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林群:數學教育面臨「公式太多,思想太少」的難題

2020-12-26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如今的數學教育面臨著『公式太多,思想太少』的難題,所以導致很多人都害怕數學。」12月22日,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中科科技培訓中心理事長林群在題為《數學的科普之道》的主題演講中這樣說道。

「具體到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教授重點和教授難題也不竟相同。大學主要學習的是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因為一切高級的數學都是微積分和線性代數的各種變化。我們如果把微積分和線性代數講清楚了,那大學數學乃至整個數學就比較有譜了。數學教育的精神是『公式要少,思想要多』。」 林群說。

據悉,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以「生命 生活 生長」為主題,由搜狐網、搜狐教育主辦,30多位教育專家、校長與教育從業者一起,對教育的精神再審視,為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態貢獻智慧。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表示,當前中國已經進入教育和學習資源「戰國時代」,能者為師、願者為生的格局開始顯現。到2035年,教育系統向人力資源市場輸送的後備力量將更為厚實,青年學子及中老年人的就學機會將更加豐富多樣。

著名學者、作家周國平在演講中表示,教育生長需要三個友好環境,分別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中國父母的焦慮是壓在中國孩子心靈上的最沉重的負擔。他建議淡化分數的作用,接受孩子的平凡,讓每個學生因為他的特長受到尊重,得到友好的對待,擁有自信和快樂。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數學家林群出席猿輔導分享會 談數學教育未來方向
    中新網8月20日電 近日,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專程到訪猿輔導,出席了專場分享會,為猿輔導數學教學教研團隊帶來數學家的深度思考,以及他在長年數學科研和數學教育中積累的感悟、心得,同時也暢聊了很多關於深奧數學世界的有趣想法。
  • 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成功舉辦 30餘重磅嘉賓為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12月22日,由搜狐網、搜狐教育主辦的「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科技培訓中心理事長林群,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著名學者周國平,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等30餘位教育專家、校長與教育從業者一起,對教育的精神再審視,為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態貢獻智慧。搜狐公司運營及人力資源副總裁張雪梅、搜狐網副總編輯晏成出席本次盛典。
  • 中科院院士廈門開設「實驗班」:讓數學變得容易
    中新網廈門11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科院院士張景中在廈門設立的教育數學思想研究實驗基地學校19日晚舉行授牌儀式。張景中通過視頻雲端,與廈門教育界師生代表共同見證揭牌儀式。這是全國首個以張景中院士命名的數學實驗基地學校。
  • 「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京舉辦
    12月22日,由搜狐網、搜狐教育主辦的「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科技培訓中心理事長林群,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著名學者周國平,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林群、周國平、樊登主題演講引發家長共鳴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中科科技培訓中心理事長林群發表了題為《數學的科普之道》的主題演講。林院士雖已耄耋之年,但依然醉心於我國的科普事業。在林群院士看來,如今的數學教育面臨著「公式太多,思想太少」的難題,所以導致很多人都害怕數學。
  • 20歲破解世界數學難題,21歲成最年輕教授,學渣劉路如何辦到的?
    也因此,成績成為了衡量一個孩子的重要標準,成績好,便是學霸,將來定會有好的前途,成績差,那麼未來也註定不會太光明。但誰又能想到,解決了無數著名的數學家都未曾解決的難題、讓中科院多名院士推薦、年僅二十三便擔任教授的劉路,曾經也是差生的代名詞呢?「差生」劉路1991年,劉路出生在遼寧一個普通的家庭裡,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個普通的孩子,將來會有如此大的成就。
  • 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中科院院士在廈啟動數學實驗基地學校
    廈門網訊(本網記者 沈偉彬)11月19日,育龍數學-張景中教育數學思想研究實驗基地學校授牌儀式在育龍數學華僑校區舉行。
  • 浙江大學瞄準數學,從中科院引進最年輕院士,目標直指北大復旦
    近日,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第二梯隊」高校。
  • 林群院士:奧數金牌與數學家相差什麼?
