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率先開啟!公益顧問將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2020-12-26 澎湃新聞

全市率先開啟!公益顧問將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2020-10-25 0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面向全市的「公益照護1小時」項目率先在長寧啟動,項目將由公益顧問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10月22日,2020「孝親茅臺」樂齡惠老服務月系列活動首站——「關愛老年群體,助力公益之城」長寧區公益基地授牌暨「公益照護1小時」項目啟動儀式在仙霞新村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舉行。

在活動現場,上海長護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公益基地正式掛牌,由上海現代公益研究院倡導、長護公司承辦的「公益照護1小時活動」也正式展開。

據了解,「公益照護1小時」的服務內容主要是長護險42項護理服務項目,包括沐浴、協助進食、壓瘡預防等27項生活照料項目,以及藥物餵服、生命體徵監測、吸氧等15項臨床護理項目。長寧將獲贈600個小時,其中,仙霞地區作為先行試點即將開啟100個小時的公益照護活動,符合需求的老人將拿到上海現代公益研究院發放的公益照護券。接下來,長護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旗下的公益顧問將及時聯繫到老人們,並在兩周內將公益照護服務送到家、做到位。今年重陽節前後,1300個小時的公益照護服務將在全市7個區20個街道全面開啟。

整個活動由上海現代公益研究院作為第三方進行全程監督和指導。長護健康管理也將根據第一期活動的效果陸續推出第二期、第三期的公益照護服務。

隨著該活動的啟動,長寧「孝親茅臺」樂齡惠老服務街區也正式亮相。據了解,茅臺路全長約1.5公裡,毗鄰12個居民區,沿線分布了1處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4所長者照護之家、5家養老院、1家護理院、2所社區長者食堂、2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以及長護公司等多家重量級專業養老機構和為老服務載體,集聚了豐富的養老服務資源。為此,仙霞新村街道結合養老服務優勢,打造「茅臺路智慧健康養老街區」,探索與長寧國際精品城區相適應的「大城養老」模式。

「茅臺路智慧健康養老街區」將依託公共服務設施改造、數據網絡平臺搭建、運營管理機制創新等三個維度來呈現,打造「居家、社區、機構」相互契合的長寧街區式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將營造孝老敬親的良好社區氛圍,讓社區老人過上舒適安康、快樂幸福的生活。

長寧區60歲及以上的戶籍人口已經佔到戶籍總人口的36.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近年來,長寧始終聚焦「一本帳、一個圈、一盤棋、一張網」,健全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著力打造「有梯度、有精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教、老有所為」。

