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人17年跟蹤研究得出終極結論:這樣運動最長壽

2020-09-03 慧跑

關注慧跑,助您輕如羽、跑無傷

運動是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至於我們常常將運動近乎等同於健康。

經常鍛鍊可以顯著改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這當然是毋庸置疑的。

一項最新發表於著名的《英國醫學雜誌》的隊列研究給出了重要答案。

這篇論文的題目是《建議的身體活動量與美國人全因死亡率、特定疾病死亡率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這項研究

是如何做的?

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隊列研究」

隊列研究是流行病學的一種經典,也是可信度最高的研究方法,它是將人群按照是否暴露或者存在某種可疑因素,將其分為暴露組或者非暴露組

在不施加任何幹預的情況下,對這兩組人進行多年追蹤,以觀察各組成員結局事件(通常是疾病或者死亡)發生的情況,從而最終確定暴露因素與疾病之間的關聯。

如果上述解釋非常晦澀專業,你還不能理解的話,我們舉個例子你一下子就明白了。

隊列研究最為經典的案例就是吸菸與肺癌關係的確定。

早期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看起來設計很簡單的研究:

他們將人群分為吸菸人群和不吸菸人群,不對他們施加任何幹預,只是追蹤觀察他們的健康狀況;

結果經過若干年後發現,吸菸人群的肺癌發生率遠遠高於非吸菸人群,由此證明吸菸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危險因素。

這裡的吸菸人群就是暴露組,而非吸菸人群就是非暴露組,這時暴露就是一種危害,這種危害是否導致了肺癌,通過隊列就一清二楚了。

當然暴露也可以是積極的健康行為,比如運動或者合理膳食,這時暴露就是一種保護因素,暴露無所謂好壞,主要看暴露與疾病的關係。

暴露如果導致了疾病,那麼這種暴露就是危險因素,而如果暴露減少了疾病發生,那麼暴露就是保護因素。

大家理解了基礎知識以後,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具體看看這項研究是如何做的。

這項研究的數據取自美國國家健康調查,數據最早來源於1997年的調查,當時調查了52萬18歲以上美國大眾,後由於失訪,最終有將近48萬的數據最終納入統計分析;

這項研究主要調查並跟蹤了這50萬人的體育鍛鍊情況,記錄他們參加有氧運動和力量性鍛鍊的情況,並一直追蹤到2015年結束,一共跟蹤了17年之久,這樣的研究可謂耗時耗力,但最終得出的研究結果將非常有說服力。

在這17年期間,近50萬人中當然有人死亡或者發生了各種各樣與運動缺乏有關的疾病,疾病系統記錄了他們的全因死亡率,以及發生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老年痴呆等等情況。

了解了觀察對象多年來的運動情況,也了解他們經歷若干年後慢性疾病或者死亡的發生情況,這時就可以分析運動與疾病以及死亡之間的關聯了。

有氧運動

結合力量訓練最長壽

2018年美國身體指南第二版,對於人們保持健康所需要的基本運動量是這樣要求的:

——

每周應積累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大強度有氧運動(1分鐘大強度運動近似等於2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同時每周應進行2次力量性鍛鍊,也即有氧運動和力量鍛鍊都需要。

科學家們根據被調查者是否達到上述標準分為四組,分別是有氧運動和力量鍛鍊均不達標組,有氧運動達標組,力量鍛鍊達標組,以及有氧運動和力量鍛鍊均達標組。

結果發現,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可使死於慢性疾病的風險降低40%,相比之下僅進行有氧運動的人降低了29%的風險,而僅僅進行力量鍛鍊的人降低了11%的風險。

這說明有氧運動結合力量鍛鍊能最大程度提高健康水平,減少全因死亡率和慢性疾病的發生。

這也正是美國身體活動指南所建議的那樣:

有氧運動結合力量鍛鍊長壽效果最好

交叉訓練

為什麼會1+1>2?

所謂交叉訓練就是將不同類型的運動交叉組合進行,比如一三五進行有氧運動,二四進行力量鍛鍊。

交叉訓練對於長壽很有幫助,交叉運動還可以增加運動樂趣,減少過度訓練和心理疲勞,並顯著提高整體健康。

從運動科學角度而言:

1、使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

體適能主要包括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兩大組成,健康體適能又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柔韌以及身體成分(身體脂肪及肌肉的比例),競技體適能包括爆發力、靈敏協調、平衡、反應、速度等。

只有這些素質全面發展,才能達到全面提高體適能的目標。

而這些素質如何發展?光靠跑步是遠遠不夠的。

的確,跑步可以發展我們的心肺耐力,但跑步對於發展肌肉力量作用就不大了,而爆發力、靈敏協調、平衡、反應、速度這些能力的獲得與力量素質關係巨大,力量素質提升了,這些素質也跟隨改善了。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不同的、多種多樣的運動來幫助我們全面發展體適能。

有人說,那我就想跑步,我就發展心肺耐力,這種想法好任性!

