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靚主任受邀為新東方講解教培機構盡職調查要點

2020-12-15 北京太古律師事務所

應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邀請,2020年12月11日下午,北京太古律師事務所主任周靚律師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進行了主題為「教育培訓機構投資盡職調查」的專項講座。

周靚律師根據教育行業的特點,分別從盡職調查需要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和投資協議核心條款兩方面進行了講解。

△講座現場

周靚律師認為,投資人需要在投資前,首先要確認擬投對象的產權歸屬,同時要核查擬投對象是否有相關的業務資質,以及擬投對象的商標、專利、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問題。其次,還需對擬投對象進行財務、稅收、勞動人事、訴訟和關聯交易等方面的審查,以充分地了解擬投對象。

在投資協議條款方面,投資人需要充分了投資協議條款的具體內容。一般來說,一份完整的投資協議通常包括估值條款、估值調整條款、回購條款、反稀釋條款、保密條款、通知條款和違約條款等內容。除了上述條款,投資人還可與擬投對象就領售權、跟售權、知情權、檢查權、優先清算權以及相關經營管理的權利進行約定,以充分保障自身的權益。

在講座中,周靚律師通過理論與案例結合,為聽眾們呈現了一場內容豐富、乾貨十足的講座。周靚律師表示,盡職調查是項目投資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充分地了解擬投對象,才能有效地保障投資人的利益,防範投資可能產生的法律風險。

相關律師:

