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退出了朋友圈,做自己孤獨的擺渡人

2020-12-23 騰訊網

我們越來越發現,或許,我們正在漸漸退出朋友圈,也學會了做自己孤獨的擺渡人。

1、漸漸退出朋友圈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漸漸的退出自己的朋友圈,只不過是有時候我們並沒有察覺到這件事罷了。

當我們察覺到的時候,我們已經退出了我們的朋友圈。

許多的事情,其實都是在不言而喻當中,我們逐漸的去明白,也學會去理解。

有時候,退出自己的朋友圈,不過是不得已的事情,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生活。

我們能做的,不過是自己一個人,去好好的生活。

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自己每個人的獨特的生活。

許許多多的人,或許曾經,我們之間有過許多難忘的經歷,但是,彼此的人生際遇總會是不一樣的。

漸漸的,朋友圈中,我們再無交集。

朋友圈,看不出曾經的過往,總是充斥著許許多多的無用的信息,充斥著我們曾經的記憶,也衝擊著我們曾經的交集。

漸漸的,我退出了自己的朋友圈。

2、每個人活得都不容易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的都不容易;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能去跟別人去分享,去訴說的故事。

或許在夜深時刻,我們也可能一個人悄悄的流淚,一個人在寂靜的深夜,一個人在路邊轉角處,望著天空黯然神傷。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很難,生活,其實並不是容易的。