為什麼70-80%的跑友都受到傷痛困擾?

你的耐力已經很了得了,為什麼仍然會受傷?

因為你的肌肉力量差。

木桶理論大家有聽說過吧?

問題不是取決於你最強的是什麼,而是常常出在最短的那根「木板」上,其他能力再強都沒有用。

體適能也是相同的道理,只有全面、均衡的發展各項身體素質,才能實現真正高質量的健康和享受高質量的生活!也才能免受單一運動容易導致傷痛的問題!

2、減少損傷機率

為什麼身體素質要全面發展?

除了為健康,減少損傷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你從不進行力量訓練,下肢、腰腹力量薄弱,長時間持續的奔跑會發生什麼?

必然是受傷!

你的肌肉無法保護關節,膝關節的磨損就發生了,一個小石子都可能讓你崴傷腳踝。你不進行柔韌性的練習,邁不開腿,還容易肌肉拉傷。

知道這些,還敢只跑步麼?

交叉訓練還可以減少單一重複運動造成的勞損。

跑友的大多數損傷都是屬於勞損,也即過度使用,長時間重複相同的、錯誤的動作,你不受傷誰受傷!

而交叉訓練通過不同的運動在全面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不斷改變動作,讓各個關節均勻受力。

而且大家都知道,跑步是一項下肢衝擊力較大的運動,而單車、遊泳在同樣提升心肺耐力的同時,減少了下肢所受到的衝擊力。

因此,當你的跑步傷痛發作沒法跑步的時候,你其實無需完全休息靜養,你也可以通過交叉訓練來保持身體狀態,不用再擔心因為傷痛進行休息停訓,導致運動能力下降了。

3、有助於持續提高運動能力

擔心換個運動方式會拖延自己成績提高的腳步?

你多慮了!

多項研究證明,跑者能夠通過自行車訓練持續發展耐力素質。

有人在1984年作了一個研究:對年輕的中長跑運動員進行測試,讓他們連續訓練6周,每周訓練6天,採用40分鐘的高強度跑步和自行車運動間歇交替進行,最後發現運動員的10公裡成績能縮短約80秒。

更重要的是,想要跑步,大雨傾盆怎麼辦?

在家練力量吧!

秋老虎目前正在肆虐,室外驕陽似火怎麼辦?

找個地方遊泳吧!

交叉訓練能讓你不再受諸多因素制約,因地制宜,持續的通過多種多樣的運動提升自己的能力。

4、增加訓練的趣味性。

長時間單一的訓練容易讓人覺得枯燥乏味,產生心理上的疲勞。

而交叉訓練可以避免對訓練的厭煩情緒的出現。對於跑步新手,這絕對是個把跑步堅持下去的好方法。

科學運動

就應該運動多樣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研究的主要完成團隊是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的科學家,他們用美國人的數據得出:有氧運動結合力量訓練能取得最佳的鍛鍊效果這一重要結論,並且可以有效減少疾病發生,減少疾病就等於延年益壽。

運動就應該多樣化,你記住了嗎?

你平時是如何進行交叉訓練的?