猜你喜歡

本文為長寧區融媒體中心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記者:張一帆

原標題:《全市率先開啟!公益顧問將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為2-4級失能老人提供新的服務...
    4級失能老人在居家上門照護外,提供新的服務模式選擇。各類定點護理服務機構1161家,其中提供居家照護的420家,提供機構照護的698家,既提供居家照護又提供機構照護的43家,長護險護理人員共有6.1萬人。另外,有定點評估機構37家,評估人員0.56萬人。
  • 本市啟動「公益照護1小時」項目 長寧「孝親茅臺」樂齡惠老服務...
    ,在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舉行,這也標誌著長寧「孝親茅臺」樂齡惠老服務街區正式亮相, 首批「公益照護1小時」將惠及1300餘位老人。轄區內的茅臺路,全長約1.5公裡,毗鄰12個居民區,沿線分布1處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4所長者照護之家、5家養老院、1家護理院、2所社區長者食堂、2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以及長護公司等多家重量級專業養老機構和為老服務載體,集聚了豐富的養老服務資源,為此,仙霞新村街道結合養老服務優勢,打造「茅臺路智慧健康養老街區」,探索與長寧國際精品城區相適應的「大城養老」模式。
  • 被俗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護險試點:繡花功夫走過「艱難的路」
    說起雷打不動每天上門的護理員鄭四喜,家住膠州路的老徐讚不絕口。5年前,老伴動了蛛網膜手術,術後恢復期間又不慎摔倒,長期癱瘓在床。如何照料老伴的日常起居,成了老徐最頭疼的事。前年,他們成功申請享受到了長護險服務,護理員鄭四喜每天上門,兩年多下來,老人身體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
  • ...分級照護 為老年人提供規範服務 閔行區在全市率先試點養老護理...
    圖說:首批六家培訓基地被授牌 採訪對象供圖 下同今天,閔行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辦「養老護理員規範化培訓基地」授牌儀式,為首批六家培訓基地授牌,在全市率先試點養老護理員規範化培養創新模式,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規範分級照護服務,
  • 上海:完善長護險服務種類 加強與家庭病床融合
    上海作為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之一,自2017年試點長護險以來,截止2019年的7月,全市已經有24萬老人享受了護理員上門的居家照護服務。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這些上門服務多以基本生活照料為主,而臨床護理開展較少,聚焦老人的醫療、護理、康復仍然需要醫療機構進行服務。對此,本屆兩會政協委員專就這一現象帶來了長護險因與家庭病床融合的提案。朱老伯今年99歲,患有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等老年慢性病。老伴戚阿婆今年也95歲了,患有阿爾茨海默症。
  • 一事一計②|完善長護險服務種類 居家養老更周到
    據統計,上海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已達34%,其中9成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安度晚年。自從2017年上海試點"長護險"以來,截至2019年7月,全市已有24萬老人享受了護理員上門的居家照護服務。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這些上門服務多以"餵飯、助浴"等基本生活照料為主,而"生命體徵監測、肌肉注射"等臨床護理開展較少。
  • 上海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 至今年6月已服務39.1萬失能老人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上海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數據顯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上海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長期照護險「長春樣本」走向品牌化
    長期照護險政策實施後,經過審批,他倆每月補助費合計為5700元,只需每月再支付2700元即可,減輕了經濟負擔。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
  • 上海以繡花般功夫將「長護險」推進社區 將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
    截至今年6月,本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近日舉行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傳出消息:上海以繡花般功夫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將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賦能長護險工作,讓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從中受益,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據悉,本市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9000人。
  • 「醫保局」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保障人次、護理機構增加7倍,16萬人次、3萬餘個失能人員及家庭感受到了政策「曙光」,3.4萬人可同時享受長、短期專業照護服務。
  • 失能老人照料難 巨鹿試點長護險(一線探民生)
    參保的失能老人越來越多地享受到機構護理和上門護理服務,而且繳費低、報銷額度高,經濟負擔小。從全縣範圍看,由於長護險的拉動作用,專業養老護理機構大幅增加,促使醫療資源得到更為合理的配置,實現了醫院、養老機構、醫保多方共贏。    家有失能老人,是一個家庭的痛。隨著家庭結構日益小型化,尤其在廣大農村地區,一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照料難的問題愈發凸顯。
  • 照護險制度落地海門一年——
    去年12月份,區委、區政府為破解失能家庭經濟壓力這一難題,讓失能老人得以體面養老,將建立照護保險制度列入民生實事工程。如今一年過去了,照護保險制度在海門落地生根,全區4061人通過評定享受到了這項惠民政策。
  • 長護險系列研究報告丨上海長期護理保險研究報告
    《意見》指出,將擴大長護險試點範圍,並對長護險的籌資方式、參保與保障範圍作了規定。《意見》的出臺預示著我國長護險試點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的長護險試點工作起源於2016年。2016年7月,人社部正式發布《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上海、廣州等15個城市相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
  • 上海將改造認知障礙照料床位2000張,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康復服務
    其中,在養老方面,為了加快建立認知障礙老人的照護服務體系,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康復服務,2020年,上海市將改造認知障礙照料床位實事項目的指標,翻倍至2000張。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透露,截至2019年初,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03.28萬,佔戶籍總人口的34.4%。
  • 長期照護險如何推廣?代表建議:由全體勞動者繳費
    長期照護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被稱為「五險一金」之外的「第六險」,在市人大十五屆三次會議上,眾多代表對此展開熱議。施穎秀、徐鳳芹、張磊等市人大代表都希望政府加快推進「長護險」的全覆蓋,讓其成為養老護理康復服務的有利制度保障,讓所有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 疫情期間高齡重度失能老人待遇報銷不「打烊」
    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市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服務不停歇,全市162家協議定點服務機構累計為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24557人次,生活照料213826人次,累計為2768名符合條件的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進行報銷,享受高照險服務老年人平均年齡88歲,人均報銷金額487.84元/月。
  • 福壽康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結合長護險持續推進護理站點布局
    依託護理站,整合醫養照護服務  面對現存的康養問題,福壽康引入了國外先進居家護理和居家介護理念,建立了「醫療護理站+日間照料中心」和「醫療護理站+長者照護之家」模式,該模式既能服務社區託養機構,又能以託養機構為站點輻射周邊社區,為轄區內的老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的上門服務,實現了醫護康養整合照護服務模式,從而分擔一部門康復醫院的壓力。
  • 這個區老齡化程度全市最高!5年間近27000名老人享受這個服務
    近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有人照顧,在居委會幹部的幫助下,岑阿婆通過評估後,享受到了居家養老服務,每周三次服務員上門為岑阿婆洗衣服,做些簡單的家務活,「不但有人幫我料理家務,還可以有人說說話,在家不孤獨了。」岑阿婆說。
  • 社保第六險「長護險」來了!它能享受哪些待遇?了解一下
    證師傅靈活用工APP: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新增14個城市。至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市(區)已擴至49個(試點城市名單見文末)。那麼,長期護理保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養老能靠它嗎?
  •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
    根據北京市公布的數據,2019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為每月4157元。顯然,對於失能老人來說,高昂的護理費用已經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社會的需求使得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應運而生。長期護理險於2016年開始試點,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所需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