特別是病史、病情的詢問比較細緻。

看:觀察患者神志、膚色、體型、五官以及形狀等。面紅髮熱多為傷風感冒或其他疾病所致;面黃蒼白多為貧血或腎臟疾病所致;皮膚及眼珠黃多為肝臟疾病(民間稱走膽)所致;面唇青紫多為心肺疾病所致。

號脈(診脈):佤族民間醫生號脈時一般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搭在患者腕部橈動脈搏動處,細心診察患者脈象及動脈搏動狀態,根據患者的脈象搏動情況來分析患者的病情及疾病部位。

頂指甲尖:醫生將自己的指甲尖頂在患者的指甲尖一頂一松,細心觀察患者指甲內血液循環情況。如風溼關節疼痛在左邊、左指甲的血液循環較慢;疼痛在右邊,右指甲內血液循環較慢;胃病左指甲血液循環較慢;肝臟疼痛左指甲血液循環較慢。

4 治療法則[4]

佤醫治療法則是根據其對病因的認識而確立的。

4.1 順法 「天地之病」用順法,天和地所致的疾病用順從的方法,因為「天地」不可違抗,只可服從,以調理天地規律與人體的相互關係,以達到康復為目的。

4.2 散法 風致之病用散法,風無形而常變化不斷,故用散發的方法治療。比如:風溼、中風等疾病,用「散」風的藥物治療例如常用黑螞蟻房、香樟樹枝、川芎等。實際上與中醫的「祛風」治療法基本相同。

4.3 潤法 「潤」是指「溼潤」,認為病因多由火引起,火得水而滅,故用潤法。例如燙傷、燒傷等病治療選用帶有水分較多的藥物治療,常用軟經草、茶葉、蜂蜜、熊油、蛇油等。

4.4 止法 「止」指停止、阻止的意思。認為病因可由「水」所引起,「水」即「水邪」,水邪而致病,採用止水法。例如腹瀉常用炒陳米、炒苡仁、炒茶葉、金花果等,這些藥多為帶有「果」或「根」的藥物,具有「堵」的效力,實際多為燥或收斂藥物。

4.5 清法 「清」指清除、排除或清理的意思。是指毒物和邪氣從口湧吐出來的方法。佤醫認為,吐法用法有其二,一是屬於「急性」的毒性反應,例如食物中毒,就用「急吐法」,使毒性能及時排出體外;二是「慢性」的毒性存在於體內,需要先清理腸胃或呼吸道,就用「慢性吐法」,緩吐而出,多用於病前的治療準備。

4.6 瀉法 「瀉法」與中醫的「瀉法」也接近,「瀉」是瀉出體內的結滯或有害積蓄,以採用排除邪氣和調節體內機能的手段。多採用緩瀉法,常用藥有大狼毒、芒硝、瓜蔞根、公叩下等。

4.7 補法 凡身體虛弱或久病體虛,採用藥食法或藥補法兩種治療法則。例如肺結核病久體虛,採用甜竹筍燉雞,可使體力大增。

5 藥物及主要治法

據滄源縣佤醫佤藥研究所掌握的資料,佤藥有1000多種,常用藥有300~400餘種。其中主要植物藥有:良母娘、塊根木蘭、金線吊葫蘆、刀殼樹、九股牛、小白雞(別名:白及)、小柿子、小響鈴、小野碗豆、小乖、小麻藥、小黃散、小蘭花、千裡光、小南香、山茅草、山大黃、山芝麻、大車前草、大葉風草、大芫荽、大蒜、大火草、大狗響鈴、三對節、馬鞭草、月出鬼逃跑、無根藤、牛舌頭草、牛尾巴蒿、木姜子、水燈盞、水冬瓜樹、皮哨子等;主要動物藥有:螃蟹、蜘蛛、蛐蟮、水蛭、螺螄、滾屎蟲、蜜蜂、斑蝥、蟋蟀、穀子螞蚱、知了、沙蝨子、蚱螞蟲、小嗣婦、馬陸、蜈蚣、山螃蟹、黃鱔、泥鰍、大蟒蛇、脆蛇、土狗等;主要礦物藥有:石膏、食鹽、鐘乳石、朱沙、硫磺等[6]。