成年人的生活,並沒有那麼多的輕鬆,而我們每個人的痛苦,也都是不相通的。

有人說,幸福的人千篇一律,不幸的人各有不同。其實幸福,不過是一種內心的滿足。而不幸的人,總是受到不同的磨難。

每個人,其實都曾經歷過生活的風風雨雨,而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也並不是容易。

成年人的生活,並不是輕鬆的。

3、往後餘生,自己一個人成長

往後餘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孤獨的去成長。

自己一個人,去努力的熬過生活的磨難;一個人孤獨的去成長,去成熟。

我們必須學會去承擔一些事情,我們也必須學會自己去解決一些事情。

漸漸的我們長大了,我們也懂得了,有時候,或許那些所謂真正的成熟,不過是明白自己的生活,人生中的喜怒哀樂,或許並沒有人會跟自己一樣感同身受。

一些事情,只能自己去體會;一些磨難,也只能自己去化解。

生活,總是充滿著酸甜苦辣,而那些酸甜苦辣的滋味,或許也只能自己去體會。

生活其實很美,但是生活,其實有時候也很困難。

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也都是有自己難以訴說的痛苦,難以訴說的哀怨。

或許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一步一步,踏實的走好每一步路。

生活,總是不會讓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白費的。

有人說,人生其實是公平的,每個人付出的,都會有自己收穫的。

而我們人生中所走過的每一步,也都沒有白走。

我們漸漸退出了自己的朋友圈,往後餘生,我們是自己孤獨的一個擺渡人。

儘管如此,我們也要自己一個人去學會堅強的成長。

漸漸退出了朋友圈,我們也漸漸的習慣了,自己做一個孤獨的擺渡人,擺渡我們自己的人生,也擺渡我們自己的靈魂。

相關焦點

  • 夜闌心語|成熟,是不動聲色地做自己的擺渡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是小說《擺渡人》裡的一句話,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靈魂叩問。什麼是擺渡人?顧名思義,就是在碼頭擺渡的船夫,用船將河岸這邊的人送到河對岸。「人生的擺渡人」往往是指生命中出現的那些貴人,那些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的人。我相信,沒有人不希望生命中能多遇幾個貴人,多幾個擺渡人。但是,如果一個人足夠成熟的話,他就會明白:很多事,可遇不可求,人生中最好的擺渡人,往往是我們自己。
  • 沒有人天生無堅不摧,做自己的擺渡人
    醒來後的迪倫發現自己身在荒原之中,身邊空無一人,可以說,迪倫的命運已經不能用倒黴來形容了。簡直就是一個悲劇,就在內心鬱悶的時候,她遇到了一個男孩,崔斯坦。崔斯坦的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他的任務就是帶領迪倫回到人間。崔斯坦引領過成百上千的靈魂,也見到過那無數的靈魂是多麼的貪婪,自私。所以斯坦對這些靈魂十分的失望,冷漠的應對著每一個被擺渡者,包括迪倫。
  • 做彼此生命中的擺渡人
    擺渡人按照百度漢語中的解釋,是指幫助社會、替人解憂的一類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現實生活中能碰到我們的「擺渡人「,幫我們解難題度難關。殊不知,我們都應該成為彼此的「擺渡人」,如同克萊兒在《擺渡人3:無境之愛》講述的那樣。
  • 阿嬌說不會再結婚了:真正的長大,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不結婚也可以自由自在的去做自己任何想要去做的事情,隨隨便便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阿嬌說:我早已學會了與這個世界和解。 生命裡有些東西,年輕的時候求而不得,會失落,會茫然,會瘋狂。 而成熟了,也就懂了,放下了,看開了,反而容易在不經意間得到。
  • 最高級的活法:做自己的擺渡人
    他隨心而行,風骨自嘉,不負皇恩,不負天下,更不曾負過自己。點擊上方即可收聽念念不忘朗誦 他不得不在梁宋住下,尋一塊地,靠耕田種植養活自己,但鄉野隱居生活並沒有消磨高適的意志。 他在《別韋參軍》的詩中寄予了自己的情懷: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丈夫不做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大丈夫當英雄氣長,不能軟弱,更不能流淚。
  • 真正的擺渡人,是強大的自己
    當你指望別人的時候,你就輸了;當你學會了靠自己,你就贏了。這個世上,成為弱者很容易,只要你躺著不動,你就越有弱小了;成為強者很難,甚至你努力了很多年,也無濟於事。不管怎樣,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人生目標,走完了是路,走不完就是坎。真正的擺渡人,是強大的自己。你不強大,軟弱給誰看?
  • 王菲:不舍晝夜,忠於自我,做學生靈魂的擺渡人
    遇到性格有些叛逆的同學,王菲老師幾乎每次上課前都找他們聊天談心,王菲老師並不喜歡冷冰冰的說教,她希望用自己的愛和溫暖去改變這些孩子,漸漸地他們從什麼都對著幹的學生變成了遵規守紀的學生;遇到踏實卻不自信的學生,王菲老師總是很有耐心的鼓勵著他們,最終他們也用成績證明了自己:還有極度不願與人交流的學生,也在與王菲老師的談心中敞開了心扉、解開了心結,很快融入了班級的大集體
  • 愛緣|借力|做自己靈魂的擺渡人
    正因為如此,尋找自己最得心應手的處理情緒的方法變得尤為重要。處理情緒的方法可以是運動、畫畫、歌唱、舞蹈、找個空曠無人的地方喊出來、寫,等等。個人處理情緒最得心應手的方法是寫,寫下來後,情緒往往已減半,再尋找一首貼合事件主題的歌,無限單曲循環播放到感覺「夠」為止。
  • 觀察發現,有格局的人,在漸漸遠離朋友圈
