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毛五無收的糧食放到現在出售 玉米貿易商賺了還是賠了

2020-12-26 每日糧油

昨天,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交易首次亮相,從最終的成交結果來看,顯示南方銷區,至少部分地區真的不缺糧。

根據了解,昨天浙江、湖南、成都三個地區拍賣,中儲糧方面公布了浙江的成交狀況,但未公開湖南、成都交易結果。

其中浙江分公司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銷售(一、二、三等)投放63874噸,成交率66%,成交價格多集中在底價附近或噸低溢價30元/噸左右(其中三等底價1910元/噸、成交1940-1945元/噸),加上出庫費等,出庫價格大約在1980元/噸附近。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的交易結果顯示,湖南投放150000噸,二等底價2060元/噸,成交2060-2065元/噸,出現部分流拍。

需要指出的是,當天中儲糧平臺還進行了江西玉米競價採購和銷售兩場交易,其中競價銷售340噸流拍,競價採購3000餘噸全部成交。

另外,今天上午10點還將舉行內蒙古、廣西、福建三個地區的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交易,預計拍賣情況仍較為謹慎,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目前現貨市場,進入本周市場交易明顯平淡,價格也出現出現大範圍的止跌趨勢,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交易並未刺探出市場行情,靜待臨儲拍賣依舊是市場主流態勢。

這恰恰反映的是,市場看跌心理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有關方面的這種臨儲加儲備雙重拍賣的局面,確實短期內給市場帶來強大的供應壓力——極易造成短期內市場供大於求,在目前深加工普遍利潤不佳、採取低庫存規避風險的背景下,這種市場之外的拍賣更多地是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每日糧油的判斷,依舊是年度玉米供需缺口在4000萬噸上下的位置,加上中間存在的流動庫存問題,實際供應需達到6000萬噸以上才能達到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昨天我們已經看到企業庫存低於常年水平,而今天南北港口玉米庫存同樣低於常年水平,僅與2015/16年度相當——而要知道,那一年度臨儲收購玉米1億噸以上,並造成當年玉米、高粱、DDGS等粗糧進口量達到3000多萬噸的歷史峰值。

這是當前國內玉米供需市場的一個簡單描述,而當前的玉米拍賣無疑是給玉米市場帶來了階段性的迷霧——或許,有關部門已經做好了放開玉米進口的準備。

至於需求方面,至少從市場的表現來看,今年的玉米消費未見明顯下滑的趨勢。

此外,近日有貿易商提供了其在去年秋季收糧的情況,在基層收糧0.92元/斤,存放7個月的貸款利息是6分,再過篩扣2分,經過保管的水分損耗按照4個點算是4分,玉米銷售成本應在1.04元,賣給企業也就1.06-1.08元左右,再算上人工、裝運等費用,算是給銀行打工。