5.1 佤醫治療方法[7]

外拔外包內服法。在穴位或患部,用刀劃破數個小傷口,然後用火罐拔吸。配伍草藥,如小乘塊根、血滿草根、紅蒿村葉、鹽膚木根、野棉花根、狗黑桃根各適量搗細加白酒少許,生熟各半盛入紗布袋內壓扁外包於患部。同時取桑寄生、樹蘿蔔、七葉一枝花、五葉草根、牛舌頭草根、酢漿草各適量,白酒1斤浸泡3 h內服。此方為佤族民間傳統用法,多用於內外科疾病。治療骨折、骨裂、扭傷、拉傷、跌打內傷瘀血、風溼性關節炎、肩周炎、風溼性偏頭痛等症。

外切外敷內服法。長刀一把用布帶包住刀口,用刀口面用力切壓腹部有硬塊疼痛部位10~15 min。然後取瓜葉上花葉、冰片葉、水淋果葉、血滿草根、狗黑桃葉各適量,搗細加白酒少許,在火上加熱盛入紗布袋裡壓扁敷在疼痛部位。同時取巖七30 g嚼細溫開水吞服。此法常用於內科疾病,治療下腹部內硬塊疼痛有療效。

推拿按摩外敷法。雙手拇指來回推拿按摩額前穴位、左右太陽穴、百會穴或疼痛部位各10遍,再從腦前向腦後梳理10遍。取熊膽草、八角楓葉、千裡光枝葉、酢漿草各適量,搗細加酒少許,火上加熱放入紗布袋裡壓扁敷在額前或疼痛部位,治療風溼性偏頭痛、遊走性風溼疼痛等症。

食療法。沒耐活烤黃研粉肉湯衝服或鮮品燉雞食,治療小兒久病或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消瘦症;黃花遠志根燉雞肉或豬腳食,治療婦女產後身體虛弱消瘦;野白薯燉豬肉或雞肉治療產婦缺乳汁;思茅松花粉調蜂蜜食用治療肺結核;猴竭配紅糖、糯米酒、雞蛋煮食治療婦女產後體虛貧血等症。

外敷內服法。取洗碗葉,野棉花根、鹽膚木葉、冰片葉各適量搗爛。在火上加熱,取出放入紗布袋裡敷在胃脘部位。同時取鹽膚木果實研粉放入蜂蜜內服,治療胃炎疼痛。大臘合種子胚乳部分配鱔魚1條剁成肉泥敷在患部,同時取翻白葉根、酸苔根各適量,紅糖為引煎水內服。治療淋巴結核疼痛等症。

放血內服法。在舌下、四肢指(趾)甲基部和額前,先用火烘至軟的大蒜、生薑、青蒿葉揉搽消毒,再用沸水煮過的針刺傷出血少許,然後再用上藥揉搽至止血即可。

外搽內服法。重樓研粉分2份,1份調水外搽傷口周圍,另1份用溫開水送服。治療家禽或被野獸毒蟲咬傷。田螺肉、食鹽各適量水浸泡塗擦患部周圍治療痔瘡。鍋煙子、食煙少許加水適量調成泥漿敷患處,治療腮腺炎腫痛。虎掌草根酒精泡數小時後藥液塗搽患處,治療手癬、足癬、皮癬。筍葉炭化後拌冷飯塗搽患處,治療蕁麻疹。