    朋友圈就是個小社會,你在裡面發布的一切消息,都是別人觀察你,給你下判斷的依據。有沒有格局,朋友圈裡一目了然。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有格局的人,在漸漸遠離朋友圈。有的會將朋友圈設置為不可見,有的索性就不發了,為了就是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讓自己被朋友圈所影響。
  • 人生皆苦,都是在孤獨中自渡
    巜擺渡人》中有一句這樣的提問:"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長河,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張嘉佳說,"孤獨是全世界,是所有人,是一切歷史,是你終將學會的相處方式。"有時候我覺得我很孤獨,在看到別人歡樂的樣子的時候,感覺自己的孤獨有點兒苦澀。
  • 寫給漸漸老去的自己,聽別人的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希望漸漸老去的自己,在餘生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活著,能遇到一個願意陪伴我的伴侶。靜靜的躺在床上,回憶走過的路,遇到的酸甜苦辣,有快樂,有悲傷,有幸福,有孤獨,每個人都想快樂的生活,然而,痛苦,悲傷,快樂,總是摻雜在一起的,這就是人生。人生的路,總有坎坷;生活的味,總有苦澀。有些事,無能為力,;有些人,不能強求;有些路,躲避不開。
  • 位卑未敢忘憂國——我看時代報告劇《在一起,之擺渡人》
    圖《在一起》劇照文/臨海憑風看了反映抗疫題材的時代報告劇《在一起之擺渡人》,主要講述了武漢封城以後,外賣小哥顧勇不懼個人安危和妻子的擔心,日夜奔忙,接送護士,堅持外賣並照顧孤獨的孩子,儘管他知道自己地位卑微,卻盡著自己的一份力量為這個城市,為需要自己的人奉獻微薄之力,展現了平凡者的不凡,為平凡賦能,為美好加碼,堪稱時代楷模和英雄。
  • 擺渡人2|重返荒原
    「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擺渡人2 重返荒原》克萊爾·麥克福爾一個抉擇,一場守候,便足以打破命運的界限,迪倫和崔斯坦也是如此。推開內心的那一扇門,迪倫和崔斯坦終究還是衝破了荒原回到了現實世界,但這一舉動使得另一位擺渡人蘇珊娜欺騙了一個由其引渡的靈魂,藉此引發了一場巨變。
  • 劉露 擺渡人「劉老頭」
    走失的孩子,被病痛壓垮的家庭,通過轉發和評論,他儘自己所能地參與到幫助他人的群體中,為此,還特意加入到一個公益群裡。這個公益群每幫助一個人都需要一個牽頭人來負責收集整理受助人的詳細資料,而這些,正是劉露要做的工作。隨著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受助人,劉露更下定決心要把這條路走到底。
  • 《安家》沒有人喜歡活成一座孤島,不過是沒有遇到生命中的擺渡人
    靜下心來,細細思考,突然想起了這麼一句經典的話,沒有人天生喜歡活成一座孤島,不過是沒有遇到生命中的擺渡人。從表面上看,房似錦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後來有幸遇到了徐姑姑,徐姑姑用自己的心胸,氣度,開導了她,化解了她,讓她放下了偏執,倔強,最終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 悅讀者:人生最好的擺渡人,就是自己
    WINTER人生最好的擺渡人就是自己「你的夢想是什麼?」這句話,或許並不陌生。心如果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兒都是流浪。一個人至少要有一個夢想,才有一個理由去堅持。這個世界從不缺偉大的夢想,缺的是實現夢想的那份堅持和勇氣。我的好朋友大貓有很多夢想,他成天都在規劃自己美好的未來,可他是一個連固定工作都沒有的人。
  • 鄭州市第二外國語中學:她甘心做一個擺渡人
    她說,在花的世界裡,她甘心做一個園丁;在學生的旅途中,她甘心做一個擺渡人。她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沒有愛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愛是源泉,愛是力量,愛是智慧,所以她一直用自己溫暖的心去關愛每個學生,用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小過失,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讓每一片綠葉充分享受到陽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這是她的育人準則。
  • 奔五的70後:把喧囂留給別人,把孤獨留給自己,餘生做個簡單的人
    什麼年紀做什麼事,70後的人,已經開始奔五了。想想,真可怕,但再想想,又很自然。時間是一條河,所有的所有都按照既定規則往前流淌。我們屏卻了粘附於生活表面的浮塵,看到了生活的本質。我們漸漸學會了沉默,漸漸學會了孤獨。
  • 家人去世,該不該發朋友圈?
    但如果他純粹就是一個喜歡發朋友圈,把朋友圈當做宣洩情感的出口的人。那爺爺去世發個朋友圈,表達一下悲痛,似乎也沒啥不合適。 當然,他寫這條朋友圈時的內心,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而那個質問他的人,其實已經在潛意識中認為他動機不純了。
  • 寧靜自曝不加黃齡微信:聰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減法
    還有很多人喜歡到處參加飯局聚會,就是為了結交更多朋友,以此來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卻殊不知,朋友越多,負累也會越多。 真正優秀的朋友圈,其實都在給自己做減法。 我一個大學同學老趙,平日裡特別愛交朋友。