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靈感]這裡是楢山

2021-03-03 一味

[第1味靈感]

昨天半夜失眠,爬起來看小津的書《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突然就看到了這篇短短的小文《這裡是楢山》。平實的語言裡完全掩蓋不住對母親的深切之情,看到最後那首小詩,眼睛就溼了。今天起來,就忍不住想推薦給大家。

母親生於明治八年,育有三男兩女,我是次子。姊妹兄弟各自嫁娶,只剩下母親和我同住,已經二十多年。

大概在單身的我這裡住得舒服,也可能是還放不下我,母子倆就這麼悠閒度日。

母親早睡早起,我正好相反,即使在家裡,我們也難得一起吃飯。

到去年為止,母親還很健朗,可以獨自準備三餐,裝卸木板套窗,幫我整理被褥。但是今年開始有點精力耗盡的感覺,於是請了幫傭。這也難怪,她已經八十四歲了。我深深體會到人是越幹越能幹,五十五歲六十歲退休太早了。

我現在住的房子在北鎌倉的高坡上,出入都要爬坡,因此母親很少出門,她好像已經認定這裡是楢山了。

年輕時的母親是魁梧高大的姑娘,現在依然是高壯的老婆婆。我雖然沒背過她,但肯定很重。

背著老母親上楢山,

可是她太重了,我背不動,

只好哭著上山。

如果這裡是楢山,她願意永遠待在這裡也好,不用背她上山,我也得救了。

註:楢山的傳說日本古已有之,深澤七郎的小說《楢山節考》裡,描述過某個赤貧山村為減少吃飯人口,由家人將年滿七十的老人送上山的故事。

我是隨手貼連結紅領巾:推薦小津安二郎的《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想看的可以戳原文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楢山節考
    我上大學第一天,在寢室裡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楢山節考》。
  • 電影《楢山節考》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楢山節考的劇情簡介······   信濃有一座楢山,附近山村的人到了七十歲就得進楢山。
  • 《楢山節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日本電影《楢山節考》講的就是深山裡的某個小村子,傳統沿襲,活到70歲的老人要被長子背到楢山上丟棄。 69歲的阿玲婆漸漸地快到70歲了,她常為自己異常結實的身體而苦惱。 比起木下惠介1958年版本的溫情唯美,今村昌平的1983版就顯得格外殘酷,既有把老太太一扔了之的鏡頭,還有男人掙扎在情慾邊緣煎熬不得不自己解決的場面。
  • 【有糖謀殺之謎】百物語系列第二部《楢山怪譚》
    信州三大山脈之一的飛驒山脈(ひださんみゃく、hidasanmyaku)中,有一座地勢險峻的山峰,名為楢山。冬季的楢山,雪線以上往往有長達百日都被積雪覆蓋。由於山峰險峻,這裡交通不便,而在楢山的山間峽谷中,只有一個極小的村落。村落沒有名字,這裡僅有的幾戶人家在山間開闢了幾畝零碎的平坦荒地,兼有幾畝補丁一樣打在村落周圍的水田。
  • 楢山節考觀後感
    但是食物有限,所以為了能把食物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村子裡有了一個習俗:老人到了70歲就要由長子背到楢山上面美其名曰獻給楢山神可以為自己的家族祈福,其實就是任其自生自滅。村裡的阿玲婆今年已經69歲了,眼看快到上山的年紀,身體還很硬朗。但是規矩就是規矩,不管你身體如何,到了年紀就要被送上山,否則整個家族都會被別人恥笑。
  • 《楢山節考》|這部8.9分影史經典顛覆三觀
    這個山村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山村。這裡人們的生活極端貧窮,沒有多餘的糧食供養老人和小孩,所以在這裡形成了一個殘忍的習俗:每個家庭只有大兒子可以娶妻生子,其他男人禁止結婚;老年人活到70歲,就要被兒子背到村後的楢山上去,任其自生自滅;出生的男嬰會被丟棄
  • 《楢山節考》:生存和貧窮的壓力下,藏著人性的善和惡
    《楢山節考》是1983年今村昌平根據戰後作家深澤七郎寫的小說改編而成,影片講述了日本一個小山村的惡劣習俗,老人到了七十歲,就要被送進山裡,名義上是朝拜楢山神,實際上是老去的老人無法再給家庭做出貢獻,還消耗本就匱乏的糧食,於是,為了生存,村裡便有了這個棄老的習俗。
  • 顛覆三觀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人性與現實到底該如何選擇?
    這個選擇題不禁讓人聯想到一部上世紀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楢山節考》由今村昌平執導,是於1983年在日本上映的經典電影。改編自深澤七郎的短篇小說《楢山小調考》,講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於糧食長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 中國版《楢山節考》,背後是一代人即將面臨的現實
    棄老習俗在世界各大主要文明中都出現過,它並不是其中個例,最具有直觀性的參考作品,當屬日本電影導演今村昌平歷時三年拍攝的《楢山節考》了。這是一部看了能夠讓人毛骨悚然,直擊人性的電影。它讓我們看到年紀大了,活著就是一種罪惡。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日本深山裡的一個小山村。