薰療法。用茅草葉揉爛放入口缸裡,加入沸水,報紙裹成圓筒套在口缸口上,另一端罩在眼睛上,用其熱氣薰蒸眼睛,治療眼內撞傷及各種炎症。

生食、含漱法。用紫金龍、巖七、石菖蒲、水菖蒲生嚼食。治療胃病疼痛。大白解生嚼食治療噁心嘔吐。煙掌草皮嚼細藥汁含嗽治療感冒乾咳。黃泡根煎水藥汁含漱治療牙周炎疼痛。石榴嫩尖嚼細藥汁含漱治療嘴皮、舌頭乾裂等症。

外包外洗法。先用下果藤葉煮水外洗,後用蕃茄葉、落地生根葉適量搗爛外包患處,治療局部燒燙傷。取臭牡丹葉、冰片葉、臭葉小黃皮葉適量煮水洗,後再配伍草藥外包患處,治療皮膚局部過敏或溼疹等症。

散劑。重樓、大樹紫珠葉研粉塗抹,外傷出血可止血消炎。重樓適量研粉溫開水送服,治療胃炎。大樹跌打皮適量研粉溫開水調服,治療胃潰瘍出血等症。此方有單方、複方,廣泛用於內外科疾病。

蒸薰法。將熱酒糟或配方蒸煮的草藥加酒倒入盆裡,上置一木凳,患者坐在凳子上,用篾笆裹成圓筒圍住患者,再用毯子蓋嚴,薰蒸至流汗即可。主治風溼病、風溼性關節炎疼痛、受寒引起的重感冒、全身酸痛等症。

嚼塗法。如用餘甘子樹皮、馬鹿草葉、勝紅菊嫩葉嚼細塗敷傷口處,能止血收斂消炎。常用於外科小傷口如刀傷、撞傷等症。

5.2 理療法[8]

拔火罐法:佤族民間醫生用的火罐有2種:一種是陶製的;另一種是竹製的。2種火罐的用法根據治療疾病的不同又有不同的使用方法:①拔法,先在患處或穴位上用剃刀劃破數個小傷口至出血少許,將削好的松明花點燃後放入陶罐內,然後將拔罐罩在小傷口上拔穩即可。或將竹罐放入沸水中片刻,迅速將竹罐取出罩在小傷口上拔穩即可。此法多用於跌打損傷、扭傷瘀血、骨折、關節炎腫痛等症。②拖趕法,不劃破小傷口,用與「拔」相同的方法將拔罐在患部或穴位上拔穩後,慢慢的來回拖趕,直到拔罐自然落下為止。此法常用於傷風感冒、痧症、無名腫痛、風溼疼痛等症。

揪、刮法:用食指和中指在頸部、咽喉部、額部、肩部、胸部等穴位上揪摘或用舊銅幣等物蘸水拖刮至局部皮膚充血,從而達到病情減輕或痊癒。此法常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痧症、腹部疼痛、噁心不思飲食、頭昏頭痛和全身不適等症。

抹法:取新鮮澤蘭嫩葉或其他草藥,在火上烤熱至發軟,揉搓後灑酒少許,在疼痛部位從上向下拖抹。此法主治小兒食積消化不良、腹部脹痛、跌打內傷等症。

放血法:取生薑、大蒜、青蒿葉在火上燒熱至發軟,先在舌下、額前、四肢指(趾)甲基部揉搓消毒,然後用沸水煮過的針或破碗片刺破至出血少許。在舌下方放血主治瘧病,在額前和手指甲基部放血主治受寒引起的重感冒、久燒不退。

揉搽法:將白酒或酒精盛於碗裡點燃,趁熱手蘸揉搽患部。此法常用於跌打損傷、關節扭傷紅腫、風溼疼痛等症。

拍打法:在受傷部位用剃刀或刀片劃破數個小傷口,用手指擠壓至出血少許。然後將削成尺狀的松明塊在火上烘烤至發熱並輕輕反覆拍打小傷口處。此法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關節炎腫痛等症。