力量訓練對於跑者至關重要

但如何高效進行力量訓練則是一門學問。

已有越來越多的跑者意識到

力量訓練對於傷痛預防和成績提升幫助非常大,

日常訓練中也有意識的增加力量訓練環節。

跑步研習社推出的跑者力量訓練已有100+用戶正在改變。

相關焦點

  • 【長壽之道】長達11年的研究證實:堅持運動更長壽
    【長壽之道】長達11年的研究證實:堅持運動更長壽,降低13種癌症發病率如果世上存在一個「萬能處方」,能同時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預防癌症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缺乏鍛鍊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長期運動不足,身體器官組織機能將下降30%。2018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對144萬人進行了11年的跟蹤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適當運動能夠降低13種癌症10%以上的發病率,相對壽命也會更長。究竟運動是如何改變身體的?我們應該怎麼選擇適合的運動?
  • 靜養適合老年人,還是運動有益長壽?一項研究終於給出結論
    長壽一直都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而要想做到健康長壽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通常人們所認為長壽的秘訣,無非就是健康的飲食,又或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選擇長壽的方式不一樣,因此,中間會產生很大的分歧,從而使人無法判斷它們的正確性。
  • 英國專家研究50年,得出了一個結論
    下面有個英國科學家為此研究了50年,得出一個大家都不想看見的結論。 煙在二戰時期被許多國家列入軍需物資,不僅可以用來當藥用來止血,還可以用來當緩解壓力的物資,德軍每人每天能有6根煙,美軍每人每天則有一整包。
  • 打球還是跑步,哪種運動讓人更長壽?100萬人的調研數據出來了
    運動有益健康,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了,也得到了科學研究的證實:無論參加哪種形式體育鍛鍊的人,只要能夠定期參加,總比那些從不運動的人更健康也更長壽。同樣的運動時間,同樣的運動強度,哪種運動更有利於健康與長壽,這個問題卻常常被大多數人忽視。最近,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這個問題。
  • 誰說健身不能長壽?堅持跑步延壽20年,增加1kg肌肉死亡風險低3%
    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高齡男性,113歲的日本男子野中正造於2019年1月20日凌晨,在睡夢中安然辭世。翻看網上老年野中的照片,和大多數印象中的長壽老人形象很一致,瘦瘦的,精神矍鑠,目光柔和。每每有長壽老人去世的新聞,往往也會引起人們對於長壽問題的一波關注。
  • 跑步和「舉鐵」,誰更可能健康與長壽?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早就深入人心了。但在具體問題前,還是有很多朋友不停地追問:是經常運動的人更長壽呢?還是不怎麼運動的人活得更長一些?因為大家不難發現,自然界中有不少「長壽」動物,它們日常的活動量都是很小的。其實,「不動」也能活得長的動物,都是一些變溫動物。「不動」能降低它們的能量消耗,對存活更加有利一些。對於像我們人類這樣的恆溫動物來說,這種「不動」的辦法就很難奏效了。
  • 專家用50年時間研究,得出的答案出人意料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了抽菸,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現在吸菸低齡化日益突出,而全國的平均吸菸量竟達到每日17隻的數量,很多人清楚吸菸的所有危害,但是依然抑制不住自己想要吸菸的衝動,那麼吸菸對人的身體健康究竟有什麼影響?吸菸的人壽命一定會短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抽菸對壽命有沒有影響?專家用50年時間研究,得出的答案出人意料!
  • 研究5萬人,隨訪17年,指出一個共性
    堅持吃素的後果是什麼,研究5萬人 ,隨訪17年,指出一個共性每到醫院體檢查出三高等疾病,大多數人都會把它歸咎為吃肉惹的禍,於是開始了以素食為主的生活,雖然頗有成效,但是長期素食,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應,就會出現一系列疾病,例如貧血、低血糖、營養不良等,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
  • 常運動的人會比不運動要年輕9歲,多活7年?看看這兩份研究結論
    常有人問,每天堅持鍛鍊的人,都長壽了嗎?總感覺這個問題是想找藉口不鍛鍊。事實上,有研究發現,鍛鍊最多的人要比那些久坐不動的人,在細胞老化方面有9年的差異。以上是一份分析5823位成年人體育運動與染色體端粒長短的數據後研究的結論。(染色體端粒長短是一個衰老(生物)指數)關於怎麼運動能達到「年輕9歲」(細胞層面上)的效果,可看文末。
  • 心跳快慢與壽命長短有關,心率多少人最長壽?看看你的心跳合格嗎
    可是你知道嗎,心臟本身跳動的快慢,直接與壽命相關,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呵護你的「小心臟」,那就得立刻從現在學起,才能實現健康長壽的夢想了。心跳慢的人比心跳快的人活得長國外的一項研究針對35歲到84歲之間的人群,進行了長達26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心跳次數如果加快的話,死亡率會顯著上升,而且這種趨勢男人比女人更加明顯。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運動,比同齡人更長壽
