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羅馬帝國皇帝尼祿出生
在1979年前的今天,0037年12月15日(農曆冬月十九),羅馬帝國皇帝尼祿出生。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NeroClaudiusDrususGermanicus,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古羅馬帝國的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後世對他的史料與創作相當多,但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尼祿通常被列為古羅馬的暴君之一。
就像中國成語「酒池肉林」最初是用來形容紂王的窮奢極欲那樣,英語中的「琴照彈,休管羅馬大火」(」fiddlingwhileRomeburns」)則是與世界史上著名的暴君尼祿(37―68,54―68在位)緊相關連。
尼祿之所以能當上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全仗他母親阿格裡庇娜(15―59)的策劃與運作。她是個有點姿色、專橫、狠毒、鬼點子多且野心極大的貴婦人。繼提比略之後當皇帝的卡裡古拉是她的兄長。由於兄妹關係緊張,她哥哥在位時,把她逐出羅馬,她反倒沒有了在政治上施展的舞臺。她的叔叔克勞狄繼位後,她才得以回羅馬。叔叔在侄子之後當皇帝,是出於這樣的歷史背景:公元41年,羅馬近衛軍發動宮廷政變,殺死卡裡古拉,其時克勞狄也在宮裡,近衛軍找到了嚇得躲在窗簾背後的他,擁他為帝,當時他已55歲了。
公元49年,阿格裡庇娜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她用盡了所有的辦法,最後遂了心願:和皇帝克勞狄結婚,成為他的第四任妻子。與皇帝結婚的目的達到後,下一個壓倒一切的目標就是要讓她與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兒子尼祿當上皇帝!雖然克勞狄在以往的婚姻中已有一個親生的兒子和一個女兒,阿格裡庇娜在短短幾年內居然心想事成地做到了——
公元49年:與皇帝結婚。公元50年:皇帝正式接納尼祿為養子,之後不久又竟然成為王位第一順位的繼承人。公元51年:尼祿在14歲時即被宣布業已成年,由皇帝任命為議員和省督。公元53年:由於阿格裡庇娜的運籌帷幄,16歲的尼祿與皇帝12歲的女兒屋大維婭結婚。公元54年:為了能讓尼祿儘快登上王位,皇帝被阿格裡庇娜用毒藥害死。
這樣,當時毫無思想準備的尼祿在17歲時就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皇帝!
在尼祿執政的最初兩年,尼祿對他的老師兼顧問布魯斯和塞涅卡的意見言聽計從,並聽憑母親的「垂簾聽政」。漸漸地母子間產生了矛盾,而且矛盾愈來愈尖銳:尼祿討厭母親對他在政治上和私人生活上喋喋不休的指責,而且她還以當仁不讓的架勢,像皇帝似地發號施令。有其母必有其子,尼祿畢竟是阿格裡庇娜精心培養的兒子——公元59年3月23日,尼祿指使人在她的鄉間別墅殺死了阿格裡庇娜。
沒有了母親的羈絆,尼祿更加肆意妄行、恣睢縱慾。而通常被作為尼祿的最大的兩項罪行是火燒羅馬和殘酷迫害基督徒。
在公元64年7月18日夜,羅馬市中心由大競技場開始突發大火,由於天氣乾燥又颳大風,而且羅馬的建築造得既高又密,造成的後果極為嚴重:羅馬共有14個區,在9天內,僅有4個區完全倖免,在過火的10個區中有3個區完全燒毀,另7個區大部分建築被焚毀!
據羅馬著名史學家斯維託尼的說法,羅馬大火完全是尼祿命人放火引起的。尼祿想蓋一座名為「金殿」的宮殿,於是想用放火的辦法省事省力地清理出建築場地。在火起之初,尼祿還登上馬撒納斯塔樓,在裡拉琴(古希臘樂器,形似小豎琴)的伴奏下,頌詠《特洛伊的陷落》中的詩句——這就是上面提到的「琴照彈,休管羅馬大火」這句英語諺語的歷史依據。
尼祿在羅馬遭大火災,國家、人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不管不顧搶先建造自己的窮奢極欲的「金殿」,這更是火上澆油,使得人民憤怒到了極點。
基督教形成之初,羅馬帝國對其採取打擊、鎮壓政策。耶酥就死於提比略派往猶太地區的巡撫彼拉多之手。在歷史上,克勞狄皇帝就曾驅逐基督徒出羅馬。尼祿更認為「基督徒是信仰一種新而有害的迷信的人。」
現在羅馬發生大火,鬧得無法收拾,把基督徒說成是縱火犯,對於尼祿來說可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既打擊、迫害了基督徒;又可推卸責任、嫁禍於人。為此,尼祿以極為殘酷的手段,處決了一大批基督徒。
尼祿的暴政,導致眾叛親離、民怨沸騰。尼祿確已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三歲時,生父去世,之後,母親又幫他謀害了繼父,他先後也殺害了母親、妻子、後妻和兄弟。這樣,克勞狄一家三口的命,就全丟在尼祿母子的手中!他的「恩師」塞涅卡是羅馬著名的新斯多噶派的哲學家,尼祿11歲起就在他的門下受教,尼祿當皇帝後他當顧問和大臣輔佐朝政。公元65年,尼祿找了一個藉口,說顧及舊日效勞和看在「恩師」的面子上,就不執行死刑而「恩賜自盡」,於是塞涅卡就切開了自己的血管……對於身邊的人如此,對外人,尼祿就更其心毒手狠了!
一世紀60年代不列顛發生的反羅馬暴動,猶太地區暴發的猶太人起義和高盧和西班牙等各省的反尼祿起義(公元68年)——羅馬帝國各地燃起的熊熊烈火,終於也波及到羅馬:羅馬城內的近衛軍也起而叛變,逼尼祿下臺。尼祿被迫自殺,被釘到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這正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在西方許多的語言中,「尼祿」(Nero)幾乎成了「暴君」的同義詞,此外,Nero還有「脾氣暴躁的人」、「殘忍的人」的意思。前面所說的「琴照彈,休管羅馬大火」以及諸如「將拇指朝下「(「givethethumbsdown」——尼祿在觀看格鬥時,常用拇指朝下的手勢,命令將失敗的格鬥者處死)等諺語均與此緊相關聯。最後一個例子:希特勒1945年3月19日的命令(要把所有德國的軍事、工業、運輸和交通設備以及所有的儲備全部銷毀)以後被人們不約而同地稱為「尼祿命令」(「Nerobefehl「)!(摘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