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交易首次亮相,從最終的成交結果來看,顯示南方銷區,至少部分地區真的不缺糧。
根據了解,昨天浙江、湖南、成都三個地區拍賣,中儲糧方面公布了浙江的成交狀況,但未公開湖南、成都交易結果。
其中浙江分公司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銷售(一、二、三等)投放63874噸,成交率66%,成交價格多集中在底價附近或噸低溢價30元/噸左右(其中三等底價1910元/噸、成交1940-1945元/噸),加上出庫費等,出庫價格大約在1980元/噸附近。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的交易結果顯示,湖南投放150000噸,二等底價2060元/噸,成交2060-2065元/噸,出現部分流拍。
需要指出的是,當天中儲糧平臺還進行了江西玉米競價採購和銷售兩場交易,其中競價銷售340噸流拍,競價採購3000餘噸全部成交。
另外,今天上午10點還將舉行內蒙古、廣西、福建三個地區的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交易,預計拍賣情況仍較為謹慎,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目前現貨市場,進入本周市場交易明顯平淡,價格也出現出現大範圍的止跌趨勢,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交易並未刺探出市場行情,靜待臨儲拍賣依舊是市場主流態勢。
這恰恰反映的是,市場看跌心理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有關方面的這種臨儲加儲備雙重拍賣的局面,確實短期內給市場帶來強大的供應壓力——極易造成短期內市場供大於求,在目前深加工普遍利潤不佳、採取低庫存規避風險的背景下,這種市場之外的拍賣更多地是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每日糧油的判斷,依舊是年度玉米供需缺口在4000萬噸上下的位置,加上中間存在的流動庫存問題,實際供應需達到6000萬噸以上才能達到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昨天我們已經看到企業庫存低於常年水平,而今天南北港口玉米庫存同樣低於常年水平,僅與2015/16年度相當——而要知道,那一年度臨儲收購玉米1億噸以上,並造成當年玉米、高粱、DDGS等粗糧進口量達到3000多萬噸的歷史峰值。
這是當前國內玉米供需市場的一個簡單描述,而當前的玉米拍賣無疑是給玉米市場帶來了階段性的迷霧——或許,有關部門已經做好了放開玉米進口的準備。
至於需求方面,至少從市場的表現來看,今年的玉米消費未見明顯下滑的趨勢。
此外,近日有貿易商提供了其在去年秋季收糧的情況,在基層收糧0.92元/斤,存放7個月的貸款利息是6分,再過篩扣2分,經過保管的水分損耗按照4個點算是4分,玉米銷售成本應在1.04元,賣給企業也就1.06-1.08元左右,再算上人工、裝運等費用,算是給銀行打工。
市場化之路還需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