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足協對於歸化政策的認可與支持,如今該政策正在我國有條不紊的實施中,目標只有一個——吸引有實力、有品德的外籍球員加入國足,帶動中國足球整體發展。
在歸化政策實行之初,支持者、反對者皆有之。
支持者認為:有了優秀外援加入,短期內可以迅速提升國足水平,有利於國足衝擊2022年世界盃;長期看,國足隊伍內部形成歸化球員與本土球員之間的良性競爭,有助於促進中國足球的良性發展。
反對者以為:足球不過是一項體育運動,說穿了就是一種娛樂,一場遊戲,踢不贏就踢不贏,沒必要大費周章去外面引援。這樣做既亂了國足純正血統,又少了民族認同感。另外,歸化一名好球員比自己培養一名好球員要容易得多,長此以往大家都沉迷於歸化會嚴重影響到中國足球的青訓建設,本國足球後備人才會越來越少。
雖然正反雙方辯論激烈,但出發點都是為了中國足球的健康有序發展。
隨著我國外籍球員歸化政策的深入實施,老對手韓國也對這一政策對國足的影響逐漸關心起來。
韓國足球雜誌《最佳十一人》表示:「足球是一項集體運動,單憑歸化幾名外援很難真正強大。日本在90年代職業足球剛剛興起時也曾鍾情於歸化外籍球員,但是當日本足球真正強大起來之後,他們逐漸放棄了外籍球員歸化。」
「至於大家常說的歐洲足球強國也搞歸化,其實大部分歸化球員都是藩屬地居民或者移民後代,英格蘭、法國、荷蘭等基本就屬於這種情況。」
「再拿歐洲足球俱樂部來說,單靠引進幾名球星,沒有強大的青訓體系支持很難取得長期穩定的成功,甚至有球隊因此出現過崩盤。」
「中國足球的問題是多年積累下來的,根源紛繁複雜,不是一天兩天光靠歸化幾名強援就能解決的。況且一群外國人為中國踢球,就算最後取得一些成績也只是短暫的成功,並不能說明中國足球就真正強大了,而且靠外援取得的成績是得不到對手尊敬的。」
雖然從韓國媒體口中我們能感覺到一股濃濃的酸味,但是仔細想想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如果靠一時的歸化只能取得短暫的成功,那我們就要堅持把歸化政策長期穩定地搞下去。國足現在從門將、後場、中場再到前場都極度缺乏優秀球員,單憑已經歸化來的李可、艾克林、洛國富等幾名好手的確很難改變目前國足在球場上魚腩之師的形象,那我們就想辦法再多歸化一些優秀球員來充實我們的各個位置。
總之,在歸化外援的同時只要不放鬆本國年輕球員的培養與發掘,相信一段時間之後,在大量優秀外援的帶動下,在比賽成績的顯著提升下,國內足球環境必將越來越好,中國足球人才必將大批湧現。到那時,方是我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真正揚眉吐氣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