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砸東西尖叫,狠抓育兒師的頭髮,「小惡魔」要怎麼教?

2021-01-09 小歆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正所謂「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情緒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有好的情緒,壞的情緒。複雜的情緒對於成年的家長來說是可控的,家長有的時候還會故意的隱藏一些壞情緒,來維持家庭或者是朋友之間的關係。

但是作為孩子來說,他們對於多種多樣情緒大多是控制不了,他們會把好的情緒表達出來,也會把壞的情緒也會表達出來,而且很多情況下他們會把壞的情緒表達的很極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壞情緒不知道如何處理,不知道該怎樣教育這樣的「小惡魔」。

前不久看了一個視頻,視頻中孩子又哭又鬧,還不停地摔東西,育兒師上前勸阻,孩子不聽,育兒師採取了坐淘氣凳懲罰,就是讓孩子在凳子上坐五分鐘冷靜,孩子在坐凳子的時候表現出了激烈的反抗,還用力狠抓育兒師的頭髮。

後來發現這樣沒有用處,媽媽也坐在遠處冷眼看著自己,他就把鞋子襪子都脫掉,光腳踩在了地上,還用力扯自己的頭髮。錄製視頻時正是冬天,可想而知地上的瓷磚有多麼冰冷。

育兒師表示,這是一種威脅的方式,因為在母親眼裡,孩子是最寶貴的,所以他要把最珍貴的東西破壞給媽媽看,讓媽媽不再冷眼望著他。

但是媽媽還是坐在遠處,無奈地看著他發狂。

育兒師見狀,先放著孩子自己坐著安靜五分鐘,只要孩子忍不住,站起來搞破壞,計時器就要重新開始計算五分鐘。一開始孩子還非常反抗,想繼續「作惡」,但是看著時間一點點流逝,漸漸也安靜了下來。

等到孩子徹底冷靜下來後,育兒師把媽媽叫了過來。她讓孩子的母親親口告訴孩子,什麼地方做錯了,什麼地方應該改正,這樣的發脾氣方式是不對的,然後讓孩子主動抱抱媽媽,孩子也乖乖照做了。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表達激烈情緒的時候,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手足無措,孩子發瘋似的尖叫、摔東西、反抗,父母看到這個時候的孩子也是很慌亂,甚至憤怒的,大多數家長看到孩子發狂,都會用打罵來壓制孩子,然而這樣的做法,並不一定有效,孩子只知道自己發洩情緒會挨打,而不知道挨打是因為自己發洩情緒的方法錯了,需要改正。

長期如此,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心情,直到有一天負面情緒溢滿,再也無法壓抑,就會再次爆發。

【「小惡魔」怎麼教?這兩點是關鍵】

√讓孩子先冷靜下來

孩子脾氣暴躁,只要有不好的情緒立馬就爆發出來,動輒就是哭鬧、尖叫、摔東西。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縱容孩子的這些行為,當孩子在情緒爆發頂點的時候,給孩子講道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是聽不進去的。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慢慢的冷靜下來,比如讓孩子面壁思過,或者是讓孩子坐在凳子上五分鐘,當孩子的情緒慢慢平靜,我們再要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孩子會更能聽進去家長所說的話。

值得一提的是,在讓孩子安靜下來的這段時間裡,家長的態度也非常重要。有的家長會把孩子關起來,甚至趕出房間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安靜,實際上在孩子看來,自己是在被父母「拒絕」「拋棄」,不僅對孩子是另一種傷害,甚至會帶來恐懼,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出現自殘行為。

在孩子安靜下來的這段時間裡,父母應該待在孩子身邊,就像前文的育兒師那樣,耐心而充滿威嚴,不要輕易被孩子的行為挑撥情緒。

√不要溺愛孩子

孩子的脾氣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們慣的,平時要啥有啥,不給的話,大鬧一場,家長拗不過孩子的眼淚,最後還是滿足了孩子。家長的這種行為給了孩子一個不好的信號,好像是只要媽媽不給買的東西我大鬧一場,媽媽就會滿足我,所以孩子會一次比一次鬧的厲害。

作為孩子的家長要令行禁止,說不應該買的東西要堅定立場,孩子無論如何哭鬧,不行就是不行,時間一長,孩子知道這一招沒用,也就不會這樣了。家長在孩子面前還是需要樹立一些威嚴,說話算話,不溺愛孩子,這樣就不會助長孩子的不良習慣了。