推拿法:在四肢、背部、肩部、頭部推拿,主治因風寒引起的全身酸痛、風溼疼痛、四肢麻木。

5.3 劑型 佤藥中常見劑型有煎劑、洗劑、酒劑和散劑。藥材加工簡單。一般多用鮮(活)品入藥,或僅作切碎晾乾或曬乾等簡單加工即可,用於治療多發病、常見病;動物藥多數以其肉配方燉食,用於滋補、強壯身體;皮毛類藥多炭化後用於生肌收斂、止血消炎,如豬毛炭化後研粉內服治流鼻血,狗皮毛炭化後研粉調敷治狗咬傷;膽類藥多用於清熱解毒;骨類藥多用於祛風除溼、消炎止痛;礦物藥常用於皮膚病或外傷病。[6]

佤醫用藥常生熟藥各半混用。將同一配方的藥(鮮品)分為兩半,取其中一半用火烤、灶火灰燙等法加工制熟,然後兩半混勻使用[8]。

6 用藥特色

6.1 藥引[9] 佤醫在配伍用藥時,有60%的藥都要求放引藥。其認為引藥有3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綜合藥性,二是提高藥效。三是可引藥至全身各部位。這些引藥多數具有芳香理氣、舒筋活血鎮痛作用。如草果、胡椒、丁香、生薑、白酒、米酒、紅糖、冰糖、蜂蜜等。

6.2 重視解毒[3] 佤醫認為,五穀、煙、酒、糖、茶、瓜、果、蔬菜等,對人體具有滋養作用,但由於食用不當,會在體內產生一定副作用。所以在治療疾病時首先要去除這些有害身體的物質,即先用「解藥」以清除。佤醫治療疾病時,解毒是必要的環節,認為「要解除毒素,才不影響用藥,治病才有效」。施治前,要根據病因、病性服用解藥。如:患者接受治療前有噁心、嘔吐症狀,要以大白解、解蘿蔔(鮮品)為解藥;若是患者在別家吃飯生了病,用大白解、黃姜為解藥。在疾病的治療中,治療效果不好,重新確立治法之前,要重新服用解藥,再進行治療。

6.3 治療疾病時注重裡外並重 一般情況佤族民間醫生治療疾病時,無論是內科或外科疾病,治療時都主張內服藥,外部配合包敷、理療(按摩、推拿、刮痧等)進行治療。

6.4 服藥時間及禁忌 佤醫一般規定內服藥1日服3次,早晨剛起床時1次,午飯前1次,晚睡前1次。在這3個時間段服藥,療效最為顯著。禁忌[10]:醫生要求服藥期間禁食酸冷食物,忌觸冷水、風吹、露水淋和赤腳踩溼土。

7 傳承[11]

佤族由於沒有文字,民間醫藥的傳承多以口授心傳、師帶徒、詩歌傳唱等形式進行。

7.1 口授心傳 將用藥經驗、診療方法、醫藥理論等,通過口授心傳的方式世代相傳,將這些寶貴的醫藥知識傳承下來。這是佤族民間醫藥最重要的傳承方式之一。

7.2 師帶徒 佤族民間醫生在行醫的過程,為了不使自己的醫藥經驗等失傳,當發現了各方面都符合自己要求的傳承人時,便收之為徒,將自己的醫藥經驗等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傳承下去。佤族民間醫藥很重視傳承人的人品,必須要有犧牲精神。醫德和人品,在佤族民間醫藥傳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7.3 詩歌傳唱 為了便於記憶和傳承,一些佤族醫生就將佤族民間醫藥中的精髓編在民間詩歌(民歌)之中,通過詩歌(民歌)傳唱的方式傳承下去。在佤族中廣為傳唱的佤族創世史詩《司崗裡》中,就有佤族民間醫藥的部分內容。