市場化之路還需慢慢探索。

相關焦點

  • 玉米價格持續降價,農民現在賣糧划算不?玉米價格還會漲嗎?
    這玉米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且目前的玉米收購價格處於歷史高位。可以說這是玉米上市的高峰,也是玉米供應的高峰。從11月份開始,玉米的上市量就在不斷地增加,價格也達到了預期,並且在11月17日到19日期間,東北地區遇到了大雪和降溫天氣,影響了玉米的儲運,使得玉米價格又一次上漲。
  • 政策主導玉米市場供需格局
    截至上周五,玉米主力合約重回2600元/噸一線,最終報收於2602元/噸,下跌0.15%。談及今年和去年最大的不同,錦州港玉米貿易商王志健表示,由於今年沒有臨儲,不少企業、貿易商、深加工和飼料廠的心態都發生了轉變。深加工企業開始搶購,留著明年用,飼料廠和貿易商也在囤糧。另外,現在北糧南運後銷路並不好,很多人都想等到明年春夏再出售。
  • 玉米價格暴漲「倒掛」現象頻現 市場供需是真缺口還是假炒作?
    如據24日消息,中儲糧公主嶺直屬庫開收玉米二等14水2620元/噸,折合1.31元每斤,是多年以來的最高價;中儲糧榆樹直屬庫開收玉米二等14水2470元/噸,折合1.235元每斤,也為歷史性高價。東興期貨分析,農戶、糧食收購商和下遊加工企業惜售抬價將對玉米市場價格造成很大影響。就目前產地銷售情況來看,根據天下糧倉數據,今年全國主產區售糧進度較去年偏快。
  • 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價格為何與產量齊飛
    「我賣糧時的價格是1.08元/斤,一共賣了約260萬元,都賣光了,現在已經沒有糧了。」 吉林省德惠市惠發街燒鍋村的農民尹小宇今年種了1500畝地的玉米,他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的玉米價格已經達到近五年的最高點了,他的收入也比往年高出不少。今年糧食市場開秤即火熱。
  • 業內人士:政策主導玉米市場供需格局
    談及今年和去年最大的不同,錦州港玉米貿易商王志健表示,由於今年沒有臨儲,不少企業、貿易商、深加工和飼料廠的心態都發生了轉變。深加工企業開始搶購,留著明年用,飼料廠和貿易商也在囤糧。另外,現在北糧南運後銷路並不好,很多人都想等到明年春夏再出售。「不過,也有一些貿易商,看到利潤尚可,為了規避風險,開始出貨。
  • 暴降70元,囤糧貿易商的「寒冬」來了?年前上漲的希望沒了?
    ,原因就是政策既然已經開始出手壓制玉米,那就肯定不允許玉米再出現「超漲」,畢竟馬上要過年了,控制物價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以目前的價格,老闆們還是有利潤的,所以現在出手不是虧本只是少賺一些而已2、有強大的庫存能力,資金充足或短期無還貸壓力的老闆,如果能放到明年那是最好的, 畢竟明年是大家都期待的一年,龐大的缺口勢必會引起玉米價格的再次走高
  • 糧食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國際糧價再新高,中國玉米收購價歷史破五
    2021年1月份,中國國內的玉米收購價大漲,收購單價已經歷史突破了1.5元/斤,根據行業預估,春節前預計玉米收購價會突破3000元/噸。這一波漲價潮,也許只是剛剛開始。一、國際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在做什麼?世界上的糧食出口大國阿根廷開始限制玉米和大豆出口了,理由是為了糧食安全,要給自己國內多預留點糧食。
  • 高位回調是大勢所趨 玉米期貨的漲勢暫告一段落
    三是年度玉米產需有一定缺口,用糧企業和貿易商收糧存糧意願強,價格上漲從東北產區引發,但東北新產玉米外銷受阻;四是社會資金充裕,資本炒作玉米期貨價格,甚至同現貨市場價格形成聯動。受高價格、高利潤吸引,農戶積極賣糧,售糧進度明顯快於去年。近期,東北產區玉米價格漲幅超出市場預期,以深加工企業為代表的收購主體提價收購,備庫計劃明顯提前,意圖鎖定產區糧源。受此影響,基層中小貿易商也跟風提價收購,以期建立庫存。東北產區的搶糧大戰拉開序幕,12月3日北方港口收購價格最高達到2600元/噸,幾乎與南方港口價格持平,超出價格合理區間。
  • 【玉米】玉米漲,還是跌。
    臨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自2020年1月10日15:35起玉米收購價格下調3釐,執行:0.94元/斤。最近有些農民朋友後臺留言,問現在是玉米賣糧高峰,卻出現上漲,會不會有持續性,現在賣糧合適嗎?下面對這三個問題一一回答一下:1:近期玉米價格上漲的原因。分析來看,導致近期玉米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就是近期華北、東北地區降雪天氣較多,給玉米運輸帶來一定影響;還有就是企業備貨的積極性有所上升,收購量有所增加;再就是近些天玉米銷售進度有所加快,已經基本趕上去年的售糧進度,同時部分農民存在惜售情緒。
  • 玉米瘋漲,3大原因,有風險!非常關鍵!玉米降價
    玉米:央視7天三報導、海南玉米破1.4元、玉米進口1700萬噸、前三季度玉米企業新增3.2萬家1、央視財經一周三次關注玉米價格10月18日央視財經:玉米價格每噸漲千元!專家:災情並非主因......,應該是需求導致價格上漲的原因大一點。10月21日央視財經:瘋狂的玉米!期貨價格刷歷史新高!