孩子的壞脾氣也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所以家長也不能指望可以一招見效。家長還是要通過耐心的溝通教育,慢慢地幫助孩子改掉亂發脾氣的壞習慣,這也是在幫助孩子成長。

不知道各位家長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管住家裡的「小惡魔」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情緒勒索」是孩子的慣用手段,為避免掉坑,父母要學會適時冷落
    脾氣暴躁的他常常因各種小事發脾氣,隨手拿起身邊的東西砸人,甚至還拿過剪刀和菜刀,企圖趕走攝像師。為了找到這個孩子的問題,育兒師蘭海老師特地到他們家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制定了淘氣椅規則,只要孩子亂發脾氣就要坐淘氣椅。
  • 孩子為何秒變「小惡魔」各種拆家?抓住這4個關鍵期培養好性格
    對於父母們來說,可能對於熊孩子的成長變化都悟出了一些規律,孩子兩歲之前是可愛的小天使,孩子兩歲之後各種拆家的惡魔行為就暴露出來了。小惡魔也常常讓很多父母們痛苦難耐,孩子不聽話教育難,孩子不好好學習、叛逆苦……孩子為何秒變"小惡魔"各種拆家?
  • 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育兒專家:不用擔心,發育好才這樣!
    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育兒專家:不用擔心,發育好才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幾個必經的階段,而處在這些階段的孩子往往會令家長們尤為頭疼。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第一次當媽的同事面對這種情況很是無措,於是便在網上尋求幫助,查閱了許多育兒相關的資料,並且特意詢問專家,在那之後同事對於孩子的表現也漸漸不再那麼緊張。對於大多數孩子為什麼在1~2歲這個階段,一發脾氣就摔東西一事,育兒專家給出了個答案:不用擔心,孩子發育好才會這樣。為什麼專家會這麼說呢?
  •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學會這幾招,幫孩子改掉壞脾氣
    有些孩子發脾氣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例如,孩子吃了不乾淨的東西,引起腸胃不舒服,這時候孩子肯定會發脾氣。2、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有的時候父母可能忙於工作,沒法照顧孩子,甚至孩子的一些基本要求都滿足不了,例如,不長時間陪伴孩子,很少和孩子交流,總是忙著自己工作。讓孩子的心理上,沒法得到滿足,缺少愛和安全感。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這樣的場景應該在很多家庭中上演過,本來是個乖寶寶的,怎麼突然就變成了「小惡魔」?讓家長真是措手不及。其實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後,你就知道他並不是有意的和家長對著幹,因為他有了獨立的意識,想自己拿主意,想自己做事情,不想被家長控制,但是因為還是小,有些事情並做不好,導致了家長嫌孩子叛逆,孩子卻反抗的局面。針對孩子的敏感、叛逆,家長要注意下面五點。
  • 孩子公共場所哭鬧?這2種做法既優雅又有效,不怕被說「丟面子」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為人父母不知道養育孩子有多難!媽媽這個角色不好當,有了孩子以後,你不僅是一個媽媽,還是一個營養師,注意孩子的飲食健康;更要成為育兒師,注重孩子的身心發展。之前出門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在街上跑,還調皮的大喊大叫。媽媽在身後一邊兒追一邊兒說:「不要亂跑,這裡人比較多,你這樣會撞到別人的。」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01孩子愛發脾氣的3個原因孩子愛發脾氣,我們會從三個部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年齡段,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他的其實背後的原因也都是不盡相同的。首先,請你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深呼吸,先不管孩子的情緒,你要先接納好自己當下的情緒,或許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自己也很難過,很委屈或者很憤怒,那個時候你先要照顧好的是自己,因為我們只有照顧好了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好別人。
  • 孩子打人、發脾氣、摔東西?如何對孩子情緒管理,有哪些好方法?
    最近一個寶媽反應,她家男寶寶3歲了,一直都是老人照看為主,父母照看為輔的育兒方式,孩子脾氣很大,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果大人拒絕他,發脾氣打人,有時候犯錯誤,說他幾句,他直接把玩具一摔,大哭大鬧,平時裡,他爸爸打過幾次,孩子總說「把爸爸扔外面,打爸爸」,作為父母知道孩子情緒這樣不好,有時候也好好和他講道理,根本不聽,有時候也打屁股,一打哭的更厲害,家裡老人心疼孩子
  • 孩子一言不合就尖叫,如何克制?