    但是採取這種培養方式,我們下了很多的功,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太用功了,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初等數學上,培養用初等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中比較困難問題的本領,那麼多時間花費在上頭,他們注重初等數學的技巧、方法的熟練掌握,幾乎做遍了所有題,以致拿到題他們不需要多思索。
  • 42歲就當選院士,孫斌勇直言學好數學:反對題海戰術!注重3個字
    在當選之後,曾有不少媒體採訪過孫斌勇,讓他談談自身的成長經歷、教育經歷;這裡我們找到一次舟山日報對他的採訪,發現——這名在中國院士裡頭可謂頗為年輕的數學家,對關於我們現在的教育、尤其是數學學習的一些看法,也是存在著獨到的見解。
  • 丁夏畦:熱愛詩書的數學院士
    當然,最著名的是丁夏畦(1928—2015年,桃江灰山港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9年9月22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科院文聯舉行科學與詩歌研討會,丁夏畦院士發言,說到「老一輩科學家常講,數學是無聲的音樂。」 網絡資料圖)丁夏畦1940年考入育才學校。
  • 90後學渣破解世界難題,三位院士致信中央,破格成為最年輕教授
    可就是這樣的學渣,卻破解了世界知名的數學難題,破格成為中南大學的教授,他就是劉路。 一句中的廢寢忘食用來形容他太過恰當。 逆襲考入中南大學,破解「西塔潘猜想」難題 雖然看到 劉路成績不理想,可是看到孩子天天晚上十二點了也還在學習不忍心責怪,只當兒子是笨來點。可是這位母親可能是沒有想到兒子整天看似不好好學習,卻是在 研究數論,這與天天上網玩遊戲的孩子簡直相差太多。
  • 首都師範大學憑什麼逆襲清北、中科院,拿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2020年底,該校的一流學科是數學,但是該校數學學科教育部學科評估並非頂尖,屬於B+。令人意外的是,就在2020年12月26日,首都師範大學擊敗眾多名校,獲批北京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北京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
  • 為何楊振寧和中科院院士怒爭對撞機?直言:建好也是為他國做嫁衣
    為何楊振寧和中科院院士怒爭對撞機?直言:中國現在不能建,不能便宜外國人2016年,我國針對是否建造粒子對撞機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贊成派與反對派旗幟分明。一方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為代表,認為建造粒子對撞機將對我國物力研究工作的展開帶來很大的好處。
  • 中科院擬增選73院士,領域分配!新興交叉領域7名,國家安全6名!
    【重磅,中國科學院擬增選73名院士,學科領域,名額分配情況!其中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7名,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6名!】眾所周知,在我國能夠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著在相關細分領域有著絕對的權威,更代表著巨大的榮譽。
  • 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
  • 數學界的李約瑟難題:宋元數學高度發達,為何未能產生近代數學?
    這個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引發了後人無數解答和爭論。李約瑟難題有很多子問題,在數學界同樣適用。我國古代數學成就在宋元時期達到頂峰,著名的「宋元四大數學家」:秦九韶、李冶、楊輝、朱世傑,代表了我國古代數學的最高成就,更領先於同時期西方水平,但為何近代數學未能在中國產生?
  • 劉路:不是「天才」,卻在大四時破解世界難題,23歲成最年輕教授
    這既體現了古人的務實思想,又體現了古人對人才的尊重。 這種優良的傳統,今人自然也會加以傳承。2012年,對於年輕僅為23歲的劉路而言,可以說是「豐收」的一年。至於其中原因,自然是因為他成為了「達者」——成功破解了世界性難題,西塔潘猜想。
  • 學思並行,培養學生數學思想
    現代教育研究發現,人的思維能力的確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得以增強。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各學科教學都應強調學生思考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鍛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橫向拓展思維寬度、縱向深挖思維深度。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黃金期,數學學科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黃金學科」,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普遍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 2020年中科院教育教學成果獎!國科大29項!
    // 特色化課程體系對標國際一流高校,結合國科大實際設置數學專業和非數學專業的本科數學課程體系做到數學理論、方法與計算並重為不同專業的學生打好數學基礎課程小班制模式,確保高質量授課首創數學課程學習中心,助教值班及時答疑開設數學研討班,接觸與了解學科最前沿適時開放國家和中科院相應重點實驗室學生自主選擇科研實踐平臺// 強勁教育教學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