  • 同心的羊肉、玉米降價後,一年玉米還不夠冬天吃高價湯碗!
    他們說:哎,就這些玉米賣完把肥料錢一還,剩下的還不夠吃一個高價湯碗子的呢!看著他們無奈的表情,心裡覺得很是難受,農民每年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現在玉米跌到了冰點,那麼未來當大家都認為種地不再賺錢的時候,糧食和耕地這一民生的命脈又該將何去何從呢?
  • 2021年玉米價格「勢不可擋」,連續3天上漲,農民要賣玉米嗎?
    導語:2021年玉米價格「勢不可擋」,連續3天上漲,農民要賣玉米嗎?在剛進入的2021年,元旦3天的假期裡,玉米價格卻沒有「休假」的意思,再次接續2020年的玉米上漲勢頭,這三天的玉米價格依然還是「勢不可擋」,多地玉米價格又創出了新高。
  • 種大豆還是玉米?謹防「爭地」現象發生
    比如調減東北鐮刀灣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同時加大對大豆的價格補貼,使得部分地區的玉米改種大豆,因為從價格及需求等情況來看,種大豆比種玉米來得更加划算。後期由於中美貿易爭端,我國緊接提出大豆振興計劃,通過提高落實種植者補貼擴大大豆播種面積。從而,出現了大豆播種面積由降反升的上漲趨勢,6年來大豆播種面積,在最低點682.74公頃上增加了303.93萬公頃,相當於2015年的近二分之一。
  • 河北一農民種田挺獨到:玉米小麥當做「草」,只要害蟲不要糧食
    河北獻縣小董莊村東的田間,48歲的農民董建國揮汗如雨,正在田間拔起一根根油綠的玉米苗。這些玉米苗還是幼苗,還沒有長出玉米穗。如此好的幼苗就要毀壞掉,董建國這是幹什麼?是「間苗」嗎?其實不是,而是老董成心而為。其實,不單單是董建國,還有給他打工幹活的農民,同樣也把仍在生長的玉米苗收割,然後一車車從田間拉出,堆放在院中倉庫。
  • 現在玉米多少錢一斤?為何近期玉米價格上漲?玉米價格高有風險嗎
    像我們當地在年前的時候,玉米價格只賣到8毛,我們家裡有一些玉米父親都不打算賣,因為實在是價格太低了,賣了也不值錢。那到了年後的時候,玉米價格有所上漲,大概在四月份的時候我們當地的價格已經漲到了一塊錢左右,這個時候父親才決定將家裡的剩餘的玉米賣掉。那麼現在的玉米價格高不高呢?玉米價格上漲有沒有什麼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兩周內我國從美國裝運玉米、小麥、大豆等328萬噸,你怎麼理解?
    根據近兩周美國向我國出口的農產品來看,美國加大了向我國出口小麥、玉米、高粱等穀物類的裝船速度。這充分說明了美國農產品市場的過剩,或者說今年又獲得了大的豐收。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原因,使得各國的經濟滑坡,這也造成了好多農業大國的農產品不能夠及時的出售。而我國由於對疫情防控措施得力,經濟恢復非常的快,所以任何國家都願意向我國大量出口農產品。
  • 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大豆是恆定要進口的,2019年更多從巴西、阿根廷進口,中美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已恢復從美進口。現在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玉米,我們說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眼下主要是指玉米。玉米的供求關係正在從前幾年的過剩轉為短缺。4年前,我國玉米庫存高達2.5億噸,明顯供大於求。
  • 東北玉米價格「亂套」,貿易商前怕狼後怕虎,附11月28日玉米價格
    玉米價格已「亂套」,今年最難受是深加工企業前些日,白狼可以根據當地企業、烘乾塔的收購價格按照水分多少計算出農民玉米的當前市值,現在的情況是,各個地區、每天的價格都在變化,計算越來越不準確了。現在漲價漲得最多的是潮糧、地趴糧、水分大的糧,所以白狼個人意見就是糧多,有上數狀態的糧食,咱們可以分批賣一些了,這個價位也可以了。
  • 端牢中國人的飯碗,肉和糧食只能二選一?
    繼炒作了一番糧食的話題之後,有海外研究機構又盯上了豬肉,他們的研究發現:中國豬肉儲備正加速見底……當然,現在市場供應平穩,普通人基本不擔心肉價,至於相關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們,操心倒是應有之意。經歷了貿易戰,揮之不去的非洲豬瘟之後,從國家安全的角度思考豬肉問題,中國這場持續了一年的豬肉保衛戰,還沒到讓人鬆一口氣的時候。
  • 我國糧食進口數量緣何增加?國內需求增長是主要原因
    國內需求增長是主要原因國家發改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黃漢權認為,國內需求增長較快是糧食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首先,受去年以來國家大力鼓勵生豬生產政策的刺激,全國生豬和能繁母豬生產逐步恢復,由此帶動飼用玉米和大豆需求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