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正所謂「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情緒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有好的情緒,壞的情緒。複雜的情緒對於成年的家長來說是可控的,家長有的時候還會故意的隱藏一些壞情緒,來維持家庭或者是朋友之間的關係。
但是作為孩子來說,他們對於多種多樣情緒大多是控制不了,他們會把好的情緒表達出來,也會把壞的情緒也會表達出來,而且很多情況下他們會把壞的情緒表達的很極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壞情緒不知道如何處理,不知道該怎樣教育這樣的「小惡魔」。
前不久看了一個視頻,視頻中孩子又哭又鬧,還不停地摔東西,育兒師上前勸阻,孩子不聽,育兒師採取了坐淘氣凳懲罰,就是讓孩子在凳子上坐五分鐘冷靜,孩子在坐凳子的時候表現出了激烈的反抗,還用力狠抓育兒師的頭髮。
後來發現這樣沒有用處,媽媽也坐在遠處冷眼看著自己,他就把鞋子襪子都脫掉,光腳踩在了地上,還用力扯自己的頭髮。錄製視頻時正是冬天,可想而知地上的瓷磚有多麼冰冷。
育兒師表示,這是一種威脅的方式,因為在母親眼裡,孩子是最寶貴的,所以他要把最珍貴的東西破壞給媽媽看,讓媽媽不再冷眼望著他。
但是媽媽還是坐在遠處,無奈地看著他發狂。
育兒師見狀,先放著孩子自己坐著安靜五分鐘,只要孩子忍不住,站起來搞破壞,計時器就要重新開始計算五分鐘。一開始孩子還非常反抗,想繼續「作惡」,但是看著時間一點點流逝,漸漸也安靜了下來。
等到孩子徹底冷靜下來後,育兒師把媽媽叫了過來。她讓孩子的母親親口告訴孩子,什麼地方做錯了,什麼地方應該改正,這樣的發脾氣方式是不對的,然後讓孩子主動抱抱媽媽,孩子也乖乖照做了。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表達激烈情緒的時候,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手足無措,孩子發瘋似的尖叫、摔東西、反抗,父母看到這個時候的孩子也是很慌亂,甚至憤怒的,大多數家長看到孩子發狂,都會用打罵來壓制孩子,然而這樣的做法,並不一定有效,孩子只知道自己發洩情緒會挨打,而不知道挨打是因為自己發洩情緒的方法錯了,需要改正。
長期如此,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心情,直到有一天負面情緒溢滿,再也無法壓抑,就會再次爆發。
【「小惡魔」怎麼教?這兩點是關鍵】
√讓孩子先冷靜下來
孩子脾氣暴躁,只要有不好的情緒立馬就爆發出來,動輒就是哭鬧、尖叫、摔東西。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縱容孩子的這些行為,當孩子在情緒爆發頂點的時候,給孩子講道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是聽不進去的。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慢慢的冷靜下來,比如讓孩子面壁思過,或者是讓孩子坐在凳子上五分鐘,當孩子的情緒慢慢平靜,我們再要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孩子會更能聽進去家長所說的話。
值得一提的是,在讓孩子安靜下來的這段時間裡,家長的態度也非常重要。有的家長會把孩子關起來,甚至趕出房間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安靜,實際上在孩子看來,自己是在被父母「拒絕」「拋棄」,不僅對孩子是另一種傷害,甚至會帶來恐懼,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出現自殘行為。
在孩子安靜下來的這段時間裡,父母應該待在孩子身邊,就像前文的育兒師那樣,耐心而充滿威嚴,不要輕易被孩子的行為挑撥情緒。
√不要溺愛孩子
孩子的脾氣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們慣的,平時要啥有啥,不給的話,大鬧一場,家長拗不過孩子的眼淚,最後還是滿足了孩子。家長的這種行為給了孩子一個不好的信號,好像是只要媽媽不給買的東西我大鬧一場,媽媽就會滿足我,所以孩子會一次比一次鬧的厲害。
作為孩子的家長要令行禁止,說不應該買的東西要堅定立場,孩子無論如何哭鬧,不行就是不行,時間一長,孩子知道這一招沒用,也就不會這樣了。家長在孩子面前還是需要樹立一些威嚴,說話算話,不溺愛孩子,這樣就不會助長孩子的不良習慣了。
孩子的壞脾氣也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所以家長也不能指望可以一招見效。家長還是要通過耐心的溝通教育,慢慢地幫助孩子改掉亂發脾氣的壞習慣,這也是在幫助孩子成長。
不知道各位家長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管住家裡的「小惡魔」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