8 結語

佤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千百年來在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醫用藥經驗,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但由於佤族沒有文字,主要是通過口碑代代相傳,在傳承過程中缺失文獻記載這一重要環節導致佤族醫藥常常以零散、殘缺不全的形式存在。佤族的醫學思想、醫學觀念、診斷方法、用藥規律等的研究目前尚屬空缺,部份口授身傳的口碑醫藥已消失或已經面臨失傳的危險,急需文字影像轉錄予以保存[12]。只有進一步對佤族醫學經驗進行系統的整理、分析,提煉出符合實際的、有獨到見解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佤族醫學思想、醫學理論、診療規律,才能把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從零散的經驗中總結出一般規律和系統的知識,並成為指導臨床治療的規範[13]。

參考文獻:

[1]李潔.臨滄地區佤族百年社會變遷[M].雲南: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

[2]艾健,龐益富,付新偉,等.自然環境因素對佤族醫藥的影響[J].中國民族醫藥雜誌,2009,(07):162.

[3]王志紅,艾健,龐益富.傣醫與佤醫部分用藥比較[J].中國民族醫藥雜誌,2009,(10):44.

[4]龍鱗.佤族醫藥文化淺述[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01):38-39.

[5]郭大昌,郭紹榮,段樺.中國佤族醫藥[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7,15.

[6]艾健,龐益富,王志紅.佤族醫藥經驗初探[J].中國民族醫藥雜誌,2008,(10):11-12.

[7]郭大昌,郭紹榮,段樺.中國佤族醫藥[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7,17-19.

[8]郭大昌,郭紹榮,段樺.中國佤族醫藥[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7,16-17.

[9]李有青.神奇的淪源[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1:30-31.

[10]鄧澤,郭明,趙強,等.淺談佤族民間醫生的用藥特點[J].2010,(12):28.

[11]鄧澤,張祖娟,王有忠.佤族民間醫藥傳承特點淺析[J].2012,(12):74.

[12]楊玉琪,方路,陸宇惠,等.雲南少數民族醫藥發掘整理研究概述[J].中國民族醫藥雜誌,2012(03):4-5.

[13]王志紅,鄭進,謝薇,等.佤族醫藥的現狀考察及發展思考[J].雲南中醫學院學報,2006,29(05):15-16.