    所以,一定要搞好孩子的作息,讓他餓了的時候正好有吃的,困了的時候正好有床,也就沒有什麼必要尖叫了。二,不要在過於安靜的公共場合裡待著帶孩子出門,諸多不便,孩子尖叫幾乎是難免的,儘量帶他去一些稍微嘈雜些的公眾場合,譬如說超市,兒童遊樂園,大眾的餐廳,等等。
  • 孩子越發脾氣,會越愛發脾氣?孩子的「大腦」告訴你
    有一次,小女孩因為媽媽煮了她不愛吃的紅蘿蔔而發脾氣,她不僅把手裡的飯碗摔掉,還伸手打了弟弟,導致弟弟從嬰兒椅摔落;被媽媽責備後,小女孩走到窗邊,把腳上的鞋子丟向窗外,砸到了一位路人,後來保安來敲門才知道小女孩闖了禍——一位老太太被砸破了腦袋。
  • 孩子亂發脾氣,父母先接納才是正解,再用4步幫孩子處理不良情緒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溺愛行為是,家長本來已經在某件事情上拒絕了孩子,但如果在孩子開始亂發脾氣時,家長會因為礙於面子或心疼孩子選擇去滿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存在「發脾氣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心理,孩子亂發脾氣的行為會日益見長。
  •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比起說教,家長更要懂得讓孩子「共情」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不應該哭鬧,不能亂發脾氣,但是這種說教式的教育,對孩子卻是微乎其微,根本沒有多大的效果。
  • 樂活課堂|家裡有個愛發脾氣的小朋友怎麼辦?
    很多父母發現自己家乖巧甜蜜的天使寶寶過了1歲生日以後脾氣變壞了,很難哄,動不動就會哭鬧、尖叫、亂踢、亂跑、不聽話、很執拗等等,難道這就是人家說的 「可怕的兩三歲」嗎?還是因為我們全家齊心協力把寶寶寵壞了呢?為什麼會發脾氣?
  • 「父母要對孩子大方點」,育兒師忠告,窮養會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裡
    如果同學問我想不想吃,就算真的很想吃,想嘗一口,我也會非常「鄙視」的拒絕,滿臉都是「這個東西不好吃」的表情。後來,我變成爸爸媽媽嘴裡非常懂事的孩子,但是我知道,我並不快樂。被窮養過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有育兒師曾說:窮養後的孩子,自卑會刻進骨子裡,父母應該對孩子大方一點。
  • 孩子總亂發脾氣?情緒教育要抓緊,這7本情緒繪本或許對你有幫助
    相信很多父母都深有體會,孩子各種問題頻發,好不容易掌握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各種習性,但是總有一項是永遠無法順利解決的,就是孩子的"脾氣",總是搞不清楚為什麼孩子就是哭鬧,為什麼就是不能乖乖的呢?閨蜜前段時間說到,自家的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有人不搭理她也生氣,有朋友碰她的東西也生氣,就連父母進她的房間也生氣,都不知孩子哪來的這麼大的脾氣呢?
  • 「我不要」2歲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惡魔」?媽媽要懂得引導
    之前自己家裡的孩子乖巧懂事又聽話,好像一夜之間就換了一個人一樣,天使變成了小惡魔,每天都會想盡辦法跟媽媽對著幹。調皮、易怒、叛逆等等都被孩子完美地體現,媽媽們似乎除了每天忙不完的事以外,更多地還要去思考如何跟這個2歲的娃鬥智鬥勇。
  •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家長別再忽視孩子的需求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發脾氣總是沒有耐心去了解,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身為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要以平靜的、不容置疑的態度去了解原因。家長平靜的情緒會影響孩子讓他跟著一起平靜。孩子發脾氣,大多數受到挫折、失敗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得不到安撫,就想通過發脾氣來得到家長的注意,讓家長能夠主動安慰他。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可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可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怎麼辦?有些家長會採取說教式的方法,也有的家長會另闢蹊徑。
  • 孩子生氣發脾氣,任他發洩還是要控制?
    所以,你需要找到一個最適合你家孩子的方法非常重要,你可能要多嘗試幾次才能發現少爺小姐吃那一套。一定要先誇他「寶貝,你做的真棒,你平靜下來了」然後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孩子平靜下來不能算完,一定要回顧事件,幫孩子梳理情緒。如果沒有這個步驟,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是不會逐漸提高的,下一次還會鬧得天翻地覆。
  • 怎麼教孩子?標杆在這裡!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怎麼教孩子?標杆在這裡!,單純進行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學,是一種被動式的教學,對於孩子而言,這樣的課程缺少互動,孩子的聰明才智沒有很好地得到發揮,生動的講課固然會有效果,但若是比較枯燥的講解,往往會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