相關焦點

  • 新東方-S:新東方何以率先成為第一大教培機構?
    安信證券12月18日發布對新東方-S的研報,摘要如下:  對現下K12教培行業的一些思考:1)應試教育VS素質教育。K12優質校內資源稀缺、升學競爭激烈,共同支撐K12應試培訓的剛需。
  • 記者暗訪新東方、高思等培訓機構:無教資也能教課
    同樣,在學為貴教育官網,師資僅有教育背景信息等簡單介紹,無教師資格情況公示;在新東方官網上,雖前排多數教師都有教師資格證和編號公示,但下翻後,同樣出現類似問題。5月15日,記者再次查詢該名「新東方在線」初二英語教師資質時發現,編號已補充至17位。↑記者在5月15日再次查詢時,「新東方在線」某教師的8位資格證編號被補充至17位那麼,無證人員進入教培機構的門檻到底有多低?記者暗訪多家在線教培機構,申請面試均沒有被問及有無教師資格證。
  • 台州教培調研報告:「巨獸」奇襲,本土機構攔不住了
    2016年正睿教育成立,與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共建正睿教育大數據中心,中心主任由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鄂維南先生擔任。正睿測評旨在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學業診斷和學習規劃方案,同時為教師提供教學改進建議,為學校定位自身教學水平,為區域整體教育發展評價提供有效的第三方專業數據支持。
  • 精美PPT深度解析盡職調查
    2、種類盡職調查的種類包括四類:■法律盡職調查 ■財務盡職調查■業務盡職調查 ■·其他盡職調查盡職調查的目的盡職調查就是要搞清楚:盡職調查框架財務顧問盡職調查的關注要點1、業務(1)行業/企業的業務模型、盈利模式(2)標的企業的競爭優勢(3)協同效應,以及未來潛在的整合成本和整合風險
  • 以新東方為例,教培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經歷哪五個階段?
    *以下內容為教育家聯合創始人李楠老師於2020年12月15日在教育家社區開講的【2021年,如何通過調整組織架構,讓業績更上一層樓?】學習筆記,並非逐字實錄,實際內容請以課程為準。但這種模式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校長自己做老師,教的還不錯,口碑越來越好,家長特別認可,在機構小的時候特別膨脹,一個人幹勁兒十足,但當機構到了四個班五個班了,發現自己時間越來越少了,東西越來越多,只有再招老師,但是看新招的老師左右不順眼,要麼接班不行,要麼講課不行,這就是噩夢的開始。
  • 5000家教培機構背後的「獨角獸」
    毛穎告訴《教培校長參考》:「最新數據(2020年12月),樂樂課堂旗下的樂樂輕課已與下沉市場超過5000家教培機構達成合作。」5000家,是什麼概念?對比下「教育雙巨頭」的數據。02下沉市場,至少5000億規模的廣闊天地在《教培校長參考》看來,樂樂輕課兩年5000家合作校的高速發展背後,是三四五線下沉市場的崛起。列車駛出北上廣深,進入三四五線城市,大家會發現一個更為廣袤、更為真實、更為矛盾的教培行業。首先在供給方面,三四五線城市量大而質不足。
  • 疫情過後,教培行業有沒有最大贏家?為什麼機構缺錢卻貸不了款?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近日接受 36氪採訪的時候說道,「之前預計要 3 年時間才能趕上線下的在線教育,如今全面提前」。疫情期間的這波在線教育小高潮所發生的原因(需求短時間內轉移到線上),也為疫情之後激烈的「淘汰賽」埋下了種子。線下:毋庸置疑,線下機構最先被淘汰的是抗風險能力小、沒能撐到疫情結束,或者沒能迅速轉型線上打造OMO模式的線下中小機構。
  • 後疫情時代,怎樣讓你的教培機構起死回生?
    這句話說出了多少中小型教培機構校長們的心聲……後疫情時代 教培機構何去何從①加大線下招生、優惠活動等宣傳力度②轉型線上,線下+線上OMO模式搶佔招生先機③不加速轉變的機構,將面臨被迫淘汰擺在全國校長面前的無非這三條道路
  • 金華教培調研報告:教培巨擘折戟,沒有一個本土機構是無辜的
    我們發現了這個有意思的現象,於是去當地走訪了一些教育機構輸出了一份金華市教培行業全局報告。 金華雖為三線城市,但因其地域優勢,整體經濟水平不亞於一線城市,地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遠高於其他同級別城市。就2018年金華市政府對全市校外機構摸底排查公開數據顯示,全市共有培訓機構為4285家,其中從事文化教育類的1747家。
  • 重慶教培行業報告:被外來巨頭裹挾的115億級潛在市場
    作為行業中人,我們總想為大家做點兒什麼,為此,我們啟動【全國教培行業調研項目】,從第三方視角出發,以城市為單位,通過實地調研、機構走訪、觀察剖析等形式,從當地教培行業發展環境、市場競爭、角色畫像、頭部企業調研、前景預測等角度,為你構建一座座鮮活的城市教培生態,希望能給教培行業中的你帶來啟發和思考。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重慶。
  • 南寧教培行業報告:K12市場熱、本土機構野蠻擴張,外來巨頭在邕城栽...
    為了豐富區域性辦學數據,一直密切關注教培行業發展的我們,組成區域深耕6人組,將去到全國多個教培重點城市進行市場調研。這是一項長期調研項目,希望能對當地的教培從業者有一定的指導。 南寧是我們的第三站,跨越2500公裡,我們從北京飛往廣西南寧,走訪了南寧5個區20+家教培企業,與100名教培企業的校長、校區負責人、學科負責人、任課老師、學生及其家長深度對話,參觀考察南寧K12教培行業的發展現狀、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其中多個教齡超10年的資深從業者,為我們提供了百餘條有價值的數據和信息,在此,我們深表感謝。
  • 線下教培機構還有春天嗎?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登陸紐交所14年後,作為國內老牌教培機構之一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於本月28日正式宣布即將登陸港交所。當前,在變革中的線下教育培訓機構應該如何趕上浪潮?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下,如何找到新方向?
  • 教培機構一年關停超萬家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成人教育和早教是教培機構跑路的重災區。一些教培機構在經營出現問題後,還在瘋狂促銷收費,惡意圈錢跑路意圖明顯。「公司最近因一系列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這周開始停課,開課時間待定。」臨近2019年終,杭州美奇妙想國際創意中心一門店任課老師在微信群裡發出這一消息後,學員家長們瞬間「炸了鍋」。
  • 線下教培即將山崩地裂 看中小機構遠見者如何逆勢突圍
    外人看似很兇險,實際人家一連串的動作博得了廣大消費者的眼球,還化危險為機遇,迎接著更好的未來。而中小微企業呢?已經死了一大片沒人知道。如果說餐飲行業撐過疫情還可能帶來反彈性增長,線下教培由於受到線上教育平臺的搶佔,將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行業,沒有之一。
  • 教培機構攻略二:教培行業究竟是教育行業,還是服務行業?
    一位從事教培行業多年的楊老師和其妹妹聊天時,他妹妹說:「你也算半個教育行業的人了,對疫情的影響有什麼看法?」,當時,這位楊老師就蒙了,半個?楊老師做教培機構比他妹妹當老師時間都要久,為何在其妹妹眼裡只算半個教育人?
  • 從卓越教育集團看疫情衝擊之下的教培機構生存之道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教培機構帶來了巨大挑戰和改變。疫情期間各地傳出多家中小規模的教培機構倒閉的消息。而包括多家上市教培機構企業披露的數據顯示,其上半年營業收入或淨利潤出現波動。但隨著疫情負面影響的逐步消除,疫情後優質的教培機構投資價值也開始顯現。
  • 2020教培行業城市回憶錄|南京教培機構都遭遇了什麼?
    我們希望通過此檔欄目,將收集到的故事傳達給全行業,同時,也為2020年留下珍貴的行業文字記憶。今天,就請隨我一起走進,2020教培行業城市回憶錄之——【南京】。01防不勝防,遭受二次疫情打擊…9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教培行業經歷了停課、等待、複課,度過了屬於這個行業的第一個教師節。
  • 河南家長最熟悉的釘釘來了 賦能教培機構渡難關
    (原標題:河南家長最熟悉的釘釘來了 賦能教培機構渡難關) 這屆河南家長特別愛給孩子報班
  • 中金:教培行業競爭深化,OMO模式帶來新增量
    我國教培市場中90%的教培企業營收不足5,000萬元,教育信息化企業所提供的平臺和硬體將減輕其OMO轉型的技術成本;同時教育信息化企業可為機構提供打通招生、教學、服務各環節的OMO綜合性解決方案,解決中小教培企業運營體系分散的問題。
  • 從卓越教育集團看疫情衝擊之下的教培機構應對之道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教培機構帶來了巨大挑戰和改變。疫情期間各地傳出多家中小規模的教培機構倒閉的消息。而包括多家上市教培機構企業披露的數據顯示,其上半年營業收入或淨利潤出現波動。但隨著疫情負面影響的逐步消除,疫情後優質的教培機構投資價值也開始顯現。8月14日,在香港上市的卓越教育披露上半年收益7.69億元,同比變化下降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