相關焦點

  • 佤族民間甩髮舞概述
    佤族民間甩髮舞概述■吳 軍(臨滄市滄源縣文化館)甩髮舞是佤族婦女自娛自樂的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
  • 佤族常用植物藥命名方式探討
    ,可看出植物藥的民間應用是佤族傳統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佤族文化密不可分,是佤族先民生存的智慧,反映了其生活、生產方式,保留著佤族的原生狀態,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結晶。2 受動物啟發發現藥物佤族先民在遠古的生活中,與動物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在與動物的相處中,通過觀察、模仿等,也發現了一些植物的藥用價值。佤族的一些藥物命名的中文意譯是與動物有關係的民間故事。如佤族民間藥物遠志科植物豬大腸,佤名為娘母良,中文意譯為爹是它媽也是它。這味藥是佤族民間稀有、珍貴藥物。
  • 佤族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跨境比較研究
    上述成果對佤族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發展歷程、中國佤族的國家認同及緬甸佤族的國家認同問題等進行了廣泛而有益的探索,對深化佤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跨境比較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作用。但是,既有研究不僅對新中國70餘年來佤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等情況研究不夠,對民族國家構建視域下緬甸佤族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變化情況也關注較少,更缺乏對跨境佤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跨境比較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探討。
  • 文化分享 | 耿馬佤族民間故事傳說
    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古老的民族,因為沒有文學,漢文史記載的也很少,要全面地整理出佤族的全面歷史是很困難的,佤族的歷史與民間的神話傳說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 建言獻策,共謀發展|曲靖市民族民間醫藥發展座談會在曲召開
    義診結束後,義診專家團隊前往曲靖市民族民間醫藥學會參加座談會,就曲靖市民族民間醫藥發展進行交流探討。座談會由曲靖市民族民間醫藥學會秘書長楊麗萍主持。座談會前,雲南省名中醫專家團在曲靖市民族民間醫藥學會會長袁建平教授的帶領下參觀了曲靖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園。
  • 佤族木鼓舞研究
    ,無異於佤族民族品質關係密切。由於佤族的社會形態和生計特點的影響,在他們的民間舞蹈中反應比較明顯,絕大部分的活動都帶有宗教祭祀和圖騰崇拜的印記,而「木鼓舞」則是比較典型的一類。我們所說的圖騰,實際上是印第安語的舶來品,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意思為「他的親屬和標記」。而「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輩相傳的「神器」,被視為本民族繁衍的源頭。
  • 獵人頭祭祀的佤族,殘忍中的虔誠
    地理環境多元,少數民族數量最多,民族風情濃鬱,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流連於此,有幸在此短暫停留,夢裡又多次重返。騰衝的一個佤族村寨裡,我和這位民間稱為「佤王」的老者交流。很早前這裡的佤族就已經漢化,民族記憶都停留在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的隻言片語裡。
  • 「非遺」遇見佤族木鼓,手工藝人巖恩在堅持什麼?
    巖恩,1960年3月出生於翁嘎科鎮英臘村英力下組,是佤族傳統木刻手工藝人。提起學手藝的初衷,巖恩說,他年輕時候熱愛民族文化,喜歡唱歌跳舞,但那時窮沒錢買樂器,就想著自己學著製作。後來經常在寨子裡看老一輩的手工藝人製作手工藝品,自己研究琢磨,慢慢的就學會了這一門本事。
  • 【民間】神奇的錫伯族民間醫藥
    由於地域、歷史等因素,較好地保留了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民族風俗等文化因子,已有不少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與發掘。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錫伯醫藥的研究卻不夠深入與系統,筆者通過文獻整理與實地到察縣調研,初步理清錫伯醫藥的發展脈絡,整理出錫伯醫基礎理論及錫伯醫民間療法。
  • 感受佤族文化,一個曾用獵人頭祭祀的彪悍民族
    他告訴我們現在全世界佤族一共有一百多萬,但在我國境內就有40餘萬人,剩下的居住在緬甸等其他地方。佤族有很多種分支,習俗略有不同,1962年統一定名為佤族,現在西盟是全國唯一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  西盟縣城不大,城裡居住居民只有7000多人,縣城是也是新建的,是2000年從老縣城搬遷到這裡的,縣城的建築保留了佤族傳統的「杆欄式」建築風格,具有地方文化的民族特色。三木最起先是帶領著其他的成員參與設計了縣城的民族建築風貌改造,同時他為我們介紹了佤族建築元素的相關的一些文化。