  • 【楢山節考】【1983】【百度雲】【中文字幕】【網盤資源連結】
    溫馨提示:獲取資源方式進入公眾號點喝咖啡每天分享資源,記得要來哦          信濃有一座楢山,附近山村的人到了七十歲就得進楢山。樹樁家六十九歲的阿玲(坂本澄子 飾)還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四十五歲的長子辰平(緒形拳 飾)去年成了鰥夫;二是二十歲的長孫袈裟吉(倉崎青兒 飾)總是在村裡人面前嘲笑自己牢固的牙齒;三是三十五歲的次子利助(左頓平 飾)還未與女人性交過。一年一度的祭祀日,等來了新兒媳阿玉(竹城明 飾)的阿玲狠下心在石臼上磕掉了兩顆門牙。
  • 《楢山節考》——母親帶著一世的慈悲進入輪迴
    但當看到這個新聞時,讓人不禁想到了一部同樣講述遺棄老人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楢山節考》片段-兒子背著阿玲婆上山故事發生於日本,一個坐落在楢山腳下的貧窮的村莊。村子有個可怕的習俗,凡是到了70歲的老人都要上山參拜楢山。
  • 從「活埋母親」事件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雖然受害者後來被及時發現並倖存下來,但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和深入討論。人老了沒有價值就真的死了嗎?在現代社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是該死的還是別的什麼?我不想在這裡做太多的判斷。至於老人,當一個男人70歲,一個女人60歲的時候,他會背著大兒子去後的村拜見山神。快到參觀乳山的時候了,但她仍然很健康,還有很多事情要擔心。比如,大兒子辰平續弦老了,就一定有一個女人來做家務,繼承家業。而二兒子李珠因為找不到女人而性壓抑,決定在去乳山之前給他找個女人,至少讓他嘗嘗男女的滋味之歡。
  • 【新品】日本水楢桶富士金襴威士忌 珍貴罕見
    這一次,跟大家分享的是珍貴罕見的日本水楢桶威士忌——富士金襴。自16年到現在,僅用三年時間就成為日本第三的威士忌生產商。如此讓全球酒友瘋狂的「東方禪味」,不嘗嘗怎麼甘心?況且這次價格還好!之所以叫富士是因為此酒產自日本富士山下,依託這裡的水源而釀製威士忌,因而名字帶有「富士」兩字。
  • 現實版《楢山節考》陝西靖邊79歲的老母被自己的親兒子活埋
    (圖源於:影片《楢山節考》) 作為子女,我們小時候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母親不也是這樣照顧我們的嗎?當你離家千裡,不同樣也是父母每天守在門前、守在電話旁盼你平安歸來的嗎?楢(yǒu)山節考,先來解釋下片名。「楢山」是地名,「節」是習俗,「考」是考證。楢山節,是指楢山的什麼習俗呢?傳說很久以前,在日本信州的一個偏僻山村,老人一旦活到70歲,就會被大兒子親自背上山,獻給楢山神(其實就是自生自滅)。
  • 從「活埋母親」到《楢山節考》中的「棄老」及「長子成婚制」
    也是巧,前幾天剛看了一個日本電影的介紹,片名為《楢山節考》,講得是日本古代的一個窮苦小村,因食物嚴重匱乏,規定村裡的老人到了七十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去參拜楢山神等死的故事。這種題材不用問,定是一部必看的好電影。但想來自己以後應該也不忍去尋個完整版細細看吧。人類社會中道德約束的起源,最初準是為了族群中大多數人都能享受到這個習俗所帶來的利益。
  • 陝西活埋親母的電影翻版:今村昌平代表作《楢山節考》
    由這個事件,我也想到了一部日本大導演今村昌平的代表作電影《楢山節考》。今村昌平是日本著名電影導演,曾擔任小津安二郎的副導演。今村昌平跟小津安二郎學導演並受到其美學觀的深刻影響。但今村昌平的電影哲學卻與小津安二郎截然不同。
  • 新酒評測 | ​山崎18年水楢桶單一麥芽威士忌2017版
    今天下午1點,賓三得利公司在上海新都裡無二舉辦了山崎18年水楢桶單一麥芽威士忌2017版中國首發品鑑會,本人有幸代表CWS參加,與一眾老饕一同品鑑了數款水楢桶威士忌
  • 點酒成金的水楢桶,到底有啥厲害的?
    也有味道的原因,有些木材會把自身的「雜味」帶進原酒中…… 目前能用於熟成威士忌的木材主要有三種:美國橡木、歐洲橡木及日本橡木(即水楢木)。 其實,之所以會產生這麼個看似不著調的疑問,全因一提到國產威士忌的未來,大家總喜歡拿風雲乍起的日本威士忌作參考,當然,日威潮浪尖那個可以賦予威士忌特殊金錢風味的水楢桶,開先河一般的存在,自然是躲不掉的了。
  • 從「楢山節考」到「社會5.0」,日本百年養老的能學與決不能學
    文/梁雲風 首發秦朔朋友圈 從「楢山節考在1983年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中,極端貧困缺衣少食的信州楢山偏僻小村裡就有著老年人由長子背到楢山上自生自滅的傳統,69歲的阿玲婆,即便身體還算硬朗,仍舊為了子孫的延續自願選擇上山「供奉」楢山神。
  • 楢山節考|中年人最大的失敗,就是讓父母在自己面前卑微地活著
    看了「楢山節考」這部電影,佩服今村昌平導演對性,生存,生命的描寫之殘忍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中年人最大的失敗,就是讓父母在自己面前卑微的活著。人上了年紀,就會自然熄滅往常誤以為燦爛的浮火,靜靜地去體味人生的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