    運動有益健康,那麼下樓拿快遞、在地鐵上站著算不算?飯後散步半小時夠嗎?迄今最大規模,歷時最久的關於運動和健康的隨機對照Generation100研究說:不流汗的真不夠!要想更健康,運動要猛點好。挪威1500多名老年人的5年跟蹤研究顯示:最佳健康運動是有規律的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所謂高強度,指達到渾身冒汗、氣喘籲籲,連長句子都說不出。但也不能過於劇烈,心率差不多在最大心率的90%。
  • 全球最「長壽」的國家:百歲老人數量超8萬,連續50年穩坐第一
    結果中國的生活水平在這幾十年裡也漸漸提高了。今天介紹的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這個國家百歲老人的數量超過了8萬人,而且連續50年刷新了百歲老人的記錄。這個國家是日本,相信有一部分人已經推測過了。其實這幾年日本的高齡化現象是世界上比較嚴重的國家。另一方面,日本的經濟水平在國際上也處於比較好的位置,依靠不大的土地和不太多的人口,可以成為世界第3位的經濟體。
  • 對千名長壽老人進行調查,得出:長壽的秘訣在於運動,還是靜養?
    如何才能長壽?觀點分為兩種,一種認為運動可以長壽,一種認為靜養可以長壽,兩方各執一詞,誰也不服誰。認為運動能長壽的最典型的人群就是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只要有廣場就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即使燈光很暗,也無法減弱他們跳舞的興致。而靜養人群的代表則是喜歡看電視、下棋等等的老人,他們覺得安安靜靜的就挺好,可以修身養性。長壽的秘訣在於運動還是靜養?
  • 心跳快慢和長壽有關?心跳多少才算正常,更有利於長壽?專家解答
    心跳快慢和長壽有關?之前在網上有個說法,說壽命的長短,跟自己心跳的速度有關,之所以會有這個說法,主要是因為這篇文章列舉了一些例子,說烏龜的心率只有10,但是人家都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烏龜的壽命,最起碼在百年以上,老鼠的心率每分鐘可以達到450次左右,但是老鼠只有短短兩年的壽命。
  • 一項120萬人的研究發現:這項運動降低死亡率「最猛」!不是跑步
    「運動不息,生命不息」我們在李阿姨的身上深深感受到這句話的力量。隨著研究的發現,運動可以讓人體素質變得越來越好,運動甚至成為人體長壽的秘訣之一。運動能預防多種高危癌症,是謠言還是事實?不只如此,運動還可以加快促進腸內運輸速度,增加胃腸道的活動性,這樣就可以減少結腸黏膜和食物中致癌物質的接觸時間,胃腸道活性的增強還會間接促進前列腺素的分泌,相應的結腸內氮、氨、膽汁酸等都會減少,因此運動對於預防最常見的結腸癌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的效果最明顯。
  • 《魯冰花》作者去世,享年96歲,為何作家多長壽?
    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則是1960年發表的首部長篇小說《魯冰花》。1989年,由楊國立導演、吳念真編劇的同名電影公映。當年,甄妮在央視春晚上翻唱了同名歌曲(曾淑勤原唱),勾連起兩岸共同的情感,至今仍是兩岸幾代人的共同記憶。有一種現象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長壽的作家,相對而言是比較多的。
  • 《英國醫學雜誌》研究:腿粗更長壽
    超250萬人統計數據:腿粗屁股大更長壽近日發表在權威雜誌《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了來自德黑蘭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來自歐洲、美洲、亞洲等三大洲的72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系統回顧,該回顧涉及超過250萬參與者,隨訪時間為3-24年。研究結果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腰細腿粗屁股大的沙漏型身材可以活的更長久。
  • 多運動就能長壽?其實,年過50歲後,有3件事或比運動更有用
    50歲以後,大家開始注重保養身體,想著多運動可以健康長壽,但是這個時期已經步入中年,如果不恰當的運動,反而會傷害骨骼,影響壽命,因此要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多運動就能長壽?並不是,適度運動才有助於長壽!運動確實有助於長壽,哈佛曾有一項研究,他們發現每周堅持快走的人,要比從不走的人,壽命會長4年左右。還有很多其它權威研究,證實了不同運動對壽命的正面影響。
  • 百歲老人調查:決定長壽的是這2字,不是吃和運動,或許延壽20年
    百歲老人調查:決定長壽的是這2字,不是吃和運動,或許延壽20年60%的百歲老人喜歡吃甜食,18.9%的老人,喜歡打牌打麻將,還有16.93%的愛去茶館閒坐,這些老人都有個共性,那就是心態好,720名百歲老人中,89.17%都是樂天派,心態好是他們的唯一共性。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鍛鍊,比同齡人更長壽
    運動有益健康,那麼下樓拿快遞、在地鐵上站著算不算?飯後散步半小時夠嗎? 迄今最大規模,歷時最久的關於運動和健康的隨機對照Generation100研究說:不流汗的真不夠!要想更健康,運動要猛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