  • 雲南特色系列二:佤族文化及美食,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民族風情!
    是的,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26個少數民族,佤族就是其中之一。佤族文化篇佤族共有人口35.1萬人,其中雲南有34.7萬之多。佤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滄源、西盟、孟連、瀾滄、耿馬縣、鎮康、雙江等縣。
  • 2020首屆民間醫藥傳承創新交流大會在京召開
    2020年11月28日,由中國民族醫藥協會主辦的首屆民間醫藥傳承創新交流大會暨中國民族醫藥協會民間醫藥發展工作委員會在北京國際溫泉酒店召開。、苗醫等民族醫藥工作者共200多人參加。  武警衛生部原部長李深受邀參加此次會議,李深對中國民族醫藥協會民間醫藥發展工作委員會成立表示祝賀,希望與會的委員利用手中掌握更好地為好的為百姓健康服務,積極響應國家扶持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政策和方針,為實現健康中國共同努力
  • 佤族鮮為人知的人頭祭祀
    在彩雲之南,有一個古老的民族:佤族。佤族和中國其它民族一樣不僅能歌善舞,還具有強烈的民族情懷,抗戰時期佤族人民與各民族一起為抗擊日寇入侵雲南做出了巨大貢獻,組織了「耿馬滄源支隊」、「阿佤山區遊擊支隊」、「阿佤山特區自衛支隊」、「班洪自衛支隊」等遊擊隊與侵略者展開武裝鬥爭後又配合抗日部隊在班洪、班老等地痛擊日寇,收復失地,將日軍驅逐出了雲南孟定。
  • 佤族歌曲《大家來跳舞》
    關注 天天聽佤族歌曲!問題:怎麼才能每天聽到好聽的佤族歌曲?答案:點擊上邊《微佤族》關注,就可以 已經有 7萬 佤族人關注(微佤族),你關注了嗎? 已經有 6.5萬 佤族人關注(微佤族),你關注了嗎?
  • 佤族歌曲《只能想念你》
    關注 天天聽佤族歌曲!問題:怎麼才能每天聽到好聽的佤族歌曲?答案:點擊上邊《微佤族》關注,就可以 已經有 7萬 佤族人關注(微佤族),你關注了嗎? 已經有 6.5萬 佤族人關注(微佤族),你關注了嗎?
  • 抽旱菸的佤族女人
    在雲南的各少數民族中,唯一的女性普遍喜歡抽菸的民族,當數佤族了。佤族女子都喜歡吸菸,而且是旱菸,就是那種掛在屋簷下曬制而成的褐色的菸葉,有的弄碎了用菸袋抽,有的則用剪刀剪成條狀,捲起來抽,味道濃烈而獨特。佤族婦女們嘴上叼著旱菸,吧噠吧噠地吸,豪爽大氣,比佤族男人要大方自然得多。 不論你是陌生的來客,還是當她們置身喧囂的都市,想吸的時候,她們便會從自己的圍腰裡拿出菸袋,熟練地把菸絲安放到煙鍋嘴裡吸起來。
  • 【和諧邊疆】邊疆民族和諧關係建構中的小調適與大變遷 ——基於佤族獵人頭習俗終結的歷史考察
    一、獵人頭存在:「駭然」背後的理性解釋    作為佤族最重要表徵之一的獵人頭習俗,曾是佤族宗教信仰體系中,配合拉木鼓和鏢牛儀式,進而祭祀「木依吉」神位體系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就獨特的民族宗教信仰而言,即使到了現代體系託舉起來的20世紀文明時代,其「駭然」背後仍不乏理性可言。
  • 雲南特色部落:普洱佤族部落
    佤族是中國和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西南邊疆的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深厚的傳統文化。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和崇拜精靈。這是坐落於普洱市的佤族部落,雕刻於石頭上的石刻畫是他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 佤族與百濮人
    其中上面這一張是袁智中老師拍的,她也是佤族學者。佤族是百濮後嗣,這一點爭議不大,滄源85%人口是佤族,巖畫作者是佤族先人也可以理解。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也支持這個結論,佤族、布朗族、徳昂族的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這個語族有2仟萬人口,基本都集中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現代人的基因分布也支持這個結論,O1b集中分布於湄公河(瀾滄江)流域,貴州湖南也有少量分布(2-3%),這至少說明百濮人到過這些區域。可惜近年來考慮到基因武器的因素,這方面資料已很少公開。
  • 大健康產業背景下民族醫藥民俗的傳承與保護研究
    可以治療肝炎;用「莫阿宰呢」生產的「昆明山海棠片」,則可用來治療類風溼和紅斑狼瘡等病症。4.充分挖掘和發展傳統民族民間醫藥,是世界醫學發展的普遍趨勢。民族醫藥、民間醫藥等傳統醫藥為保障各國民眾的生命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與西醫相比傳統醫藥更具特色優勢,充分開發利用我國的民族醫藥等傳統醫藥,對於全世界人民抵抗病魔、保護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從亞洲各國到北美地區乃至西歐各國的草藥市場逐步興起並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